2021年8月10日

[討論] 律藏記載的無想天問題真相

◎發表於 PTT BBS 佛教版 Buddhism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28581746.A.040.html


謹先將涉及律藏二處全文列出於下: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17:
 於時,槃陀迦即說頌曰:我於前生中,而為養豬者。系其豬口已,將渡至河邊。
既到河中心,欲至於彼岸,諸豬氣不通,因此皆命過。我隨水漂沒,荒迷無所為。
河邊有仙住,哀愍所救濟,出我溺憂苦,而為與出家,以無相三昧,教化令調順。
既於此滅已,得生於天上。天上才捨命,下生於人趣。虔恭等正覺,舍俗為出家。
頑愚極暗鈍,示敬不能持。於其三月內,方能誦一偈。既明一句義,煩惱欲悉除。
我先所造業,如是思憶念,經於無量時,輪迴生死海。對於世間父,於此無熱池,
我周利槃馱,說斯黑白業。
--------------------------------------
以上是周利磐陀自述因緣,說他修「無相三眛」生於天上,再生人間而生性愚鈍。在此周利磐陀並未說他是因為生於無想天導致生性愚鈍,只說他再生人間而生性愚鈍。而且他說仙人是教他修無相三昧,接下來我們看佛陀怎麼說: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三十一
  時諸苾芻更復有疑,問世尊曰:「具壽愚路先作何業得受人身至愚至鈍?」世尊告曰:「此愚路苾芻曾所作業,增長時熟果報現前。汝等苾芻!凡諸有情,自所作業善惡果報,非於外界地水火風[12]令其成熟,但於己身蘊界處中而自成熟。說伽他曰:

「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汝等苾芻!乃往過去人壽二萬歲時,有[13]迦葉波佛出現世間,如來、應、正等覺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14]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時聲聞眾
有二萬人,俱於婆羅尼斯國住。愚路是彼眾數,明閑三藏為大法師,稟性慳法曾不教
人,乃至四句伽他亦不為說。命終之後生在天宮,從彼死已墮在人趣,生販豬家,年
漸長大屠豬為業。於其村側有一大河,渡河不遠有一聚落。節會日至,屠者念言:『
我今若多殺豬持肉賣者,[15]儻無交易肉皆爛壞錢有損失,宜并豬命將至彼村,至日
方屠以賣其肉,此無損失得利尤多。』遂以繩縛豬安在船上。[16]豬相□觸搖動船[17]艚
,其豬及船一時傾沒,救濟無處豬並命終。時彼屠人亦隨流而去,於河岸邊有五百獨覺
,依林而住。是時有一獨覺取水河濱,遙見一人隨流而下,乃作是念:『此沿流者為死
?為活?』審細觀察知是活人,即現神通長舒右手如象王鼻,牽取其人,於乾砂潬合面
而去。時彼溺人吐水既盡,即便起立四觀方城,見有人蹤尋跡而行,至獨覺處致禮敬已
,求依止住。於日日中為諸獨覺,採花摘果取諸根[18]葉以相給侍。時彼獨覺各以殘食
共相供濟,時諸獨覺咸加趺坐靜慮而住。屠人見已亦學加趺,頻修不已得無想定。於後
命終生無想天處,從彼終已生此人中。汝諸苾芻勿生異念!往時屠豬人者即[19]此愚路
苾芻是,由彼昔時慳吝於法,乃至四句伽他不為人說,[20]又多屠殺諸畜生故,復由生
在無想天中,由彼業緣至愚至鈍。是故汝等苾芻不應慳法,以清淨心為他說法,當如是
學;於諸有情常生悲愍,遠離邪定,當如是學。」

--------------------------------------

佛陀在此說周利磐陀自述前世所遇的仙人,是獨覺聖者。而周利磐陀跟著這些獨覺聖者學習禪修,得無想定,以此命終生無想天。前面周利磐陀已經自述這些獨覺聖者教他無相三昧,而無相三昧就是證無相心定的方法。也就是說周利磐陀是修無相三昧而得無想定,而獨覺聖者教的當然應是慧觀解脫的方法。會由修無相三昧而得無想定,就是我所先前講的─無想定是修習慧觀的入門途經階段。周利磐陀因為沒有修到初果,所以不能證得初果的無相心定,而只證得無想定。

然後我們接著再看無想天的問題。佛陀針對周利磐陀今生愚癡的因緣,是說:

 『由彼昔時慳吝於法,乃至四句伽他不為人說,[20]又多屠殺諸畜生故,復由生
  在無想天中,由彼業緣至愚至鈍。是故汝等苾芻不應慳法,以清淨心為他說法
  ,當如是學;於諸有情常生悲愍,遠離邪定,當如是學。』

在此,佛陀首先是說周利磐陀往昔慳吝於法,不願教導啟蒙行法布施給人種智慧因緣,又再加上殺生因緣,最後才講到無想天。這並不是說生無想天會變愚癡,而是說在無想天恆處定境而沒有轉變過往業緣的機會,所以一旦離開無想天,以前慳法與殺生的果報現前,即得今生愚癡果報。

所以佛陀以此案例開始教誨比丘便首先說不應慳法,應以清淨心為他說法;其次又說要於有情常生悲愍,就是教導不殺生的起生動念;最後才講到無想定不要習慣安住,因為那會容易導致生往無想天而浪費時間,錯失許多適法因緣。

所以律藏記載完全符合我原先對於無想定與無相心定的看法。

為什麼無想定不會導致愚癡?因為導致愚癡的是惡業、五蓋(包括昏沉)然而所有定境能入的條件,都是惡業與五蓋不現前,不除五蓋不能入定。入定後生起五蓋也會即刻出定,所以定境怎麼會導致愚痴?若是無想定能導致愚痴,那四禪八定不就也能導致愚癡?若說「醉三昧酒」導致愚癡,然而酒境是昏沉,怎能於無昏沉的定境一概而論。

周利磐陀因為自己慳法就導致愚癡果報!若是更加過份的障法會有什麼果報呢?

-----------------------------------------------

佛陀之所以稱無想定為邪定,並不是因為無想定會導致愚癡。而是因為習慣住於無想定,有二危險。

一是容易導致壽終死亡時因為慣常習性,住於無想定而死,
 導致生往心識不動的無想天,浪費時間,可能錯失佛法善法因緣。

二是慣於住無想定,其慧觀就不會繼續前進而邁向初果成就。
 慧觀者要向證初果前進,就必須捨無想定才能朝向初果定的涅槃境界;
 不然就會每次慧觀生滅就又回到無想定的涅槃境界,無法證得初果入流解脫。

所以佛陀才稱無想定為邪定,不是因為無想定會愚癡,而是因為沉溺無想定會障解脫道。那為什麼沉溺初果定也會障礙得二果定,而佛陀不稱初果定為邪定?因為初果已經入流,證見五蘊無我,即使今生沉溺初果定,也會在轉世生死境界前進,至多七生就會離開凡夫輪迴境界(之後有可能還會轉生淨居天),不會永障解脫道。

而且因為無想定的涅槃境界,尚未破我身見,不能見證五蘊無我,所以容易生起常樂我淨的涅槃邪見,所以佛陀才稱無想定為邪定。

-----------------------------------------------

因為外道不會證到初果(因為證初果破我身見,就不會有外道見);所以慧觀未證初果的無想定,就被稱為外道定。前面已經說明修習慧觀有五關卡,第一關卡是無想定,後四關卡就是初二三四果定。所以修習慧觀朝向初果,會先到達無想定,若修不到初果定就會返回無想定;就像初果修不到二果,也會返回初果定。修四禪也一樣,想要前進下一禪卻未到,那返回禪定境界就是原禪境。無想定是有修出慧觀功力的,只是還達不到初果而已。就像修習慧觀想證阿羅漢解脫,但還修不到時,還落在三果果定境界。

-----------------------------------------------

大乘廣五蘊論講錯!無想定不是無心定,只是無凡心定;滅盡定才是無心定。無相心定還有心在定,無想定亦然。而且無想定是慧觀得定,與禪定無關,並非是屬於定禪的四禪。

-----------------------------------------------

不樂思擇,是在有意識心流現起變化時,其心路過程傾向不樂思擇。至於定境中心識專注,就沒有是不是「不樂思擇」的問題;心意專注不是不樂思擇,而是不能「不樂思擇」,要等出定才有樂不樂思擇的問題。何況無想定還沒意識心流的心路過程,是要怎麼不樂思擇?

有人不樂思擇而喜歡入定,與有人入定就是不樂思擇,這是兩碼事!

照你連非想非非想天都要舉例,所以是認為所有定境都不樂思擇,所以都會導致愚癡。那佛陀豈不是應該將四禪八定都說是邪定!非想非非想天神並非恆處定中,而其天壽終也各有去處,不是就墮惡道。

-----------------------------------------------

阿羅漢有了解脫證悟都可以教人,辟支佛比阿羅漢還高,怎會不能教人?辟支佛是無法完善因材施教,也缺因緣可以開創佛教時代廣渡眾生,不是不能渡眾。不是不能教導,而是教得不完善。就像有人曾經爬上喜馬拉雅山,他當然有登山經驗可以教,但不一定教得好或完善。周利磐陀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困在無想定的慧境,止步不前;若是由佛教導,一定會發現他的問題,很快就能指導他證得初果。

辟支佛不是不能教人,而是沒有好方法與好機緣來教人。因為要在世間廣度眾生,也是需要具足福智因緣,而辟支佛因緣不足。佛法高深,辟支佛講的在祂那時代未必有太多人想聽。這不是我認為,而是實情就是這樣!不然律藏就不會記載辟支佛教尊者前世習定的事。不可能會有人證得解脫而沒有可以教人的經驗,只是光憑這些經驗,不見得就教得好,也不見得人家就願意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