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4日

[討論] 關於無想天與無色界

◎發表於 PTT BBS 佛教版 Buddhism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28045721.A.6ED.html


  無想定是種慧定,是慧觀生起的定境,並不會有導致愚癡的問題。無想定就是廣義無相心定的最初入門階段,是證初果定以前要先證到的定境。所以入流聖者是不會入無想定,不是不願入,而是不能入。就像證得二果無相心定後,就再也不能證得初果無相心定;同樣,只要證得初果無相心定,就再也不能證得無想定。

無想天也不會有「前半劫滅,後半劫生」這種情況。投生無想天的眾生,是在前世死心入無想定,一入就止息生滅,然後以無想定結生心投生無想天,在其無想天壽命中一直都是止息生滅的不動狀態。當祂出定,又見生滅即壽終,以其啟始生滅的第一念為死心而投生另一世生命。
所以無想天的一生是幾乎不見生滅的,除了最後一念死心。

無色天神不是沒有固定色法,而是完全沒有色法,因為祂沒有前五識而只有意識。然而意識境界雖然沒有外色,卻可生起意識內色之想;就像你在夢境雖然不見外色,但卻可見到你夢境中的意識內色之想。所以對於無色天神而言,祂是在自己意識心中見到世界,會覺得世界就在祂的心中。祂沒有色身及身外種種色界環境,只見到自己意識中顯現出世界種種現象。所以祂還是有許多生活可過,而且更加自由,因為不止心脫離身,而且心脫離宇宙。所以佛陀在講到八解脫時,是將無色界列為更高解脫階段;而且所謂俱解脫阿羅漢的心解脫,也是必須證完所有無色界定。

無色天神也可以變化顯現色身,但對於祂而言,那不是外色,而是祂意識中的內色之想,是在祂意識世界中變出來的投射對象而已。

無色界並沒有身心滅盡,只是色身及其外色世界盡皆滅盡,就是前五識的世界滅盡。

-------------------------------

四空定是要修「心解脫」會經歷的定境,無想定是要修「慧解脫」會經歷的定境。

北傳《長阿含2經》譯作的「無想定」是有混淆,內容對應的南傳《長部16經》是譯作「無相心定」,兩經對照可見下面網頁:

無相心定與無想定的慧觀修法是一樣的,只是修證程度階段不同,所以才會有混淆。舉個譬喻,會讓大家容易了解。修行慧觀達到解脫阿羅漢的階段,就譬如要由樓房由下往上爬到屋頂。這棟四層樓房,內有四層,屋頂是第五層;五層都有張床可供休息。要到屋頂,就必須逐層上爬,而這些不同樓層床位就對應著解脫果定階段如下:

  屋頂 四果定
  四樓 三果定
  三樓 二果定
  二樓 初果定
  一樓 無想定

而這樓的上樓房門是單向的,只能由下往上,不能由上往下。所以想到屋頂必須先進一樓,在一樓床位休息就是無想定。然後若是上了二樓要休息,就無法回到一樓床位,而只能在二樓床位休息,就是初果定。所以廣義來講,無想定也是某種無相心定,但並非入流聖者的無相心定。佛陀因為已是阿羅漢,他用以休息的無相心定就是四果果定的無相心定。

無相心定不是因為修到四禪再進入,而是慧觀生滅進入的。無相心定就是無相三昧,空三昧與無願三眛也是一樣的定。無相三眛是觀生滅無常而入,空三昧是觀生滅無我而入,無願三昧是觀生滅為苦而入。

所以無想定境其實是成為解脫聖者前的必經階段。入流聖者不是不願入無想定,而是不能入無想定,因為其修為已經超越無想定的階段。就像上面譬喻,上了二樓以後,就再也不能回一樓床位休息了!

-------------------------------

《中阿含211經》,南傳對應《中部43》

《中阿含211經》「無想定」 : 《中部43》「無相心解脫」
《中阿含211經》「無想界」 : 《中部43》「無相界」

無相心定的修法《相應部40相應9經/無相的詢問經》
『以一切相的不作意,進入後住於無相心定』

禪定的有想定,是由初禪到空無邊處定等七定;外加非想非非想定(非有想、非無想),如此七加一就是四禪八定,是所有的止定禪定;而無想定不在其中。

無想定(佛以前外道就已命名)是捨離想的定境,也就是指不作意一切想的定境。佛陀證道以後,開始宣說「無相心定」,其實廣義的無相心定也可包含無想定。若將無相心定限制在入流聖者以上的定境,這樣以往外道講的「無想定」,嚴格說來只能算是無相心定的入門前層次。

無想定與無相心定都是修慧觀會歷經的體驗,只是會有定境維持的問題。為什麼說無想定是外道定?因為在佛陀以前,外道就已有無想定,但外道不能再由無想定繼續推進慧觀階段證得初果。外道也會慧觀生滅,不是只有佛教才會慧觀生滅,問題在於外道不能觀到初果入流。

-------------------------------

修行止定要捨棄想,只能專注以想捨想,捨到最後還有一個「什麼想都沒有」的想,就是「無所有處」定的想。這樣已經沒有可以再捨的,只能超越此一「無所有處」的想,就是轉到正在看著「無所有」想的心識,這一心識就是「非想非非想處」。眾生界中,最高的想是無所有處,最高的存在是非想非非想處,這兩者已是極限。無想界或無相界都不在其中。

那要如何修入無想界或無相界?就要從觀生滅開始。為什麼是從觀生滅開始?因為會看見生滅,就表示開始有無相界影響在顯現!每一生滅剎那都是一有相,為何會知道兩生滅剎那相之間會有分界不同?因為慧觀已經發現每個有相生滅剎那之間顯現的無相,是顯現無相才會看見生滅。然後所謂『以一切相的不作意』的方法,就是繼續專注慧觀捨離生滅有相;隨著無相顯現逐漸增長,所見的生滅剎那會愈來愈短愈快,變成壞滅(一閃即逝)。最後忽然一切生滅法完全止息,完全進入無相界,就是所謂『進入後住於無相心定』。

所以說以世間禪定方法修的都還是在想與相(非想非非想)的範疇,想要修成無想定或無相心定,只能從慧觀生滅著手。而慧觀生滅在證到初果向或初果以前,都還算是與外道法共通的觀生滅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