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3日

法鏡蘊論(初稿).法蘊第一

◎首發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81640956.A.3B5.html


◎此稿內容可能尚有疏誤,敬請讀者指教!

 法鏡蘊論(初稿).法蘊第一  東岐明

 
  五蘊─「色、受、想、行、識」─是佛陀時代印度早已存在流行的修行相關觀念。
因而佛陀在初轉法輪度化時,便以《無我相經》之講述五蘊無我,而引導最初的五比丘
證得阿羅漢果之究竟涅槃,徹底解脫輪迴生死而不受後有。五蘊觀念是古印度文明之禪
修傳統,在修行定境中累積實證經驗,而體認形成對於一切現象的五種存在層次架構。
禪修定境中所觀察到的宇宙現象,並非是客觀唯物之存在,而是覺照其心物存在顯現為
五種相蘊層次,故謂「五蘊」。

  一般解說五蘊,若以現代科學觀念對應,就是在覺知認識歷程下涵攝著物理、生理
、心理現象的五層存有體性;就佛學而言,乃是一切物理、生理、心理的現象存有,是
依五蘊顯現。「色、受、想、行、識」之一般籠統解釋,似乎也就是由物理而生理而心
理的存有相關顯現層序。依照現今一般流行的籠統解釋,「色」是相關於物理對象,「
受」是相關於生理感受,「想」是相關於心理認知,「行」是相關於心念意志,「識」
是相關於心靈覺知。古印度文明的禪修傳統在定境體驗下,體驗到對於自我實體的存有
執著,乃是存在於五蘊層次。一切眾生之自我身見,正是依存於五蘊境界,而妄執以為
其中有著自我實體的存在。

  五蘊實體的妄執存有,在哲學上乃是層層相蘊的主客關係存在,也就是佛學上所謂
的能所關係存在,而顯現形成為心物實體。「識、行、想、受、色」的五層相蘊次第,
正是由心至物的一切存有顯現次第,由識蘊心靈層次到色蘊物質層次的存有顯現,也是
由識蘊主體到色蘊客體的相蘊存有顯現。心靈是「能觀察」的主體,物質是「所觀察」
的客體,而「識、行、想、受、色」也就是由能觀主體到所觀客體的顯現層次。若將「
>」符號定義為「觀察」,「A>B」代表「A觀察B」,則五蘊能所關係正是「識>
行>想>受>色」。正如「>」作為數學符號的「大於」的遞增關係,在其序列上是左
方大於右方;「>」作為觀察的能所關係,在其序列上也是左方為「能觀察」而右方為
「所觀察」。五蘊之能所關係也就是相關於實體顯現的主客關係,乃是定境修證下的觀
察體驗。

  五蘊既是由心而物的相蘊顯現,諸蘊也就形成了各自的相應法相。五蘊正是在定境
中相關於自我實體的五種妄執相狀。色法相狀乃是對應於外境物質,以為有著客觀存在
的物質,而有色蘊境界的「物相」;色蘊境界我執即是當代唯物論觀點的物質肉體自我
。受法相狀乃是對應於自我感受,以為有著自我在觀察物質相,而有受蘊境界我執的「
我相」,正如《圓覺經》所謂『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想法相狀乃是對應於
自我思想,以為自我思想猶如他人在觀察我相感受境界,而有想蘊境界我執的「人相」
,正如《圓覺經》所謂『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悟己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
相。』行法相狀乃是對應於自我意志,以為自我時空之眾生存在,乃是意志作用而存有
一切人我之相,而有行蘊境界我執的「眾生相」,正如《圓覺經》所謂『云何眾生相,
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
有所了,名眾生相。』識蘊相狀乃是對應於自我心靈,以為有著自我心靈覺知虛空,覺
照著自我時空眾生之相;以為覺知虛空是自我存在的時間與生命之本,而有識蘊境界我
執的「壽命相」,正如《圓覺經》所謂『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
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然而五蘊的能所層次關係,尚有微妙差別;受蘊以至色
蘊,察見對象概念;行蘊以至想蘊,察見存容概念;另以「≦」表示能所關係有概念存
在,五蘊之我執相狀層次正如下表:

 色蘊 ≦ 受蘊 < 想蘊 ≦ 行蘊 < 識蘊
 物相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命相

然而實際定慧境界,並非古印度文明的傳統五蘊觀念可以完備闡述,而其主要關鍵問題
乃在識蘊範疇。識蘊境界乃是在於覺知虛空,其境界正對應於四空定處─空無邊處、識
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色受想行蘊境界乃是對應於時空萬物境界,而時空
萬物境界乃是顯現於識蘊境界的覺知虛空;一般眾生限於業智,只是察見其自體身軀存
在的時空境界,而難以觀見其生命自性本具的覺知虛空,《圓覺經》故謂『一切業智所
不自見,猶如命根』;時空境界有著萬物塵象變化,而覺知虛空乃是清淨無塵如大圓鏡
照見時空萬物塵象,故謂『心照清淨覺所了者』,正是相關於大乘唯識所謂阿賴耶識的
「大圓鏡智」。覺知虛空湛然清淨而時空境界入於覺知虛空,即是《楞嚴經》所謂『湛
入合湛,歸識邊際』。

  識蘊境界猶如心靈法鏡,照顯色受想行蘊相境界,在體可謂「心鏡」,在用可謂「
法鏡」;而識蘊心靈法鏡層次蘊含的四空定境法相,正是對應於色受想行的空相定境。
空無邊處對應於色空境界,識無邊處對應於受空境界,無所有處對應於想空境界,非想
非非想處對應於行空境界,而識空境界則是對應於滅盡定。一切諸法蘊相的能所關係如
下:

                   空無邊 識無邊 無所有 非想非. 滅盡定
色蘊 ≦ 受蘊 < 想蘊 ≦ 行蘊 < 識蘊[ 色空 ≦ 受空 < 想空 ≦ 行空 < 識空 ]
                法鏡[ 色鏡 ≦ 受鏡 < 想鏡 ≦ 行鏡 < 識鏡 ]

古印度文明的禪修傳統是在逐漸發展中而形成其定境理論觀念。五蘊觀念可能是先發展
,然後才又逐步探索深化定境體驗,而依次推進建立四空定境的觀念理論。發展推進的
探索過程,乃是超越所觀法相而證見能觀法相,就是返照自心能觀之相。譬如眾生相未
見覺知虛空的能所關係是「色受想行<識」,乃是以識蘊之心而見時空萬物色相境界,
所見之相只是自身所在世界的時空境界;超越時空境界之相而證見識蘊色空之相的壽命
相,其能所關係是「色受想行識[色空≦受鏡]」而證見覺知虛空的色空相。正如舍利弗
《相應部‧28‧5》、目揵連《相應部‧40‧5》談及證見空無邊處,皆謂『以一
切色想的超越』;而在《相應部‧28‧6~9》《相應部‧40‧6~8》之其餘無
色定境也是以超越前一定境而證。

  古印度人禪修傳統之探索發展,初證覺知虛空,見其色空定境之虛空無邊無際,故
名「空無邊處」。其後禪修傳統發展,超越色空境界而證見受空境界,見其受空定境超
越色空,純是心靈名法,以為是識蘊最終境界,故名「識無邊處」。再後禪修傳統發展
,超越受空境界而證見想空境界,見其想空定境超越受空,依照先前傳統觀念,以為已
經超越識蘊境界而證見空無所有,故名「無所有處」。更後禪修傳統發展,超越想空境
界而證見行空境界,見其行空定境超越想空,得知想空定境並非最終超脫境界,體察所
證定境超越想空;依古印度邏輯觀念,以「想」與「非想」(想空)統攝一切想境,而以
「非想」又「非非想」而代表其超越一切想境【設「想」為S,其數理形式表達即為,
-(S∪-S)=-S∩--S】,故名「非想非非想處」。一切定境乃是基於能所關係
之所觀相狀,非想非非想處的行空定境,乃是基於識鏡觀察行空境界,而在識鏡之後再
沒更高境界可以作為能觀,所以非想非非想處是世間最高定境。世間禪修定境最高之非
想非非想處,尚有最後能觀之心識不空,並非僅只禪定可以超越而脫;只有三果阿那含
或四果阿羅漢的慧境定力,才能超越行空而返觀識空,證得禪修超脫之最高定境─滅盡
定。滅盡定是出世間定,應該是以識空返觀識空,必須要有三果以上慧境才可修證,原
由後述。至於總攝一切定境次第的九次第定,其前八次第定心,即是色界與無色界的天
神結生之心,而對應於相關天界;而其對應法蘊定境,則有如下能所關係與禪支次第:

∣→‥‥‥‥色界‥‥‥‥‥‥←∣→‥‥‥‥‥‥ 無色界‥‥‥‥‥‥←∣
初禪  二禪  三禪  四禪     空無邊 識無邊 無所有 非想非. 滅盡定
色定 ≦ 受定 < 想定 ≦ 行定 < 識定[ 色空 ≦ 受空 < 想空 ≦ 行空 < 識空 ] 
尋 伺  喜   樂   捨......

初入禪定離欲,尚有尋、伺、喜、樂、捨等心境禪支。初禪超越欲界染執,尚有對於色
相定境對象的尋伺─尋從概念色相,伺從究竟色相。二禪超越色定而離尋伺,尚有對於
受相定境之喜。三禪超越受定而離喜,尚有對於想相定境之樂。四禪超越想定而離樂,
唯有捨念留存,而此捨念禪支在各次第定乃有各自不同對應的捨離程度。

  以上定境法蘊之眾生生命境界,欲界色界之世間時空境界乃是萬有之相,無色界之
覺知虛空境界乃是空無之相。時空境界萬有相狀之顯現於覺知虛空無相境界,猶如萬象
顯現於廣大無邊圓鏡;而其萬有與空無之法蘊相境,皆是無明輪迴境界。此即大乘唯識
講述阿賴耶識所謂「大圓鏡智」境界;若以科技觀念譬喻,就如無窮維度的無邊無際顯
示屏幕,可供虛擬實境之時空萬有顯現其中,因其境界空無如如不動之相而能容攝時空
萬有變化之相。心靈虛空圓鏡顯現萬有境界,一切定境亦在其中;心鏡銷空,無法證得
其下定境─即是四空天天神可起欲界心,卻無法證得低於自己生命定境的無色界禪定與
色界禪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心是以識鏡為心,乃為心鏡終極能觀,無從觀察其名法。非
想非非想處乃在行空境界,空其思心意志;所以佛陀《增支部‧4‧171》有謂,非
想非非想處天神之投生,既非由於自思,也非由於他思。

  大乘密乘經典記載的我執妄相與修行漸次,是在五蘊層次,以法鏡體性空相為本。
《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與唯識學的大乘佛法觀念,與五蘊層次有如下對應關
係:

 五蘊     色蘊   受蘊   想蘊   行蘊   識蘊   大乘菩提涅槃
  楞嚴‧九、十 堅固妄想 虛明妄想 融通妄想 幽隱妄想 顛倒妄想 
  楞嚴‧卷十  唯色與空 唯觸與離 唯記與忘 唯生與滅 湛入合湛 本覺妙明真精
  楞嚴‧卷四  劫濁   見濁   煩惱濁  眾生濁  命濁   湛圓妙覺明心
 金剛‧大乘正宗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無餘涅槃
 圓覺‧淨諸業障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命相  清淨覺海
 圓覺‧普眼       幻身   幻心   幻塵   幻滅   非幻不滅
 圓覺‧普賢        幻妄境界 心如幻者 遠離為幻 離遠離幻 得無所離
 圓覺‧清淨慧[隨順覺性]      凡夫   未入地者 已入地者 如來
 楞嚴‧大乘菩薩位         十信十住 十行十向 十地   等覺 

 唯識對應        五識   意識   末那識  阿賴耶識 (阿摩羅識)
 五重唯識        遣虛存實 捨濫留純 攝末歸本 隱劣顯勝 遣相證性
 轉識成智        成所作智 妙觀察智 平等性智    大圓鏡智

大乘密乘所謂大圓鏡智之自性本體,即是相關法鏡體性,而於大乘密乘經典有著種種別
名,正如《楞嚴經‧卷四》所言:

 『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
  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密乘蓮華生《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則闡述心鏡覺性而說: 

 『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有人視它為具體存在,實際上它並非實存。
  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槃極樂及娑婆苦海的根源。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學派所推崇。
  從名相來講,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稱。有人稱它為心或心性;有人稱它為梵或大我;
  有人視它為無我的教義;有人直稱它為心而已;有人稱它為般若或圓滿智慧;有人稱
  它為如來藏或佛種;有人稱為大手印;有人稱為唯一本體;有人稱為法界;有人稱為
  阿賴耶或一切種;有人只稱它為平常心(覺)。』

法鏡蘊論(初稿)‧稿序

◎首發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81640648.A.32D.html


◎此稿可能尚有疏誤,敬請讀者指教!

 法鏡蘊論(初稿).稿序  東岐明


 『科學不是一本定律匯編,也不是一本把各種互不相關的論據集合在一起的總目錄。
  它是用來自由地發明觀念和概念的人類智力的創造物。物理學理論試圖作出一個實
  在的圖景,並建立起它和廣闊的感覺印象世界的聯繫。』

                  愛因斯坦 與 英費爾德《物理學的進化》


  法鏡蘊論之於佛學,就如統一場論之於物理學。現今佛學在北傳與南傳上的觀念分
歧,就如現今物理學在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觀點分歧,有著根本觀念問題尚未解決。佛
教自上座部與大眾部的根本分裂後,部派繁生而教論不一。南傳上座部之上乘教法保留
了原始佛教的巴利文經論,而北傳在歷史演變中將其誤會曲解的原始阿含經教視為小乘
教法。北傳發展其後演變形成菩薩道的大乘教法傳統,終而再演化出即身成佛的密乘教
法傳統。上乘、大乘、密乘是現今三大佛學傳統,而南傳上乘與北傳大乘密乘在修證上
的分歧觀點,也就是當前佛學的重大課題。

  漢傳佛教以往面對傳自印度不同宗派的分歧觀點,是以判教形式,認為佛陀有著不
同階段的經說法教,來會通解決其中歧見,歷史上的天台宗與華嚴宗都是如此。然而在
現代社會的發達交流下,隨著考據經典原文與考證研究進展,歷史上的佛教思想演變進
程逐漸公諸於世;許多現存佛教經典乃是出自後人偽造,並非釋尊佛陀親說的事實,漸
為世人知悉。法鏡蘊論之判教觀點,乃是藉由推廣五蘊觀念至鏡蘊性相,而統合南北傳
的佛學觀點分歧,並建構其修證次第的真實對應,以供修行道途之正確指引。

  此論源自本人對於《正觀中道》之寫作,其作在於統合儒道佛的修行理論,為要建
立文明中國的普世人類修行理論。其相關研究在去年底解決易學問題,寫出《繫說神易
》書稿後,即著手進行解決當今佛學根本歧見問題─這是《正觀中道》研究的根本難題
,涉及上乘羅漢果位與大乘菩薩階位的對應關係,已經困擾本人多年未決。終於在今年
底解決理論問題,建立了統合一貫的觀念框架,可以完備解釋一切修行理論。法鏡蘊論
的建構目的,正如下列對照文句所示:

 『佛學不是一本修證匯編,也不是一本把各種互不相關的悟境集合在一起的總目錄。
  它是用來如實地發明觀念和概念的人類智力的創造物。法鏡蘊理論試圖作出一個實
  在的圖景,並建立起它和無上的覺修定慧境界的聯繫。』 

2016年12月4日

佛家大乘密乘與道家儒家在根本體性上的相關會通

◎首發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原題: 宣導範例…原來佛法無兩般--ex.楞嚴確為偽


說明一些經由聽聞與推想的個人看法,非必正確,謹供參考。
以下所謂的佛菩薩是指大乘密乘所謂的佛菩薩(實為上界天神)。

念咒是藉由音聲感應他力加持,所以持誦咒音可以奉請祈求鬼神或佛菩薩的護持。
咒音奉請的咒力強弱,也就與所奉請的他力力量有關。
楞嚴咒(大白傘蓋神咒)之所以被稱為咒中之王,就因為是奉請密乘五方佛會的最上加持。
世人念咒求五方佛菩薩力量加持,佛菩薩力量要從何而來加持呢?

前已有言,「首楞嚴」是指寶嚴頭光之相,「大白傘蓋」是指大白光守護罩之相。
一般天神具備的是身光─由全身散發的光芒;其實眾生都有身光,只是光色與強弱之別。
頭光要證悟覺知虛空者才會有,也就是從初地菩薩才開始有。
頭光與身光若是在劇烈轉化業障,就會顯現閃耀的光燄形相,在有些密宗圖像可以見到。

一般尚未證見覺知虛空(明空)者,大乘密乘也有藉由個體自心光明相狀修習,
像《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的月輪,密乘的日輪或月輪或明點,但這些都不是根本光明。
根本光明就是自性明空的法界光明,頭光身光或是觀想輪光只是個體所顯光明。
法界光明無限而個體光明有限,個體證悟自性明空才使其個體光明通達法界光明。
大乘密乘明空的法界光明,就是無色界空無邊處的無色光明,即相關於大白傘蓋的白光。
無色界心之捨念超脫力量,強於欲界心念之力,因而可以有助於捨破種種欲心結界纏縛。

天神身光感受性質是溫暖,因為由於善心。天神頭光感受性質是清涼,因為由於捨心。

眾生會覺得法界虛空光明,是因為眾生世界是有所障礙而結暗成色,相比之下就覺光明;
所以本來虛空是無所謂光不光明,是與眾生世界相比,才有所謂明空之相。
因為無色界空無邊處的虛空相是最微細清淨的所覺相狀(純粹是意識所覺),
所以其自性真心內在光明是超越一切外在世間光明之相,即是大白傘蓋的光明圓照之相。

上乘修定證無色界空無邊處之明空,是先修定至四禪,再以定力觀想無邊虛空之相。
空無邊處境界,正如《相應部‧舍利弗相應》有言

 『超越一切色相(想),滅有對相,不作意種種相,無邊虛空,入於空無邊處』

只存意識所覺,故謂「超越一切色相」。意識所覺非有外境,故謂「滅有對相」。
唯見虛空太一之相,沒有種種異相差別,故謂「不作意種種相」。
然而這是定境純粹所見,實際上在定力不純時還是會有時空事物相顯現。
關於此種定境不純的案例,就如佛經記載目犍連曾說在四禪定境中聽見環境週遭聲音,
有些佛弟子認為他打妄語而告訴佛陀,佛陀告訴弟子說目犍連所言為實並非妄語。
這種案例是因為禪定心路與欲界心路交互生起,所以當空無邊處心與欲界心交互生起,
便會見到時空事物顯現於無邊覺知虛空之中,而此無邊明空便是相關道家所謂的「道」。
嚴格來說,道家之道其實是指無色界整體,明空只是其相狀而已。

以下說明《老子》,所謂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是指時空事物混現成就於無邊明空。
「先天地生」是指無邊明空乃是先於世間時空而生。
明空(道)、時間(天)、空間(地)、人(覺知者)是覺知四大境界(域)。
明空之大,而有時間之逝,而有空間之遠,而有人身返覺。
人身受限於空間,空間受限於時間,時間受限於明空,明空受限於自然(法爾如是)。
所謂「有物」並非是指有事物,而是指「有」的事物;此「有」即是下述之有:

 『返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返者」是指返覺自性。「弱者」是指無所強求。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是指一切事物生於時空,時空生於明空。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無」指明空,明空為時空概念之始,故謂「名天地之始」。
「有」指時空,時空為事物概念之源,故謂「名萬物之母」。
觀證無境明空之妙好,故謂「常無,欲以觀其妙」。
觀證有境時空之局限,故謂「常有,欲以觀其徼」。
明空妙好與時空局限,皆依返覺之法(玄)而得證,故謂「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就是指一切妙法都是再再返覺,去尋找道之根本自性,
即是有關《莊子‧徐無鬼》所謂
『我悲人之自喪者,吾又悲夫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後而日遠矣!』
此在大乘密乘修證方法,即是如梁乃崇所言:
〈攝心內證〉 http://www.obf.org.tw/article/rcb/RCB006_02.aspx
〈回頭是岸〉 http://www.obf.org.tw/article/RCA/RCA011_01.aspx
道家玄法,即是大乘禪宗尋覓自性本來面目,即是相關密乘大圓滿或大手印的根本心法。
無色界空無邊處 即是 識蘊虛空之明空境界,觀想虛空 或 返觀自心 皆可證得自性明空。
一切有關心性本體的修行法門,終究都會證見無色界的明空覺知境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即指明空覺性本體,顯現時空世界之三維空間萬物,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覺知明空是道境,時空世界是德境,種種事物是概念,器制法則是成就;
萬物都在無境明空與有境時空之中,故謂「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覺知明空是時空萬物之本原,故老子謂之「道」。
時空世界是萬物所在,一切德業成於其中,故老子謂之「德」。

「道、德、仁、義、禮」的倫理層次,正對應著「識、行、想、受、色」的五蘊層次。
道境對應識蘊覺知明空,德境對應行蘊時空世界,仁境對應想蘊形攝概念,
義境對應受蘊感知取捨,禮境對應色蘊外在事物。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德境時空世界猶如孔洞顯現於道境明空,故謂「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境明空顯現萬物於自心光明(恍)的時空剎那生滅(惚),故謂「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剎那生滅存在於虛空光明相狀,故謂「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虛空光明境界顯現出剎那生滅物相,故謂「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光明虛空中時空孔洞境界結暗成色,有著自身個體精魂,故謂「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精魂真性可以作意言想,故謂「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作意言想,才能發起形成事物概念,故謂「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自性覺知,當下即是,故謂「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視之不見,名曰微;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覺知明空是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境界,純是同一意識所覺,沒有眼色、耳聲、身觸,
故謂「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混而為一」。
虛空光明是相比時空境界而得,其體本非光明或昏暗,故謂「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虛空無物,沒有種種事物概念,故謂「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自心虛空顯現時空剎那生滅,然其自性本來無相無物,
故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覺性明空既是無色界空無邊處,證見明空之心即是空無邊處心,而有極強捨受之念。
捨念可使覺知明空者,容易超脫於世間時空事物環境的種種干擾。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無色界捨念之超脫作用,故謂「用之或不盈」「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光明遍照容攝時空萬物,故謂「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自然長存,無所從來,故謂「不知誰之子」。超越一切神祇大能,故謂「象帝之先」。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此謂捨念超脫之心無所強求,故能善德不爭。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此謂捨念超脫之心無所固執,乃有《繫辭傳》所謂『窮神知化,德之盛也』以及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之德業成就。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此謂一切事物無常,執著沉迷事物境界終究同於亡失,永續久長在於捨心超脫事物境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道恆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此謂捨念之心超脫事物境界,不受事物欲求所役,才能真正自覺自主。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此謂捨念超脫之聖人心境,不受群眾心魅(群眾激情心念業力)所惑,
因而可以化導群眾,成就德業。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此謂道攝萬物,其明空超脫境界,是善人之寶,不善人也被攝受於其中。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此謂執守大道明空之捨念超脫心境,往入時空事物境界而參與世務,乃可安平天下;
安平天下,乃為化導民眾而隨緣巧設樂餌,以引止民情向善;
然而大道明空無所愛欲,淡泊明德無所可貪,明空超脫本無貪樂之欲。

所以《莊子‧應帝王》有言:

 『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於無有者也。』

「立於不測」即謂立於超脫一切所覺之究竟能覺(此心證見明空)。
「游於無有」即謂遊心於大道明空境界。

《莊子‧天道》亦言:

 『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
  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聖人休焉。』

「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即是顯現時空之自心明空,境界即是相關唯識之大圓鏡智。

儒家孔子《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亦言:

 『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
  大道者,所以變化而凝成萬物者也。情性也者,所以理然不然、取捨者也。』

「大道」即通前述《老子》所謂大道。「情性」即指事物概念之真實理則。
大道明空顯現時空萬物,故謂「大道者,所以變化而凝成萬物者也」。

以上所述,即是 大乘密乘之大白傘蓋首楞嚴境修行 與 道家儒家修為 的共通自性關聯。

2016年11月24日

簡析五蘊現象與心路歷程

◎發表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79916910.A.EBB.html


  簡析五蘊現象與心路歷程

   東岐明


  五蘊作為基本佛法觀念,乃指一切存在的五種層次,相蘊而成。此種相蘊並非
是有時空上的先後關係,所以《清淨道論‧第十四說蘊品‧(六)綜論五蘊‧(2)五
蘊的抉擇說》乃說:

 『於此等中,先說生起的次第不適當,因為諸蘊的生起不像羯羅藍等能確定前後次第』

《清淨道論‧第十四說蘊品‧(二)什麼是慧的語義》則針對剎那生滅法而說:

 『有想有識時,卻不一定有慧;而有慧時,則有想有識,因為它們微妙難見,不能這
  樣分別:「這是想,這是識,這是慧。」所以尊者那伽斯那(即那先)說「大王,
  世尊曾做難為之事。」「尊者,那伽斯那,什麼是世尊所做的所難為之事?」「大
  王,世尊曾做難為之事,即他對單一所緣所生起的心與心所法,作這樣的解說:這
  是觸,這是受,這是想,這是思,這是識。」』

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在每一剎那生滅都俱起存在,而其剎那中的五種層
次分別並非在於時空先後,而是在於存在發生的顯現層次,如此五種妄執也就構成
了五蘊我的我身妄見─以為「色蘊有我、受蘊有我、想蘊有我、行蘊有我、識蘊有
我」的妄見執著。

  每一剎那可以區分為色法(物理現象)與名法(心理現象)。色法就是剎那當下存
在的所覺物理對象。名法對應色法之感受性是受法(受心所法),會有「苦、樂、捨
」的不同感受。名法對應色法之認知性是想法(想心所法),會有對於色法相關的種
種對象認知。名法之意志性是行法(思心所法),即是相關於剎那生滅引發的變化因
緣。名法之覺識性是識法(心法),即是剎那存在當下的覺知識現。

  譬如四界分別慧觀而觀見火性,剎那所覺對象是「色」的「對象相」,剎那感
受是「受」的「感受相」,剎那認知火性是「想」的「認知相」,剎那生滅因緣是
「行」的「變化相」,覺知剎那存在是「識」的「存在相」。每一剎那具足五蘊,
五蘊是每一剎那具足「對象、感受、認知、變化、存在」的五種性質。至於現今有
種流行誤解,以為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從物理到生理到心理的認知行動
過程,乃是妄將心路歷程變化模式當成五蘊運作的錯誤說法。五蘊性質發生並無時
間先後次序,而是每一究竟剎那都生滅俱起。
  
  每一剎那都有五蘊性質,執著某些為真常我性,就會落入我身見─這是初果必
須破除的妄見。妄執以為色法相續之對象指涉者為我,如以物質身軀為我。妄執以
為受法相續之決定感受者為我,如以感受體性為我。妄執以為想法相續之決定認知
者為我,如以思想體性為我。妄執以為行法相續之決定意志者為我,如以意志體性
為我。妄執以為識法相續之決定存在者為我,如以覺識體性為我。

----------------以下為個人研究對於五蘊現象與心路歷程的相關見解

  關於有我身見,為何會對應於每一剎那的五蘊性質,以下在此提出本人觀點─
關於五蘊現象與心路歷程的統合解釋,以探討五蘊層次與心路歷程變化模式的關係
。每一剎那具足五蘊,但針對某一事件的五蘊生起,在心路歷程上會有生起次序,
所以才會形成心路歷程模式。首先由五門心路歷程為例說明,在所緣色法初次生起
(觸擊淨色)時,色法並沒當下被感知,而是當下隨而產生如下心路歷程:

§心路歷程之論典表解說明,可見於《攝阿毘達摩義論表解》之〈攝路分別品〉。

【五門心路歷程】●有分相關;○對境相關;◎概念相關。
  有分→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五門轉向→五識→領受→推度→確定→速行…
色 ●   ○    ○    ○    ○   ○  ○  ○  ○  ○
受 ●   ●    ○    ○    ○   ○  ◎  ◎  ◎  ◎
想 ●   ●    ●    ○    ○   ○  ○  ◎  ◎  ◎
行 ●   ●    ●    ●    ○   ○  ○  ○  ◎  ◎
識 ●   ●    ●    ●    ●   ○  ○  ○  ○  ◎

如上圖示,在「過去有分」到「五門轉向」的階段,雖然色法存在,但心卻尚未識
知,只是受其影響而脫離了有分心流,所以整個識知色法的事件過程的五蘊變化是
有順序的,但每一剎那的五蘊卻是俱起而無先後次序。

此一心路序列歷程 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五門轉向→五識 有五個剎那
每一剎那都有五蘊,但其色法觸發到識知,是每剎那逐漸變化的。
在「過去有分」剎那,色蘊已是觸發色法所緣,但受想行識蘊仍在有分心。
在「有分波動」剎那,色受蘊已是觸發色法所緣,但想行識蘊仍在有分心。
在「有分斷」剎那,色受想蘊已是觸發色法所緣,但行識蘊仍在有分心。
在「五門轉向」剎那,色受想行蘊已是觸發色法所緣,但識蘊仍在有分心。
在「五識」剎那,色受想行識蘊都是觸發色法所緣,在此當下心才識知到色法。

像這樣詳盡的觀察,應該是對於過去心或未來心的觀察。如果是當下心,
在「過去有分」剎那,當下名法尚在識知有分,應該未察色法存在;
在「有分波動」觸發已至受蘊,心尚識知有分,但已受影響而波動;
在「有分斷」觸發已至想蘊,心尚識知有分,但有分相狀已斷;
在「五門轉向」觸發已至行蘊,心尚識知有分,但有分執取已轉;
在「五識」觸發已至識蘊,心才識知當下色法所緣。

「五識」剎那的識,是意門心路的法塵影響顯現,而緊接其後的意門心路:
「領受」剎那是意門心路的法塵觸發已至受蘊;
「推度」剎那是意門心路的法塵觸發已至想蘊;
「確定」剎那是意門心路的法塵觸發已至行蘊,就是意門心路歷程的「意門轉向」。
「速行」剎那是意門心路觸發已至識蘊,意識確認其色法所緣的對應概念,相關造業。

但這與現今一般流行誤解所謂的五蘊生起是不同的,譬如下述網址所言
http://www.chiefsun.org/tw/6_magzine/5_detail.php?Id=167
其中所謂的五蘊生起「受」,就是在此心路的「五識」剎那,那一剎那的當下心才
識知到感受色法。至於其所謂的「想」則是「五識」剎那其後的「領受→推度→確
定」心路,或是再起其他相關的意門心路歷程。至於其所謂的「行」則是「確定」
剎那其後的「速行」心路,或是其他相關的意門心路歷程。至於其所謂的「識」則
是其後思維判斷相關的意門心路歷程。如是現今一般流行對於五蘊過程的見解,是
將五蘊與心路過程相互混淆誤會而以為五蘊生起是有過程存在;其實五蘊乃是俱起
而無次序過程,而是識知事件會有相關五蘊的次序過程。

如是可以同上說明其餘心路歷程,而列圖示如下:

【意門心路歷程】●有分相關;◎概念相關。
  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速行…
受 ●   ◎    ◎    ◎   ◎
想 ●   ●    ◎    ◎   ◎
行 ●   ●    ●    ◎   ◎
識 ●   ●    ●    ●   ◎


【止定禪那心路歷程】●有分相關;○業處相關;◎止定相關。
  有分→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遍作→近行→隨順→種姓→安止定
色 ●   ○    ○    ○    ○   ○  ○  ○  ○  ○
受 ●   ●    ○    ○    ○   ○  ◎  ◎  ◎  ◎
想 ●   ●    ●    ○    ○   ○  ○  ◎  ◎  ◎
行 ●   ●    ●    ●    ○   ○  ○  ○  ◎  ◎
識 ●   ●    ●    ●    ●   ○  ○  ○  ○  ◎

○業處相關:修習止禪的業處對象。
○三相相關:「無常、苦、無我」慧觀共相的其中之一。

【觀慧禪那聖道心路歷程】●有分相關;○三相相關;◎觀慧相關;㊣涅槃。
  有分→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遍作→近行→隨順→種姓→道心
色 ●   ○    ○    ○    ○   ○  ○  ○  ㊣  ㊣
受 ●   ●    ○    ○    ○   ○  ◎  ◎  ◎  ◎
想 ●   ●    ●    ○    ○   ○  ○  ◎  ◎  ◎
行 ●   ●    ●    ●    ○   ○  ○  ○  ◎  ◎
識 ●   ●    ●    ●    ●   ○  ○  ○  ○  ◎


【觀慧禪那聖道心路歷程(大慧)】●有分相關;○三相相關;◎觀慧相關;㊣涅槃。
  有分→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近行→隨順→種姓→道心
色 ●   ○    ○    ○    ○   ○  ○  ㊣  ㊣
受 ●   ●    ○    ○    ○   ◎  ◎  ◎  ◎
想 ●   ●    ●    ○    ○   ○  ◎  ◎  ◎
行 ●   ●    ●    ●    ○   ○  ○  ◎  ◎
識 ●   ●    ●    ●    ●   ○  ○  ○  ◎


【觀慧禪那果定心路歷程】●有分相關;○三相相關;◎觀慧相關;㊣涅槃。
  有分→過去有分→有分波動→有分斷→意門轉向→隨順→隨順→隨順→隨順→果心
色 ●   ○    ○    ○    ○   ○  ○  ○  ○  ㊣
受 ●   ●    ○    ○    ○   ○  ◎  ◎  ◎  ◎
想 ●   ●    ●    ○    ○   ○  ○  ◎  ◎  ◎
行 ●   ●    ●    ●    ○   ○  ○  ○  ◎  ◎
識 ●   ●    ●    ●    ●   ○  ○  ○  ○  ◎

△上述果定心路之四隨順心次序,不知是否應是「遍作→近行→隨順→明淨」?

如是上述圖表觀點,解說五蘊性質與心路歷程的關係。五蘊並非是究竟法,而是剎
那生滅中的性質概念。在剎那中的五蘊性質,並非五種東西組合而可分離,而是剎
那本具的五種性質。這五性質之所以會有分別,就是因為每一事件的發生並不是剎
那完成,而是分為五種層次漸進完成。如果每一事件都是剎那完成,可能就沒有五
蘊層次分別,而是諸蘊融合為一而無法區分。正是因為有此五蘊層次的漸進分別,
所以也就有著五種層次的自我妄執─對應著每一剎那顯現的五層次第。

謹以此文說明一己在佛學上的粗略研究見解,感謝諸位大德指教。

2016年9月21日

佛法與宇宙

◎發表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74446428.A.6C8.html


這篇是在幾個月前在八卦版介紹佛教宇宙觀的系列文章整理,盡力闡述,可能有誤,
所以發佈在此以供網友討論批判勘誤,謹以感謝大家指教!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Thu Jun 30 01:35:23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說說在下所知基於佛教觀點的宇宙世界,但在此個人所說的內容觀點不一定完全正確。
以下內容除了基於佛教觀點,還有一些基於個人想法的相關解說,內容未必完全正確。

並沒有一個真實的客觀宇宙存在,而我們生命活在其中。
而是我們生命各自的主觀宇宙,交涉感應而顯現似乎有個客觀宇宙存在。
生命主觀宇宙的顯現層次就是所謂「色受想行識」的五蘊。
生命並沒有永恆實體,只是無明迷惑而將剎那生滅的現象,誤以為是連續實體。
就像量子現象並沒有真實永恆存在的粒子,只有觀察呈現的剎那粒子現象。

一切物質現象剎那生滅,一切意識現象亦然!
一般人為何不知道他自己與週遭環境事物在剎那生滅,因為沒有慧觀能力。
就像普通人看電影,看不出影片只是每秒幾十張的放映,就誤以為電影是連續畫面。

人類所見的客觀宇宙,只是所有生命居住的客觀宇宙的一小部份。
即使現今科學遙測遠方太空,也只是觀察到人間所見層次的人間物質範疇。

就以我們這個地球的生命宇宙環境而言,真的是有天堂(天界)與地獄。
我們人間位居佛教所謂「欲界」之中,上有天神境界,下有鬼道與地獄境界。
若對應於物質科學所見宇宙,地獄就在地殼內部,天堂就在上方太空,只是肉眼不見。
所謂欲界是有男女性別之欲的世界,就是有著性欲與食欲的世界。

欲界生命落在最糟地獄的,沒有能力與機會享受欲望,只能承受殘酷折磨痛苦,
而且無論怎麼痛苦都難以死去,或死而復生而繼續受苦,
對地獄生命而言,死亡是最大的幸福,因為活著只有痛苦!
像以殺人為樂的鄭捷,以他的惡劣心態,很有可能現今就正在地獄受苦。

其次糟糕的是怪物形態的餓鬼,因為這種生命會一直處於饑渴或受苦的狀態,
但卻餓不死也苦不死,而一直受到環境折磨。
對這類生命而言,能夠稍解饑渴之苦,就是幸福。
像為了貪財而污染環境導致許多生命傷害的人,就容易落在此種餓鬼受苦。

從此以上的世界,就開始逐漸減少痛苦而增加快樂。

接近人間的鬼,就有人形外表存在,而沒有餓鬼與地獄的痛苦。
但這陰間生命大多沒有人間(陽間)快樂富足。
大多數一般人生前沒有累積福德與智慧,也沒重大道德過失,就會化生在此。
陰間也有政府管理,而且服從上面天神的命令。
但鬼實在太多了,所以也有一些地痞流氓的鬼群存在,就像人間有黑社會。

欲界生命有三種享受欲望的生命環境層次:

◎第一種享受欲望的生命環境層次,例如我們人間就是其一。
這種生命存在的物質環境,無法隨心念變化,必須以既存物質力量改變。
就如我們人間運用科技來改造既存物質環境,以提供我們的欲望享受。

接近人間的鬼道,以及接近人間的天界也是如此。
鬼道一般比較貧乏,所以常要人間供物祭拜,真正天神是不稀罕人間供物的!
因為天神看人的生命,就好像人看昆蟲;天神看人間食物,就像人看蟲食腐臭之物。

人間資源比鬼道富足,但大多數人需辛勤工作才能生活,人間環境也沒太多快樂。
因為我們這種人間生命一般沒有強烈痛苦逼迫,也沒強烈快樂沉溺,所以適合修行。
人間以下生命多受痛苦逼迫,人間以上生命常受快樂吸引,都會使心不易專注!

人間的動物世界是佛家所謂畜生道,這種生命是各式各樣型態最多的。
畜生道不像餓鬼或地獄有持續痛苦,也有享受欲望,但卻活在相互獵食的恐怖生活下!
為了沉溺欲望而迷失心念的人,因為缺乏智慧,就容易墮到動物世界。

地獄、餓鬼、畜生是佛教所謂的三惡道。
墮到三惡道受苦的生命,如果沒有以往的善業因緣,一般是難以出離的!
為什麼?因為惡道生命常常彼此殘害,習慣造作惡業,很難會有造作善業的機會!
因為惡道生命往往無知無智而以造惡為樂,所以會沉溺惡道環境而久不得出!
就像鄭捷那樣以殘殺為樂而無慚無愧的心態,一旦墮入惡道,下次當人要很久以後了!

人間以上還有很多非天界的神祇,祂們大多服從上面天神的統治。
這些神祇有各種居住場所,譬如依住於森林或樹林的大樹中。
所以大樹不要亂砍,這些神祇或許無法當下阻止砍樹,但事後可能會有報復行動。
就如你沒有合法依據就拆了人家住的房子,你覺得這家人事後會不會找你算賬!

地球大氣層的相關空間中還有人間見不到的細微地形─高聳上太空的須彌山。
在須彌山居住的天神,佛教稱為「地居天」。
雖然對於我們人類而言,這些天神住在空中,但對祂們而言是住在祂們世界的地上。
這些地居天天神有著嚴密等級的政治型態,統治著下方的神祇與鬼神,也監管人間。
地居天會希望人間道德良好,人間道德烏煙瘴氣會影響祂們世界的國土安全問題!

天神生活就是富足快樂,物資供應充沛,生存環境就自然有許多享受(還是會有工作)。
天神身體不會生病,生育也不用懷孕,沒有童年,而且永遠保持青春而不老。
天神所見世界與身體,都是晶瑩美麗,而其飲食沒有排泄,自然全身吸收。
這裏天神常處快樂,祂們也有痛苦。

比不過其他天神享受的痛苦,天神也有福報力量大小之別。

與山下天神(阿修羅)戰爭的死亡恐怖,天神受傷甚至斷肢,只要喝了天界甘露,
就可以恢復完整身軀;但若斷頭就會導致死亡。

天神壽終的痛苦。天神在壽盡死亡前七天,身體會開始不舒服,身上天光減弱而發臭,
其他天神也會躲開祂,而且祂以神通還可以看見未來投生之處。
因為多數天神在天界往往沉溺欲樂,結果導致來生墮在下方世界,因知道來生墮落而苦。
天神死亡不會留下遺體,死時就在天界消失化去。天界一切只有美好享受。

再上去的天界就是屬空居天,與下方世界沒有地形聯結,
而是以天上雲殼層(不是我們人間世界所見的雲,而是太空中的種種細微結構層)為地

地居天上去一層的天界,因為沒有地形聯結,所以避免了下方地居天的戰爭衝突。
所以稱為「離諍天」

再上去一層的天界,稱為「知足天」,
因為這是第一種享受欲望的生命環境層次的最高境界,比起上方更奢侈的欲望享受,
這裏天神算是知足的,因為祂們不能隨心所欲的變化物質。

◎第二種享受欲望的生命環境層次,就是所謂「化現欲樂天」。
這個層次的世界,因為物質更加細微,以致這裏天神可以用心念操控物質變化。
不像我們人間或下方天界,需要界藉用科技工具來造作物質以享受欲望。
這裏天神可以直接以心念操控變化祂們世界的物質現象,差別在於心念力量大小。

◎第三種享受欲望的生命環境層次,就是所謂「他化主宰天」。
這這個層次的世界,是欲界的最高統治者,這裏天神不僅可以用心念操控物質變化。
還可以藉由下方世界生命的欲望心念力量作為能源,來增強祂們的變化能力。
我們所存的這個世界並非單純客觀的物質世界,而是其中所有生命顯現的心物世界。
如果看過駭客任務的人,就可以用電影劇情來類似譬喻了解;
下方世界受祂們主宰的生命,就像駭客任務中的人類電池用來供應母體力量,
而祂們就是我們這個欲望世界母體的主宰與統治者。
所以這處天神會試圖掌控這欲望世界的生命,不希望有人逃出祂們控制。
就好像牧羊人不希望他所牧養的羔羊跑掉!
這裏天神不像下方鬼神對人類需要供品,祂們需要的是人類的虔誠信仰與欲求心念。

整個欲界天神的壽命,是愈上面愈長壽,
欲界最高層主宰的「他化主宰天」可以有人間幾十億年長的壽命。

從此欲界以上是沒有男女之欲,也沒有食欲的世界。
孔子所謂「食色性也」並不成立的世界!


沒想到竟說到這麼長,太晚了!明天有空再續講我們這個地球所在宇宙的八卦......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Fri Jul  1 00:07:05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欲界,就是有著性欲與食欲的世界。

我們的欲界是憑依著地球力場所形成的世界,其他星球的欲界也是依其力場所成。
地球力場形成了層層結構,也因為力場而使得我們世界會有上下分別。
生命若是罪業濁重,轉世時就會容易下墜到惡道環境。
生命若是福業清淨,轉世時就會容易上昇到善道環境。
地球力場形成了從下而上的生命環境結構,從地獄、餓鬼、畜生、人間而上至天界。

欲界只在生命所存的行星力場結構環境中,但欲界以上的天界就會超越行星力場所限。
欲界上方的世界,佛教稱為「色界」,因為此界天神身體還有物理質能形象。
佛教所謂的「色」在此是指物理形相,色界就是還有質能形相的世界。

色界生命沒有食欲,也沒有嗅覺與味覺,色界天神只有視覺、聽覺、觸覺。
色界生命是以祂們的身心快樂感受作為食物。
色界生命沒有性別,也沒有性欲,但有比性欲更快樂的身心清淨快樂享受。
色界生命沒有父母,都是化生來此,自然也就沒有家庭。
色界生命沒有身體痛苦,離開欲界也就離開一切與欲界身體相關的痛苦,
色界天神身體感覺不到任何痛苦,一絲一毫也沒有,
祂們身體是基於祂們意念所成的意生身(這個後面再來解釋)。

色界生命不會有惡意或害意的心念,擁有純然善良的慈悲喜捨心態。

色界沒有欲望,但有快樂。欲界是因為外在物質刺激而引發內心快樂。
色界則是不需外在刺激就有快樂自然由身心湧現,是較欲界更為快樂的世界!
色界生命也是有三種享受快樂的生命環境層次:

◎第一種享受快樂的生命環境層次,是梵天(道德純然美善,故稱梵天)。
這裏生命雖然沒有身體痛苦,但還會有內心憂愁的發生,身心喜樂不是自然持續。
梵天天神必須作意才能隨心產生快樂,身心不是一直存在快樂,還需要心念尋求快樂。

梵天尚未遠離地球力場,但卻是在整個我們的太陽系力場(這是我的看法)。
一個梵天所統攝的世界,佛教稱為一個小世界,
大約就是相對我們人類科學上一個太陽系的力場世界。

在這裏我要補充說明,我們人類肉眼所見的太空是黑暗的,
但位處太空中的上界天神所見的祂們世界是光明的。

梵天的統治主宰神─梵天主,祂自認為是我們這個世界永生存在的造物主!
祂會有這想法,是因為在太陽系還沒形成,太陽還沒點燃發光,還是只有太空之時。
祂就已經從上方天界誕生到我們這個太陽系的空虛世界。
然後太陽才開始發光,行星誕生,所有生命逐漸出生。
所以祂才自認我們這個太陽系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由祂所創造,但其實並非如此。
將來隨著我們這個太陽系世界的壞滅消失,祂與祂的梵天天堂也會隨之終結。

太陽系世界的壞滅消失,在科學上是因為太陽燃盡形成紅巨星,造成高溫高熱放射。
就是佛教所謂壞劫發生時,燒盡梵天及以下世界的宇宙大火災。
佛教所謂一個小世界的成住壞空,就是對應科學上一個太陽系的形成與毀滅至消失。

從梵天世界開始就有存在著神我的宇宙意識(眾多梵天生命的集體意識)。
梵天主的生命從太陽系未開始就存在,然後太陽系發生,逐漸又有其他生命投生梵天。
最早投生梵天的純淨生命是與梵天主有共同的神我集體意識,
祂們與梵天主雖然有不同的身體,但內心意識卻是同一互通的,共享一個集體意識。
這些與梵天主同一意識的天神,也就是梵天的高等天使。

但是後來投生的梵天生命就沒有融入此一共同的神我集體意識,其他下界生命亦然!
所以梵天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融入這個與梵天主同一的神我集體意識。
這在西方人史威登堡被靈界天使告知的崇高目標,天使就有這種神我想法提到說:

 『一個靈魂就是整個靈界,而整個靈界也就是一個靈魂。
  所有一切都包含在單一的個體之中,所有的靈魂都是單一個體的顯現!』

但這種神我意識,並不僅是梵天獨有;其實色界天都會發生這種神我意識的顯現。
梵天的神我宇宙意識應該還只限於太陽系,上方天界還有更為廣大的神我意識存在。

梵天世界因為純善無惡(色界天皆是如此),所以梵天主對於下方地球世界的道德亂象。
當然會感到憂愁,而想要拯救下方世人往生祂的梵天天堂,所以才有基督耶穌的派遣。
但就業力而言,如果世人沒有願意向善的心念願力,梵天主與天使們也是幫不忙的!

梵天主以前可能有個重要天使從梵天墮落下去,成為下方欲界他化主宰天的有力統治者。
梵天主想要生命脫離欲界到梵天天堂,但他化主宰天的某些天主卻要將生命留在欲界。
兩方目標不同,而欲界高等天神雖然也有道德善業,卻還沒脫離惡意與害意的心理影響。
所以欲界最高天的他化主宰天的天主,會用一些惡劣方法引誘生命陷溺欲望之中。
這就是為什麼基督教會有所謂惡魔「撒旦」,而佛教也有所謂天魔。
大約都是有關於主宰欲界的他化主宰天的統治天神,會引誘惱害修行生命的出離欲界。

梵天與欲界接近,所以與人間有比較深切的關係,才會和欲界主宰天神爭奪生命靈魂。
就範疇而論,就是主宰太陽系的天神與主宰地球的天神在爭奪地球世界的生命靈魂。
所以我們人間其實是受到許多天神世界的力量在影響操控。


◎第二種享受快樂的生命環境層次,是光天(以光明能量為身,故稱光天)。
這裏生命不僅沒有身體痛苦,也沒有內心憂愁,身心自然永遠處在喜樂狀態之中。
這裏生命喜樂是像泉源般,不斷由身心自然湧出,舒爽撼動,快樂無盡。

光天所在的宇宙太空世界已經大於地球力場與太陽系力場的範疇。
光天世界對應天文學的是星團力場的世界結構,由百或千的數量級的恆星系所成。
光天天神世界就在星團力場的時空結構之中,佛教稱為小千世界。

星團世界的集體壞滅,可能是有星塵輻射流的影響。
佛教說小千世界的壞劫毀滅,會有蕩盡光天及其下世界的大水災(此水指流動性)。

光天愈往高層的天神身體,逐漸由物質身轉為能量身,
最高層光天天神身體只有能量光芒存在(隨其意念還是可以變出形相,但非是其自身),
所以高層光天天神身體只有一種光芒能量存在,大家外表都一樣只有光芒,沒有不同。

◎第三種享受快樂的生命環境層次,是淨天(以圓滿純淨能量為身,故稱淨天)。
這裏的生命之樂已趨圓滿,所以不再有泉源般的喜悅高低湧動,
而是遍透身心的圓滿之樂,因為圓滿所以平靜,就像裝滿水的水壺晃動也沒水波激起。
此處天神享受著圓滿身心的平靜之樂,這是一切生命有所感受的至上最高快樂。
光天天神的光芒身會閃耀,但淨天天神的光芒身是趨向圓滿平靜。

淨天所在的宇宙太空世界是由由百或千的數量級的星團所組成的力場結構。
光天天神世界就在此一時空結構之中,佛教稱為中千世界。

中千世界會受到銀河系變化,可能是遭受強烈能量噴射風暴的影響。
佛教說中千世界的壞劫毀滅,會有吹盡淨天及其下世界的大風災。

淨天欲往高層的天神意識,就愈能感應融通。
最高層淨天的所有天神的意識完全融合為一,成為中千世界的神我宇宙意識。
所以最高層淨天天神是身體一樣都是圓淨光芒,內心也具有同一的神我宇宙意識。


三種享受快樂的生命環境層次之上,是超越快樂的生命環境層次,是捨天(捨離苦樂)。
這裏生命已經超越快樂感受而捨離其障礙,得到絕對平靜的身心專一境界。
此處天神享受著捨離苦樂感受的超脫心境,就像水壺不再晃動的水體完全平靜。
此處天神世界不再需要憑藉力場結構殼層,所以最低層天稱為「無雲天」,
意謂此天沒有地面安住(以下諸天尚有力場結構形成的天界地面以安住其中生命)。

捨天所攝的宇宙太空世界,在我們而言,就是我們地球所在的銀河系。
我們捨天天神世界含攝著我們的銀河系力場。
因為捨天世界不需藉由力場建立,所以銀河系的變化影響不到。
所以佛教說捨天(四禪天)是一切災劫所不能及。
捨天天神世界及其所含攝的銀河系世界,佛教稱為大千世界。
佛教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個千數量乘級的太陽系小世界所組成的星系世界。

今晚先講到此,明天有空再講無色界及其他。待續......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Fri Jul  1 13:12:16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色界,是有著質能形象的世界。
從梵天、光天、淨天到捨天,分別對應著我們宇宙中從太陽系到銀河系的星系結構,
其中生命心靈境界也對應著從初禪、二禪、三禪到四禪的禪定境界,而又稱為「禪天」。
這四種禪天,每種又有三層不同境界,上層天神可以看見下層境界,
但下層天神看不見上層境界,就像我們一般人間人類看不見上方的地居天界。

捨天以上的生命境界,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在捨天上方。
因為宇宙中會有上下之別,是因相對重力場而產生;
但捨天以上並非依於力場結構,所以嚴格來說,應該是在心靈境界上超越了捨天。
捨天境界是捨離了苦樂感受,而安居於超脫於苦樂感受的專一平靜境界。
捨天以上的生命境界,都是在捨離更多的心物障礙。

佛教修行解脫必經四種果位階段(後再詳述),從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的阿羅漢。
其中三果羅漢死後有可能會投生至色界四禪境界的五不還天(其中天界有五層)。
五不還天與捨天都是同在四禪境界,但只有三果羅漢才能投生。
三果羅漢會在五不還天的生命境界,自然證得最終解脫的阿羅漢果,不再返回輪迴世界。

五不還天雖與捨天同是四禪境界,卻因修行解脫之力而顯現另種世界,
所以五不還天的生命境界,不是無解脫慧力者可及。

譬如我們世界的梵天主以祂們的力量,為欲界生命開創了對應欲界生命的天堂境界,
但卻非不信仰梵天者可及,而其捨離性欲的生活環境也與一般欲界天不同。
一般欲界天神尚有男女情欲,常有一夫多妻,甚至有著無婚姻而有欲愛的男女社會。
但梵天主所創造的欲界天堂,雖有男女之別,
卻是沒有性愛情欲而嚴格一夫一妻(有愛無性的關係),像是梵天生活的欲界版。
這是梵天主為了將欲界生命接引到梵天,而創造出來的過渡天界。
這種過渡天界之於一般欲界天,就如同五不還天之於捨天,不是無相關因緣者可入。
也就是說,沒有信仰梵天主,或是有梵天天使接引,一般欲界生命到不了這過渡天界。
所以史威登堡所謂的精靈界與靈界,都是梵天主在欲界所創造的過渡天界。
五不還天的生命最終畢竟趨向解脫,這過渡天界的靈界生命也有最終投生梵天的趨向。

要切記,並非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外在客觀時空境界,而是由生命集體來顯現時空。
固然大力天神可以創造祂希望的時空環境,但其時空環境的鞏固也需要其他生命參與。
也就是說,投生在這天堂的每個生命,也都提供了對於這天堂時空環境的存在支持。

欲界最高的他化主宰天,雖然物質環境是欲界最為細微而最容易以心念創造變化,
但也就因此最需要欲界其他生命的心念,來支持祂們世界的創造物境可以穩定存在。
所以祂們會以種種手段來繫縛祂們主宰統治的欲界生命,以求維持祂們創造的享受境界。

關於心物創造的時空環境,再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
譬如我們台灣屢屢有人在山中被魑魅牽引,而迷失路途的事件。
這就是因為在山下人多密集之地,因為眾人心力維持而有穩定的人間時空環境。
到山上人煙稀少之處,如果個人念力不強,就容易被魑魅世界的時空環境所攝而迷失。
又像人在死前因為將離人間因緣,所以隨其往生因緣而容易看到非人間的生命時空境界。

而地球力場的時空結構,其實也遠非現今科學知識所及。
佛經上講到在須彌山下的鹹水海洋中有四大部洲,我們科學所知的地球只是其中一洲。
其他三洲也都在這地球力場之中,只是我們不察,其實地球不祇是科學看到的圓球而已。
地球上的某些海洋時空區域,像百慕達三角洲,屢有船艦或飛機失蹤,
可能就是由地球力場的時空孔道,跑到了其他三洲附近的海洋區域,而被扣留。
其他三洲的科技文明監視著我們,因為我們文明發展出了問題可能對他們形成威脅。
所以很多飛碟其實不是從外星球飛來,而就是從我們地球飛出來監控著我們文明。
因為我們文明近百年來又製造污染,又亂爆核武,影響到同地球力場的他們世界的安全。
飛碟其實就相關於古印度所謂轉輪聖王用來週遊世界的輪寶,只是我們文明還沒這科技。
我們文明現今唯物科學的發展方向很糟,其實也不配擁有這種輪寶科技。

我們現今文明的暴走發展,對於上方地居天界與地球力場的其他人類,造成嚴重問題。
所以若是我們現今文明繼續暴走,造成問題愈來愈嚴重,可能會有某種最終解決方案,
來徹底終結我們文明的現今走向,以拯救地球環境。不過這是題外話就不多說了!

遵守道德,修行福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就是讓自己或許未來可以通過最終解決方案的最佳方法。

關於佛教修行解脫的五不還天境界,與基督教修行梵天的過渡天堂境界,就講到此!
接著要講其他捨離方式的天界。

待續......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Sat Jul  2 00:01:50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五不還天,是修行解脫的三果聖者,在完全解脫輪迴前的最終生命存在世界。

至於在捨天以上,其他未能解脫輪迴的捨離境界,有兩種不同路向。
前面說過一切世界其實是生命覺知所顯現,並沒有真實獨立存在的客觀世界。
世界顯現其實是基於生命覺知的心物感應現象,其捨離境界也就有心物兩種路向。

生命由捨天境界,捨離心的現象,讓自己心識完全消滅亡失,成為無心有身的生命。
這種生命境界因為還有質能身體形相的存在,所以尚被歸於色界,但其一生卻沒有心識。
這種天界稱為「無想天」,意謂此天生命沒有意識存在,只有無意識的身體存在。
此天天神的一生,就是投生然後死亡轉世,因為祂的一生沒有任何意識想法。
如果祂在無想天有顯現物質身,那祂的一生就只是個不動雕像的出現與消失!
此天是被佛教呵責的投生地,因為純然浪費生命,
生命漫長到可以度過許多星球世界的生成與毀滅,但卻無知無用的度過一生。


另外一種是由物境開始,而逐漸向心境捨離的路向。
其天界稱為「空天」,因為此天的生命乃是在於空其心物境界。
空天因為其中天神捨離了一切質能形相,所以稱為「無色界」。

無色界的空天境界,此處生命再也沒有外在感官,只剩下純粹的意識世界。
正確而言,是此處天神的內心境界與外物境界已經融合為一,成為只有意識境界。

欲界、色界、無色界就是佛教所謂的三界。
由欲界到色界是與星球力場有關的由下而上、由小而大的時空宇宙世界。
由色界到無色界是與生命心識有關的由外而內、由深而廣的心識時空世界。

一切生命的外在境界,其實是顯現於生命的內在覺知,深入心識而體察廣大無邊空境,
才了解原來一切外在時空宇宙世界,都是顯現於廣大無邊的心識虛空。

空天境界就是對應於道家老子所謂「道」的境界,
也就是老子所謂與「有」相對的「無」。

空天有四層,所以又稱為四空天。
由下而上,由外而內,由淺而深,由狹而廣,
分別是,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空天的四種層次(我認為)是與五蘊有關,是以心境超越而捨離的心識境界層次。
所謂心境超越,就是將那層次視為非我,而使我不屬於其層次。

簡單舉例來說,你現在將你的肉身視為非我,了知你的肉身只是外在環境一部份,
如同你看的這螢幕也只是外在環境的一部份,雖然你可以操縱它,但它不是你的一部份。
徹底觀察了知你的肉身不是你,你的自我也就超越了你的肉身。簡單說就這樣!

空天的超越在禪定上是這樣相關的(這裏講的不好,只能盡力解說):

禪者捨離色界現象,捨離種種形相,空其色蘊境界層次,超越一切色相而證知無邊虛空,
即對應於空無邊處天。

禪者超越空無邊處,空其受蘊境界層次,證知受識無邊,即對應於識無邊處天。

禪者超越識無邊處,空其想蘊境界層次,證知無所概念對象有以認知,
即對應於無所有處天。

禪者超越無所有處,空其行蘊境界層次,證知心識境界不受有想所限,也不受無想所限,
超越一切有想與無想之境界,即對應於非想非非想處天。

四空天的名稱是佛陀以前的古印度禪者各自所取,其實混雜而沒系統,若依其五蘊關系,
由下而上其實可以稱為:空色天、空色受天、空色受想天、空色受想行天。

如果再超越非想非非想處,也就可以空(滅)了色受想行識,而入了滅盡定的境界。
但滅盡定只有佛教三果與四果的聖者才能證得,就不算是一般生命境界。

四空天的天神身體,就是祂自己存在的心識虛空。
勉強舉例來說,就像你自己的身體就是你自己內心所攝的時空境界。
只是空天天神已經沒有外在身體,只有心識存在於整個虛空境界。

空天天神就這樣空蕩蕩的無聊過完一生?我認為不是那麼單純!
前面講過一切時空境界是顯現在覺知虛空之中,空天就是深淺層次不同的覺知虛空。
所以空天天神的自我是依於祂的覺知虛空,但祂的覺知虛空可以顯現許多時空泡沫。
也就是祂可以在覺知虛空中顯現許多祂所屬的生命泡沫,祂是虛空不是泡沫,
但祂可以玩那些泡沫,進行種種生命遊戲,就像你自己在夢境創造角色時空來玩。
祂覺知虛空的時空泡沫群,等於就是祂自己顯現的宇宙世界與種種生命遊戲。
祂是那顯現一切生命遊戲的虛空,祂並非那些生命。
這種推斷想法不一定真實正確,只是提供大家參考,會不會有這樣的可能?

今天講到這裏,下次講輪迴中的我執四相與三種生命身體分類,
瞭解以後會讓你更容易理解生命存在境界的奧秘,也會更了解空天境界。

待續......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Sat Jul  2 18:04:14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四空天,是無色界的生命存在,純粹心識覺知虛空,可以顯現時空泡沫境界;
也提到佛教所謂五蘊的「色受想行識」。

在講一切生命的四種自我執相觀點「我執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
與一切生命的三種自我取執身見「我執三身」─質身、意身、空身,
這兩者之前,必須先將五蘊觀念解釋清楚。

所謂五蘊的「色、受、想、行、識」,一般會解釋為從物質到心靈的現象。
色是指外在的物質現象,而受想行識是指內在的心靈現象,就一般人而言是這樣。
前文已經講過,一切存在現象都是心物感應的顯現,五蘊也就是這顯現存在的層次。

就以你現在正在看本文為例,
色是被你看到的本文的質能存在,就是你認為那些物理上的存在。
受是你看本文的感官感受,你的眼根感受到外境。
想是你的認知,認知到本文,而產生有關形相概念。
行是你的意志,是你的意志在有為生滅變化的條件情境下抉擇。
識是你的心識,是你的心識在分別而顯現你這當下一切。

一切存在都是有著五蘊層次的顯現;
而這存在的顯現層次,也就影響了一切生命對於自我的執著。
對於你而言,你當下顯現的存在境界,若是執著任何層次為你的自我,就是你的我執。

你若以為你這肉身就是你的自我,這是色蘊我執,現代唯物論就是這種觀點。
但修行既然是以心靈力量為本,自然也就不會有這種觀點執著。

你若以為你這能感受的心,就是你的自我,這是受蘊我執。
受蘊我執就是所謂「我相」,認為有個能感知的自我存在。

你若以為你這能認知思維推理回憶的心,就是你的自我,這是想蘊我執。
想蘊我執就是所謂「人相」,認為有個能認知思維的自我存在。
一切感受經由認知而形成概念,就如同你是旁人在認知思維你的感受,而稱「人相」。
你的肉身感官譬如一部車,而你的認知思維心是車的駕駛,
你的認知思維心操控著你的自我肉身感官,好像一個人操控著車,而譬喻「人相」。
你這個認知思維的心,超脫於一切感官感受,就是儒家中庸所謂的「中」。

你若以為你這能發動意志的,就是你的自我,這是行蘊我執。
行蘊我執就是所謂「眾生相」,認為有個能發動意志的自我存在。
一切意志必須在時空條件下成就,意志成就是在於你存在的整體時空的條件情況。
你在你時空中的意志成就,也就是與你相關時空的眾生生命的相應條件成就。
所以在成就意志上,你與相關你的其他生命是同一無別的大我,故謂「眾生相」。
前文所提,高等天神的神我宇宙集體意識,就是眾生相。
你在你時空環境所見的一切,就是你的相關眾生。
《莊子》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就是他時空中眾生相的大我。

你若以為你這能識知顯現的,就是你的自我,這是識蘊我執。
識蘊我執就是所謂「壽命相」,認為有個能識知顯現的自我存在。
一切生命必須能夠覺知識知,不然就等同無生命的石頭存在。
生命存在的時空環境,其實是顯現在生命自己的覺知虛空。
你在你時空中的覺知識知萬事萬物,其實是你覺知虛空顯現你時空泡沫的萬事萬物。
你的覺知虛空,是你的時空本原,是你的生命根本,故謂「壽命相」。
前文所提,空天天神以虛空為我,就是對應於壽命相。
你返觀自心,找到自己心識存在的清淨虛空,含攝著你的時空世界,就是你的壽命相。
《老子》所謂『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就是說
「無」(壽命相的覺知虛空)稱為天地(時空)境界的原始根本,
「有」(眾生相的時空泡沫)稱為萬物的發生根本。
老子所謂的「道」,也就是正對應於壽命相。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生命的自我觀點,都是會與五蘊存在層次有關。
而三界生命對於自我的身見執著,有三種分別對應著三界。
欲界生命的身見執著是質身,色界生命的身見執著是意身,空界生命的身見執著是空身。

質身就是物質構成的身體,我們一般人類肉身就是質身,欲界天神是更細微的質身。

意身就是意念形成的身體,就是所謂「意生身」。
色界天神都是意身,道家所謂出陽神也是意身,神通分身也是意身。
意身並非沒有質能,而是身體是隨自己意念形成。

空身就是空天天神存在的種種覺知虛空。

一切生命的自體身見,都落在這三種身。

像西方人史威登堡可能基於梵天的靈界見解,就是將意身當成了永生的靈魂。
這可能是因色界梵天天神是意身,所以將意身當成了真實永恆的存在。

我們人間一般人死亡時,有可能先由質身脫離出意身,而意身再轉生到下個質身。
這種在死亡與再生的中間的意身狀態,被大乘與密乘稱為「中有身」或「中陰身」。
但並非每人死亡都會經歷出現意身的過程。

一切生命的死亡再生,依照投生意志的分別(都是有關業報),有四種情況:

一. 被他者意志決定;像在鬼道被陰間官府審判,受鬼卒押管而投生。

二. 被自己與他者的意志共同決定;像有天神降生人間是自己與天界機構討論而投生。

三. 自己意志決定;像善惡業力強或福智力強的人,自己意志就會決定投生。

四. 非自己也非他者決定;這種投生只有一處發生─非想非非想天,
因為非想非非想天天神已經空掉行蘊,因而其生命狀態環境沒有任何意志存在。

一切生命就這樣在四種投生方式下不斷輪迴在三種身體狀態。

熟悉大乘佛教的人,看到三身,應該容易會聯想到大乘所謂的佛三身。
大乘佛三身─化身(應身)、報身、法身,是大乘佛教所謂佛的三種身體形態。
應化身就是佛顯現來化度眾生的身體,欲界質身也是應化身的可能形態。
報身就是佛自己顯現在色界受用的身體,可以對應於色界意身。
法身是佛的自性,法身空寂,本自清淨,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可以對應空界空身。

大乘佛三身可以對應到一切生命的三種自體身見,那這代表什麼?
原始佛教沒有佛三身這種見解,原始佛經只有提到一切生命三種自我取著的身見執著。
原始佛教說修行證得初果,雖未解脫,但已擺脫一切身見;而涅槃入滅者不會再有身。
那大乘佛有三身是怎麼回事?最大可能就是大乘修行觀點並沒有真正解脫知見!

但佛教傳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竟然會演變出大乘這樣的修行誤解?
這問題很大,不是一下可以說清,有興趣者請耐心再繼續看下去。

今天講到這裏,下次講宇宙世界的生成與毀滅。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Sun Jul  3 22:59:31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生命的三種身體狀態與四種投生方式。

雖然欲界生命會有三種身體狀態─粗質身(質身)、意生身(意身)、虛空身(空身)
但一般人只會察覺他肉體的粗質身,而沒察覺到意生身與虛空身。
只有在死亡或意外的靈魂出竅經驗,才會知道原來可以有靈魂在身體外存在覺知。
這個靈魂就是他的意生身,是由他的意識所產生的細微質能身體。
一般人活著的時候,這意生身存在於肉身,而由肉身感官經由意生身將感受傳達意識。
意生身因為是細微質能,所以在科學上找不到對應的物質組成存在,
僅有相關能量波動的狀態表現,例如所謂的經絡系統或脈輪系統的相關現象。

虛空身則是心識虛空,可以顯現生命所覺知的時空萬物。
他的肉身與意生身,都在他的時空環境泡沫之中;而他的覺知虛空顯現了他的時空泡沫。
所以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時空泡沫),有生於無(覺知虛空)。』

人在死亡時,可能會有意生身離開肉身的一段時間,
也可能更有短暫捨棄意生身而見到虛空身的時間,密宗中陰救度就是相關這些時機的。
不過密宗似乎是誤解了虛空身以為是佛性空性,而要亡者投入虛空合為一體即可成佛?
但真正解脫並非是與虛空合為一體!

你的生命存在,其實在你的心識虛空,顯現時空萬物,有著你的意識與身體在其中。
所以老子才說:

 『故道(覺知虛空)大,天(時間現象)大,地(空間現象)大,人(你這覺知者)亦大。
  域(你的境界)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人身存在於空間),地法天(空間存在於時間),
  天法道(時間存在於覺知虛空),道法自然(覺知虛空自然存在)。』

只要你還是輪迴中的生命,你的覺知虛空就一直存在,這是一切生命的根本境界。
所以對你的生命而言,外在宇宙怎麼成住壞空,你的虛空身都不受影響;
因為你的虛空身根本就不在外在宇宙中,可這樣就容易引起誤解以為有個恆常自性存在。
其實你的覺知虛空還在生滅變化,但若沒有察覺虛空生滅,就以為有不生不滅的自性。
原始佛教的涅槃不生不滅,但其涅槃無我,是沒有自性的!
大乘佛教說有常樂我淨的自性涅槃,這是嚴重誤解!
佛陀曾就針對了未真正證趨解脫,而自以為得證自性涅槃的凡夫誤解而說:

 『比丘們!我將教導你們一切法的根本法門』
  ‥‥‥
 『他覺知涅槃為涅槃;覺知涅槃為涅槃後,思量涅槃、在涅槃中思量、
  從涅槃思量、思量『涅槃是我的』而歡喜涅槃,那是什麼原因呢?
  我說:「對他來說,未遍知。」』
 以一般人之力的第一理趣階位部分終了。

《中部1經‧根本法門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01.htm


所以對於一切生命而言,只要沒有解脫,即使宇宙毀滅,他的輪迴生命依然會存續,
只是轉換成為不同形式的身心存在。

佛陀曾經說過,找不到生命輪迴的起點,輪迴是無始的!
而宇宙到底在時間與空間上是怎麼回事?佛陀當時屢屢被問如下的宇宙論問題:

 『宇宙是常恆的?宇宙是非常恆的?宇宙是有邊的?宇宙是無邊的?』

這些問題被佛陀列為無記─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問題本身就是問題。
就像你拿起一顆石頭問說,它的重量是長還是短,這是無法回答的!
一般人以為有個真實客觀的宇宙實體存在,所以才會有如上問題。
但時空並非真實存在,而是我們生命認知所形成的虛妄概念,其實並無真正實體!
對於虛妄想像的概念性質,要怎麼當成實體性質解釋呢?
就像有個女友質問她男友說:

 『我夢見你剛才和其他女人一起,快告訴我!那女人現在在哪裏?』

那男友無論說什麼地點都是錯誤答案,正確答案必須要女友清醒以後才能了解!

所以佛陀曾說對於聖者而言的世界,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對應的覺知世界。
世界不是客觀存在,宇宙不是客觀存在,而是覺知境界的變化顯現心物現象!

對於慧觀到心物生滅現象的禪修者而言,他覺知的世界現象就是不斷的生起與滅去。
每個剎那,他的身心宇宙現象都在生成與毀滅,找不到一個永恆持續的實體存在。

但即使沒有真實的客觀宇宙實體,客觀宇宙的現象還是會有一些相關的規律變化可見。

下篇就談我們宇宙的一些相關現象的變化規律,像是為什麼地球遠古會有巨大昆蟲?

待續......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Tue Jul  5 01:50:00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生命身心與宇宙世界的顯現存在,是有關於生命的覺知。

但生命覺知交互感應所顯現的客觀宇宙環境,還是會有規律存在。
事實上,我們就是因為認定觀察到有客觀規律存在,才會認為有著客觀宇宙存在。
所以不是物理現象遵守物理定律,而是物理定律模式顯現出物理現象的存在。

譬如科學會認為能量存在,是因為先認定有個客觀宇宙存在;
既然客觀宇宙存在,那在宇宙中就自然應該會有種不變的基本守恆之物,
而基於對時間變化的不變物理現象,就會找到能量這種觀念用以解釋客觀不變的存在。
但其實並沒有真實的能量實體存在,只有不斷變化的物理現象存在,
在量子的微觀層次,根本找不到一個穩定的能量守恆態,能量是在變化中顯現守恆。
在力學的巨觀層次,根本找不到一個一致的能量守恆態,能量是在交換中顯現守恆。
譬如某個物體對不同的觀察者們有著不同的位能與動能,守恆只存在於能量交換的變化。
是我們將其他變化的物理訊息由觀察現象中分離,才過濾出能量這種守恆的時間對稱性。

所以現今的科學定律只是某種對於宇宙的觀察模式,而宇宙其實可以有許多觀察模式。
如果我們只認定現今這套科學模式就是現象的全部,就會失去許多認識更深奧秘的機會。
譬如我們現今科學所認知的基本粒子模型,只是物理現象的某種觀察模式所顯現的,
雖然有效存在,但並非存在現象的唯一觀察模式。
不同的觀察模式的認知範式,在同一現象上會產生不同的科學理論觀點。
就好像牛頓力學與廣義相隊論對於重力變化的理論觀點不同。


科學的驗證是在其認知設定的觀察模式下,從事實驗證明,必須有觀察模式的認知基礎。
佛學的修證是在其自心體悟的定慧觀察下,從事體驗證明,必須有定慧觀察的自心基礎。

例如現今科學已經發現遠古(可及數億年前)的許多巨大生物化石,巨大原因卻仍不明。
這些巨大生物存在之謎,有個問題就是支撐身體重量的身體結構問題。
一般來說,重量與體積成正比,但結構支撐力與支撐面積成正比。
這樣一來,如果陸上生物變大,那支撐的腿要變粗,飛翔翅膀面積要更大。
但遠古的許多巨型昆蟲,幾乎就是現代昆蟲體型的等比例放大版。
而遠古的一些巨型恐龍,其身體比例在支撐上其實是有問題的。
那為什麼會有這些巨型生物存在,甚至還曾是地球上的優勢物種呢?

佛學提及人間生命,在地球存在的漫長時空歷程中,會經歷增劫與減劫的過程。
增劫就是人身增大而人壽增加的過程時期,減劫就是人身減小而人壽減少的過程時期,
而地球所有的生物的身軀與壽命,也都與人類一樣同時有所相關增減。

如果要用現代物理學的理論觀念來解釋,最可能就是重力常數其實有著增減的數值波動。
當重力常數處於減少的時期,地球重力場會減弱,
地球生物的體型會增大以適應支撐結構的平衡,就是增劫。
當重力常數處於增加的時期,地球重力場會增強,
地球生物的體型會減小以適應支撐結構的平衡,就是減劫。

現今為減劫時期,會不會當今科學以為的宇宙膨脹,其實只是重力常數增加的效應呢?
因為當今科學以為重力常數是固定值,所以才將天文觀察現象,用宇宙膨脹來解釋呢?

現今流行佛學傳統將劫分為大中小,大劫應該就是太陽系的生成與毀滅過程。
不過佛陀在南傳原始經典中,是僅稱「劫」,而對應大劫。
一劫就是太陽系的一次生成與毀滅,過程稱為「成住壞空」。
「成」是太陽系開始形成,「住」是地球有生命的時期,
「壞」是太陽系地球毀滅的過程時期。「空」是太陽系不存在的時期。

在現今佛學說法上常見列出整齊規律的變化規則,詳細推出小中大劫的過程與年數。
不過這些年數說法多是後世佛教徒在論典中再編造的,並不見於南傳原始佛典的記載。
就以我們這個太陽系地球世界的生成與毀滅,論典將年數及過程描述為規律年數變化。
但南傳佛典卻記載了佛陀說劫的成住壞空是難以計數的,是不能數的!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738.htm
北傳《起世經》〈世住品〉也說類似難以計數的講法。

為什麼劫不能數,因為本來太陽系地球的生成與毀滅就不是一個可以規律計數的過程。
不但成住壞空的長短可能不同,每個劫的時間長度也不同。
何況在空劫時期,根本沒有太陽與地球的公轉存在,又要怎麼去計年呢?

又譬如現今北傳大乘流行論典說法是,二禪光音天有壽八劫,三禪遍淨天有壽六十四劫。
但南傳佛典記載佛陀說明,二禪光音天有壽二劫,三禪遍淨天有壽四劫。

所以很多現今北傳佛學論典傳統關於宇宙相關之劫的年數說法,是有問題的!
而且宇宙中星系的成毀並不是那麼規律計年的變化過程

所謂的劫,只是以太陽系的一次成毀,作為說明時程變化的單位,並非時間長度固定。
而每個劫的漫長時間中,太陽系會繞著銀河系轉,轉一圈大約要兩到三億年之間。
每一圈轉到銀河系迎輻射風的那一面前端,地球上就會有一次生物大滅絕時期。

關於太陽系與地球在漫長一劫中的相關變化,就這樣提出個人未成熟的看法以供指教。

待續......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Wed Jul  6 16:09:22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客觀宇宙時空裏,劫的變化過程。

在宇宙時空中,有多少種身心境界可供生命存在呢?
如果照我們現今流行的科學觀點來想像一些科幻內容,都還難以觸及真正奧秘。
佛陀體證到有九種身心境界可供生命存在,而一般唯物論的科幻想法只在於第一種。
佛教所謂「九眾生居」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1477.htm

◎在時空中的生命有種種不同的身體、種種不同的意識。
我們人類就是如此,每人有他自己的身體,以及他自己的意識。
欲界天神與一些色界天神也是如此,許多惡道眾生也是如此。
這是我們人類熟悉的身心境界,也是一般科學所熟知的時空境界。

◎在時空中的生命有種種不同的身體、單一共同的意識。
例如梵天主與其首席高等天使們的生命存在,擁有集體宇宙意識的神我存在。

◎在時空中的生命有單一相同的身體、種種不同的意識。
例如光天最高層光音天的天神,以能量光芒為身,而有相同的身體與各自不同的意識。

◎在時空中的生命有單一相同的身體、單一共同的意識。
例如淨天最高層遍淨天的天神,以能量光芒為身,有著共同集體的宇宙意識。

◎在空無邊處天的生命,以受想行識蘊為心。

◎在識無邊處天的生命,以想行識蘊為心。

◎在無所有處天的生命,以行識蘊為心。

以上七處皆是識有所住,所以稱為「七識住」。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1300.htm

◎在無想天的生命,沒有心識存在。

◎在非想非非想天的生命,以識蘊為心而無所依止。

以上二處皆是識的無所依止,稱為「二住處」。

七識住與二住處,合為九眾生居,也就是宇宙中的九種身心境界。

生命身心,從一般個體身心的小我,到宇宙意識的神我,到虛空意識的空我。
神我是許多小我的集體意識,還在宇宙的時空境界。
空我不在時空境界中,而是相關於顯現小我與神我的時空環境的虛空境界。

下篇談宇宙中生命境界的不同時間流逝狀態。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Mon Jul 11 01:19:52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宇宙時空中有九種身心境界可供生命存在,佛教稱為「九眾生居」。

這九種不同的身心境界,也就有著不同的時空存在境界。
但僅是最基本的第一種身心境界(包含人類生命的身心境界)中,就有種種不同時空境界。
這種時空境界差異,可以借用相對論與量子論的時空觀念來類比理解。

2014年有部電影《星際效應》裏面有段劇情,是男女主角登陸一黑洞附近行星,
因為黑洞強大力場影響時空,使得行星上一小時會約等於外界地球時間七年。
這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推導,而在人間物質時空宇宙所發生的時間膨脹效應。
但其實並不需要黑洞,即使是地球力場的生命時空就已經有時間膨脹的效應。
一些鄉野奇譚會有鄉民誤闖仙境,覺得待沒多久,返鄉卻發現時光流逝人事已非。

生命時空之於地球力場,是清淨生命境界與濁重生命境界相比,會有時間膨脹。
譬如天界時間比人間時間流逝緩慢,而人間時間比下界(鬼道、地獄)時間流逝緩慢。
換言之,一個天神在天界感覺過了幾分鐘,人間可能已經過了許多年。
而一個人在人間感覺過了一年,而地底力場深處的地獄生命可能已經過了不知多少年!
佛陀曾經說明了人間與欲界天的時間膨脹差異,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494.htm
以天界一年有十二月,每月有三十天,而計每年有360天。
而人間與天界的時間膨脹的對應如下:

─欲界天─    一天日    天壽     人間年數
四天王天   人間   50年   500天年    900,0000年
三十三天   人間  100年  1000天年    3600,0000年
離諍天    人間  200年  2000天年   1,4400,0000年
知足天    人間  400年  4000天年   5,7600,0000年
自在化天   人間  800年  8000天年  23,0400,0000年
他化主宰天  人間 1600年  16000天年  92,1600,0000年

譬如須彌山頂主宰地居天界的三十三天,那裏的一天時間是對應人間100年,
而那裏天神天壽是那裏的1000年,對應人間年數就有3600,0000年的壽命。
至於更高層的天神壽命就更長,甚至到達對應人間幾十億年的壽命。
所以天神看人類生命,有時就如同人類看螻蟻昆蟲生命一般。
不過祂們的時間感是以祂們那裏天界的時間為準,而非以人間時間為準。

對於地獄時間與人間時間的比對,佛陀沒有說明,但有說明某些地獄生命之漫長。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181.htm
地獄的恐怖可怕,不僅是因為充滿痛苦,更因為其中生命感到時間漫長。
因為愈深的地獄,有愈大的時間壓縮,人間短暫時間會對應於地獄漫長時間。
鬼道雖然沒有地獄時間壓縮那麼巨大,但時間流逝還是比人間要快。

而後世偽造佛經者,不明時間膨脹效應,也沒查閱原始佛典內容(色界天壽就有誤),
遂編造出自以為是的《佛說較量壽命經》,然後現今北傳佛學又誤信此經內容為真,
而造成北傳佛學傳統流行宣說出一套誤謬的佛教宇宙體系的生命時間。
這部偽經為了編造地獄時間的漫長,竟說等活地獄以四天王天天壽為那裏的一晝夜。
大概以為這樣一來等活地獄一晝夜就等於人間九百萬年,可以顯示地獄生命之漫長!
但問題是地獄中不是一片陰暗恐怖,就是燄火瀰漫,哪來晝夜可言?
更有問題是一些人在地獄待了對應於人間千餘年才轉世,若照此經宣說的時間對應,
豈不是在地獄時間中只待了幾秒鐘就轉世了!
實際上,人墮地獄以人間時光計算千餘年,但在地獄中不知是多少倍數的時光了!
即使是有人以人間時間計算,墮地獄時光在人間才過一年,
但那罪人所感受在地獄的時間,可能是數千年、數萬年、.......(慘不忍睹的漫長)
這才是下界惡道真正恐怖的時間壓縮效應!

所以一些人有被鬼卒拘魂去見閰王的經驗,會覺得在陰間過了很久,陽間卻沒多久,
也是因為陰間時光過得比陽間快速,有著時間壓縮的效應!
反之,有人死後只是見到天界力量指示投胎,再投生人間卻距前世死亡已隔數年,
這可能就是因為天界對於人間,有著時間膨脹的效應!

而佛教所見宇宙空間比人類當今科學所見,更為奧妙複雜。
譬如前述三十三天的一晝夜,等於人間的一百年。
既然都見到一樣相關的日月現象,為什麼天界與人間的晝夜竟會有時光的不同?
這是因為雖然都依於同一力場,天界空間並非同於人間空間。
若是勉強用量子力學觀念比擬,就如同量子力學中的自旋觀念。
在自旋觀念中有些粒子必須旋轉超過一次以上才能回到原來一樣的狀態。
如果照人間一般的空間概念,哪有東西旋轉一圈還不回到原來狀態呢?
所以地居天才會在一個地球力場見到四個人間世界,而我們只見到一個地球。
因為天界與我們人類世界所見的空間形態是不一樣的!

關於晝夜形成,在偽造佛經中說是須彌山遮住陽光,所以才有晝夜之別。
但原始佛典中佛陀沒有如此的相關解釋。

關於地球世界的形成,在偽造佛經中說有風輪、水輪的形成,造成大地與須彌山。
但原始佛典中佛陀沒有如此的相關解釋。

這些後世偽造的相關解釋,都是古代印度流行的宇宙論解釋,但不是佛陀所說。
佛陀在世法教,推翻了許多古印度社會的流行觀念,
但後世印度人又將許多觀念附會為佛陀所說,最後連佛陀都被附會為印度教神祇轉世!

所以千萬不要將大藏經中的佛經都當成是真實佛說,那其中許多都是後世偽造的!

今天就先說到這裏。

待續......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Tue Jul 12 18:05:38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欲界的時空境界由下至上有著時間膨脹的效應,而空間也不僅人間所見。

我們生存的此處欲界,是依於地球力場而存在,所以時間以地球相關的年月日而計。
而此處欲界上方的色界梵天是依於太陽力場而存在,所以梵天天壽最長不會超過一劫。
一劫就是太陽系從太空生成到毀滅消失的時間,非常漫長而沒有固定年數可計。
色界天高層主宰的天壽,是相關於宇宙意識的產生與消失,所以會有關於劫。
而色界天普通天神的天壽也與劫有關,但不一定有高層主宰那麼長。

當太陽系尚未存在時,生命都安居在超越梵天以上的境界,最低境界是在光天。

我們這個太陽系的生成,是先有對應的梵天主(基督教上帝)的宇宙意識發生,
然後才有太陽點燃與行星逐漸產生,然後才有其他梵天天使的誕生,以及欲界的產生。
在地球力場上的生命也才逐漸發生,而最早的人間生命也是由光天而來。

太陽系發生後,最早的地球人間生命,是由光天天神降臨下墮變化而成。
當地球還是高熱熔漿流動,逐漸在熔岩上凝結出薄殼岩層時,
對降臨天神的能量生命體而言,這些熱凝岩層的質能現象,是可口美味的地味。
貪食地味以後,祂們生命的能量身體發生變化,產生較重的物質身軀而成為最早人類。

梵天主因為祂是太陽系的首發生命,又無法看到上面的光天境界,
而祂又具備著我們太陽系的宇宙意識,所以就自認為祂永生不朽,是這一切的造物主。
晚來誕生加入太陽系宇宙意識的高等梵天天使,見到梵天主領先存在,也這麼認為。

具有太陽系宇宙意識的祂們,後來見到更多生命誕生但未加入祂們的宇宙意識,
而是許多紛紛下墮到欲界,更隨欲望引生的惡意惡行而出現了下界惡道的鬼魅與地獄。
使得祂們宇宙意識想要拯救生命,回到梵天,回歸祂們認為永生不朽的太陽系宇宙意識。
所以在地球上種種人類文明時代,梵天主都會派遣使者到人間,傳達拯救世人的福音。

猶太人自認是上帝選民,其實可能就是梵天主的實驗品,但成果並不令祂滿意。
原本梵天可能希望藉由改造一個民族作為模範,再來影響世界上其他人類。
所以選了一個原本為奴的族群來實驗改造,結果證明這個想法難以成功而放棄!
猶太人以神的名義亂搞屠殺外族,背離梵天慈愛教誨,所以又有耶穌基督的降臨人間。
但耶穌基督的福音後來又被教會亂改與世人利用,以致引發後世許多問題。
譬如像現今基督教流行的末日審判會有死人復活,就是後世亂改的瞎說!

原本梵天天使要傳達的意思是,每個基督徒在他的死亡末日,肉體死亡但會靈魂復活,
靈魂復活以後要到梵天上帝創造的暫留時空境界接受審判,
審判通過就會到梵天在欲界所創造的永生天堂,不通過就會墮下永恆地獄。
但教會卻瞎編出會有世界末日,在末日時所有死人會復活,一齊接受上帝審判的瞎說!

為什麼梵天會造出這種天堂與地獄的審判,而沒有介於中間的選項?
因為梵天為了拯救欲界子民,在欲界創造出專屬基督徒靈魂的天堂時空境界,
以供這些被救贖的基督徒靈魂,學習往生梵天,回歸梵天宇宙意識。
這個基督教天堂因為是由梵天創造,所以是與梵天的太陽系宇宙意識同存。
因為梵天主認為自己永生,所以認為這個基督教天堂也屬永生。

基督徒在死後,大多會由梵天力量引至一個過渡暫留的時空境界。
在那暫留境界,只要是在生前有足夠善業可以幫助的靈魂,會被引上基督徒專屬天堂。
而那些實在無法拯救的邪惡靈魂,就會自然下墮到地獄去。
所謂基督救恩就是梵天施恩,幫助接引許多靈魂上昇祂們天堂。

舉例來說,就像許多人陷在深水之中,有個集團特別開闢出一個上昇水流的噴泉場地。
然後把水中人們帶到那個場地,讓許多原本無法浮上的人,能夠藉助噴泉上昇而浮出,
再將人拉到岸上使其得到安全庇護。
但那些實在過重連噴泉都無法助其上昇的人,一旦受噴泉上昇水流幫助的時機已過,
就會自然因為過重重量而下沉到水底深處,而再也難以拯救。
換言之,有些依照在世行為可能墮入地獄的人,的確有可能因為梵天救恩而得救!
不過梵天救恩的可以實現,還是必須要依靠得救者自己的真誠悔改與往昔善業力量。

佛陀就有說過相應有關意義的教誨: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524.htm

 『如果「人是如其造業而受報」,那就沒有修行而終結苦難的機會!
  因為「人是如其所造能受之業而受報」,所以才有修行而終結苦難的機會!』

就以地獄罪報來說,假使甲乙兩人在世生前都造了一樣程度的小惡。
甲因此而墮地獄,乙卻只在當生受報而沒有因此而墮地獄,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

因為甲在生前沒有修習戒定慧,沒有培育道德品格,就會有可能因小惡而墮地獄。
因為乙在生前努力修習戒定慧,具備培育道德品格,發心廣大利益眾生,
所以雖然曾犯與甲一樣的小惡,卻是當生受報而只餘有微罪業力殘留。
就像一樣份量的鹽,放入一杯水與放入一池水,飲用起來會有不同的鹹度。

梵天主的救恩,就可能是用廣大宇宙意識的力量,來濟度基督徒們的小惡;
但若是重罪大惡或是不知悔改,也還是會無法救贖的!

佛教基於佛法僧的解脫力量,對於虔誠信仰皈依守戒的信徒,也有類似的救度力量;
但現今佛教有著正法與相似正法的差別,在救度上也有差別,內情複雜,以後再談!

回到基督教來說,那些蒙受救恩機會還不能得救的基督徒靈魂,必然不止小惡而已,
所以一旦脫離救恩力量而下墮,就會墮入地獄而沒有中間階段可得投生。
而因為梵天神通無法看到足夠長遠的生命時空,所以會認為罪人墮入了永恆地獄。

梵天主在欲界為基督徒創造的天堂境界,因為是為了要回歸梵天宇宙意識,
所以不像一般欲界天往往有著男女情愛欲樂,而是類似梵天的聖潔高尚境界。
勉強描繪的模擬類似境界圖像,可能像是如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PsKwRaMt0


梵天天神的高尚道德,就是佛教四梵住所謂的慈悲喜捨。
慈是助人得樂之心,悲是濟人離苦之心,喜是充滿喜樂之心,捨是放下強求之心。

但梵天及其天堂,其實並非永生不朽,而是會隨太陽系毀滅而毀滅,
而梵天主宇宙意識也會一齊消亡逝去,所有此處生命都會上昇到光天及以上的境界。
等到下一個太陽系產生,又會有伴隨著另一個新的梵天主宇宙意識誕生。

梵天主因為有著宇宙意識,在太陽系中生命世界中具有強大知見能力,
因而常會自稱全知全能,但雖然祂的知見能力高深廣大,卻非真正全知全能。
佛陀就曾講述一位比丘詢問梵天主難題,而被梵天主拉手到一旁,叫他回去問佛陀!
http://agama.buddhason.org/DN/DN11.htm

而且欲界天魔的神通能力,甚至可以上達梵天世界,附身干擾梵天天神。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049.htm

所有這些梵天世界及其以下的欲界生命世界,都會隨著太陽系毀滅而毀滅。
而在地球力場深處的地獄也會毀滅,其中受苦生命也會出離地獄。
所以佛陀曾說,破壞僧團又傷害佛陀的提婆達多,犯下重大惡業,入地獄持續一劫。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1193.htm

就是像提婆達多犯下這麼嚴重惡業的人,在劫盡太陽系毀滅之後,都會由地獄出離。
這是因為引發惡業顯現的深重力場境界已不存在,沒有惡境緣起,惡業就不會現形。

基督教的天堂境界之所以能救贖世人靈魂,也是因為梵天力量暫時遮障惡境緣起,
所以使得其中靈魂生命的惡業不會現形,而只有善業因緣顯現。
現今佛教傳統所謂的淨土世界也是一樣,只是暫時遮障惡境緣起,而只顯現善業因緣。

根本來說,愈上方的生命世界,愈是顯現善業因緣,也愈需要善業才能往生。
而愈下方的生命世界,愈是顯現惡業因緣,也愈需要惡業才能往生。
在天界享盡善業福報,待有惡業力量成熟而缺乏善業力量,就墮入下方較苦生命境界。
在地獄受盡惡業痛苦,待有善業力量成熟而缺乏惡業力量,就昇入上方較樂生命境界。

所以沒有永生天堂,也沒有永恆地獄,一切都只是隨著因緣顯現,時空亦然!

待續......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Fri Jul 15 01:42:35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佛教所謂一劫,太陽系生命世界(包含天堂與地獄)的生成與毀滅。

在太陽系生命世界,對於人間而言,上方是時間膨脹的天界,下方是時間壓縮的陰間。
人間上下附近相關的生命環境,其時間流逝的參考標準通常是與所見日月運行有關。
如果我們將善惡生命境界以陽陰區分,人間世界大約就是在陽陰交界的中間境界。
所以人間世界所見的晝夜變化,有著光明與黑暗的強烈分別。
人間以上的生命世界,逐漸趨向光明而遠離黑暗,所以上層天界沒有黑夜,只有晨昏。
人間以下的生命世界,逐漸趨向黑暗而遠離光明,所以下層地獄長時黑暗,伴隨熔燄。

人間社會必須透過勞動才能有著生存與享受。

陰間沒有人間富足,愈往下界而物資享用愈缺乏。
人間附近有著形貌如人或似人,尚有福報的鬼神,可以得到人們的供祭。
佛陀就曾說過,人間的祭品供養已故親人,只有往生鬼道的亡者才能得益食用。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1699.htm
生命境界較為低劣而成為怪物形態的餓鬼,如果沒有特別法力加持,是難以得食的。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474.htm
餓鬼與地獄的生命,並不會因為沒有飲食而死,只會感到饑渴痛苦!

天界則是自然物資充足,不需勞動就能生存,但其享受是依福報業力而得。
低層天界天神無法以心念變現享受,但環境會有種種植物可以長出所需享受物資。
高層天界不但可用心念變現所需享受,其生存環境也較不受日月運行的時間變化所限。
因此,高層天界天神會沒有像人間般的時間觀念,但祂們環境還是有著時間流逝。
高層天界天神也沒有像人間般的遠近空間觀念,祂們可隨心念瞬間移動,不受距離所限。
祂們身體可隨心念變化大小,譬如中古基督教就曾討論過幾位天使可以同在針尖,
而佛陀也曾說過天神可以幾十位同在錐尖空間的事蹟。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265.htm

梵天宇宙意識所創造的欲界天堂,是有欲界享受的近似色界環境。
欲界以上的色界天界,遠離日月運行的晝夜環境變化,容易誤以為那是永生境界。
但其實還是有著時間流逝,只是宇宙意識觀察時空變化,以為祂們不落變化而永存不朽。
但祂們的宇宙意識,還是會隨太陽系或相關星系的毀滅而毀滅!
所以色界天神的壽命,不是以年為單位,而是以劫為單位。

無色界天神的虛空心識,可顯現著種種時空宇宙,而祂不在所顯宇宙時空之中。
虛空心識比宇宙意識更為深奧,祂更容易以為自己是不在時間之中的永恆生命存在。
因為祂的心識所見虛空,沒有變化;但其實祂的心識就在變化,不然祂就不會存有宇宙。
所以無色界天神的壽命,也是以劫計算,只是比色界天神更為長壽,
但其覺顯宇宙時空的虛空心識,終究還是會有毀滅之時。


(我對道家修行不夠瞭解,以下解說丹法若有誤解,敬請大德指正)
道家丹法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後更有「煉道歸元」,
其實就是由欲界肉身開始,修行往色界意生身,終至無色界虛空身的修行歷程。

「煉精化氣」是修煉肉身氣脈的築基過程,將人體肉身恢復為健康童真之體。
「煉氣化神」是修煉肉身氣脈通達而陽氣胎結而內丹成就。
「煉神還虛」是修煉陽氣神明,而致陽神出竅(意生身離開肉身),
      培育集體神我意識基礎(變化出多個意生身)。而各家丹法定義不一,
      「虛」或指時空存在對於萬物為虛,或指無色虛空為虛。
「煉虛合道」是修煉陽神虛明,而致神虛返道,
      (或指超越意生身而證得虛空身,或指超越 空無邊處 而證 識無邊處。)

至於所謂「煉道歸元」,因為空天境界還有更深心識層次,所以會有這種觀點。
(或指超越 空無邊處 而證 識無邊處,或指超越 識無邊處 而證 無所有處)
這是因為道家只以「道」來定義無色界的空天境界,但空天實際上有四種層次。

道家丹法會以「煉」來形容修行;是因為道家所謂的氣,其實就是指變化的現象。
中國古代修行者觀察而認知到,是變化顯現出質能形態,而不是存有質能在變化。
所以就會認為一切物質是氣所生,其實氣不是指實在存有之物,而是指稱變化現象。
後世中國學者(例如宋儒)將氣以為是某種實存本體之物,乃是嚴重誤解!

在變化現象中,會有地(堅固性)、水(凝漫性)、火(爆發性)、風(移動性)的四大顯現。
其中產生所有新生現象的存在現象,就是藉由火大的爆發性,而才生起新的四大顯現。
因而氣的轉化新生,必然藉由火大現象的爆發而顯現;
古中國丹道觀察到轉化之氣火,所以丹法修行轉化會對應「煉」字。

地水火風四大,雖是古印度修行者所見宇宙中的最基本存有現象,但卻非實體。
時空宇宙的萬物是在變化中所顯現,而有所變化必然有所差異。
一切變化最為基本的差異是在動靜,一切動靜皆是相對而起。
被覺知觀察的現象,有動靜之分;而能覺知與被覺知的存在,則引心物內外之分。
有心物內外之分,對應宇宙時空,則物境可有內外之分。
內靜外靜為地,內動外靜為水,內靜外動為火,內動外動為風。
變化動靜是最基本的差異,被認知為基本變化現象,不被認知為基本存有現象。
其所衍生的地水火風的現象分別,乃被認知為基本存有現象。
其實地水火風也是變化所顯,並無實體存在;只作為最基本的存有分別現象,而被認知。

「地水火風」四大是被覺知的,而能覺知的是「識大」,變化場域則是「空大」。
道家修行之生命所在,脫離一切動靜變化,而回歸到以為不動的心識虛空。
道家修行就是趨向歸返深層心識生命的無色界空天境界,而以為是永恆根本的生命存在。
老子就以為回歸大道的空天生命境界,就可以解決人生問題而永生不死,而說: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但道家這種生命境界,並非真正永恆存在,也並非就一定能解決人生社會問題。
所以老子才會提出一些脫離現實的社會觀點,因為祂尚未透徹瞭解宇宙時空與社會人生。

待續......

--

作者: amidha (東岐明)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
時間: Sun Jul 17 01:08:43 2016

--------------------------------------------------------------------------
首先我要強調,以下解說是基於佛教觀念的本人看法,內容加上本人的想法與推斷;
所以不一定能完全正確代表佛教觀點,也不一定就完全是確切事實!
--------------------------------------------------------------------------

上篇講到,生命宇宙時空與道教丹功修行境界。

生命宇宙中種種樂苦生存世界,是與生命定境有關,而生命定境是與善惡業力有關。
善良心行的生命,心靈會趨向於良好境界,生前可以安心自得,死後容易往生善道。
惡劣心行的生命,心靈會趨向於惡劣境界,生前處於虧心不安,死後容易往生惡道。

譬如作為人的生命,業力趨向可能會有這樣的徵兆出現。

惡人會不喜歡清醒平靜,因為一旦沒有外在刺激掩蓋內心不安,他的內心令他痛苦。
所以他的精神不能穩定,喜怒無常,需要藉由喝酒嗑藥或狂歡享欲來麻醉自己,
這是因為惡業力量使他無法自然欣悅喜樂,而必須承受自己內在發出的惡業痛苦。

善人會常處於寧靜喜悅,因為他善心的內然喜樂如泉源般湧出,令他安然自得。
即使他在世間受到磨難,但只要戒行不失,守持善道,他的內心喜樂不是外界所能傷害。
這是因為善業力量使他得以自然欣悅喜樂,而時時感受自己內在發出的善業喜悅。

佛陀有言脫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嗑藥吸毒)」五種惡行,才能平息恐怖。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312.htm

而儒家中庸有言善德而謂: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人生前在世時,因為心識有著肉身壽命依存,所以還在人間生活,但心已感受善惡業力。
等到人死以後,失去肉身壽命牽制,心識就會隨其善惡業力往生不同善惡生命世界。
佛陀曾以水中輕重物體自然會有不同的浮沉現象,來說明人隨業力往生的情形。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162.htm

所有生命世界都是對應著相關定境,並非色界禪定而已,欲界也有對應的良劣定境。
生命臨死最後的有效作為心念,所對應的定境,會開啟其下一世的往生境界。
前面說過生命轉世有四種投生方式,但所有投生方式都會基於對臨死心念的影響。
臨死心念所對應的生命境界,也就決定了生命死後往生的生命世界。

而臨死心念往往是由在世的善惡業力影響所決定,力量最大心念會在臨死呈現。
雖然其他外在力量也會影響(如天使或惡鬼),但主要還是由生命自己的善惡業力決定。

生前如有五逆重罪惡業(殺父母、殺阿羅漢、害佛流血、破和合僧)或禪定境界善業,
就必定會因此重大業力而投生相關生命境界,因為相關造作業力非常強大!

業力反應的果報,除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還會與造作心態及造作對象有關。
造作心態愈善良,產生果報愈增善損惡;造作心態愈惡劣,產生果報愈損善增惡。
造作對象的道德智慧愈高,產生果報愈大;造作對象的道德智慧愈低,產生果報愈小。
而每項造作的業力反撲,常會以倍數等級的放大效益而至,
佛陀針對佈施果報就曾說過百千萬億至無窮倍數的果報效益: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42.htm

佛陀曾經解說,什麼樣的心行會產生什麼樣的果報?為什麼會有人生好壞差別?
為什麼人們會有長壽、短壽、多病、少病、醜陋、美麗、有力、無力、
貧窮、富裕、卑賤、高貴、少慧、多慧的生命狀態差別?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35.htm

佛陀也曾解說善惡業力的根本,是在於這些種類的善惡心行: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36.htm

而人會因他生前的重大善惡事件,或是習慣常做的事,而於臨死呈現。

或是臨死時回憶呈現他生前做過的相關善惡事物,而因為相關善惡心念往生。
譬如回憶呈現他生前陰謀傷害他人的事蹟,而就往生到惡道生命世界。
譬如回憶呈現他生前盡心造福他人的事蹟,而就往生到善道生命世界。

或是臨死時境界顯現他即將往生的相關善惡世界,而因為相關善惡境界往生。
譬如臨死顯現週遭煙火瀰漫,然後就往生墮入下方地獄世界。
譬如臨死顯現天界光明宮殿莊嚴與美麗天神迎接,然後就往生昇上天界。

如果沒有重大事件或習慣力量,臨死可能就會隨著相關機緣而發生心念。
所以臨死前要使亡者平靜,可以回想以往的善業事蹟,不要使他生氣或動怒或貪戀。
亡者臨死貪執嗔怒,容易往生惡道;亡者臨死平靜喜悅,容易往生善道。

像古代中國王侯無知貪執生前富貴,而營造華偉墓室,結果反而容易轉生成為守墓鬼。
其實現今人間大多數人死後都變成鬼,這是因為生前雖然未造大惡,但卻一生自私自利,
所以在自私貪心的執著下容易墮入鬼道世界,至於嚴重大奸大惡者更會墮入地獄。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週遭人們可能都會作些損人利己,貪污一下,欺騙一下,回扣一下,
反正很多都會這樣,不然怎麼撈錢呢!那將來你就隨這些愚者一齊往生到鬼道或地獄了!
至於稟持道德操守趨向無私奉獻而造福人間者,容易修行成就,死後也容易往生天界。
所以佛陀曾說在生命世界中的愚者與賢者,是如何造作心行而導致其不同業力果報: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29.htm

佛陀曾說,一切生命是因為在「戒、心、見」這三方面的正邪,而往生善惡生命世界。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541.htm

邪見是最容易使人無知造下大惡,因為邪見會將惡行稱為善行,或以為惡行並不邪惡。
譬如以為聖戰可以使人上天堂,其實在惡意嗔恨殺心下是會墮入地獄或畜生。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1159.htm

而我們現今世界常有以展示裸露性感女體來獲取名利,引起他人貪心,這會有不好果報。
譬如AV女優容易有心理障礙的惡業現前,因為眾人觀看她的裸照發起貪心而影響到她!

現今世界因為科技力量,而增強了我們人類的造業力量。
譬如古代影響眾人需要長時間的因緣;但現今像網路可以讓消息短時間影響許多人。
譬如古代事業影響環境也不至於嚴重污染,但現今工廠排放廢水可以傷害廣大眾生。

所以我們時代目前對造業而言,可以是最好的時代,也可以是最壞的時代。
端看我們自己決定要如何在現今世界度過一生!

可是我們要度過此生,是面對著當今太陽系生命世界的種種什麼宗教政治社會問題呢?

待續......

2016年8月17日

我對當前佛教前途的看法

◎發表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這篇文章內容只是個人意見,不一定完全正確,謹供讀者參考。

因為自己之前對於佛教相關「相似正法」的發言,似乎引發佛教教友的網上討論,
未免引起誤解或紛爭,所以我想在此簡要說明一些自己多年研究的心得意見。

說來可嘆,十年前我從研究《大學》格物致知,引致建構會通儒道佛的中道理論體系。
開始先是發現儒家思想傳統有問題,宋明儒學傳統嚴重誤解了《中庸》《大學》。
然後又再發現道家思想傳統有問題,老莊思想被後世道家嚴重誤解。
接著更又發現易經思想傳統有問題,易經與易傳都有嚴重斷裂誤解。
最後竟確認了佛家思想傳統有問題,大乘與密乘皆非佛陀真傳的解脫道。
所以為了會通統合儒道佛的研究努力,最終竟是推翻現今中國儒道佛家的主流傳統思想!

這種研究結果是我原先完全無法想像的,甚至否定了自己原本篤信的佛教大乘信仰!

個人以網名「東岐明」在網上發文,至今已經二十餘年,而學佛也已三十餘年。
當年大學時期篤信《楞嚴經》將是正法崩壞先滅之經,也努力鑽研通曉經義,
絕沒想到自己今日竟然會認定此部一讀再讀的《楞嚴經》確是偽經,
更沒想到自己長久信仰的大乘佛法,竟非佛陀真傳,而是主宰天神的主導偽傳!

我不希望說明真相會使他人無知而冒犯上界天神,畢竟我們世界是由祂們主導,
所以就在此謹簡要說明,不管事實如何,都必須謹記我們欲界眾生是祂們所統治的子民。
即使上界天神偽冒佛法,實屬不當,但我們還是必須尊敬上界天神!
要知道,那些自稱佛菩薩的上界天神,的確有在救度眾生苦厄,只是祂們並沒真正解脫!

現今純正佛法,就只有南傳上座部的巴利聖典與修行教法,是真正導向解脫之道。
原始佛法並不超度鬼靈,也不提供世法方便咒術,也沒有信仰偶像可供祈求俗事。
為什麼?因為佛陀應世是為了教導眾生解脫之道,而非方便之道。
世俗方便之道,譬如咒術、超度、政治、經濟、醫藥......等可以幫助眾生,
但也會涉入眾生世間事務利害,而使修行捲入世間利害紛爭,所以並非佛陀所重。

佛陀在世時,曾有弟子請求以梵文記誦佛經,而為佛陀強烈否決,
還制下以梵語記誦佛法是犯戒行為,所以原始佛典會是以巴利文記錄。
注意!佛陀並未反對以任何其他語文記誦佛經,唯獨就是反對以梵語記誦佛經!

巴利語文的使用族群,後來在時代遷變中逐漸消亡,巴利文後來遂成為只有佛經使用。
這就導致了後世印度偽造佛經,皆為梵語,因為後世再也無人熟練完整的巴利文寫作了!
或許當年佛陀預見了偽經出現,所以藉由反對梵語而使真偽區別明顯,
因為後來大乘與密乘的佛經是以梵文記載而出現於世,沒有巴利文原典!
既然佛陀當年在世已經制戒反對以梵語記誦佛經,那梵文佛經是哪來的呢?

如果比對南傳佛典與北傳阿含,就可以發現北傳阿含法義較為粗疏,而又增添衍文。
那些聲稱大乘早已在阿含宣說的證據,在南傳巴利佛典是沒有的!

原始佛教的上座部傳乘,在此稱為「上乘」,以別於受到歪曲與貶抑的「小乘」。
如果願意比對南傳上乘教法與北傳大乘密乘所記載的小乘教法,就可發現兩者有異。

舉例來說,在觀法上,小乘教法往往還是限於修定,並非上乘真正的修觀。
譬如四念處在上乘是「身受心法」的觀法,是要破除概念法而觀照究竟法的;
但在受到歪曲的小乘教法卻成了「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的定境概念,而不再重於親證究竟法的存在。

而在理論上,大乘批判小乘只證人空卻未證法空,所以小乘未能人法皆空。
但在上乘,得證人空必是基於法空,因為法空才會人空─
破除身見妄執的概念,當然是基於身見相關究竟法的空而無我;
如果究竟法不是空而無我,那麼也就不會有涅槃可證。

上乘與大乘的涅槃差異,根本在於上乘涅槃沒有自性,而大乘涅槃有著自性。
大乘的自性涅槃見,也就導致了常樂我淨的涅槃見解。
大乘更批判小乘是迷於涅槃,不如大乘不迷生死也不迷涅槃。

但上乘中部首經‧根本法門經,記載佛陀教導比丘,說明一切法的根本法門,
分析了一切涅槃見的層次分別,第一種就是凡夫未解脫的自性涅槃見:

 『他覺知涅槃為涅槃;覺知涅槃為涅槃後,思量涅槃、在涅槃中思量、
  從涅槃思量、思量『涅槃是我的』而歡喜涅槃,那是什麼原因呢?
  我說:『對他來說,未遍知。』
  以一般人之力的第一理趣階位部分終了。』

要知道六祖惠能所言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此類見解。

所以大乘教法是不能導向解脫的,大乘所謂十地到金剛喻定的佛地,都不能導向解脫。
那些應該是導向超脫的修行定境,雖然能壓制貪嗔癡,但不能斷絕貪嗔癡。
所以大乘密乘才會有一堆自證即身成佛的修行人,作出違背戒律的行為。
台灣就有一些真正證得金剛喻定的修行人,但祂們還是未得真正解脫。
真正證得阿羅漢的人是不會犯戒的,更何況是真正成佛者。

大乘密乘問題就在於不能真正導向解脫,所以嚴格來說,只能算是菩薩教,而非佛教。
因為修行大乘密乘的人,只能算是可以修行累積福智,若要真正解脫必須修行上乘。

那些自以為即身成佛的修行人,應該是修到了天界大神的境界。
在根本法門經就有提到譯名「生主神」 pajapati(第二a上有橫線) 的天神境界,
pajapati 是 paja(子裔)與pati(主宰)的複合字,意謂一切繁衍子裔者的主宰天神,
就是指稱欲界生命的主宰神,因為欲界以上生命皆為化生而無子裔。

大乘密乘經典所謂成佛的報身淨土境界,大約就是在此欲界最高而近於色界的天神境界。
至於大乘密乘經典所謂的法報化三身,大約可以相應所有眾生生命的三種身見:
上乘長部九經所謂「三種真我取得」─虛空身、意生身、粗質身的我身見。

 『玻得播達!有這三種真我取得:粗的真我取得、意做的真我取得、無色的真我
  取得。玻得播達!什麼是粗的真我取得呢?有色的、四大之物、以物質食物為
  食的,這是粗的真我取得。什麼是意做的真我取得呢?有色的、意做的、有所
  有肢體與小肢,不缺諸根的,這是意做的真我取得。什麼是無色的真我取得呢
  ?無色的、想所生的,這是無色的真我取得。』

要知道,上乘證得初果就已經沒有身見,才能真正趨向最終的解脫涅槃。
而大乘密乘的自性涅槃,因為還有自性我執,所以還有身見而未證初果。
但並非修行大乘密乘就不能證得初果,如果修行人證入生滅觀境而繼續深觀就會證果。

然而大乘密乘的修行方法,都有修行境界執著而會妨礙趨向解脫。
譬如大乘觀照生滅,然後轉向返找自性,這樣就會陷入自性涅槃見。
而密乘雙身法更會妨礙禪觀清淨,而修行成為欲界大神,所以會有男佛女佛或佛父佛母。

大乘密乘都有世法一切如幻的實證體驗,對應著究竟清淨境界。
那是因為有真淨的自性涅槃妄執,才會有虛妄的自性幻化體驗,這是識蘊變化顯現。
識蘊如幻,所以才有阿賴耶識的大乘見解。

大乘密乘經典所常提到的佛菩薩,都有真實存在,只不過不是如經所說真正解脫。
祂們就是我們高層天界自以為解脫或自稱解脫的大神生命存在。
大乘密乘的修行成佛以至金剛喻定等境界,就是往祂們生命世界的修行之路。
至於淨土就是祂們所經營的世界,就像基督教上帝所經營的天堂。

我們應該要尊敬祂們,畢竟祂們是我們世界的主宰,欲界生命都要受祂們統治。
祂們創造了相似正法,雖然歪曲佛教正法,但也是某種使一般欲界生命修行向上的方法。
祂們也有行善積德的高深修行,才能成為欲界主宰天神,也具有高明深厚的福德與智慧。
我們人類社會無法對抗祂們力量,祂們行為自有祂們果報,這不是我們現今能管的!

佛教正法現今是難以獨立存續的,因為一旦排他而獨立存在就容易成為祂們的打擊靶標。
如果現今佛教大肆排斥相似正法,不僅引起人間紛爭,還會惹怒那些主宰天神!
而佛教正法又是重在導向解脫,缺乏許多迎合世俗需求的信仰崇拜因素。

所以當今存續佛教正法最佳方法,首先也就是建立正確的判教理論。
以往天台宗的判教理論是全然誤解,華嚴宗當然也是。
新的判教要能闡明真正的解脫道是上乘教法,可以成就阿羅漢,以至成佛。
其他大乘密乘教法是超脫道,僅能做為修行菩薩道的增長福智教法,不能最終成佛。

其次是需要將巴利文原始佛典完全達成漢化,成為在佛教中類似聖經在基督教中的地位。
莊春江居士的翻譯是重在對應巴利文的義譯,轉譯確實而意義完備,已是難能可貴。
但要佛典廣為人讀,需要更深漢化才容易在中文語境廣為流傳。
若能將漢化巴利聖典置於最上,而以其他經典作為行菩薩道的參考讀物即可。

最終是要將原始佛法的精粹方法,超脫宗教信仰,而成為全人類的基本教育。
讓真正佛教精神以禪修融入人類教育體系,使禪修與科學成為全人類的共通基本素養。
而讓正法止觀的禪修精粹,可以成為人類文明世界大同的共通修持。

當然,佛陀所傳下來的上座部僧團傳承,也必須持續正確存在才有正法在世!

如果漢傳佛教未來判教得宜,能夠闡明正法,善巧辨明羅漢道與菩薩道的異同分別。
不要太過妨礙主宰天神的遂行統治,或許主宰天神的相似正法,也是菩薩修行的過程,
而未來文明中國的興起,必須謀求人天一切勢力的平衡共存,甚至與外星人,
以可得到人天神聖的共同護佑文明中國!

我對當今佛教前途的看法,簡單來說:

  當今人天情勢,必須判明正法與相似正法,謀求善巧同生共存,就是這樣!

2016年6月21日

放棄漢文化 台自捨正統地位 ?

◎發表於 PTT BBS 八卦版 Gossiping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467120865.A.54C.html


今天中國大陸高喊的文化復興,在中共統治下只能成為政治工具。
一旦危及中共統治,中共就會毫不留情地壓制!
中共黨天下就像滿清族天下,文化只是統治集團用以鞏固權威的工具。
中共所謂復興文化,就和滿清主編四庫全書一樣,也有要藉機統一思想口徑。
而中國文化與共產主義唯物論是不相容的,註定了正統中國文化是不見容於中共的!
所以只要中共存在大陸,台灣以正體中文的文化氛圍永遠都會是中國正統文化之地。
除非中共放棄原有共產唯物信仰,不過這樣也就不叫中共了!

想要為人類找出新航海圖,那在現今台灣這種氛圍不是很適合嗎?
如果一個意識型態不能在自由社會與其他意識型態進行公開競爭而取得優勢,
而只希望由政府支持來凌駕其他意識型態;那這種意識型態有什麼真正價值可言呢?
台灣現在的自由氛圍,不正提供了一個良好土壤,讓新的中國文化思想可以成長!

如果文化是像工程一樣,可以集中資源就搞出成就,那國共兩黨應該很有文化成就!
但事實並非如此,文化是活的社會現象,而不是表演場或展示台的模型!

台灣的漢學學者有被政治迫害,台灣的漢文典籍有被消滅嗎?
如今台灣台北擁有許多研究機構藏書,台灣社會也還是使用正體漢文。
拜中共之禍,台灣是現今世界碩果僅存的傳統漢字文化社會。
今天台灣社會有反對漢文化的自由,同時漢文化也會有茁壯新生的自由空間。
而這種自由土壤並不存在於中國大陸,大陸可以有的只是中共想要的文化方向!
對於一個文化傳統的健全重生而言,自由遠遠重要於正統!
所謂正統,往往只是統治集團需要利用的代名詞!

台灣並沒放棄華人文化圈的先鋒,台灣也沒承擔華人文化圈的先鋒。
文化是活生生面對社會,生存其中的思想者會努力找路,才會有機會開創新局!
拜中共專制之禍,台灣社會走在大陸社會之前,在文化新局上自然是先鋒角色!

大陸社會現今不可能誕生偉大理念,因為兩點:

一. 大陸社會尚未成熟到面對自由民主困境的問題,也就局限其中思想者的眼光。
二. 大陸社會真正可以開創偉大理念的努力,最終都要遇上違逆中共統治的問題。

所以說,只要中共沒有倒,在思想領域上台灣永遠是華人文化圈的先鋒!
因為你不能期望一個箝制思想而缺乏自由的社會,會開出什麼偉大理念!
因為追求偉大理念的人,沒有自由社會保護,最後往往都會遭到迫害!

所以現今台灣的自由社會,不就是復興中華文化最好之地嗎!
自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以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像台灣現今的自由社會開放文化氛圍!

2016年3月14日

簡說盟派觀點的台灣前途與中國命運

◎發表於 PTT BBS 兩岸版 CrossStrait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457948877.A.1F8.html


  簡說盟派觀點的台灣前途與中國命運

  ─提綱挈領簡述盟派觀點,給關心台海兩岸未來的人們。
   自知論述不全,尚需研討反思,敬請不吝批判指教!


 ◎台灣前途不是只有現今認知的統獨選擇。現今統獨選擇其實是相關於十九世紀
以來的民族主義思潮,統一相關認同中華民族,獨立相關認同台灣民族。台灣前途
的問題在於攸關台灣未來命運的利害抉擇,並非想像創造的民族認同可以解決。我
們台灣政局的現今盲點,在於套用過時框架來企圖解決自己的未來抉擇;以致於本
質上有著複雜情境的論述題,被縮簡為二元對立的是非題,反而會毀壞台灣未來發
展。

 ◎現今聯合國的世界體系,並非歷史必然,也並非將會永續存在,而是歐洲殖民
霸權崩解之後的結果。二十世紀初蘇聯建立共產國際推動世界革命,導致納粹反動
興起二次世界大戰,摧毀歐洲霸權實力。戰後在美蘇爭霸下,支援殖民地紛紛獨立
建國,加入美國主導成立的聯合國體系。目前世界數百餘國的全球局面,是美國作
為世界霸權的秩序維護產物。

 ◎歐美霸權是根基於自由社會與工業科技的文明秩序產物。全球現今存在歐洲、
北美、東亞,三個區域集團具有獨立自主的完整工業體系,而東亞的自由社會因為
中共黨國體制威脅尚未穩固。

 ◎台灣是東亞海權樞紐,無論對於中國或是東亞其他國家都有重大戰略價值,也
就在東亞地緣霸權上無法置身事外,而不可能維持中立。

 ◎現今台灣維持現狀的政策抉擇,只是暫時手段,無法永遠持續下去,遲早我們
還是要面對台灣政治定位的歷史抉擇問題。

 ◎現今獨派抉擇的台灣獨立會增進中國與美日的對峙。而台灣作為對峙前哨,即
使在聯合國得到席位,也會與現今越南一樣,還是要維持大量軍備面對中國威脅,
處境一樣危險。台灣不可能追求獨立,又要與中國和平相處,即使是民主中國亦然
。要中國放棄台灣,就好像二戰前要中國放棄東北去承認滿洲國成立,最終還是會
導致戰爭。

 ◎現今統派抉擇的台灣與中國統一,只會讓台灣成為中國對抗美日的邊陲國防前
線。中國為了弱化台灣的離心傾向,勢必在統一後施行種種措施來逐步弱化台灣的
政經實力,就如現今香港下場。台灣不可能回歸中國,又不被當今中國強權剝奪自
主實力,除非未來我們具有相關勢力可以平衡大陸中國的政治壓力。

 ◎台灣現今成就的政經自主實力,是因為國民政府以中國法統撤退來台,以台灣
為中央政府所在,團結了海內外華人反共力量的建設成果。台灣現今為世界重視,
也是因為我們還有號召大陸人心及影響大陸變局的政治可能。如果統獨結局已定,
我們將會喪失影響大陸政治的自主實力,而這是台灣自由社會與中共威權專制對抗
的最大籌碼,也是台灣號召全球華人支持的情感籌碼。

 ◎光靠台灣本土力量是不可能對抗中國強權的崛起,我們必須吸引中國民心與全
球華人的認同,有了這種認同基礎,才有可能得到其他強權國家的堅定支持,而不
致於被他國出賣。因為中國民心與全球華人對於台灣發展的認同,是基於民族情感
;而美日與他國對於台灣的支持,是基於國家利益;而利益是可以交換,可能導致
我們被犧牲或出賣。

 ◎台灣現今作為美國保護用以對抗中共的關鍵樞紐,若是不能發揮號召中國人心
的作用,也就難以得到美國的堅定支持,甚或可能在條件交換下遭到出賣。南越當
年不願談判,就是被美國逼上巴黎和會與北越談判,數年後終在北越侵略而美國拒
絕支援下慘遭併吞。

 ◎我們最堅定的盟友是厭惡中共的中國人民與海外華人,如果我們不能爭取他們
,也就更難爭取其他國家的堅定支援。當今中共最大弱點是在於人民對其缺乏信仰
,而其建國以來的大量血腥屠殺,已經成為無法解決的歷史包袱。當前中共政治發
展正是面對如同晚清末年的相同困局,難以自行成功轉換。

 ◎台灣現今面對大陸的優勢,是在政經社會的自由民主,具有領先大陸社會發展
的導引指標,足以吸引人心支持。如果我們不能在二十到三十年內,藉由中國崛起
而引領民心風潮,取得東亞諸國認同而建立同盟基業;一旦大陸社會成功建立自由
民主,我們無論統獨都將會屈服於中國強權之下,成為喪失自主實力的附屬外島。
因此,台灣為了爭取中國認同,必須領先建立良好自由民主典範。

 ◎台灣應該善用自身資訊工業的優勢,領先世界開創資訊時代自由民主的政經體
制,打造政經資訊系統的國家競爭力,成為中國人心認同的楷模體制,使得中共無
法驅使民心對付台灣,而使中國可以和平演變往自由民主的方向。

 ◎為了號召大陸人心以及避免戰爭藉口,我們必須一直維持認同中國的政治姿態
。為了維護台灣的自主實力與自由社會,我們必須拖延與中國大陸的統一進程,等
待東亞統合與中國統一的政治目標同時達成。藉由東亞統合的諸國加入勢力以平衡
中國大陸的強權比重,藉由認同中國的民族情感而爭取中國民心支持,最終目標是
讓台灣以中國特別盟域地位,成為東亞諸國聯盟的首都島邑。

 ◎如果中共統治崩潰而使中國大陸陷入動蕩,台灣絕不能置身事外,而應該以種
種手段謀求介入而擴張影響勢力。若是中國大陸產生分裂局勢,台灣至少要能影響
江淮以南的中國地域,確保未來中國統一朝向台灣有利的情勢發展。無論局面如何
動蕩,台灣必須設法保全中國大陸的政經實力存在,以確保台灣造就東亞聯盟的有
力支援後盾。

 ◎台灣不應該以統獨抉擇走向來惡化中日關係,那會導致如同過往歷史上韓國作
為中日對抗地帶的悲慘命運。反而應該善用台灣與中日之間的歷史情結,來促成中
日合作同盟,導向對於台灣安全的結局。

 ◎台灣必須爭取東亞諸國的認同支持。例如藉由殖民歷史與民間情懷的關連,爭
取日本認同支持。例如藉由血緣與祖土,爭取南島語族的認同支持。我們能夠爭取
愈多國邦族群的認同支持,就愈有利於東亞統合與中國統一之後的台灣地位。

 ◎台灣人口組成是大陸漢人與南島語族的血裔混合,有利於面對東北亞與東南亞
的族群認同。

 ◎台灣應該注重外配子女的母語教育,確保外配母語能夠傳承子女,以利台灣子
孫的多語能力。

 ◎台灣是具有南島語族血緣的社會,最為進步發達的,應該繼續舉辦南島民族議
會。如受國外阻撓,就轉以非官方的民間資金舉辦。

 ◎台灣與琉球,在東亞統合後各屬中國與日本的特別盟域,直屬東亞聯盟作為首
都島邑。


 ◎百年之內,世界將會形成北美、歐洲、東亞的三強鼎立格局。
  台灣若能趁勢引領中國,達成東亞統合,可為子孫奠定百千年的安平基業。
 

2016年2月13日

如何永續正法─佛法在人間的過去歷程及未來命運

◎發表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55337977.A.877.html


  如何永續正法─佛法在人間的過去歷程及未來命運


 見到版上網友為了關心佛法而爭辯不休,而寫下此篇關於佛法發展的個人推想。
 既是個人推想,也就不一定正確,謹供大家思考現今護持正法的共同努力之道!



  佛教產生與其正法存續,乃是世間有為因緣。佛法存續既是世間因緣,也就不
免有其興亡變化之歷程。我們此次文明,起於人類族群在地球上的農牧發展。數千
年前阿利安人從中亞進入印度大陸,逐漸征服並統治了印度當地的原住民;為了維
持阿利安人的優越地位,因而演變產生出種姓制度的階級社會。阿利安人的祭司階
級,藉由神祇崇拜的宗教信仰,維繫其在種姓制度至上的婆羅門地位,因而產生了
婆羅門教。婆羅門教對於祭司階級的一生,有著出家林棲的修行提倡,從而使得印
度社會對於出家修行有著尊崇供養的傳統習俗,因而使得古印度社會逐漸養成了出
家禪修而尋求解脫的文明傳統。佛教即是誕生於此一深具禪修氛圍的文明傳統,後
來得以傳播世界。

  佛教因為主張眾生平等而反對種姓階級,從而與婆羅門教有著思想與利益上的
衝突對立,也挑戰著印度阿利安傳統的種姓制度。印度社會的婆羅門教,後來在佛
教思想影響下,對抗佛教而轉變為印度教。印度教將其教義思想哲學高深化,維繫
其社會傳統的種姓制度,吸納扭曲佛教而宣稱佛陀是其神祇化身。佛教雖在印度起
源,最終卻因印度教佔盡社會基礎的排擠,又遭伊斯蘭教聖戰攻擊的滅絕,終而在
流傳了近一千七百年後在印度社會幾乎消失無蹤。

  佛教發展在印度社會的演變歷程,歷史上也就是教義由無我到梵我的逐步異化
,最終被印度教所同化的過程。佛陀時代的原始佛教,原本並非崇拜神祇偶像的宗
教信仰,而是指導究竟解脫的禪修教育。現今南傳上座部的教義修習,最是近於原
始佛教傳統,傳承完整定慧修習方法,慣稱「小乘」,究其上座教法應稱「上乘」
。佛陀滅度數百年後,逐漸出現倡導菩薩修持的繁多經典,思想學說廣攝社會大眾
,慣稱「大乘」。佛陀滅度千餘年後,逐漸興起基於持咒觀想的修持法門,強調秘
密傳承即身成就,慣稱「密乘」。上乘傳統是至上純正的解脫道,但卻容易脫離社
會關懷思潮。大乘傳統起於因應社會信仰的攝眾法門,但卻演變趨向從眾崇拜。密
乘傳統起於對應世俗需求的方便法門,但卻迷失成為隨便誤解。佛教教義演變,從
原本法印的無我無常,到論辯其覺性空性,到倡導涅槃之常樂我淨,以至密乘祖師
將無我與梵我視為同一,終至密乘經典《時輪續》將佛陀視為印度神祇化身;從而
佛教在印度社會逐漸被誤會曲解,而被印度教所同化。

  佛教因藉印度文明的禪修傳統而誕生興起,佛陀藉由禪修定慧觀照而證悟無我
解脫,完全透徹了一切禪修境界果位。然而印度文明的吠陀經典傳統乃是基於梵我
,因而有著思想觀念上的根本衝突。雖然佛陀出身於阿利安貴族階級,但佛教在印
度本土的滅亡,乃是肇因於其與古印度阿利安傳統的對立─在社會上是平等與階級
的對立,在思想上是無我與梵我的對立,終而消失於阿利安人征服傳統下種姓制度
的印度階級社會。

  佛教雖非源於中國,卻流傳興盛於中國。周朝以來作為國學之首的易學,其傳
統思想乃是基於變化無常,而契合佛法本義。儒家的道德天命觀,否定血緣階級秩
序,而肯定道德功業為君子立身,乃相合於佛法眾生平等之於因果業報。道家的心
齋玄觀修持,更相容於佛法禪修定慧傳統。是以中國社會承續佛教傳統至今,尤其
重於攝眾利生之大乘佛法。然而在現今中國政局:大陸的共國威權社會受到共黨唯
物主義的革命毀壞,國學道統尚且危殆,佛法傳統尚待復興;台灣的民國自由社會
則是種種附佛外道興起,佛法正道多有混淆錯亂,往往淪為止於信仰崇拜。

  佛陀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創立佛教,流傳至今成為人類文明的主要宗教之一。一
般所謂宗教,乃是在於信仰;然而佛教本質卻非基於信仰虔誠,而是基於智慧證悟
。佛陀本懷並非創立宗教供人信仰崇拜,而是創設教育導人修行而自行證悟解脫。
佛教在人間的流傳存續,需要人世群眾的護持守衛,因而也就不免涉及人們的信仰
崇拜;然而種種宗教各有其信仰崇拜,即使佛教宗派也多是各有其信仰崇拜。佛教
正法處於不同宗教派別種種信仰崇拜所引發的紛爭衝突下,不僅在歷史上遭受打擊
排擠,更也模糊迷失其教育本懷。信仰崇拜的宗教本質,不在尋求真理,不在實際
體證,而在無所懷疑的依附權威;從而宗教迷信之紛爭衝突,成為人類文明的屢發
罪惡,佛教信仰也就不免隨之承受紛爭是非。

  未來人類文明在生命科技與奈米科技的長遠進步下,將會開始逐漸創造種種人
工生命,終而演進發展出類人生命以供人類奴役。這些人工生命雖是人類科技創造
,卻也是具有自我意識的輪迴生命型態,也是屬於有情眾生。類人型態的人工生命
,更是智能似人的優等人造生物,卻是多遭人類當作機器役使而辛苦工作。未來人
類為了合理化對於人工生命的奴役壓迫,可能會將宗教信仰當成人類專屬特權;認
為類人生命只是人形機器,不可得到宗教救贖。然而未來絕大多數人類沉溺於種種
類人奴隸的工作供養下,淪為只會安逸享樂,終於導致人類社會的崩壞滅亡─類人
奴隸群起發動抗暴,全面推翻人類統治,終結了人類文明的主導地位,也可能會將
一切傳統宗教視為人類惡權而破壞摧毀。

  佛教正法若要超脫宗教信仰紛爭,以及避免未來科技慘禍;唯有回歸佛陀教育
本懷,促使當今人類文明將禪修與科學同等重視,共同作為人類分別在心物面向上
的基本常識能力。上乘教法的戒定慧修持,可以超脫宗教信仰色彩,將之作為心靈
能力的基本教育。戒之基礎乃在共通道德規範;而且不涉及觀想偶像境界的純正定
慧修持可以超越信仰崇拜,回歸心靈教育本質。佛教正法當今藉由超脫宗教信仰而
開創人類文明的禪修教育傳統,可以相伴科學成為普世文明價值而長存人間;即使
未來人類文明遭到類人文明所取代,禪修正法仍會作為文明傳統而承續下去,直至
此次地球文明滅亡為止。

  當前人類政治是以自由民主為大勢趨向,必須基於民眾能力以守護自身與公眾
之幸福,從而禪修與科學可以成為民主政治下自由人的必備智識能力。智識教育完
備的自由人,應有禪修教育以培育其運作心靈的基本能力,應有科學教育以培養其
運用事物的基礎能力,從而構成心物兼善的文明基石;而使人類文明扭轉現今偏重
物質科技的當前趨勢,而可趨向心物均衡發展以利樂此世人間眾生。
  
  我們當前台灣正是處於中國道統與佛教正法之永續傳承的關鍵時刻,也面臨著
人類文明破壞地球生態而何去何從的危機時刻;而且以往台灣教改轉型失敗,留下
爛攤需要重新整頓,以後正可藉由重構教育體制的政治時機,領先世界創建禪修教
育制度。普魯士在十八至十九世紀,因為開明創新而領先發展國民教育制度與科技
教育體系,從而奠定德國至今的富強基礎;而今台灣把握時代機遇,開創禪修教育
而更上提昇國民素質,加以有效重整教育體制,可以奠定中國未來重返文明上國的
根本基礎。

  因而我們台灣佛教徒的當前努力方向,應是藉由教改機遇,設法創建禪修教育
的體系制度,成為未來人類文明心靈能力的國家教育發端,作為開拓人間淨土的時
代根基。將來作為禪修教育的中道正法,乃是超越宗教信仰,而依行者修悟自證,
正如佛陀於《葛拉瑪經》告誡眾人不可迷信,開示而言:

 『不可因為口口相傳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流傳廣遠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引經據典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合乎自己觀點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引證常識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符合先入為主的觀念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他是導師就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