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2日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 之五

◎原發於 Geocities 之個人網址 politicism
  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lecture05.html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之五

●閱讀此篇,請先整篇讀完,因為此文內容前後皆有關聯。


 《前言》

  前一篇的「社易知資章」,以「社易八卦」的辨證為基礎,綱述了社會現象的
變化。這一篇的「五行和運章」,以「政體五行」的辨證為基礎,綱述了政治體制
的機能。以社易八卦為基礎探討社會現象,從而建立社會理論與「周易」義理的人
文聯繫。以政體五行為基礎探討政治體制,從而建立政治理論與「黃帝內經」中醫
理論的聯繫。是以社會與政治現象所顯現的複雜系統,皆可以簡御繁,用八卦與五
行原理解釋其中的變化。如此可以開展兩種發展:一是在學術思想上,研究政治社
會現象可以如中醫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一般,在易經與五行的原理基礎下,探討古今
各種人類社會與政治體制的變化,從而希望達到政治學可以如中醫學一般,可以之
診治政治社會之種種病象。二是在政治體制上,我們中國的政治體制變革可以建立
在五行八卦的原理基礎上,這也就是我所夢想文明中國的神聖政體基礎。以後的芻
議系列,就會談到文明中國的神聖政體建構。此篇主要是辨述五行政體的原理,至
於八卦之政體構造是由社易四象發展而來,以後會再說明。簡言之,神聖政體之架
構,其心立於八卦,其身立於五行,居天以八卦而承創文明,居地以五行而盛興政
治。

  關於周易的參考書目,我在此還要推薦朱高正的兩本易學著作─《周易六十四
卦通解》與《易經白話例解》,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關於五行的古籍論述,主
要可以閱讀《黃帝內經》。在讀古書時,必需要了解古人所說的理論並不完全正確
,讀者應自行體察。古代中國的研究方法和現代科學研究方法有所差異。現代科學
以儀器度量為宗,因為在應用上需要製作器械,從而在理論上就必需有嚴格的度量
基礎。科學實驗的主體是量度儀器,以測量所觀察的現象客體,而易學實驗的主體
是人體身心,以感應所觀察的現象客體。科學要能應用,首要是在能否造出器械。
易學要能應用,首要是在能否培訓出身心感應。例如中醫的診脈,醫書上所述的脈
象並沒有嚴格度量的標準,只是描述脈象的感應情境,學者必需善加調整自身以覺
受脈象的微細變化。所以中國古代的易學理論,重點是在使人感通易理,進而能以
身心感應萬象變化,因此以科學角度視之,易學的論理就顯得薄弱。而且古代中國
沒有現代科學對物質現象的了解深入,因此中國古籍在論述現象時,必然有許多地
方與現代科學不符,需要重新闡釋。而且許多古籍對五行的論述,太過穿鑿附會,
因而中國自古以來所瞭解的五行觀念有許多錯謬之處。「五行和運章」正是藉著現
代物理觀念,對五行原理的重新闡釋,進而以生命機能的五行原理,建構理想政體

  易理博大精深,其實正是時空複雜系統的一種訊象原理,古代中國只是發掘了
其中一小部份在人文現象上的應用。然而正因其微妙精深之處,常人難以感應理解
─如同尖端科學的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常人亦難以運算理解。所以就有許多騙
徒藉此詐騙,從而易術竟常落為江湖郎中的技倆。但中國五術─山、醫、命、相、
卜,流傳久遠,並非純屬無稽之談。易理在算命卜卦上的應用,其實只能算出一種
最可能的機率情況,可以確定群體的機率分佈,但並不確定被算個人必然如此。如
同量子力學的單狹縫實驗,光波通過狹縫產生繞射現象時,以量子力學計算可以得
到光子落在屏幕各處的機率。當然絕大多數的光子都會落在某個區域內,但還是會
有比率極低的一些光子會落在其外。算命亦復如是,多數人都會落入命運的局限,
然而總是會有少數人脫離命運的限制,所以算命其實不能絕對判定個人的未來,但
可以評估出群體未來的大略格局。個人命運其實繫於自我為善為惡之間,善者離苦
得樂,惡者失樂墮苦,大善大惡皆會打破原本命運局限。

  中醫常會談「氣」,以現代物理學的觀念來說,中醫之氣其實是指波動或共振
,可以是電磁波、分子波,或是其他各種形式的波動。中醫所言的「氣行血」,其
實就是指波動能量推送血液行進。然而心臟脈搏與肺臟呼息所產生在人體的共振波
動,並不止於推動血液而已,還有大部份能量其實是在全身的共振脈路中波動,這
些共振脈路就是中醫所言的「經脈」。所以人體全身會有其氣能波動的共振頻率,
而外界的現象亦有其波動頻率,當人體波動被外界波動所干擾而失去正常共振,人
體就會生病,這就是中醫所言「外邪干正」。各種病菌的群聚也會有其特定的波動
共振態。當人體染病時:由西醫角度視之,是病菌的物質侵入人體;由中醫的角度
視之,是病氣的波動訊息干擾人體。中西醫的觀點其實是互補的,顯示了易學與科
學對萬象觀察角度的差別。對治病來說,西醫認為是要破壞病菌的物質組成,中醫
認為是要破壞病氣的訊息結構。殊途同歸,皆可達到治病之效。中醫觀點常失在於
見林不見樹,西醫觀點常失在於見樹不見林。

  這篇內容討論了五行原理在物理、生理、與政治的三種不同面向的原理表現,
五行原理的數理原理已經在芻議系列之二的「易化氣行章」說明。此篇的物理原理
說明需要有一些物理觀念,所以我在篇末附上一些普及的參考書目,順便也將一些
數理觀念的書附上,這些書的內容都不涉及艱澀繁瑣的數學公式,主要都是在闡示
物理數理學說的觀念意含,而且皆是名家所著,值得玩味品閱。因為自己住在台灣
,所以書後所附的中文出版社名,都是在台灣的出版社。假如沒有時間或興趣,可
以只看「從有序到混沌」這本介紹現代熱力學觀念的書,此書的熱力學簡介可以使
讀者較易了解本篇所言。

  五行的物理原理是根據現代熱力學觀念以闡述,五行的生理原理是根據中醫的
五行原理以闡述。在「§五行的生機原理」此節,闡述了三維五行原理與生命基因
系統中DNA與胺基酸的關聯性。篇末也簡單討論了孫文五權憲政與五行政體的比
較與類同之處。我本人是研究資訊科學的學生,所以對文史哲法的涉獵並不深入,
只是憑熱情盡力將理想寫出,建構了心中理想政治哲學的一部份框架。此篇論述尚
有許多不完備或謬誤之處,尚待讀者批評指教。

  三維五行是宇宙生命現象的普遍原理,這種原理顯示了宇宙萬象中的神秘和諧
。文明中國以五行八卦原理所建構的神聖政體,也就是基於這種宇宙生命的內在和
諧原理─由自然至人文的一切生命複雜系統所普遍表現的三維五行原理。最後引用
一段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的演化》一書中,關於科學理論與實際現象的討論以供讀
者細思品味。


                    東岐明 于 台灣台北

                     Armida@cindy.cis.nctu.edu.tw
                     gis84808@cis.nctu.edu.tw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十二日五稿 

                   
 
  『科學不是一本定律匯編,也非一本收集互不相關論據的總目錄。它是人
   類智慧自由發明觀念與概念的創造成果。物理學理論試圖作出一個實在
   的圖景,並建立其與廣闊感覺印象世界的聯繫。......現代物理學所創
   造的實在,確實與舊時代的實在大有差別。但任何物理學理論所想達到
   的目的依然相同。我們力圖藉著物理學理論,為自己尋求一條途徑,以
   通過繁多觀察現象所構織的迷宮,來定位理解我們的感覺印象。我們希
   望所觀察的現象,能夠符合我們對實在所定的概念。如果不相信我們的
   理論結構能夠領悟客觀實在,如果不相信我們世界的內在和諧性,那就
   不會有任何科學。這種信念是,並且永遠是,一切科學創造的根本動機。』


   §4.7 物理與實在 Physics and Reality《The Evolution of Physics》
     
                    by Albert Einstein & Leopold Infeld


 【五行和運章】(草稿)

  氣用生剋而全機,以成「五行」。

  古觀存化萬象之機,巧取物相以類分五行:

  「木」取森林之華茂蕃長,
  「火」取炎燄之爆衝蒸發,
  「土」取塵壤之化混容雜,
  「金」取銅鐵之晶格純正,
  「水」取江海之溶流潤漫。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木氣茂英以生長,
  火氣炎離以發逸,
  土氣渾厚以化容,
  金氣剛正以清肅,
  水氣流潤以通感。

  今察存化萬象之機,達究科學以類比五行:

  木行─耗散結構之自組織熵減變化,
  火行─靜位質能之轉換自由動能變化,
  土行─動能趨向平均分佈之熵增變化,
  金行─動能束斂之轉換靜位質能變化,
  水行─質粒趨向較低位能之流動變化。

  組織以元生,生而繁複,繁複而多樣。
  發動以外散,散而上逸,上逸而衝競。
  混沌以平渾,渾而化容,化容而存體。
  斂靜以固收,收而晶結,晶結而剛純。
  流通以內藏,藏而下漫,下漫而潤通。

  木氣建構,木象生長萌發,木用栽培養育。
  火氣離分,火象爆發衝動,火用驅動競逐。
  土氣容攝,土象混沌納化,土用含容承載。
  金氣斂結,金象堅晶剛正,金用清肅檢格。
  水氣溶藏,水象流動瀰漫,水用交感融通。

  木氣萌茂化長,火氣衝驅化發,土氣混沌化容,金氣晶結化清,水氣漫流化通。

  木氣生長茁發而助火氣,如生命存續而耗散能量,是謂「甲茂木生火」。
  木氣組織建構而抑土氣,如生命繁衍而展現訊序,是謂「乙構木剋土」。

  火氣爆散混亂而助土氣,如動能衝發而產生混沌,是謂「丙熵火生土」。
  火氣蒸揮散逸而抑金氣,如能量激發而解構晶體,是謂「丁蒸火剋金」。

  土氣渾溶結晶而助金氣如溶液混沌而產生結晶,是謂「戊溶土生金」。
  土氣渾澤納流而抑水氣,如混沌含容而擾亂流動,是謂「己納土剋水」。

  金氣結晶凝流而助水氣,如星雲凝球而流體下漫,是謂「庚結金生水」。
  金氣晶堅剛斂而抑木氣,如能斂寒靜而生機寂滅,是謂「辛斂金剋木」。

  水氣瀰展泓延而助木氣,如液體流通而細胞運作,是謂「壬衍水生木」。
  水氣凝流均平而抑火氣,如流體下漫而制壓上逸,是謂「癸凝水剋火」。

  五行應於人體五臟之機─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

  肝主構育生養,人體化長代謝合成,合成組構而行木氣以肝。
  心主驅能脈動,人體化發波振經脈,衝送輸動而行火氣以心。
  脾主營養消化,人體化容諸物養分,混溶津血而行土氣以脾。
  肺主衛正清肅,人體化清津血胞器,肅淨廢病而行金氣以肺。
  腎主潤液通泌,人體化通液流瀰遍,交感澤漫而行水氣以腎。
  
  五行應於政體五機─木行選育,火行政事,土行生物,金行史法,水行議訪。

  政機如肝木化長,教育生養人民群眾,選拔舉擢賢德智能,是謂「木行選育」。
  政機如心火化發,驅振人類社會活動,政經競爭立業成事,是謂「火行政事」。
  政機如脾土化容,人類含容生類物類,利用載物存護生態,是謂「土行生物」。
  政機如肺金化清,法制剛謹攝斂社稷,公正檢肅史稽功過,是謂「金行史法」。
  政機如腎水化通,訪察社稷代民而議,感達民情申揚民意,是謂「水行議訪」。

  五行應於政體五德─木範仁愛,火範忠勇,土範寬恕,金範禮信,水範和平。

  政德如木氣生長,政體立德以仁愛,仁愛而社易以長。
  政德如火氣衝發,政體成德以忠勇,忠勇而社易以發。
  政德如土氣渾厚,政體容德以寬恕,寬恕而社易以容。
  政德如金氣貞正,政體守德以禮信,禮信而社易以清。
  政德如水氣感通,政體居德以和平,和平而社易以通。

  政體五機生循之象:

  「木生火」─選育之生養培育,建構健全個人,以益政事之立業成事。
  「火生土」─政事之立業成事,完備技術器械,以益生物之研究技術。
  「土生金」─生物之格物護生,善存生態物資,以益史法之利生制令。
  「金生水」─史法之史稽法治,建立法律公正,以益議訪之民主通達。
  「水生木」─議訪之親民達情,申揚民意博愛,以益選育之福利平等。

  政體五機剋循之象:

  「木剋土」─選育之培育人民,立於人類基礎,以制生物之過護而傷人。
  「土剋水」─生物之存護生態,保持生態永續,以制議訪之過利而傷生。
  「水剋火」─議訪之體察民意,感同民眾福利,以制政事之過爭而酷烈。
  「火剋金」─政事之功利效益,反應現實變化,以制史法之過察而固肅。
  「金剋木」─史法之法制剛謹,規範民眾守禮,以制選育之過養而奢濫。


  五行平氣之政象:

  「木氣敷和」,象林茂長,社稷有所育養才選。
  「火氣升明」,象燄耀發,社稷有所用事進政。
  「土氣備化」,象壤混容,社稷有所開物利生。
  「金氣審平」,象鏡清正,社稷有所法治史信。
  「水氣靜順」,象流瀰通,社稷有所訪情代議。

  ,是謂「五行和運」。


 【五行和運談】

  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中國古代宇宙論?萬物生態的五種變化運
作機能,是以現實的物相作為機能的象徵,但並非是指字面上的實際物質,更不是
現在一般人套用西方原子觀念所誤解的錯誤說法─以為是古代中國宇宙論的五種基
本元素。五行的根本原理就是在「易化氣行章」中所述─五氣變化的生剋關係形成
循環平衡,由生剋關係所推出五行生剋循環的數理原理。五行數理原理與現代系統
理論學派中,德國學者艾根的「超循環」理論有點關聯。但超循環理論只是針對生
化反應的自催化反應現象,只有「生」而沒有「剋」,五行理論則是生剋兼具。而
且五行原理的根本基礎是在於數理關係,而非生化反應。五行原理對應於物理,就
是古人所論「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物相變化。五行原理對應於生理,就是
「肝、心、脾、肺、腎」的五藏機能變化。五行原理對應於政體,就是「選育、政
事、生物、史法、議訪」的五行政府機能。

  古代中國對五行的觀念有不少錯謬之處,而其對五行原理的解釋更是太過疏失
簡略。但古人畢竟對物質現象的觀察尚不夠深入,當然也就很難深入說明五行原理
,只能用素樸的自然物相去付會說明。例如在呂氏春秋中對五行的說明:『水曰潤
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而許多現代人物對五行的解說
也是含糊其詞,只是附和著古人簡略的自然觀去說明。談到「木生火」,就說木頭
可以燃燒。談到「火生土」,就說火燒灰燼而成土。談到「土生金」,就說金屬可
以由土中開採。諸如種種說詞,並非完全錯誤,但都是不夠嚴謹完備。以致這些不
夠嚴謹的原理說明,在一般缺乏哲學訓練的科學家視之,便以為是純屬穿鑿附會的
胡說八道。但五行原理卻已在中國運用數千年,是古代中國的自然哲學基本原理,
中醫體系便是以五行原理為基礎原理。現今五行原理所遭受的誤解,是由於中國易
學的典範體系是建立在身心感應上,在身心修行歷程中,有少數人證致了超越常人
的身心感應能力,從而以此超常能力觀察宇宙現象而發現五行原理的普遍現象,但
卻沒有相關深入的物理析辨體系知識。因為古代中國對物質變化的認識還很粗淺,
所以難以嚴謹說明五行原理。例如要說明什麼是鐵,古人只能模糊地由鐵與其他物
質的比較來說明。例如說:『鐵比銅硬,鐵會生鏽,鐵可熔鑄』。現代受過科學訓
練的人,可以由鐵原子的中子質子電子組成來說明什麼是鐵,但現代原子論的這種
說明是需要有一個完備的物理體系去支持,古代並沒有此種原子物理體系,當然也
就無法深入解釋,只能用日常生活的常見現象去附會說明,以致容易在基本原理上
引起誤解。


 §五行的物理與生理原理

  人類對於自然現象的理論,實際上也只不過是基於人類感官經驗的解釋,並不
是現象本身。例如原子論的說明,是以粒子模型去解釋物質組成,但現代量子力學
告訴我們,波動性與粒子性在微觀的原子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人類只是以自身感
官所覺的波動性與粒子性,去比擬實際的微觀世界現象,而建立了理論以說明現象
。所以古代對五行原理的說明,雖然只是建立在當時的素樸自然經驗,但是回首現
代科學又何嘗不是建立在人類經驗上呢?現代科學已經建立一套嚴密的物理理論體
系,具備了較古代完備的物理體系,五行原理若不用現代的物理體系說明,就不能
再深入理解,也不能與現代科學融合相關。以下我就盡己所學現代知識說明五行原
理的物理與生理闡釋:

  現今的物理化學理論將生命現象視為一種逆反熵增的「耗散結構」,耗散結構
的結構性質可能是空間性或時間性,空間性的表現在方位排列的有序,時間性的表
現在週期變化的有序。耗散結構藉由與外界交換質能而耗散能量,將熵增轉至外界
,從而導致自身的熵減,以維繫自身的生命結構,這種物質結構組織現象稱為「自
組織」。「耗散結構的自組織現象」正對應著「木行」。「木行」指涉了生命組織
的建構與生長,微觀上是細胞代謝以組成自身所需的種種生命質料,巨觀上便是生
物的生長繁殖。所以「木行」並不是指森林樹木,而是指一切生命的自組織機能,
所以動物生長也是屬於木行。人體的肝臟系統是人體生命質料的代謝中心,幾乎參
與了人體內的一切代謝過程,如同人體?的化工廠,組構了人體所需的許多基本質
料,因此肝屬木行。由腸吸收進入靜脈的外來質料,先匯流經由肝門靜脈進入肝臟
,經過肝臟的解毒與代謝處理,轉換建構為人體所需的生命質料,再進入靜脈,經
由血液循環輸送全身。

  耗散能量的過程,產生能量分佈的發散,其實際運作的根本現象便是「靜止質
能轉換釋放動能」,正對應著「火行」,所以說「木生火」。變化守恆的能量,束
縛於限定空間而成質量或位能,一旦打破空間束縛,靜止質能就轉換為動能向外界
釋放,引發外界的運動變化。「火行」指涉了動能發生而引起的運動變化,微觀上
是受影響的粒子或波動由能量釋放點向外運動,巨觀上便是能量爆發的現象。古人
用以代表火行的一般燃燒火燄便是一種化學能量爆發的現象。由力學角度視之,一
切的能量爆發都是束縛能量的釋放,這種釋放是背逆了原來的束縛力場,而向外四
散衝發。在具有引力的星球上,能量爆發所引起的運動力量可以對抗引力而向上衝
發,而在大氣層?的能量爆發也會引起熱氣上升,所以古人會說「火曰炎上」。人
體的心臟系統是人體經脈波振與血液循環的發動中心,如同人體?的發動機,其脈
搏共振是人體能量發動的基礎,因此心屬火行。心臟搏發的動能,一部份在經脈波
動,產生人體的共振氣場,一部份推動血液順著血管循環全身,輸送種種質料到各
器官組織。

  能量爆發的質能散逸現象,導致周遭空間的熱力學亂度(熵)增加,熵增現象
即是一種「非決定性混沌現象」,正對應著「土行」,所以說「火生土」。在限定
封閉空間,動能分佈會趨向均勻平衡,使此封閉空間熵增而至熱力學平衡狀態,這
正對應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土行」指涉了能量分佈散逸而導致的混沌現象,微觀
上是質能波粒趨向混亂無序的隨機運動狀態,巨觀上便是空間中動能分佈趨於平衡
。古人用以代表土行的土壤便是一種混容了各種物質的混沌現象。溶化了各種溶質
的溶液,其中的種種溶質逐漸趨向分佈平衡,這也是土行混沌的現象,土壤混容萬
物的現象勉強可以比擬為固態溶液。萬物無序混容,充滿種種質料而為生命營養所
用,植物種於土壤而得營養,所以古人會說「土爰稼穡」。中醫人體的脾臟系統(
中醫所謂的脾包含了脾臟胰臟與相關組織)是人體營養消化與血液混容的運作中心
,如同人體的分解化工廠,其運作是人體營養消化的基礎,因此脾屬土行。脾胰
的功能差異主要在所掌人體混沌的內外分別。脾臟主內混沌,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
官,主要掌控血液體液中各種生態質料的混沌平衡。胰臟主外混沌,是人體外分泌
腺器官,主要掌控分泌消化酵素,解構外來物質,促成營養的消化吸收,也管控血
醣濃度的平衡。

  混沌變化的趨向無序隨機,雖然動能分佈趨向平衡,但在局部開放區域卻會逐
漸產生物質凝結現象,正對應著「金行」,所以說「土生金」。例如宇宙誕生大爆
炸混沌後逐漸產生物質凝結,星雲混沌中逐漸產生星球凝結,溶液混沌中逐漸產生
結晶凝結。含容各種物質的土壤,在億萬年的變化?,一些礦物逐漸凝結而形成堅
固的結晶態,所以古人認知為「土生金」。在混沌現象的局部開放空間,動能平衡
的無序隨機狀態,使靜止質能逐漸凝結形成。「金行」指涉了「動能平衡轉換為靜
止質能的現象」,微觀上是自由運動的粒子被位能所束縛,巨觀上是物質凝結而趨
於穩定狀態。因為物質凝結的過程是由自由到束縛,所以說「金氣收斂」。因為物
質結晶轉為清純剛正,不同於混沌容雜的無序隨機,所以說「金氣肅清」。金屬結
晶可以熔鑄改變其固定形狀卻還保持其金屬性質,所以古人說「金曰從革」。中醫
人體的肺臟系統是人體組織吸納氣體的運作中心。自由運動的氧氣被吸入肺泡,與
紅血球的血紅素結合,位能束縛隨血液流動,而為體內細胞所用,其運作是人體吸
納氣態質料的基礎,因此肺屬金行。肺旁胸腺是人體免疫中心,胸腺負責訓練培養
適應自體的淋巴球,原本隨意攻擊的淋巴球,在胸腺中分化成熟,可以認知分辨自
體細胞與外來異物,而限定攻擊目標。胸腺中的此種免疫認知訓練過程,是有機反
應從自由隨機收斂到限定束縛的現象,也是屬金行。
  
  靜止質能的斂結,產生相關質粒向凝結中心運動的現象,正對應著「水行」,
所以說「金生水」。例如星雲形成星球時的質粒內向流動的現象,溶液形成結晶時
溶質收向結晶的現象。「水行」指涉了「質粒趨向較低位能的運動現象」,微觀上
是質粒內向斂結中心的運動,巨觀上便是流體向下流漫的運動。流體以原子論視之
,是大量質粒的無序聚集,一般所見的水便是大量水分子的無序聚集。一般人類所
見的水由高處往低處流動,其實是大量水分子由高位能的地球外層向低位能的地球
內層運動。所以水行並非是指水,而是指水的流動現象。因為內向運動,所以說「
水氣納藏」。因為向下流漫,所以說「水曰潤下」。流體的流動可以攜行其他質粒
一起運動,因而可以運輸種種質料。中醫人體的腎臟系統管控人體內的流體狀態─
溶解各類電離質料的水液。腎臟管控流動體液的平衡,主要是水與溶解無機質料的
平衡,例如體液中的酸鹼度與鈉鉀鈣離子濃度等,因此腎屬水行。腎臟與脾臟對血
液的平衡功能有所分工。腎臟掌水,主要管控血液中溶解著種種無機質料的水液平
衡。脾胰掌土,主要管控血液中混容的種種有機分子與各類細胞的生態平衡。流體
的流動是種有向運動,可以用以運輸與交換質料。耗散結構是一種開放結構,需要
流動變化以與外界交換質能,而且藉著質能流動以輸出熵流,以降低自身熵度而維
持結構,所以說「水生木」。例如細胞活動需要水液流動以交換質料與產生化學反
應,而生命也是起源於溶解種種質料的海洋流動?。

  耗散結構的自組織過程,維持自身結構持續的熵減現象,抑制熵增趨向混沌的
現象,所以說「木剋土」。熱力學亂度熵增趨向混沌的隨機無序現象,干擾抑制質
能變化的有向流動,所以說「土剋水」。質粒趨向低位能的流動,抑制質粒被動能
激發,所以說「水剋火」。靜止質能轉換為動能而激發外衝,破壞凝結質粒的靜止
束斂狀態,所以說「火剋金」。質能的靜止束斂,抑制反應活化,也抑制了耗散系
統的自組織現象,所以說「金剋木」。

  木行與金行都會形成結構,但其本質有所不同。木行結構是動態結構,需要質
能流動以維持結構存在,一旦與外界的質能交換停止,木行結構就會崩潰。例如生
命體一旦沒有飲食,便會崩潰滅亡。金行結構是靜態結構,是運動變化斂結成為靜
位質能的穩定狀態,除非動能激發破壞其穩定結構,否則會持續存在。例如結晶晶
體需要外力才能破壞其結構。

  五行的物理原理可以列述如下:

  木行─耗散結構的自組織熵減變化
  火行─靜位質能轉為自由動能的變化
  土行─動能趨向平均分佈的熵增變化
  金行─動能束斂轉為靜位質能的變化
  水行─質粒趨向較低位能的流動變化

  物理現象上的討論,可用現代物理觀念說明五行運作,然而五行並不等同於這
些物理現象,而是這五種普遍物理現象的生剋變化正對應了五行數理的生剋關係。
這五種普遍現象大多與現今物理的熱力學有關。木行對應了非衡態熱力學的耗散結
構觀念。火行對應了能量守恆的熱力學第一定律,廣義上依照相對論觀點是質能守
恆律,動能、位能、熱能、質量可以轉換而守恆不滅。土行對應了自然熵增的熱力
學第二定律。金行對應了說明溫度比熱性質的熱力學第零定律,物質凝結而產生不
同比熱。水行對應了說明物質不能以有限步驟變化而達到絕對零度冷止狀態的熱力
學第三定律。


 §五行的生機原理 

  古代中國對五行原理的對應推廣,有些是在狹義應用範圍內的現象對應,有些
則是太過牽強附會。例如以五行配五方─木東、火南、土中、金西、水北,這種五
方說法只是立足在中國地理位置去牽附現象,其實五行和方位並無直接關聯。例如
南半球的地理環境是北熱南寒,南北方位應是水南火北。例如歐洲是西臨大洋,風
由海洋吹入大陸,東西方位應是金東木西。五行原理是確有其本,但中國數千年來
所認知的五行觀念有許多錯謬之處,以訛傳訛人云亦云,遂造成現今許多關於五行
理論的穿鑿附會之說,也使一般受過科學訓練的人覺得五行理論體系有點荒誕不經


  五行的最基礎原理就是五行的數理原理,其次就是上述已說明的物理原理。而
中醫黃帝內經對五行原理的申論很多都是地球生態系統的生命五行原理,尤其是有
關於人體機能的五行原理。例如以五行配五味而得─木酸、火苦、土甘、金辛、水
鹹。五味其實是以人體感覺生態環境?自然生命質料味道的近似原理。因為建構生
命結構的蛋白質是由胺基酸所組構,脂肪是由脂肪酸所組構,都帶有酸基,所以說
「酸味入肝」。因為筋腱的主要構成質料必需是由肝合成,所以「筋屬肝」。因為
苦澀有機質料會引發血脈擴張,利於心臟搏動,所以說「苦味入心」。因為血脈連
心,所以「脈屬心」。因為胰臟分泌激素控制血醣濃度,所以說「甘味入脾」。因
為肌肉虛實與營養情況相關,所以「肉屬脾」。因為辛辣有機質料會引發膜孔擴張
,利於氣體交換,所以說「辛味入肺」。因為肺膜與皮膚都對外交換氣體,所以「
皮屬肺」。腎所控制的水,並非純水,而是類似海水般帶有種種無機離子的水液,
其中的鹽份(氯化鈉)帶有鹹味,所以說「鹹味入腎」。因為海水所溶納的礦物質
是骨骼質料,所以說「骨屬腎」。這些味覺與體材的五類對應正是人體運作上的五
行近似對應,一般人類生態環境中自然產生的質料多半會符合五味現象,但是現代
科技所化合產生的種種質料就不一定了。中國古代對五行生理原理的觀察多半是一
些有著特異功能的高人,以透視人體的方法去觀察人體變化。三國時代華陀醫術精
湛可以透視人體,而唐朝神醫孫思邈更是一位修煉仙道的隱士。但是能夠透視觀察
,並非就能嚴密析辨,中醫的理論體系其實還需要再加以嚴格辨證。以上論述只是
根據物質現象說明,五行原理還有更深刻的意含,尚待未來學者努力。

  五行的生理原理可以條列如下:

  肝木─生理的組織建構機能,
  心火─生理的發動能量機能,
  脾土─生理的混容營養機能,
  肺金─生理的收納清斂機能,
  腎水─生理的流動輸通機能。

  雖然五行的生理原理會對應了人體生理組織,但人體是在演化過程中自然適應
環境而分化出五臟系統,所以五臟系統是近似五行,但並非全等於五行。就如同鳥
類演化至可以飛翔,其身體構造必然近似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以利適應飛翔,但並
不是鳥類全身都必然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鳥類可以飛翔,古人不知空氣動力學原
理,只會模仿鳥類搧動翅膀而企圖飛行,結果是失敗連連,許多人還賠上性命。現
代人要研究生命系統,如果只是栽入有機分子的排列組合與化學反應,固然在細部
分析會很清楚,但對整個生命運作的系統原理,卻會缺乏認識,失於見樹而不見林
。如同想要學鳥飛翔,而對鳥類全身精密分析,連羽毛的微細構造都解析研究,但
卻不知物理的空氣動力學,就始終無法掌握飛行的原理。

  現今生命科學對於遺傳基因的研究,正有見樹不見林之弊。即使解譯出人類基
因的排列密碼,還是無法瞭解生命系統的運作原理。其實作為生命物質基礎的基因
系統,其運作原理應與三維五行的數理原理有關係,DNA的組成規則與其所產生
的胺基酸應會符合三維五行原理。DNA是由四種鹼基(ACGT)作為遺傳字碼
所組成的雙螺旋體分子。DNA的四種鹼基中,A與T對應,C與G對應。DNA
可以轉錄為RNA,RNA可以轉譯出由胺基酸所組成的蛋白質。DNA以三個鹼
基一組錄譯產生胺基酸,三個鹼基一組稱為「密碼子」(codon)。4種鹼基遺傳字
碼以3個一組會產生4的3次方─64種排列組合。但實際上DNA所錄譯的胺基
酸只有20種,並非64種,往往多種密碼子對應到一種胺基酸。現今科學的解釋
是認為,上述密碼子重覆對應胺基酸的現象,使每一種胺基酸有一到六個密碼子對
應,可以減少突變的發生。這種看法並不正確,其實人間地球生命所一致運作的基
因系統,應符合三維五行原理。依照三維五行原理,可以對生命基因系統加以分析
。三維和立原理在基因系統的表現即為─DNA是以三個鹼基一組錄產生胺基酸
。五行和運在基因系統的表現即是4種鹼基字碼與20種胺基酸的性質。4種鹼基
AT、CG兩兩成對,對應著五行生剋的兩對關係─生本、本生;剋本、本剋。因
此20種胺基酸應可根據其分子動力性質分為五組,每組各有四種胺基酸。每組四
種中的每一種胺基酸的分子動力性質,又各自對應影響到其餘四組中的一組,正是
五行生剋的原理。如此五行生剋的十種關係,每一種各有兩種胺基酸分別代表了其
正逆對應,正好形成地球生命現象的20種基本胺基酸。以五行生剋原理區分這2
0種基本胺基酸,可以得到下表:

  木組胺基酸:木火、木土、木金、木水
  火組胺基酸:火土、火金、火水、火木
  土組胺基酸:土金、土水、土木、土火
  金組胺基酸:金水、金木、金火、金土
  水組胺基酸:水木,水火,水土,水金

  上表這二十種正逆生剋關係,正對應了五行和運的生剋循環。而以二十種胺基
酸為基本單元所組成的蛋白質分子,其組成與性質或與五行生剋原理有關。地球生
命現象的基本原理,可能是在二十種基本胺基酸的生剋組合關係變化。


 §五行的政體原理

  社稷與生命生態一樣,都是一種有機系統,所以用以管理運作社稷的政治體制
也可以五行原理架構,以取法自然的生機運作,而應對到人類政體的機能運作。五
種政體機能分別有其代表基礎,木行選育代表「社會平等」的政體基礎,火行政事
代表「社會功效」的政體基礎,土行生物代表「社稷生態」的政體基礎,金行史法
代表「社會公正」的政體基礎,水行議訪代表「社會民意」的政體基礎。

  「木行選育」執掌人才資格選拔、考試、選舉與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社
會組成的主體是人民,所以其建構組織的基礎便是人民的教育與福利,以培育健全
人民,成為社會運作的基本組成份子。社會的組織結構必需選拔人才以組成,所以
其構成的基礎便是各種資格的考試、評選與選舉,以建立社會的公平選拔人才。「
育」的機能正對應了社會主義的平等理想,而「選」的機能更是社會公平的基礎。
選育的平等是在社會自由發展中的動態平等,而非一致相同分配的靜態平等。選育
機能使人民有教育與健康的基礎平等,而且在社會上有著競爭的公平。人民因為所
處家庭環境的差異,會有家庭環境貧富貴賤所造成的先天地位不平等,這是社會自
由發展下的必然現象。良好的政治體制必需盡力克服這種現象,以使人民立足於社
會的機會平等。所以「育」的教育與醫療福利可保障養成人民的身心能力,使人民
有先天立足點的平等。個人雖然育成身心能力,但在社會晉用人才過程中,如果沒
有一套社會認可的評選標準,則選拔過程必將容易淪為人脈利益的運作交換,從而
與權貴財富有所關係者易於進用,社會風氣將落入攀財附勢阿附權貴以爭取晉用機
會,個人公平因此喪失,社會國家因此敗壞。所以「選」的考試與評選,在社會的
各種技能上建立具有公信的證照制度,各種職業人員在其專業技能上可以區分技術
水準等級,從而激勵個人精益求精,也使個人的各類專業才能具有公信的評判標準
,是保障社會競爭的公平基礎。而在選舉制度上的管理以確保選舉過程的公平公正
公開,是保障社會公義的基礎。

  「火行政事」執掌社會衝競與國家爭競,如經濟、國防、外交、內政等。社會
運作的發動基礎,在於人民的自由發展與競爭,國家對外為求生存必然會有競爭,
內部社會自由發展也必然會有競爭。火行政事的機能在經濟上對應了資本主義的效
率現實,也是一般行政事務的執行機構。「政」的機能在制定政策,「事」的機能
在執行政策,火行政事所推行的政策會決定國家力量的發展方向,其機構組織連繫
了中央與地方的行政體系。政事體系在全國中央地方所組成的官僚體系,可以有效
因應局勢動員國家力量。政事體系類似三權分立中行政權的弱化,原來行政事務中
的社會福利與教育事務歸入選育體系,原來行政事務中的環境保護與衛生防疫歸入
生物體系。

  「土行生物」執掌科技利用與存護生態,人類社會存於生態環境,需利用物資
以生活,但也需要保護生態環境以永續生存。人類科技發達以各種方法重組製造種
種人工物資以便利生活,但也同時製造了許多毒害生態的物質,終究會危害人類生
存。科技產生的人工廢物毒害,還是要依靠科技方法解決。「生」的機能是存護生
態環境與保護生類存續。「物」的機能是管制物資與研發處理科技(主要是處理物
資的技術方面)。在政事體系所建立的中央地方體制是依據人類政治區域去劃分轄
區,例如省、縣、鄉、村等。而在生物體系則是根據生態區域去作劃分,以利生態
存護管理。例如長江流域,大屯山域。區域劃分以流域水域為優先,因此土行生物
會掌管全國各水系水利的統合運用。政事的水利運用是根據當地人民的需求,生物
水利的管控是根據水系生態的統合管理,兩者必需協調求取平衡,以避免各地地方
政府竭澤而漁的濫用資源,終至引起生態危機。生物體系的區域可能有些會重疊,
而生物與政事體系的執掌區域一定會重疊。在一般人類居住的地方區域,政事為主
,生物為輔。在國家公園或生態保護區,生物為主,政事為輔。如上所述,土行生
物的實際事務包括物資管制、生態研究與保護、衛生防疫、垃圾處理,水系水利統
合管理、森林資源管理等。土行生物尚要制定關於生類倫理與物類管制的法律,以
送水行議訪審核通過。

  「金行史法」執掌史稽功過與法律訟判。「史」之機能,在於名實相符。「法
」之機能,在於公正審判。法官體系的機能,就如同現今的法院一般,在此就不贅
述。史官體系的機能,是承襲古代中國史官的職責,而再加強其權力。國家的情報
調查機構,國外部份是屬政事體系,國內部份是屬史法體系,因此史官掌握了國內
的調查機構。中央史官負責了國內調查機構與編修國家史錄,而配屬到地方或其他
機構的史官,則從事監察稽錄的工作。配屬在政府與議會的史官,負責監察稽錄首
長與議員的事蹟,在改選前,史官會向民眾發佈首長議員的功過事蹟評鑑,以為民
眾選舉依據。當然史官的評鑑也可能會偏私不公,但史官評鑑的重點在於引起民眾
對於選舉作有意義的討論以投票。現今民主國家的不肖議員官員,常以其權力財力
私下運作,而向新聞媒體施壓,而蒙蔽民眾,阻止公佈政壇事蹟。史官評鑑所公佈
的事蹟與功過會引起大眾討論,自覺不公的議員官員也可以在新聞媒體上反駁,從
而使官員議員無所蒙蔽。史官若有偏私不公,可以用士民投票而罷免之,但史官並
不是選舉產生的。配屬在軍隊的軍史,負責監察與協助軍官,從事心理輔導、記錄
戰史、詢問情報、民政管理等工作,類似現今台灣軍隊的輔導長或大陸軍隊的政委
。軍史當然也會武裝作戰,但主要是擅長心理輔導與民政管理,以激勵士氣與爭取
民心。史官體系還應負責監修「碑錄」,所謂碑錄是將從事工程建設的組織與人員
名錄,以字雕記於工程當地,以使民眾皆能以此碑錄而知建設者。碑錄的重要功能
是以名實相符而激發人們的自勵自尊心,從而能使一般從事基層技術工作的技工,
也能留名於自己所建設的工程上。例如鋪設人行道磚,雖然只是一件小工程,但技
工的用心與否卻會影響所鋪行道的平整與否,當鋪設技工的名字被記錄在人行道上
,鋪設用心的技工將來可以帶領朋友或家人來觀賞自己的建設成果,鋪設糟糕的技
工也會讓路人在碑錄上查閱而指責。在一個小而封閉的社群?,人人都相互熟悉,
每人所作事蹟會被社群中的人們記下,因此人人會負責自重。在一個大而開放流動
的社會,人人很少認識,一般所作事蹟易為忽略,因而人們容易喪失自尊自重。「
碑錄」是一種記錄工程事蹟,使名實相符,以激勵工作人心。

  「水行議訪」執掌訪察民情與代民議政,「議」的機能在於代表選區選民議決
政策,「訪」的機能在於訪察選區選民問題以瞭解民情民意。代議制度除了議會運
作的議事機能以外,還需要訪察機能以配合,使議員對選區的服務能有制度基礎,
以避免議員必需財力支援方能有效議政服務的弊端,從而遏制現今代議政治金權腐
敗的傾向。議訪體系是代議體系加強功能的一種改良,議訪體系與政事體系有對應
關系,中央與地方首長必需受到對應議會的監督制衡。中央議訪體系就是代表全國
民意的國會。

  火行政事與木行選育的對應關係,類似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應關係。在
五行政體中,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表現差異,自然表現在兩種機能的差異之中。
火行政事表現效率,木行選育表現平等,效率強國,平等聚民,這兩者都是構成政
體所不可或缺的。這兩者差異只是表現類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追求表現,在實
踐運作上並不太相同。如果以現今觀點,將資本主義視為私有制,社會主義視為公
有制,而五行政體中公有制與私有制都是歸火行政事執掌,因為公有私有皆是屬於
經濟事務。而木行選育則是以國家力量保障人民的發展機會平等,並不直接涉入經
濟事務。所以對於火行政事與木行選育的差異,更正確的觀點應該是在芻議之四「
社易知資章」所述觀念,火行政事是「資本主義」的政體基礎,木行選育是「知本
主義」的政體基礎,以知本培育人民,以資本成就事業。在政治運作上,將追求國
家效率與追求社會平等的功能區分,火行政事與木行選育可各就其不同機能以運作
,在效率與平等上的國家目標可以有清楚的財政預算編列比較。

  火行政事管控軍隊、警察、與對外情報調查機構,金行史法管控軍史、對內情
報調查機構,以此功能區分以避免政事體系掌握軍警而易於專權。對內對外情報調
查機構的差別,如同美國現今聯邦調查局與中央情報局的差別。

  水行議訪與土行生物的對應關係,是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共生關係。火行政
事與土行生物的對應關係,是人類開發與生態保育的對應關係。土行生物作為一獨
立的生態管理機構,可從長遠角度研究生態環境的永續生存發展,以制衡人類社會
無盡濫墾開發的為。土行生物以生態系統劃分管理區域,可以依自然環境作統合
管理,例如以流域、海域、山脈而劃分區域。

  火行政事與水行議訪的對應關系,就是類似現今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對應關係。


 §五行政體與五權憲政
  
  孫文的五權憲法觀念將歐西的三權分立觀念加上古代中國的考試權與監察權,
形成五權─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孫文在三民主義中提出「考試權」獨
立行使,原是希望考試的選拔任用是公正無私,不受到行政權或代議權的干涉。在
孫文原本三民主義的構想中,這是承襲中國古代的考試權獨立的精神,也就是在實
際中國歷史上科舉考試獨立行使公平舉才的制度。孫文在民權主義第六講中說:『
像英國近年來舉行文官考試,便是說從中國倣效過去的。不過英國的考試制度,只
考試普通文官,還沒有達到中國考試權之獨立的真精神。』其原意乃指考試權應包
含社會上所有考試舉才的權限,當然也要包括教育升學上的考試事務。然而現行中
華民國五權憲法的考試院卻是只負責文官與技師考試評鑑的事務,不負責升學考試
的事務,升學考試是歸行政權下的教育部負責,而武官的考試是歸行政權下的國防
部負責。如此是與孫文的原意相違,然而卻也是因為孫文的想法在政體實際運作上
有問題。如果教育事務是歸在行政權,那麼與教育息息相關的升學考試要劃入考試
權,當然只會造成運作上的困難。結果是孫文所主張的考試權實際建構在政體中,
也只是類似原來英國文官考試制度的加大範疇,納入了技師的考試。要有完整的考
試權,就必須結合教育制度。木行選育的機能才能真正實踐考試權獨立的精神,但
木行選育的機能並不等同考試權。

  孫文所主張的監察權是承襲古代中國御史台諫議皇帝的精神,然而在實際運作
上,現今中華民國五權憲法體系下的監察院並沒有調查機構,監察委員只能調閱卷
宗資料,如果被監察的相關機構蓄意蒙蔽,監察院沒有相關證據,也莫可奈何。這
是為何監察院只能查辦小官,而真正大官卻查辦不得的根本原因。更可笑是在李登
輝的自私修憲下,現今中華民國的監察權竟然成了總統的看門犬,總統不爽想辦某
些官員,監察委員就配合查辦。本來孫文是期許監察院是國家御史台,結果監察院
竟然成為現今國家高官的打手府,用來打擊其他異己派系官員。監察權對官員行為
作出評判,這與司法上依法律作出判決的運作是類似的,所以現今中華民國的監察
院被稱為是「準司法」機關。金行史法含括了古代中國的監察權,也是司法與調查
機構。

  孫文五權憲法思想的本身問題。孫文將西方的三權分立政體─行政權、立法權
、司法權,混合了他所認為的古代中國的獨立兩權─監察權(御史、諫議大夫)、
考試權(科舉考試),而成為治權的五權。然而孫文的這種混合政體想法,不夠深
入探討政體運作。猶如有人生病,西醫開出西藥治療,中醫開出中藥治療,如果直
接將中西藥混同服用,未去深入探究兩藥之間藥性相互作用的問題,缺乏統合中西
醫的原理基礎以善用兩方之藥,是難以結合兩方之長而發揮功效。五行政體是以五
行原理為基礎而導出的政治體制,卻與五權憲法有些對應關係,木行選育加強了考
試權,金行史法統合加強了監察權與司法權。


 §五行政體的思想起源

  這篇的結尾是我個人說明,自己為何會有五行政體的思想。我本人是研究人工
智能的博士生,研究的項目是偏向所謂的soft-computing,含括了模糊推理,演化
式計算,類神經網絡等。我一直希望能研究出智能系統的原理,所以在開始讀資訊
科學博士班時就一頭栽入基本原理的研究,開始研究複雜科學方面的問題。因此涉
入了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時空關係的問題,還有訊息原理與數學基礎的研究,我的研
究方式可以說是不顧一切瘋狂蠻幹,橫心就是要參透基本原理,所以讀了五年的博
士班也還沒畢業。因為我挑了最為基礎困難的問題來研究,但若不能從事這種研究
,我根本就不想念博士班了!研究過程可說是前途茫茫,只憑著熱情與希望不斷前
進,幸好現在的網際網路讓我可以查閱許多國外資料。本人是學佛者,對於楞嚴經
與圓覺經的法界宇宙體系常覺興趣,空閒時常思考佛學體系的一些問題。而念高中
時,醉心於史記與諸子百家的思想與記述,所以對文化中國懷有一些情感。加上身
處台灣社會,受到中西文化交融的衝擊,本來內心就對環境現象多有困惑,再加上
內心本有的佛道與科哲思想交激。在博士班生涯時因為眼見政局混亂自私修憲,政
客小丑跳梁作秀,自己雖然參與幾次抗議遊行,卻又無力改變現行政治。情緒激動
時,真想拿把六五式開到全自動,上中山樓國民大會議場去殺幾隻最爛的狗官狗議
員,好歹自己也混過少尉預官,也是摸過刀槍。古謂:「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足以
消之!」,誠有以也。但氣憤總是於事無補,冷靜下來遂開始思考古今政治體制的
弊病與問題,五行政體的觀念就在當時開始萌芽,後來在自己內心不斷與其他種種
人文與自然的問題與思想激蕩後才逐漸成熟。今年總統選舉,竟然讓台獨立場的人
物以相對多數當選總統,因此自己感到不管思想體系成熟與否,都要儘快公諸大眾
,否則一旦局勢有變,自己的苦思成果可能與身俱亡。所以暫且先放下博士班的論
文寫作,先以芻議系列將不完備的思想體系公諸於世,但願自己所思的文明中國政
治哲學與歷史哲學理想,能激發其他人的進一步完備思想,終使未來中國民眾能長
享福樂太平,中國幸甚!人類幸甚!眾生幸甚!  


《中英名詞對照》

  力學 dynamics

  熱力學 thermodynamics

  能、能量 energy

  動能 kinetic energy 

  位能 potential energy

  質、質量 mass

  熵、熵度、亂度 entropy
 
  熵流 entropy flow

  耗散系統 dissipative system

  耗散結構 dissipative structure

  自組織 self-organization

  混沌 chaos

  非決定性混沌 nondeterministic chaos

  有機 organic

  超循環 hypercycle

  比熱 specific heat


《參考書目》


  「物理學的進化」 ─愛因斯坦,英費爾德。(水牛出版社)
  "The Evolution of Physics" -Albert Einstein, Leopold Infeld
   ?物理學理論觀念的演進發展史

  「物理之美」 ─費曼。(天下文化)
  "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 -Ricard P. Feynman
   ?物理基礎觀念的精闢解說

  「物理學與哲學」 ─海森堡。(凡異出版社)
  "Physics and Philosophy" -W. Heisenberg
   ?量子物理觀念的哲學討論

  「從有序到混沌」 ─愛特金。(凡異出版社)
  "Form Order to Chaos" -P. W. Atkins
   ?現代熱力學觀念的解析

  「混沌中的秩序」 ─普里戈金。(結構群文化事業)
  "Order Out of Chaos" -Ilya Prigogine
   ?耗散結構理論創建者的自然哲學觀

  「數學與哲學」 ─張景中。(九章出版社)
   ?數學的基礎觀念辨析

  「現代系統理論」 ─顏澤賢。(遠流出版社)
   ?系統科學與哲學的介紹說明
  

2000年7月9日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附文)

◎原發於 Geocities 之個人網址 politicism
  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lecture_1.html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附文)─民主代議之流弊與救贖



 《前言》

  芻議系列的下一篇,要講「五行和運」,因為要談五行理論,又要論述五行在
政體上的實際運作現象,所以內容較長,需要一些時間。而寫作中關於「水行議訪
」的說明,因為論及民主與專制的腐敗流弊問題,頗能切合說明目前大陸與台灣的
政治流弊,所以先以此篇獨立發表,但願能使寄望民主者有所反思。專制制度固然
絕不可取,必將導至社會崩壞,然而民主制度亦非萬靈仙丹。審察慎思民主運作,
才能造福民眾富強國家。但願未來中國民主之光,遍照世界而救今日民主金權之病
。此文是在下篇系列中的部份內容,希望讀者若於本文論述中發現問題者,能夠指
出錯謬,本人應受賜教改進。


                    東岐明 于 台灣台北
                    Armida@cindy.cis.nctu.edu.tw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七月九日


 【五行和運談】


  §水行議訪

  「水行議訪」可以視為現今歐西民主代議機能的改良完善。民主是一種政治上
的權力運作機制與社會上的生活習慣態度,但在實踐上要使民主運作能有效發揚民
意得致民福,就必須要考究權力運作的機制實情,以避免民主為制度流弊所困,而
使民主徒流於形式,而未為民謀福。

  談起民主的實行,歷史上曾有一些較代議制度美麗動聽的浪漫想法,例如「人
民專政」。其實只要考慮到人們在議事時訊息傳播與討論所花費的代價,會隨著參
與人數而成等比級數而擴大暴增,就可以瞭解到所謂超越「代議制度」的「人民專
政」,除非是在小國寡民的村莊或鎮落實行,否則根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夢想。這也
就是為何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會認為,理想國度的大小應僅為在一山頂上一眼所
及的範圍,而以希臘城邦政體作為政治生命的最高形式。「人民專政」的民主實質
既然在大國難以達成,而其形式卻會造成可怖的後果。面對數百人的群眾,主政者
宣稱自己的施政代表了大多數民意,這數百人聚在一起交頭接耳一番就可以判斷真
偽。但面對數十萬、數百萬、甚至數億的群眾,主政者宣稱自己的施政代表了大多
數民意,這人數龐大的群眾是難以得到民意真相。於是主政者永遠可以將反對其施
政的異見,打成是群眾中的極少數人的意見,不足以代表人民群眾,從而以人民專
政之名,行獨裁統治之實。即使沒有上述獨裁流弊,在決定政策與反應問題上,若
大小事務皆要由人民直接專政決定,那麼事事全民公決的過程是既緩慢無效率又浪
費社會資源,這在實際上是不可行的。

  雖然人民專政的直接民主不可作為民主制度的主體,但卻可以作為輔助補充代
議政體機能之不足。孫文在三民主義民權主義第六講談到政權時,舉出「選舉」、
「罷免」、「創制」、「複決」四種民權。其中「選舉」與「罷免」針對人員,是
間接民主的制度,而「創制」與「複決」是針對事務,是直接民主的制度。維持代
議制度的「選舉」必然是定期舉行以使議員反映民意,而「罷免」則是民眾公投對
於失職代議議員的免職處分。「創制」是民眾越過代議議會而直接民眾公投決定事
務或制定法條,「複決」則是民眾對於代議議會所決定的事務或法條有所異議,從
而再次民眾公投以決定可否。「罷免」「創制」「複決」都是非常手段,並非定期
舉行,而「創制」「複決」可補代議制度之不足,以完備民權。

  代議制度的有效實行,其實絕不只是選出議員即可完備。在現今民主國家的實
行經驗上,為了要使議員完成繁雜的代議事務,往往有配屬一些助理名額給議員,
以協助代議。這些助理要幫議員搜集資料、撰寫報告、調查民意、服務民眾。但是
這些助理只是補助附屬性質,並無正式組織,所以如果一名議員只有補助額度內的
助理協助(甚或沒有),面對龐多議案的事務壓力,是很難達成議事的良好政績,
更不用說是要服務廣大選區中的大量選民。議員對選民的服務,在實際上需要在各
地設服務點,每個服務點的人員與房屋水電都是一筆可觀開銷。如此將種種費用核
計加總起來,可以發現一個冷酷的政治現實─一名議員若無財力支持,根本難以達
成代議服務的理想。這種代議制度的組織機構不健全,正是造成現今民主代議政治
淪為金權政治的根源。因為不管議員是否有心貪污,只要他想要達到代議服務的有
效功績,就必需尋找財力投注支持。通常一般民眾的小額捐款數量太少,而且不易
持久,是而有效的財力支持往往來自財閥或財團。或許議員本人並沒有將募來的錢
挪為個人私用,然而他既然已經接受了某個財團的財力支援,也就會在議事上有偏
袒此一財團的立場。以台灣近十年的議會運作為例,像陳水扁當初在擔任立法委員
時,被評鑑為表現最好的立委,當然他自己的確是一名勤奮認真的議員,但他擁有
一批得力的助理人力也是重要原因。這大批助理當然是需要財力來支付他們的日常
開銷,而事實上陳水扁也得到了一些財團的大量金錢挹注。上述的情況還算是好的
,畢竟陳水扁還是個認真問政的議員。更糟的是一些財閥自行參選,挾其豐厚財力
廣設服務,以收買選區民眾人心,實際上則是利用職權去包攬工程、炒作地皮、收
取回扣,由貪污公家財富賺入較服務選民更多的錢。是以許多議員表面上對民眾無
微不至客氣服務,事實上卻由國庫大肆搜括財富,利用特權由銀行超貸或是以國庫
基金成立投資公司,用盡種種法律漏洞去鑽營聚斂。更有黑道份子當選議員,仗著
可以控制警察預算的權力,挾持威逼警察機關而庇護其包娼包賭販毒走私,大賺非
法的骯髒財富。台灣這十年來的民主改革在實際政壇上,造就了一批掠奪國家財富
的議員階級,這些議員私下用盡手段聚斂財富,公開則常譁眾取寵收買人心,結果
是政壇之上種種高談闊論虛浮不實以矇騙民眾,議壇之下則是酒色權財一起亂搞以
群聚營私,許多議會實際決策往往在議會外色情酒店的醇酒美女間拍板決定,「醉
臥美人膝,醒握天下權」便成為這些腐敗議員的真實寫照。

  這種議會腐敗的現象不獨在落後國家如此,許多先進國家亦是如此,只是因為
富有國家財富足夠揮霍,不會造成明顯的民眾不滿,而且先進國家的健全法制監督
也使得議員較難鑽營謀私。像是日本國會至今議員們的派系金權勾結分贓仍舊持續
不止,美國國會的權富遊說內幕亦是齷齪不堪。為何現今代議制度會淪落至此骯髒
境地,只要舉例說明便可知道,現今流行的代議制度實有重大缺陷,從而導致金權
滋生,腐化敗壞。試想今日在台灣,若有一人理想崇高熱情從政,志在為民服務議
事。首先他必需籌集一筆錢財參與競選,他必需面臨其餘財閥用錢砸出的大量造勢
宣傳,相較之下,他那缺乏財勢的宣傳就極容易被淹沒不聞。即使他能夠當選,選
上的薪水恐怕也不足以支付他的競選費用。即使他願意將競選開支當作是一種自我
犧牲,當選後他將發現為了作一名稱職的議員,還是要花更多的錢財聘請助理,設
立服務處。如果他只是清儉自持,只使用薪水與補助費用去議政服務,他恐怕難以
勝過財力雄厚的議員服務。如果他不尋求財力支援,又要積極於任內議政服務,一
屆議員任期的活動恐將奉獻他自己的身家財產。然而對於那些志在從政發財者,他
既然在競選與服務花下大錢,當然要在任內積極賺回,所以用盡手段偷掠國財,自
己吞沒其中大部份,然後取出小部份用以充當議政服務費用,用貪污的錢聘請一堆
人員替他議政服務,他自己只要經營人際關係專心斂財,就儼然成為一名政績名聞
選區的議員。如此的代議制度,事實上會造成一種反淘汰現象。富於理想者不是被
排斥出局,就是必須尋求財力支援從而與金權同流合污。反而是貪污腐化者如魚得
水,仗著議員的許多保障特權,鑽營漏洞大肆聚斂,還可用些污來的錢買到服務形
象。於是就會有如此的現象,不學無術貪贓狡猾的議員以其貪污財富絭養一批學碩
士為其議政服務,而清高自守奉獻犧牲的議員只能帶著少數幾個助理疲累奮鬥。現
今此種代議制度的流弊,就是會逼使從政者去搞錢,才能有力從政。如此根本不是
「選賢與能」,而是「選財與勢」─即使是賢能者也要有財勢支持才能順利當選服
務,從而國政大策勢將落入幕後出錢出勢的財團財閥之操控。而清廉自守者勢必將
被逼離或是根本不樂於從政,最後議會政壇淪為財富權貴譁眾取寵的貪污濫權俱樂
部。

  然而這種情況亦非台灣獨有,其他民主代議國家的政壇亦所在多有。這實是民
主原意的絕大諷刺,原本民主代議制度是要代表民眾議政以監督執政權力,結果代
表議政的議員們反而成為特權腐蠹,從而敗壞國家,腐化社會。也就是因為現今民
主代議政體有如此弊病,所以雖然台灣蔣介石與南韓朴正熙以前是以獨裁專制而統
治國家,然而至今台灣南韓尚有不少民眾懷念,因為他們當政時都能盡力肅清吏治
,改革體制風氣,求取國家發展,也未以自己所掌大權聚斂私人財富,從而為國家
進步奠下穩定根基。然而上述善意統治,證諸威權歷史,實是少數特例。更多的威
權獨裁其實是與其黨羽們大肆搜括國家財富,終而弄得民窮財盡社會動亂,而他們
則與家人一起逃往國外享受聚斂財富,只留下一堆動蕩糜爛。證諸許多中南美洲與
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歷史,可以發現一種可悲的動蕩循環。文人政府的代議民主腐
化無能,導致民眾不滿示威動亂,終而被軍人政變所推翻。軍人大肆鎮壓屠殺後,
掌握政權獨裁專制,也是以權謀私搜括財富,終而威信喪失,在風起雲湧的民主運
動中下台。民主人士上台後所組成的文人政府,在現今代議制度的金權傾向下,又
步上糜爛腐敗的宿命,從而國家發展就在如此的動蕩循環下完全斷喪!更可笑是一
些獨裁者尚不滿足,還要登基稱帝,像是中非薩伊曾變成中非帝國。更有許多國家
在如此政局動蕩下,不同派系政客爭鬥不已,搧動民眾興起內戰,引入外國勢力干
涉,使得民眾流離失所死傷慘重。上述種種慘例,在二次世大戰後的新興民主國
家發展史上,可說比比皆是!

  現今中共便是常以民主必將導致動亂為由,而拒絕實施民主改革,又常以東亞
少數威權統治的成功發展國家為例,作為共黨威權統治的合理藉口。其實中共這種
藉口完全是似是而非,中共現今的專權統治與台灣南韓當年的威權統治有著根本不
同,絕對不能相提並論。第一是台灣南韓當年儘管是威權統治,還是有人民選出議
會反映民情,而且地方基層首長也已民選產生,而中共至今各級政府首長都還是上
級指派,也沒有真正由人民選出的議會反映民情。第二是台灣南韓當年再窮再苦,
都還籌錢大力興辦教育,培養健全國民。就以我小學時為例,因為當時台灣尚不富
裕,政府擔心窮苦人家小孩營養不良,所以政府出錢與牛奶公司簽約,補助購買鮮
奶供應小學,每天早上小學生有一小瓶牛奶可喝,有時還會發健素糖以補充維生素
。政府還擔心學生沒有課外讀物,無法養成求知的習慣,所以國立編譯館除了教學
課本外,還編寫了更大量的兒童課外讀物,分發到各小學圖書館,免費供小學生借
閱,使得許多偏遠地區窮困兒童也有不少課外讀物。而現在中共並沒有花費心血在
國民教育上。第三是台灣南韓當時有很深的危機意識,自知國事危險,上下多為兢
兢業業刻苦耐勞在勤勞工作,威權統治者也以簡樸為尚,將節餘財力投入發展教育
與實業。然而現今中共統治下,社會尚有諸多窮苦困難,政壇卻浮誇奢靡,財力多
投向消費與投機事業,而非生產與教育事業。是以中共現今專權根本不能與台灣南
韓當年威權相提並論,反而比較像印尼或中南美那些專制腐化的獨裁政權,甚至不
如,因為中共在地方基層根本沒有真正民選的地方議會。至於中共常引為模範的新
加坡,更是完全不同。新加坡是英式內閣制,人民行動黨是以選舉上台,如果將來
選舉輸了,還是要下台。新加坡的確是法令謹肅管制嚴格,但這並非真正威權。

  中共這種似是而非的無理堅持,而拒不採納代議議會制度,使中共政權正在步
向中國兩千多年來專制皇朝的最終宿命─腐敗崩潰動亂滅亡。雖然現今民主代議制
度容易導致腐敗,但議員畢竟是民眾選出來的,為了維繫選票,腐敗議員們雖然貪
污公款,但還不敢公然壓迫人民,反而是譁眾取寵欺壓官員以取悅民眾。但是中共
的官僚和以前皇權專制下的官吏出身一樣,其權力都來自上級賦予,而非來自民選
賦予。所以中共地方基層官僚並不關心民眾疾苦,反而比較關心上級的關愛照顧,
從而壓榨民眾巴結上級,這與過去皇權專制的末世弊病完全一樣。其最後結局就是
官僚腐敗愈演愈烈,上下聚斂壓搾民眾,終而基層民變蜂起,仇恨皇朝官僚的民變
動亂終會毀滅皇朝政權。代表民意的代議議會是政體運作上的一種有效反應民情的
制度。即使是貪污腐化的議員,為了要爭取選票,面對多數群眾的公意,在表面上
還是會作秀表態,以向選民證明他是民眾的代言人。於是民主腐敗與專制腐敗雖然
都會腐化國家,但在表現上卻有著不同。民主制度下,腐敗議員必須隱藏他的劣跡
,不能公開讓大眾知道,而且還要不斷譁眾取寵表演作秀以取悅選民,至少在表面
上他面對一般民眾必需恭敬服務,以爭取選票連任。這就是為何民主國家的政治人
物面對民眾多是幽默風趣謙和客氣風度瀟灑,而面對官員常會張牙舞爪使其難堪。
這是政治制度造成的必然傾向,因為議員的權力是選民所賦予的,所以他們必需常
常在許多場合作秀以向選民表態效忠。言談舉止令民眾厭惡的政治人物,很快就會
在下次選舉中失去選民支持而下台。專制制度下,腐敗官僚的權力既然是上級所賦
予,而非來自於民眾。所以他只要能取悅上級就能保住其權位,當然他不會關心民
眾死活,而只會向上級表態效忠。為了要向上級邀功,達成指定任務,就常會面目
猙獰壓迫民眾。等而下之者,更是用盡名目,搜括民眾財產,而聚斂財富。再以部
份貪污錢財進奉上級,而確保自己權位。這兩種腐敗現象,民主腐敗是間接影響民
眾,專制腐敗是直接壓迫民眾,是以專制腐敗較民主腐敗為禍尤烈。民主腐敗往往
使社會溺於傳統惡習,從而發展停滯,貧富不均,窮困落後。而專制腐敗的無情壓
榨民眾,最後往往激起社會崩潰國家動亂。

  歷史學家黃仁宇在他對於中國的大歷史觀點?,認為古代中國不能在數字上進
行管理,是古代中國政治無法進步的原因。黃仁宇的這種看法不夠深入,沒有發掘
到根本原因。古代中國皇權專制之所以常是國家體制管理鬆散,並非是古代中國對
於數學應用在政治管理上有所不行。否則以中國之幅員廣大,徵糧徵稅丈量地目,
難道就沒用數學去計量?古代中國之所以不能構成完善管理,是因為沒有民主代議
制度的制衡,皇權專制下的嚴密數字管理會造成可怖的官僚集權,國家組成嚴密管
理在推行政策時,沒有代議議會反映民意,往往地方官僚為了達成上級指令,會不
顧民眾犧牲而強行執行政策,從而壓迫民眾激起民變,最後導致皇朝動亂。在中國
歷史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北宋王安石的變法失敗。王安石的政策立意甚佳,本是
要富國強兵為民謀福,但實際上卻造成官逼民反民不聊生。如「青苗法」的本意是
要協助貧窮農民可以貸款播種,待收成賺錢後再償還借款本利。實際執行的情況卻
是,地方官僚為了爭取上級考績,以表態努力有效推行青苗法,強行向富戶攤派青
苗貸款,預期富戶將來可以順利還錢,而對於真正需要貸款的貧戶卻不予借貸,因
為擔心貧戶將來無法還錢。而且若不幸遇上收成不好,官僚為了達成貸款繳回的考
績壓力,還是會壓迫民眾繳錢償債。結果是需要貸款者借不到錢,不需貸款者被強
迫借貸,後來許多無法償還債務者,不堪當地官僚催逼,舉家外逃他鄉,留下田園
一片荒廢。青苗法一項的實行就已經如此糟糕,再加上一大堆其餘政策更是鬧得民
不聊生。原本要富國強兵的王安石變法,遂以天怒人怨而收場。如果當時北宋政府
在地方有代議議會反映實際民眾問題,而可以制衡官僚,王安石的許多新政理想才
可能真正實行。所以古代中國並不缺乏數字管理,而是缺乏民選代議的議會體制以
平衡施政。否則像在現代中國的中共三面紅旗大躍進時期,地方官僚作假吹噓的「
畝產萬斤」「深耕密植」去阿諛上級的謊言鬼話,當時難道沒有數字管理?沒有議
會代民而議,一般官僚為了保住權位,只會阿諛奉承上級指導,從而編造謊言犧牲
民眾福祉,以達成目標取悅上級。而一些同情民眾指出上級錯誤的官僚,很快就會
觸怒上級而被撤換免職。專制腐敗的壞處表現,無論在古代或現代,都是一樣欺壓
民眾,所以古代皇權中國才會崇尚「無為而治」的鬆散政策。因為若對社會沒有太
多管理要求,官僚趁機玩法弄權的空間就大為縮小,從而不會驚擾壓迫民眾。所以
古代中國的大多皇權專制,一般百姓只要按期納糧,不要在思想或行動上忤逆皇權
,皇帝根本不去干涉一般民眾社會事務。實際上許多地方事務也是由地方宗族勢力
自行處理,地方官僚只是協助維持秩序,所以古人嘗言「天高皇帝遠」。古代中國
皇權大多放棄嚴密管理而避免了專制壓迫的弊病,但也使其政治管理鬆散。古代中
國的皇權專制以初始的秦朝最能達成嚴密控制管理的目標,但秦朝的暴酷壓迫也激
起狂烈民變,終而僅有十數年即崩潰滅亡。現今中共處於繁複多樣的現代社會,既
不實施民主代議制度,又要管理種種複雜的經濟財政事務,則官僚體系玩法弄權欺
壓百姓是必然的發展傾向,這種腐敗傾向在中國的皇權歷史上早已驗證多次,中共
今天不過是走回老路,而且中共專制較古代皇權專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是
因現代科技使人民生產提升物資豐富,所以尚不至於馬上讓民眾饑寒交迫挺而走險
。但中共如此下去是沒有未來的,若中共不建立代議民主,朱熔基的改革企圖必然
失敗,就算準備再多的棺材也不夠用,千年以前的王安石已經以變法慘敗民不聊生
而證明這一切結局了。

  社會問題猶如洪水氾濫,必需研議良方規劃而以導治疏洪。專制腐敗猶如只會
築堤圍堵,洪水愈積愈高,終必破堤崩潰泛濫四溢,社會崩潰引起慘痛災難。民主
腐敗的議員們為了自身利益,表面附和民眾,實則借機搧動民意,將民眾的不滿引
向其他情緒,以免殃及自身權位,常會附和流俗,鼓動偏激情結。這就如同挖鑿他
人堤防以宣洩洪水,將洪水引到別處以避免自身災難,許多議員競相攻擊他人堤防
,最終還是洪災處處氾濫,沒有解決問題。代議民主有其優點,但現今的代議制度
還需要改進,才能避免金權弊病與議會濫權,從而能真正達成民主理想。

  考量歐西三權分立的制度實行,在行政權與司法權都有完善機構組織以配合運
作,沒有一個缺乏政府支援的首長,或是缺乏法院支援的法官。現今所謂「代議」
制度,是有「議」無「訪」,有議員而無支援的訪察機構組織。雖然立法權有著議
會的組織支援,但那主要是對於議會運作的支援,而非針對每個議員議政服務的支
援。是以現今代議制度對於一名議員的要求,等於是要一名只有配屬幾名軍官的將
軍去打一場勝仗,結果這名將軍可以選擇在制度下壯烈犧牲,或是另覓途徑搞錢搞
糧徵集士兵,組成軍隊以求勝利。代議制度必需給予議員組織的支援以議政服務,
否則必將淪為金權政治。但是議員人數眾多,若再盲目擴充支援組織人數,豈不形
成國家財政負擔!而且許多事務可能會和行政機關重複,疊床架屋浪費人力,這些
缺失也是必須納入考量。

  水行議訪對代議制度的改良作法。在五行政體中,金行史法會有史官對議員與
官員監督評比,以作為民眾選舉投票的考量,這是制衡議會的外在改良。木行選育
會制定選舉規範,選舉宣傳應有所補助與有所限制,以避免具備財勢者用大量錢財
宣傳,這是競選活動的規範改良。內在改良則是要使議員具有對應支援的訪察機構
。這又分為兩種作法:一是要建立有力支援議政訪察民情的議吏訪員組織,議員當
選後可以任命議吏管理訪員以協助議政訪察民情。二是村里基層地方首長也擔任議
員,如此地方首長的行政資源即是其訪察資源,這樣在地方上以省去重疊事權,
也可減少議員人事費用支出。各級議員的議吏訪員人數應有法律規定,以免浮濫浪
費。

  以類似中華民國台灣現行的中央地方體制做規劃大約說明如下(有些名稱與現
行制度不同,直轄市稱為「都」),待談到神聖政體時再詳細說明:現行地方分為
四級─省(都)、縣(市)、鄉(鎮)、村(里)。村里長由全村里公民直選產生
,是村里公所的行政首長,也是鄉鎮議員。因為村里是基層組織,其範圍與人口都
較少,大多在一眼可及範圍,是實現直接民主的適合層級,可召開村里民大會。縣
市長(公民選者曰長)由全縣市公民直選,執掌縣政,受縣市議會監督,縣市長是
公民地方自治的最高首長,縣市長有權任命罷免各鄉鎮尹(首長派任曰尹)協助治
縣。鄉鎮尹是鄉鎮公所的行政首長,必需面對由各鄉鎮的村里長所組成的鄉鎮議會
監督。縣議員由公民選舉產生,採單一選區制(每一選區只選一名)。縣訪員設於
各村里公所,受縣議員管理,以支援其議政服務,一名縣議員的選區包含數村里。
省都君(士民選者曰君)由全省士民直選產生,執掌省都政事,受省都議會監督,
是智識民主的基層首長。省議會由省都內公民選舉產生,採單一選區制,省議員的
訪察機構即設於各鄉鎮公所。中央議院分為士議會與公議會。公議會由各省公民選
舉產生,採單一選區制,其訪察機構在各縣政府。士議員由各省士民選舉產生,其
訪察機構在各省政府,以一省為選區,採大選區制(每一選區選出數名)。詳細的
選舉制度待談到神聖政體時再詳細說明(尚有「單票單選」、「單票複選」、「兩
票單選」種種選舉制度)

  上述規劃在地方政府的層級,等於是將在基層公民自治的基層地方首長與上層
議會議員權責結合─村里長即是鄉議員,使村里長可以村里公所的基層人力服務民
眾。現行台灣地方自治規定村里長是無給職,這是完全不符現實,事實上又以事務
補助費的方式支付經費予各村里長,等於是默認村里長可在其中揩油。清廉自守認
真服務的村里長真是犧牲奉獻,還要想法賺錢養家活口。事實上現在台灣的村里長
常是選舉買票的樁腳,此種制度也是肇因之一。奉公守法服務民眾的村里長毫無收
入,從而有為服務者卻步。而鑽利營私者卻汲汲於位,圖以村里長的行政基層機能
,勾結派系換取利益,因而敗壞地方基層政風。現在村里長既然亦擔任鄉鎮議員,
自然應予合理薪資。

  議訪體系與政事體系有對應關系,以達上下監督反映之效。縣市訪員設於村里
,可以監督反映村里問題。省訪員設於鄉鎮,可以監督反映鄉鎮問題。公訪員設於
縣市,可以監督反映縣市問題。士訪員設於省都,可以監督反映省都問題。議員可
任命數名議吏協助議事服務(助理)。其隸屬訪員可以由服役青年中選拔擔任,當
作是服社會役。也可由研讀法政的畢業學生擔任,當作是一年的親民實習訓練,如
同醫師必需在醫院擔任實習醫師一般。這些議訪制度上的問題,實行細節都可以再
探討。重點是訪員組織不可衍生龐大冗員,而致龐大人事開銷,也不可被地方派系
所把持操控。議員議吏與訪員的關係,類似如同首長政務官與事務官之關係。只是
訪員主要在訪察民情,助民服務,代民申訴,不像行政機關要從事許多專職事務,
所以可用青年服社會役或實習擔任。議員考慮到實際服務的完善便民,大多應會選
擇自己選區出身的青年擔任訪員,因為他們熟悉當地人事,如此可常以本地青年服
務當地長輩。女性青年正值人生美麗時期,易遭性侵犯,不准擔任訪員職務。關於
青年服役問題與訪員制度,談到神聖政體時再討論。

  上述議訪制度會有數項益處:一是議員已有組織機關支援其議政,從而議政服
務可以不必為組織人力缺乏所困,而免於金權干政之弊。二是簡化地方基層的鄉鎮
層級,縣市長派任各鄉鎮尹,從而強化縣市自治的效能。三是村長既負一村施政之
責,對許多村內施政問題最為瞭解,亦能體認施政之艱辛困難,可配合鄉鎮尹施政


  公民地方自治是以縣市為單元,士民地方自治是以省都為單元。中央與省由士
民直選智識民主的金行史法,獨立行使監察權責,會派任史官到地方監察史稽功過
。省的士民自治會監察其屬各縣的公民自治。智識民主的此種中央地方制度,反而
是有利於在中國這種超級大國實施,因為以中國之大,才可以分別實施士民與公民
的地方自治。所謂大國不適實施民主的論斷,以此智識民主的自治制度,應可有效
破除,從而發揮士民社群與公民社會的和諧力量,而致人民幸福國家富強。

  此種中央地方權力制度設計的目的,一是要達成議訪兼具,而使民主代議制度
不易落入金權流弊。二是要裁簡龐冗層級,縮減無謂溝通事務。三是要使上層訪察
組織深入下層行政機構以上下相互監督制衡─縣市訪對村里,省都訪對鄉鎮,公訪
對縣市,士訪對省都。

  當然上述所言制度,只是個人至今思索所得的改良代議政體之道,不敢說是完
備無誤,只是個人盡力探究所得方法,民主代議的種種實行措施制度都還應深入研
究,但願能夠救贖現今民主代議制度的種種流弊。期望文明中國以此水行議訪機能
,陽議陰訪,陰陽並濟而全水行機能,發揚民主代議真諦,避免現今種種議會運作
貪贓濫權之亂象,進而真誠反映民意達致民福。

2000年6月16日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 之四

◎原發於 Geocities 之個人網址 politicism
  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lecture04.html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之四


《前言》

  人類社會的發展,隨著文化文明的變化,展現著繁多殊異的面貌。人類歷史的
發展並不一定就是文明的進化,也可能是退化,甚或是崩潰消亡。許多的古文明如
今只遺下壯觀的遺跡供人瞻仰,至於原來的建構民族與文化早已不知去向。一個社
會若不能帶給民眾幸福,遲早是要受到民眾唾棄,民眾離心即是社會崩潰之始。一
個社會若不能面對困境解決問題,遲早是要被無情淘汰,民眾散滅即是社會消亡之
終。政治體制必然根基於所存的社會,因此探討社會歷史發展的種種變化,進而將
其變化樞本納入政體之中,便是此文所要探討的主要內容。

  這一篇分為「章」與「談」,是因為我不喜歡在辨證完備理論體系之章,去囉
嗦一些其他體系的問題。所以用「章」以辨證理論,用「談」以辯述相關人文現象
與其他理論的問題。這篇社會理論是由存化自性四象辨證推導而成,所以沒看過芻
議系列之二的人,應該要先讀系列之二的「易化氣行章」,再來讀「社易知資章」


  此篇以陰陽辨證由「存化自性四象」而導出對應八卦的「社易八卦」,再由此
八卦重卦而得唯物共產之「歸妹卦」,與知識經濟之「謙卦」。周易八卦是以自然
現象解卦,再重卦推至六十四卦對應人文現象。而社易八卦是以社會現象解卦,再
重卦推至社會人文現象的六十四卦。所以社易解卦與周易解卦的切入觀點不同,對
周易有研究的人,有興趣的話,可以用「社易」應對「周易」來玩味社易六十四卦
在人文社稷的代表意含。在此篇末的《社易解卦數例》,我舉了幾個解例,本人對
周易的研究並不深入,所以對社易的重卦推演並不夠完全,只是起了開端而已,也
不敢保證必然正確,尚待易學高手加以研究發展。此篇有些與易經相關的內容,可
能讀者要自己準備易經相關書籍來對照。朱邦復的「易經明道錄」言簡意切,值得
推薦一觀,這本書在台灣是由「時報出版」所印行。如果您在網路上,建議您可以
到侯德健的網頁「易學講堂」,內有對周易的辨析說明。
  
  易學講堂網址 http://www.eraluck.com.tw/class/i_class.asp

  但願本文可為開端,止息百年以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無謂思想衝突,以及
隨之引起的慘烈人禍。從此人類社會邁向「知本」與「資本」並行發展之路,心靈
與物質得以平衡,人類生命榮耀幸福。

                    東岐明 于 台灣台北
                    Armida@cindy.cis.nctu.edu.tw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十六日四稿 



 【社易知資章】(草稿)

  社稷為一方民眾生態與其關係集合。社稷之活動變化,是謂「社易」。社易之
樞本,存於民眾心物變化,繫於民眾心物關係。民眾關係之根本,在於民眾心物之
相交。眾心交感以訊,眾物交流以財。是以存化自性四象,變化於繁複社會人文而
顯現「社易四象」─心、訊、財、物。心本自由,如風奔逸而益社稷於博知。訊本
廣播,如火輝發而益社稷於普傳。財本融通,如水流漫而益社稷於貿易。物本堅固
,如地凝實而益社稷於實用。

  心攝智慧,訊述知識,心訊屬陽,生起社易,是謂「知本」。財運經世,物產
濟民,財物屬陰,成就社易,是謂「資本」。智識居陽,經濟居陰,陽生陰成,剛
柔並化,知本以生,資本以成,是謂「知資」。

  心物交介而覺身,身居社會活動,民眾攝心生起,眾以心物互動而成「禮」於
身。訊量相述而知數,數存社會活動,民眾產物成就,眾以訊財相議而定「值」於
物。守禮而有「德」,求值而得「利」,是謂「德利」。德以養心修身,利以開物
善器,居德以生心,存利以成物,陽德陰利,禮生值成,是謂「禮值」。

  社易心訊之知本,生起德利之象:在德為「情」以感通諸心,在利為「效」以
作務諸物。社易財物之資本,成就德利之象:在德為「公」以平等諸心,在利為「
私」以執有諸物。公情居陽,私效居陰,尚公達情以生民福,歸私求效以成民福。

  社易偏失,陰陽辨證而見病徵─失知困心,失資乏物;失德邪心,失利弊物;
失禮眾亂,失值眾慌;失情眾散,失效眾疲;失公眾憤,失私眾惰。是以社易完備
,必以陰陽並化─知資並本,禮值並立,德利並積,情效並益,公私並有。乃全社
易存化之道。

  情效心訊,公私財物,化有「社易八卦」─情心卦乾,象天廣攝;效心卦巽,
象風推拂;情訊卦離,象火輝麗;效訊卦艮,象山森茂;公財卦兌,象澤納養;私
財卦坎,象水流漫;公物卦震,象雷透撼;私物卦坤,象地博藏。唯物共產之象,
社易為用公財以運公物,上震下兌,應周易之雷澤歸妹─征凶,無攸利。知識經濟
之象,社易為用效訊以運私物,上坤下艮,應周易之地山謙─亨,君子有終。

  民眾活動存於社稷,演化而有序,民眾活動容於社稷,分化而有位。社易之化
:當位正序,社稷榮興,民眾福樂;錯位亂序,社稷衰敗,民眾禍苦。

  是以神聖之治,陽生於知本,德育智識公情,以養心立功,陰成於資本,利茂
經濟私效,以開物成務。上化執政以智識公情,下化聚社以經濟私效,序位當正,
知生資成,守禮範值,積德累利,智識民主,經濟民有,而為「大同」之本。  


 【社易知資談】

  「社易知資章」中,社易四象的現象解述,正對應了古印度解釋自然現象的四
大─風大、火大、水大、地大。「四大」的正確意義並不是指稱四種基本元素,而
是以四種古人常見的物相,代表自然現象的四種基本狀態。用現代物理學的術語來
說,「風大」是指「氣態」,「火大」是指「蒸態」,「水大」是指「液態」,「
地大」是指「固態」。社易四象的人文表現與自然四大的物理表現,有著微妙的現
象對應,造化顯現了萬象變化的奇妙一致性,人文現象與自然現象的契合,令人驚
異!

  中國的五行是以物相代表生命體的五種基本機能。五行與四大雖然在物相代表
上有所相同,然而其代表意義卻有著微妙差異。例如「水大」與「水行」的差異,
「水大」代表狀態如水,「水行」代表機能如水。存化自性四象之「量」對應著社
易四象之「財」。在此用物理學中能量的現象來說明,可能會比較容易讓人了解。
「量」代表一種存在的守恆性。在物理現象中,能量可以轉換為各種形式,甚或轉
換為質量,然而在轉換過程中,能量的值是守恆不變,不增不減。經濟活動中用以
交易物資的財幣,可以在社會活動中交換物資,而其數量在交換活動中是守恆的。
所以社會現象的「財」與自然現象的「量」,有著微妙的對應關係。

  社會活動既然有此四態樞本,在政體機構上,就可有對應的導究四司。在談到
政體架構時,還會再詳說,現在先講四司與現行一般政體機構的對應。「司物」:
陽則對應國家級科學研究機構,如台灣的中央研究院;陰則對應國家級的博物館與
文物館。「司財」:陽則對應國家級的經濟研究機構;陰則對應中央銀行此類的國
家級金融中心。「司訊」:陽則對應國家各級圖書館機構;陰則對應國家級資訊流
通管理機構。「司心」:陽則是修鍊心靈的研究機構;陰則是以超能心靈守德護國
的組織;此司在現在一般政體中無對應機構,所以需要費心建立,勉強要比擬,類
似電影「星際大戰」中的絕地武士團。

  「德」與「禮」的生命規範原理,應要先在「神道制法章」論述,在此先簡單
說明。「德」是順道而行所致的幸福,「道」是自然現象的變化規範,而「禮」是
社群活動的規範。社群活動變化,順道則昌,逆道則亡,是以由自然化至人文,「
禮」應於「道」,所以說「守禮而有德」。德是存於心而發於外的幸福,利是顯於
物而澤於內的幸福,兩者有所對應。「禮」是社會規範的標準,「值」是市場交易
的標準,兩者有所對應。「情」與「效」的對應舉例:家庭以情感而合,為情益組
織;公司以事業而合,是效益組織。這些人文觀念在將來的芻議系列,還會再加以
辨證分析。

  當今流行思潮所謂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爭,以此篇理論觀點,都
是不完備而有偏病。因為馬克斯用唯物論而觀察思考社會現象,卻忽略人類心靈所
稟情感與智識的作用。結果他所謂的「共產主義」,其實只是「公有資本主義」,
對應著他所謂的「資本主義」─其實只是「私有資本主義」。然而所謂歐西資本主
義的實行發展,其實也並非馬克斯所謂的資本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史觀與
社會進化觀點,證諸人類古今文明發展歷史,可以說是破綻百出。就如所謂「剩餘
價值論」的謬說,認為生產可以創造價值,其實生產只能創造供給,而消費創造需
求。價值是在買賣供需的活動中決定,並非工人或資本家所能於生產活動中創造。
如果還是硬要談誰剝削誰,那顯然是消費者在剝削生產者,因為買方總是想要將賣
方的價格壓低,難不成因此要打倒消費者來拯救生產者嗎?剝削的發生並不繫於財
物生產活動,而是出於心靈失德而偏邪,才導致剝削。人心若因於德操而行事,社
會活動並非剝削,而是互利,雙方都貢獻出自己擅長所有,而互蒙其利。人心若敗
德而行事,社會活動便成為相互坑害剝削,雙方以己之惡而相互鬥爭,從而互受其
害。馬克斯主義以鬥爭為宗,從而在人心中播下剝削種子,結果是受其思想影響的
人,慣以鬥爭剝削觀點處世,從而社會和諧喪失,無道失德。馬克斯主義不但是錯
誤荒謬,其本質更是邪惡害人,是一個包著欺世糖衣的思想蠱毒!

  中共執政以來,以「無產階級專政」的觀點,壓制智識,以「階級鬥爭」的觀
點,摧毀道德,結果是在其「公有資本主義」的政體下,許多無智無德者充任官僚
而居高位,成為事實上獨裁專制剝削民眾的「公有資本家」。所謂的共產主義理想
完全忽視了人性本具的我執情愫,所描繪的共產社會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社會主義
與資本主義之爭可以休矣!因為這種分類觀念已有錯謬,其實只是在唯物觀點打
轉的「公有」與「私有」之爭。忽視心訊作用的馬克斯主義,怎能完備治世!馬克
斯的共產主義理想是完全荒謬而無理可笑,所以才導致了當代中國在馬克斯主義的
陰霾下的文明隳壞後果!大陸今天的落後境況,並非馬克斯主義的實踐不夠完全,
而正是馬克斯主義努力實行過的必然結果。中國大陸如不徹底揚棄馬克斯主義的教
條教育與觀點,中國就永無文明興盛之日。

  中國古代的儒家政治思想,尊崇智識士人,壓制商業資本,以此篇觀點套用當
今術語視之,勉強可說是一種「知本主義」,其社會弊病在於難以開物。因為古代
中國歧視商人,商業活動難在社會運作中,累積資本而聚集社群獲取物資,來支承
發展器物科技。往往少數天才曇花一現,徒留一些器械,純供皇家賞玩,而後人卻
無法可以重製。中國文明的宏基是在周朝所開,周朝立國,政治有「封建制度」,
經濟有「井田制度」,社會有「宗法制度」,成功解決了當時在莽荒中土的拓殖問
題。然而後世中國人盲目崇古,以致泥古困今,形成一種不自覺的困局。再加以自
命為往聖繼絕學的後世腐儒們,往往自尊自大盲目排斥外來思潮,在故紙堆中皓首
窮經,故步自封,令人扼腕!

  社會活動既然本具「知本」與「資本」,所以文明中國的社會活動應當知資並
重,以「智識民主」為陽,以「經濟民有」為陰,陽陰並運而致社會榮興。當今歐
西民主國家的社會運作,雖未申揚「知資」之義,尚以「資本主義」自居,然而其
實際運作,即近似於知資並重,公私並存。當今發達民主國家全都是重視教育,以
私有制從事市場經濟,以公有制推展社會福利。是以人類雖無理論導引,社會的發
展還是會嘗試著自行尋找出路。本人生逢此時,其實此篇所述觀念,也不過只是觀
察時代發展社會變化,嘗試作一經驗總結而成理論,並以之展望未來,以期將來中
國文明榮興,民眾幸福。但願中國智識份子終能體認自己的智識責任與地位,切莫
再落入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糊塗鬥爭中鬼混,那是沒有光明未來的!中國智識份
子如果還要被馬克斯的思想牽著走,那麼中國文明的崩亡必不遠矣!


《社易解卦數例》

  天火 同人 ─ 以情訊感情心:社群情感相通而同眾。

  水風  井 ─ 以效心逐私財:人之謀生必需活動。

  澤水  困 ─ 以私財運公財:眾人難信,自苦則人信,權名者支持則吉。

  火水 未濟 ─ 以私財運情訊:私利建立的人際關係,不久將散。

  天水  訟 ─ 以私財運情心:因己私利而訴諸情感,而有爭鬥。

  天地  否 ─ 以私物運情心:私物難以感通人心情感響應。 

  水水  坎 ─ 以私財運私財:金錢遊戲,危險,唯有不貪方吉。

2000年6月8日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 之三

◎原發於 Geocities 之個人網址 politicism
  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lecture03.html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之三


《前言》

  談及此篇前,應先有三章分別論述「理」、「道」、「性」。三章分別約是「
自性蘊執章」、「數理訊量章」、「神道制法章」。「自性蘊執」是由佛法五蘊─
色受想行識的存化層次,論述心身物的存化顯現。「數理訊量」是要談中西數學原
理,對我來說,這個現在很難,因為河圖洛書奇門遁甲的原理與意義,我還是無法
理解,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神道制法」是基於中國道德實踐層次─道德仁義禮
,來論述由自然之道而至國家之法的典範。這三章都是比較屬於哲學基礎的問題,
論述時也同時定義一些基本名詞,以供後面各章使用。因為比較不關實際政體運作
,所以就先略過,希望將來還有機會能完成這三章!這篇會談及一些關於士民公民
人民的政體運作,至於其他詳細的政治體制運作在談到五行政體時會再作論述。另
外,前一篇導言中提及的「阿基米德的幾何原理」是我意茫筆誤之失,應為「歐幾
里德的幾何原理」。


                    東岐明 于 台灣台北
                    Armida@cindy.cis.nctu.edu.tw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八日三稿  


 【民眾生態談】

  群眾組織的形構立於組織三維─「權」、「能」、「禮」。組織運作眾力以形
成秩序:「權」執眾力,「能」生運作,「禮」成秩序。凡是群眾形成組織,必然
有此三維徵象。凡是群眾顯示三維徵象,則已成組織。無權則無以令眾,無能則無
方使眾,無禮則無序凝眾。生循之象─權以任能,能以成禮,禮以惠權。剋循之象
─權以制禮,禮以範能,能以勸權。舉例來說,對於公司而言,董事會有權,管理
層有能,所有人員有禮。禮不只是法條而已,還包含了組織形成的典範習慣。三維
和立,組織以成,乃能以組織容構種種人文事務。

  歐西文明的三權分立政治理論,便和組織三維有著對應關係─「立法」對「權
」、「行政」對「能」、「司法」對「禮」。然而三維和立只保障組織形成,卻並
不保障組織文明健全。所以在歐西文明,除了這三權外,在所謂的健全社會?,還
要有許多社會條件配合。例如所謂的第四權─新聞權,或是普遍的國民教育等。三
權分立的體制理念並不夠完備,所以才要附加許多社會條件。三維和立只是政體的
綱架基礎,政體要文明健全發展,必需以有機生命的五行和運才能完備。組織三維
是組織存在的綱要,而非組織運作的機能,所以不應以之建立機構,而應該成為政
體精神的群眾結構綱要。將組織三維內化到政體群眾之中。

  文明中國政治體制的倫理觀念,在政治倫理上攝劃民眾為三民─「士民」、「
公民」、「人民」。其對應精神則為「士民有能」、「公民有權」、「人民有禮」
。其對應群體則是「士民社群」、「公民社會」、「人民社稷」。在生命倫理上區
分萬物為三類─「人類」、「生類」─生命體與生態系、「物類」─無生命物質。

  文明中國的生命倫理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自然蘊含生態保育的觀念。人類對
整個所居的社稷生態環境,有倫理上的義務與責任去加以尊重,而非只是利用,所
以對生類物類的使用要加以規範,這種規範不只是法律,也希望能使民眾能自發尊
重生命與生態,理想是要「禮待人類」「尊重生命」「珍惜物資」。所謂「禮待人
類」:人類倫理主要就是含括現今所講的「人權」。所謂「尊重生命」:生類倫理
主要是規範人類對於生命與生態的相處之道,人類對於所用的生命生態應有感恩之
心,不可像現今般濫用屠戳。人類需用生命生態以自活,然而也必需讓生命生態能
繁衍存續發展。人類取用生命與奴役生命的行徑應加以節制規範,應視為不得已而
為之的行為,不應以之為樂。所謂「珍惜物資」:物類倫理主要是管制使用與回收
,以及使用在生態與生命上的倫理問題。生類物類在五行政體中是屬「土行生物」
治理。

  文明中國的政治倫理在民權智能的前提下,將中國文明的士人民本理想與歐西
文明的公民民主理想融合,形成智識民主的體制。凡是具有國民身份的人類就是「
人民」,所謂「人民社稷」含括了人類與整個生態環境與生命群體。滿二十歲的人
民就是「公民」,所謂「公民社會」含括了成年人民的生活群體。滿三十歲具有大
學學歷的公民就是「士民」(暫定如是以說明,詳細原則談到五行政體時再詳述)
,所謂「士民社群」含括了士民的智識生涯群體。這三種民眾群體並非是階級關係
,而是存容關係。士民社群存容於公民社會,公民社會存容於人民社稷。人民長成
而為公民,選育人民而為士民。一位士民當然也是一位公民。一位公民本來便是一
位人民。士民為文明智識的傳承主力,又有比公民高的政治權利,所以選拔士民的
教育體制務必要作到機會平等義務普及,而能廣納選拔社會各層面的優秀子弟,加
以培育成為有識之士。然而士民既是由一般人民中選拔而出之智識菁英,在求學生
涯時必然多為優勝領先同儕者,剛滿二十歲時,年少順利所受挫折少,受挫折少則
心驕氣盛,未入社會則不經人事,加以血氣未定欲愛初臨,雖然聰明知識但尚易受
搧動。必須加以數年社會工作經驗,親身觀察人心欲貪,切身體嘗人情冷暖,磨去
驕勝之氣,庶幾方能成就真實獨立思考,所以士民資格訂在滿三十歲。人民的教育
與選拔在五行政體是歸「木行選育」掌管。

  在正式說明以五行和運的原理說明五行政體前,從原來西方三權分立的角度來
看,「火行政事」類似「行政權」,「水行議訪」類似「立法權」,「金行史法」
類似「司法權」。但五行政體還多有兩行─「木行選育」與「土行生物」,正是分
別代表智識民主與生命倫理的特點與基礎。在五行政體中,首長與議員還要受到史
官的監督與評比。在古代中國,史官跟隨皇帝記載所有發生史實,而且當皇帝死亡
後,還要根據皇帝生前功過,加封皇帝諡號。五行政體的史官,有些就是負責記載
監督官員議員的行為,而且在官員議員任期將滿下次競選前,評比出對於官員議員
的功過事蹟,以讓選民作為選舉參考,史官在談到「金行史法」時,還會再詳論。

  智識民主的基本觀念是─士民智識完備選舉首長(被選舉的首長不需是士民,
基層地方首長可由公民直選),公民成長完備選舉議會,人民義務教育崇禮守法。
士民因為受到智識訓練較多,又是選拔過的智識菁英,較不易受煽動而較能獨立思
考政治問題,政府首長由智識士民選舉才不易讓國家大權落入無能、金權或煽動者
之手,也可以提高選舉問政的品質。如此即使在貧窮落後的國家,也不需一定要建
立中產階級才能有穩定的政府,士民社群可以選舉出一個有能而穩定的政府,而這
政府是受到全體公民所選出的議會監督。因為士民也具有公民的身份,所以士民也
可有公民身份選舉議員。選賢與能的理想在士民選舉中實踐,全民政治的理想在公
民選舉中實踐,文明社會的理想在人民教育守禮中實踐。

  在地方基層,首長都是面對一般民眾切身事務,所以應由公民直選。有權調動
支配軍隊的高階地方首長,則由士民選舉。中央首長必須是由士民選舉。地方議會
由公民選舉;中央議院除了公民選舉的公議會,還有由士民選舉的士議會。公議會
與士議會的關係有點類似美國國會的眾議院與參議院,但也不太相同,談到水行議
訪時,再作詳細論述。

  對於士民與公民的分野標準,是在政體運作下所不得不採行的一種規範。當然
在公民中也會有見識卓越者,但在以教育選拔的標準區分下,士民在智識水準上總
是有著比例上的優勢多數。為了讓一般成年公民也可有機會成為士民,國家可有嚴
格考試以作另一途徑。以讓有心成為士民的成年公民,可經由自修研讀以通過嚴格
考試而成士民。而被選舉的首長不必是士民,只要能獲得士民社群的支持,出類拔
粹的公民也可出任首長或士議員。

  現今民主社會的中央首長產生方式,通常在總統制是直選─美國的州選舉人制
直選、南韓的公民直選,也有間接選舉─原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國民大會選舉總統
。在內閣制既然是由多數黨組閣執政,等於是間接由國會議員選出。在間接選舉?
,首長主要是依靠多數黨黨意選出,黨意與民意不一定會相同。更糟糕是因為選舉
人數過少又集中在議會,易於掌控恐嚇收買,進而操控選舉結果。內閣制國會中黨
派林立時,多為相互傾軋,從而倒閣頻繁,首長時時變動,國家政策將墮入混亂,
二戰前的法國政局正是如此。內閣制國會中的政治黨派運作,加上財團金權的介入
,往往形成分贓政治,結果由這些分贓議員們合作所推出的首長,常是一群國會議
員所得贓款的供應與分配者,二戰後日本政局就是如此,所以才會讓田中角榮當上
首相。全民直選制度是由全體公民來直選首長,一國的中央首長將掌握任期中之內
政外交大策。而一般人們習性平時謀生享受尚且不及,多數人到選舉時何嘗細思比
較各候選人,結果常是以情緒感覺投票的成份多過以理智思考的成份,而且許多國
家重大政策問題並不是一般人日常生活能夠直接切身體會到的,結果全民直選制度
常造成下列弊病:一是一般民眾常忽略外交政策對國家的影響,在對外關係未發生
明顯的災難前,民眾往往視而不見。而對於一個影響世界情勢的大國而言,這種影
響結果會更加嚴重。二是一般民眾容易為親施小惠的舉止所感動,卻不注意重大政
策的成績,如此造成政治人物汲汲於迎合選民習氣,難以改革社會傳統惡習。三是
一般民眾往往慣以形象取人,而不去追究形象下的實質能力。四是一般民眾易受煽
動,從而抹黑與挑撥的惡質方式便成為有效工具,從而廟堂議政猶如潑婦罵街。而
且因為愈是煽動情緒,愈是容易奪得選票,所以為求勝選,往往挑撥起地域、種族
、階級等情結。尤其是涉及全國的中央首長直選,可能在一場激烈選戰後,強化民
眾分裂衝突傾向。五是民主政治的理想本在「選賢與能」,然而現行的全民直選往
往成為「選財與勢」一般民眾容易受宣傳造勢所惑,而宣傳造勢又需要大量資金
挹注,結果是具備財勢者才能有機會勝選。

  這些種種的問題若要等待全體公民素質的提升才解決,在先進國家的公民尚且
多有缺失,那麼落後國家有著大量的無知文盲國民,若加以實施全民直選,往往衝
突引發人禍。或是在社會傳統勢力下,迎合社會流俗,如此則改革難以成功。許多
民主國家,社會智識清議對國家問題見微知著提出建言,然而政府往往可以置之不
理,因為一般民眾對於這些問題未有體驗,漠不關心,要等到這些問題已經嚴重爆
發民眾才能驚醒,但國事往往已經病入膏肓難以挽救了。證諸歷史,那些由原本落
後急起發展追上先進的國家,往往是在威權下改革成功。然而威權並不受監督,只
能期待威權自身善意,威權與獨裁僅有一線之隔,所以實際上有更多的威權並不改
革發展,而是獨裁腐化貪污任私。將國家發展的未來,放在對獨裁威權善意的期待
,是一件既愚蠢而又危險的事。

  古希臘雅典哲人蘇格拉底生在雅典與斯巴達爭霸之年代,親身經歷民主雅典由
培里克里斯主政之全盛時代,目睹高呼民主的短淺政客們在自私與嫉恨下,鼓動民
意鬥爭政敵。終至墮入敗戰受制於斯巴達軍事威權,變成雅典傀儡政權。蘇格拉底
有鑑於此,反思之下主張一種智識貴族主政的政治體制,但卻被當時的雅典人認定
是反對雅典民主精神,再加上民主政客鼓動民意,蘇格拉底遂在雅典公民審判下被
判死刑。他的學生柏拉圖受到這種刺激下,深惡痛絕雅典的市場起鬨式民主,遂激
進主張一種階級嚴謹的哲學家皇帝理想國。蘇格拉底與柏拉圖都對民主的弊病有深
切認知,這兩位曠世哲人才會提出如此的主張。事實上柏拉圖的這種主張,在中國
的皇權專制與儒家思想下得到近似的實踐,但在中國歷史上的實踐結果是並未能達
成理想,反而是在絕對權力下導致絕對的腐化。智識民主的理想便是要融合人類歷
史上的民主與民本理想,以減少兩方的弊病,增加兩方的福益。由從一般人民教育
選拔而出的智識士民傳承文明道統,而且選舉中央首長與中央士議會。

  文明中國的政治體制如此在一般公民?,再以智識學經歷分出士民,具有以下
數種意義:第一是承襲了中國文明的士人傳統,在古代是透過科舉選拔的士人協助
皇帝治國,而現在是透過普及教育選育出的士民來選舉執政首長。以智識士民握有
執政權,以保障文明傳承,使文明中國不會出現像秦始皇、毛澤東、希特勒這種焚
書坑儒的暴君。第二是執政首長不易以煽動群眾的方式獲得,從而避免政權在社會
動蕩時落入野心家之手。第三是士民的智識程度較高,不易被財閥控制的媒體宣傳
所蠱惑,以致陷入金權政治流弊。第四是執政首長的士民選舉與監督議會的公民選
舉同時舉行,使各政黨的競選策略與政見,必需在士民與公民的水準間維持一個平
衡。在競選時士民選舉的問政風範可以同時影響公民的議會選舉,從而改善一般民
眾的從事政治態度。第五是有權力並不等於有能力,民主選舉並不保證就會為民謀
福,全民民主下公決的政策,雖然展現了權力支持,卻不等於有能力解決問題。解
決問題需要具備智識,而只有本身具備智識者才能獨立判斷對方的智識程度。而民
主的權力制衡又需要全體公民參與,以維護自身權利。所以用「士民有能,公民有
權」的方式選舉產生政府與議會。

  民主體制是很容易毀於一個聲望隆高的野心強人之手,一個野心家一旦結合了
財勢與軍權,又煽惑狂熱群眾追隨,則民主顛覆亦不遠矣!民主顛覆既而則是自由
喪失,自由喪失即是暴政來臨之日。現今歐西自由民主從美國建立以來不過兩百餘
年,兩百餘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不算久長。而所謂的民主傳統在社會危機下,若沒有
良好政體支持,也會崩潰瓦解。羅馬共和可墮成帝國,英美政治體制也有被野心家
篡奪的危險。良好的自由民主政體不但要能帶給我們和平繁榮,也要能在災難危機
中帶領我們安度苦難,我們中國的自由民主必須要能繼往開來,利萬民福樂,養萬
物生態,立萬世基業,作未來人類文明世界的自由民主明燈。我們中國以前歷經了
「部族聯盟」、「王權封建」、「皇權專制」的時代變化,現在正是要邁向「民權
智能」的時代。蔚藍海洋文明的民主理想與金黃大陸文明的民本理想,正是此篇主
張「智識民主」的傳承基礎與共同理想。

2000年6月2日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 之二

◎原發於 Geocities 之個人網址 politicism
  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lecture02.html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 之二


《導言》

  特別為「易化氣行章」此篇寫下導言,實是此篇是整個政體理論的哲學基礎。
此章原應是「文明中國」全書首章,但現在時不我予,所以其他章節多是以「談」
的形式述說觀念,原來我是希望像阿基米德的幾何原理一般,用最精粹的觀念公設
集,推演出整個政體理論,但那還需要時間去凝鍊人文現象與問題,所以現在我大
多只好用「談」的方式,從繁雜人文現象來涉入觀念。

  此章已經融合了佛學、易學、科學的觀念為一體,言簡意賅,文韻雅達。由現
今科學角度看,此篇對應了複雜科學所探究的一些基本問題,三維和立是萬物容顯
的普遍特徵,五行和運是生命系統的普遍特徵,所以中醫才能以五行理論來診治人
體。美國的複雜科學研究機構聖塔菲研究院有個研究理想,是希望探討複雜科學,
從而能以將人類社會視為複雜系統而探究通則。其實中國的五行理論正是以簡御繁
的一種複雜科學原理,只是古人從不同的觀察角度發現,而現代人被唯物論的陰霾
所蒙敝,反而視而不見。易學與科學對萬象的觀察角度有著根本差異,科學角度是
以同觀異,易學角度是以異觀同。舉例來說,同樣的模式現象,科學角度認為是物
質承載訊息,易學角度認為是訊息化現物象,其實這兩種觀點都算部份正確,因為
彼此互補。科學著重物質,所以會往基本粒子一直追蹤下去,希望能追及最終的不
變物質。易學著重訊息,所以會往訊息分別之源追求下去,希望能追及最終的分化
差異之源,這和現在的混沌科學有些關連。在哲學觀點上,如不拋棄唯物論,複雜
科學只能是眾多現象的匯編,不可能求得統攝原理,因為這些原理本身不是唯物論
所能包容的。例如現在一般說法是以為─五行是古代中國人所以為構成萬物的五種
物質,這種觀念是完全錯誤的,五行是五種生命機能,只不過以五種古人常見的物
相來比擬其機能。

  由易學角度看,古代中國人習慣用易學來應對人事,所以對易學的闡釋也都偏
向人文方面。像孔子對三才的解釋是「天、人、地」,這也可以算是一種說法,但
是不夠完備。而且從古到今,中國人只會用易學,卻不去追究易學的基本原理究竟
立足於何?為什麼是八卦而不是十六卦?為什麼是五行而不是六行?五行、八卦、
天干、地支有什麼關係?這些問題古人今人幾乎都語焉不詳,種種問題困擾了我很
久,本人對算命無甚興趣,只是對基本原理感興趣。最後終於領悟整個易理的哲學
基礎與科學的關係。一旦了解後,就很容易推展到政治體制上,因為政治體制正是
一種複雜生態系統。正如數的觀念是一種普遍性原理,而五行是在一切生命生態系
統的普遍原理。五行八卦原理不祇被中國人發現,西藏密宗也有類似圖象。

  看此章要先一口氣讀完,因為有些前面所提的,在後面才有解釋。要瞭解三維
和立,畫個三角形,看看順逆時鐘的三角循環比對即知。要瞭解五行和運,畫個五
角形,再連筆跳角畫個五星形,五角形順時針循環,五星形逆時針循環比對即知。

  此篇可說是我幾年哲思探究的精粹,當年剛念博士班時,面對無涯知識,有種
意象覺得好像整個人被無盡汪洋所淹沒,幾感窒息。後來讀書追尋到思想逐漸開展
時,有種意象覺得好似一人在無邊草原上狂奔,愈奔愈快直至不見身旁他人影蹤。
現在寫作此篇時,意象升起,自我猶如孤鵬凌霄翔於明淨長空,燃身光耀衝向下方
烏雲密佈的漆黑渾噩。

  這幾年來,當我每領悟到一個明晰觀念時,甚或狂喜狂悲,有種知性喜樂的悲
愴,為什麼這麼簡明的真理竟然難以察覺!往往是傳統既有的哲思成見障敝了
真理。這篇是我珍愛之文,所以感傷特多!我以一名物理學家關於追求真理的感言
以做結語。

                    東岐明
                    Armida@cindy.cis.nctu.edu.tw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二日二稿   


    A Single question animates this report: Can We ever expect to
  understand existence? Clues we have, and work to do, to make headway
  on that issue. Surly someday, we can believe, we will grasp the
  central idea of it all as so simple, so beatiful, so compelling that
  we will say to each other, "Oh, how could it have been otherwise!
  How could we all have been so blind so long!"

                                          - John Archibald Wheeler


                                       
 【易化氣行章】
  
  存在變化,變化存在。存在必由變化體現,由可變映現不變,以為本有,變化
無所分別而示現存在。變化必由存在發顯,由此存對顯彼存,以為差異,存在有所
分別而顯示變化。存在乃依變化而現,變化必賴存在而顯,存在變化互為顯現,故
謂「存化」。

  存化本體,了不可得,是以古謂「無極」。存化之變,即有差異,本於陰陽以
分別差異。存化顯現,陰陽分別,存在象靜,變化象動,靜依動現,動賴靜顯,靜
象歸陰,動象歸陽。靜見柔順,動見剛健,柔順屬陰,剛健屬陽。日照剛烈,月照
柔和,古謂日月普照天下,日居太陽,月居太陰,故取日月比擬陽陰,稱存在變化
為「易」。存化之用,顯現萬象變化,而存化本體卻了無形跡。古謂大氣無形,起
風作用變遷萬物,故取氣相比擬無形變化,稱存在變化為「氣」。易變分別而化有
陰陽;陰陽相化而衍,是以古謂「太極」;分化而有別,是以古推「兩儀」;再化
而呈象,是以古謂「四象」,三化而定界,是以古謂「八卦」。氣用生剋而行為綱
機,生則增益,剋則抑制;氣綱相和而立,是有古謂「三才」;氣機相和而運,是
有古謂「五行」。存化萬象,不離易化氣行。易化氣行,所得規律,稱之為「理」
─存化原理即是陰陽動靜之理。易化氣行,所取典範,稱之為「道」─存化本道即
是生剋吉凶之道。易化氣行,所命稟賦,稱之為「性」─存化自性即是觀察造作之
性。
 
  存化自性之妙,觀察認知心物萬象。存化賦性,本具觀察。觀察執體,即分主
客─「主體」是能觀生起之體,「客體」是所觀成就之體。觀察執續,認知我執─
「心」是存化顯現的自我主體象,「物」是存化顯現的非我客體象。存化顯現,變
化差異,非稱失恆,而見「訊」─「訊」是存化顯現的非稱失恆象。存化顯現,存
在本常,對稱守恆,而見「量」─「量」是存化顯現的對稱守恆象。唯心所現,映
物成就,唯物所顯,示心生起。唯訊所現,構量成型,唯量所顯,載訊成式。變化
以生,存在以成,生起屬陽,成就屬陰。存化自性四象,比於古謂易理「四象」─
心象太陽如風奔逸、訊象少陽如火輝發、量象少陰如水流漫、物象太陰如地凝實。
觀察存化,主客交際,物隨心使,而覺「身」─身是存化顯現的心物介體。觀察存
化,訊量相述,心計物度,而知「數」─「數」是存化顯現的訊量型式。

  存化原理之綱,氣立易衍而容萬象。古神洲伏羲氏觀察存化,通達易理,陰陽
相衍,推三才而創八卦。存化氣用,數以生剋而推易理,是謂「氣數」。太數一,
單氣孤立而無對象生剋─易理應化兩儀。再數二,雙氣對偶,生剋對象同一而致矛
盾─易理應化四象。綱數三,三氣成眾,各自生彼剋此,相互反饋而成循環平衡─
易理應化八卦。三氣循和反饋平衡,觀察三維現象空間容顯萬物存在。此即古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是謂「三
維」。存化本道之機,氣運生剋而全機能。太一本氣既存,以本氣推展彼此生剋關
係,對應而有四氣─生本,本生,剋本,本剋。本氣對應四氣合而成五。五氣同等
,同構對應其餘四氣,機行生剋全等完備,是謂「五行」。

  存化自性之變,展現時空映容萬象。「時間」展現了觀察的變化性。觀察時間
變化中映顯萬象,而有「存在性」。觀察時間變化不止中現象存續,前象為因,後
象為果,因生果成,而有「因果性」。「空間」展現了觀察的變化可逆性。觀察空
間變化?容受萬象,諸象具體,大可容小,而有「容納性」。觀察空間變化可逆?
現象往來,諸象間錯,遠近有距,而有「方位性」。時間變化,過而不可返,對應
古有太極陰陽圖。空間變化,三維氣數循和而應三維向量獨立,三維獨立向量劃分
空間座標為八類象限,是以「八卦」本位掛於三維空間正立方體八角方位,對應古
有八卦方位圖。古之太極八卦圖即是表徵存化時空氣數之象。

  五行氣機生剋關係應有十類,古以天象五星干涉比擬─即是「十天干」。八卦
正立方體十二支邊即對應十二類卦象爻變關係─即是「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相衍
,以成時曆,而定萬事利害吉凶。

  世界宇宙時空變化,必見三維氣綱。生命生態社稷運作,必見五行氣機。生命
遊於世界,生態存於宇宙,社稷立於時空。是以神聖之治,了悟乎時空,審明乎心
物,善察易氣之所化行,陰陽辨證,四象導究,攝三維而統五行,通性達理,率性
循道,隨性利樂一切眾生。

2000年5月30日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 之一

◎原發於 Geocities 之個人網址 politicism
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lecture01.html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 之一

《自序》

  對於一名像我這樣生於臺灣長於臺灣,還懷著對於文明中國有著一番憧憬與夢
想的人而言。面對一個往昔曾經輝煌燦爛開創文明的中土神洲,在近代政治社會體
制轉變中的種種爭端紛擾與外患內鬥中,以至墮成文明隳壞的共產黨國,而回顧現
今高倡自由民主的台灣社會,卻在延續數年的統獨政爭後,逐漸形成了黑金掛帥的
爭權奪利政局。如此眼見現今種種怪象亂象,在深感無奈之餘,沉省中總是希望能
在思潮翻攪中尋覓出一番途徑,以致民眾幸福,以臻社會善美,以進文明榮興。自
從台灣一再權謀修憲而致廢省後,感傷國體崩壞,遂在讀書閒暇之餘,沉於思索理
想中國的政治體制問題。本是希望在思考週全以後,再將整個思想體系寫出。近日
鑑於台海之戰年內恐將爆發,自身或許也會不幸喪命,擔心若不快將思想發表,恐
將在戰禍中與身俱亡。是以不自鄙陋,在思想體系尚未成熟前,謹以此篇芻議系列
短文簡要寫下自己迴觀古今,由縈繞於心的種種人文歷史問題,所省思而得的政治
體制理論框架,是以這篇文章的思考還有很多不盡週全之處,尚請讀者見諒,並待
批評指教。

  人類歷史至今,種種文明歷程?興衰過各式各樣的政治體制,然而何種政體能
夠引致民眾幸福?哪些文明精髓能夠導致人類幸福?在這篇短文?,我將自己這幾
年思索的觀念作個簡短的說明。我們中國人在近三千年前周朝時曾建構了一個政體
維繫了八百多年,而其內在精神至今仍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儒家文化。先聖先賢面對
著當時的問題與挑戰,作出了對當時困境的有效回應,成為東亞文明之光,亦立下
深厚根基足使中國文明延續至今。然而面對現代的劇烈變局,中國政體的變革何去
何從?中國文明的發展立於何地?雖然當今中國深陷泥沼,文明隳壞政體混亂,現
代中國人在一片混亂思潮下鬥爭吵鬧,刀兵相向已歷數十年,至今衰微。然而中國
自古即是以文明中心的國度自居,只要中國智識份子的士人精神不亡,文明中國終
必興盛再起。本人只是一個研究資訊科學的學生,並沒有受過正式嚴格的文史哲訓
練,所以文章中的思路可能有很多缺失之處,只是憑著對文明中國的關心與熱情才
奮力寫成,本人在近期內將盡力將思索大要分批寫出,並放入下列網路論壇:

   台灣文化資訊站 twserv.csie.nctu.edu.tw 哲學版  philosophy
   台灣連線BBS 政治版 哲學版 歷史版  politics philosophy history
   東西南北論壇  www.omnitalk.com
   萬維讀者論壇  www.creaders.org/cgi-bin/mainpage.cgi

  但願此系列短文能啟發關心中國前途的人們一些思索發展的契機。如果您還喜
歡這篇短文,歡迎您轉載到其他地方,這是我對文明中國的夢想,願與世人共享!

                    東岐明 于 台灣台北
                    Armida@cindy.cis.nctu.edu.tw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三十日始稿   



《旗幟綱要》


蔚藍海洋 金黃陸野 神洲文明 自由永昌
聖賢政道 智識民主 普治邦盟 遍照寰宇
眾心輝耀 德美人間 五行和運 澤惠群生
仁育愛物 政忠法信 天下為公 世界大同

 http://cindy.cis.nctu.edu.tw/~Armida/Literature/holyflag.jpg

  (因為沒有製圖軟體,所以此旗五邊形有些扭曲,如果有熱心網友願意幫
   忙繪出端正圖形,本人在此感謝!旗幟高與寬應是黃金比例,正五邊形
   高與旗幟高也應是黃金比例。)


  以下簡述文明中國旗幟的設計概念,這面旗幟共有三種顏色─藍、黃、白。旗
幟的底色是藍色,旗幟的中心是一個正五邊形的標誌,五邊形白色邊框內是五個黃
色三角形置於藍底所組成的正五邊形。正五邊形一角朝上,其對邊朝下與旗邊平行
。這組對應的角邊到上下旗緣的距離相等,因此五邊形中心會稍低於旗幟中心。在
文明象徵方面:旗幟的三種顏色象徵了文明三維。藍色是象徵蔚藍海洋文明,代表
了源自希臘雅典愛琴海域的「自由民主」與「思辨」文化精神;黃色是象徵金黃大
陸文明,代表了源自華夏神洲中原的「自律民禮」與「倫理」文化精神;白色是象
徵雪白聖山文明,代表了源自印度喜馬拉雅山麓流域的「自在民達」與「禪定」文
化精神。在民眾象徵方面:藍色象徵著「公民社會」,黃色象徵著「士民社群」,
白色象徵著「人民社稷」。旗幟中心所構成的正五角形,象徵著文明中國的五行政
體機制─「火行政事」、「土行生物」、「金行史法」、「水行議訪」、「木行選
育」。正五邊形中心稍微低於旗幟中心象徵著「謙」:「亨,君子有終。」,謙卦
六變爻而無不吉,代表謙虛則無往而不利─「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之﹐故能為百谷王」。整面旗幟的人文含意象徵以三維和立五行和運之原理建構文
明政體。

  這面旗幟還對應著自然宇宙輝光象徵:禪定觀察中陰境界光芒現象─白光為天
神之光、黃光為人類之光、藍光為生物之光。這面旗幟的三色輝光象徵著人類文明
高超,輝耀著天神榮光,遍照一切人界生物環境。代表著文明中國旨在立足人類因
緣,建立人間淨土,澤被萬物利樂眾生。

                       
《定義:以下引用自己以往所寫草稿中的摘錄,以定義此文所用的一些名詞》

  『人生於世,存在自我,執著自我而成「我執」。我執既立,作用隨顯;認自
我為作用之本因,是為「主體」;認非我為作用之末果,是為「客體」。遂分別心
物,身寄覺受,「心」是我執在觀察認知的能覺主體,「物」是我執所觀察認知的
所覺客體,「身」是我執寄觀察認知於心物交際的覺受介體。我執固著,認知身心
為自我所攝有控使,廓然無他,獨立自行,而成「個人」。個人眾多,會聚集合,
而成「群眾」。群眾身心個個不同,種種覺受經由物境應對交攝,產生繁雜關係事
務,形成「社群」。群眾事務的運作形成種種社群問題,便需種種作用以解決問題
。推動事務變化的根本作用稱為「力」,群眾合力管理以建構社群秩序,遂成「組
織」。所謂「政治」的基本意義,就是群眾組織的事務管理。』

  『管理事務需要施力,施力的方式可依有無組織而區分層次。攝群領眾,稱「
勢」;施力加於社群事務,力發遍照,廣攝群眾,則成「勢力」。管理制約,稱「
權」;施力循由組織統率,力通組織,管理群眾,則成「權力」。勢力本於群眾,
權力源於組織,組織必有群眾,有權必然有勢,所以稱「權勢」。社群事務為各方
群眾勢力交雜影響,我執不同,認同互異,易生混亂,所以必需要有至高權勢以制
約。含會一方所有社群,稱為「社會」。一方群眾的至高權勢組織,稱為「政府」
。所謂「政治」的一般意義,就是政府社會的事務管理。』 

  『管理事務是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作用稱為「能」,因能施力,善理事務
,則成「能力」。解決問題的作用表現可依我執而區分內外,解決問題的內心主體
表現是「智慧」,解決問題的外物客體表現是「知識」,而解決問題的作用本體統
合了心物的主客表現,稱為「智識」。智慧發於內心,知識映於外物,心物體現作
用,智識產生能力,所以稱「智能」。』

  『解決問題的道理成果是由心物體現,所體現的心物現象形成新的問題,又要
智識創新以解決。問題與解決的循環在社群的時空歷程?,日新又新產生了繁複的
表現形跡。人類所產生的繁複心物表現,稱為「人文」。人文沿習在群眾所蘊生的
表現可依智識範疇而區分:「文化」是社群所蘊育的心物表現,凡是群眾形成了社
群,也同時形構了其文化傳統;「文明」是社會所發弘的智識表現,凡是社會建立
了智識,也同時建構了其文明傳承。文化經由社會智識的洗禮而展現文明,所以文
化是文明的心物基礎,文明是文化的智識結晶。政治體系的形成與運作必有其文化
背景,政治理想的目標與實踐必有其文明訴求。所以政治風氣肇因於文化,政治風
尚歸力於文明。是以政治之興衰成敗,短暫一時的變化是繫於當代權勢智能的運作
,但長久歷史的潮流卻是基於文化文明的發展。』

                         ─草稿摘錄




《本文》 

 【人文化明談】

  當今文明世界以自由民主的思潮最為盛行,然而若是考究自由民主國家的政治
運作經驗,會發現民主體制尚有許多問題有待克服:一是富有的民主國家易形成金
權政治,政權往往操縱在財團手中,財團用財力上以買通政府官員國會議員,下以
握有新聞媒體鼓動輿論,從而將一己私利套上國家公義的面紗─現在歐美政壇就有
此類流弊。二是貧窮的民主國家往往貧富差距嚴重,富人握有財力,操縱政府以握
有特權,政黨的輪替只是輪流貪污享用權力,無法改善貧困情況─例如:印度、菲
律賓。三是陷入社會危機的民主國家,往往民眾會在野心家的煽惑下陷入狂熱情緒
,至而唾棄民主,擁抱獨裁專制。例如二戰前的德國威瑪共和落入納粹黨之手,成
為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四是如果國家缺乏所謂的中產階級,沒有中產階級又造成民
主政權不能穩定,無法擺脫落後的境況。為了進步發展,從而寄希望於天生聖人的
開明專制,而放棄民主,甚至形成帝國。當今西方世界的民主體制自美國建立起才
歷時兩百多年,在漫長的人類史上,希臘羅馬也都曾經建立過民主體制。羅馬的民
主共和在與迦太基的百年爭戰後,因為戰爭導致的社會階級分化,民主政治淪為幾
近暴民政治,終而導致羅馬共和一變而成羅馬帝國。希臘的民主制度下,民眾判處
哲人蘇格拉底死刑,決定哲人亞里斯多德流放。自由民主政體有其優點,但只是自
由民主政體並不夠完備健全。我們中國若是要建立一套可以長治久安的自由民主制
度,尤其是要避免像羅馬一般落入帝國的命運,像希臘一在民主公意下毀滅自己
文化,就必須要深思熟慮未來文明千年發展的問題。雖然在漫長的文明史上,中國
是少數幾個自有文字歷史以來留存至今的文明,但中國在秦朝以來兩千多年的專制
傳統下,曾有許多摧殘文明的慘痛記錄,而在每次朝代崩亡的末世大亂?,許多文
明承傳也為之中斷。中國要如何避免以往命運,並瞻望未來發展,進而再建文明進
步,就必需觀察人類文明的發展面向,取其精髓來建立政體精神,觀察人類政治的
歷史記錄,取其精要來建構政體制度。

  人類歷史至今,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各式各樣的面向,然而取其追求的理想精
華可有三大面向。一是以源於希臘文明為代表的「自由民主」理想,其文化精華實
踐特徵是「思辨」。二是以源於華夏文明為代表的「自律民禮」理想,其文化精華
實踐特徵是「倫理」。三是以源於印度文明為代表的「自在民達」理想,其文化精
華實踐特徵是「禪定」。這三種文明面向所具的理想特徵,當然在其他文明亦有表
現,只是不能成為重要標竿。每一個文明在歷史上都會不斷有一些人才創造傑出的
文明成果,但如果當時的社會環境不足以承載這些人才的心血成果,就不會有對應
的文明傳承,所謂傑出成就不過止其一人一時,而不能遍及社會。一個文明社會能
夠形成某種理想風尚,是在不斷傳承下的歷史積累,而所積累的社會環境與資源又
推動其中的人才,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創造。例如現代的工業社會體系,已經形成
了對科技的傳承,現在有大量人才投入其中,成為科學家工程師而積極創造。而在
這種科技傳承下,像愛因斯坦、牛頓等天才的創造成果才不致被埋沒。以下我就簡
短討論這三種文明面向。

  希臘文明的精神崇尚健全的個人,從而立下個人自由的風尚。希臘文明發展起
來時,有著許多的城邦,這些城邦的人口都不多。其中的一個臨海城邦─雅典,從
梭倫法典規範以後,逐漸形成民主政治的雛形。而雅典所居領土並不富饒,橄欖與
葡萄是雅典唯一盛產的物產,雅典人將橄欖與葡萄加工以後,販賣到其他地方以交
換物資,從而形成發達的商業社會。當時希臘雖也有像斯巴達此類軍事共產的國家
,但即使是斯巴達這種缺乏自由的城邦,也不是帝國專制,斯巴達公民也有一些民
主的參政權利。希臘的各城邦多半是小國寡民,因此容易會聚群眾意見。希臘城邦
除了公民外,還有人口更多的奴隸,奴隸沒有自由與參政的權利,他們是公民的財
產。這些奴隸擔負起許多生產的重責,而使城邦公民有閒暇去從事其他活動。希臘
文明深深影響現今歐美文明的精華,是以雅典為發展中心,在政治上開創了民主體
制提倡了自由風氣,在學術上對宇宙萬物的思辨討論創造了許多的學派,也是整個
西方文明的基礎所源。現代歐美文明承襲希臘文明精華,發揚光大自由民主精神,
加上基督教的律法道德精神,日新又新興起今日的現代文明。有了自由,人類才有
基本尊嚴,人類才有充份的生活與創造空間,人類才能發揮本有的智能去思考研究
以解決問題。有了民主,人類社會的組織才能自發將基層民眾的種種問題反饋到政
府,人類社會才能由基層自我組織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而自由與民主,又是相輔
相成。當自由不是經由民主保障而是仰賴某種權力賜予,自由也就將被剝奪了。當
民主開始藉由民意而剝奪自由時,民主也就將要崩亡了。而自由民主保障了知識的
流傳與人類思辨智能的發揮。雖然當年五四運動提倡著科學與民主,但科學的真正
基礎並不在於科學理論與技術,而是在於自由思辨的創造與討論。當一個社會喪失
了思辨創造的討論自由,這個社會也就同時喪失了科學研究的土壤,如此科學只不
過是一種掛上科學招牌的宗教罷了。而一個缺乏思辨精神的自由民主社會只會是一
個嘩眾取寵群情起鬨的愚暴民粹罷了。

  中國文明自古以來,多數哲人的問題面向幾乎都是關心人類社會的問題。其對
人的關心也多立足於人與社會與環境的整體互動關係,對宇宙萬象的觀點更常是披
上了一層道德見解。觀察中國文明與其他文明體系的風尚差異可有數點特徵:第一
種文明特徵是中國文明所歌頌崇拜的先王,幾乎都是文明成果的開創者。從發明八
卦的伏羲式、遍嘗百草的神農氏到推衍六十四卦的周文王、制禮作樂的周公,都是
在文明歷程上有所創造貢獻。而古中國的聖王政治理想其實就是一種文明智識統治
的理想,類似希臘哲人柏拉圖的哲學家皇帝理想國。中國的政治從古到今歷朝歷代
雖然經歷了部族聯盟、王權封建、皇權專制的變化,然而其中卻有一種不變的內在
精神,就是崇尚智識的精神。在部族與封建時代,政權是由士族承襲,而士族也同
時傳承著先民的文明智識。春秋時代孔子開始提倡風氣,教育逐漸普及到一般民眾
。秦漢以後,皇權專制興起,原有的封建士族已經消失,在官吏選拔制度下產生了
累世為官的士族社群,在經書教育的薰陶下與皇權結合統治,此時士族地位甚高,
即使皇帝也要禮讓尊重。唐朝開始科舉以後,經由科舉考試選拔智識傑出的民眾來
出任官員,原有的士族社群的門閥勢力逐漸消失,而由科舉考試興起的士民社群取
代。元朝的野蠻統治幾乎摧毀了中國的士民社群傳承,而在明朝以後皇權專制趨向
獨裁,雖然一樣有科舉取士,然而士民政治地位陡降,逐漸成為皇帝的奴僕,而非
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漫長數千年的中國歷史,雖然也有許多變亂荒謬,但貫
穿歷史的理想政治風尚就是智識統治以為民眾謀福利的民本理想。中國文明有著傳
承文明道統的智識士人社群,但卻沒有希臘羅馬的公民社會。秦漢以後的中國文明
,士人社群所統治的是普天下的人民,而希臘羅馬公民社會所統治的卻是人數眾多
的奴隸。第二種文明特徵是中國文明具有一種宇宙道德的倫理理想,認為政治理想
不僅只是造福本國,還要造福異邦。不僅只是造福人類,還要德被萬物。前者理想
使得中國的政治風尚對待異邦向以寬容扶持為高尚,從而融合了許多民族。例如在
周朝封建時代,周人風尚是招攬封地周遭的民族來加入,所謂「遠人不服,則修文
德以來之」。而非像西方歷史上有著諸多的滅族殖民,竟以正義之名對異教徒或異
民族加以屠殺消滅,還洋洋自以為得意功績─這種暴行是中國文明風尚所認為的「
無道」行徑。後者使中國文明有一種初步對生態環境的尊重態度,在周朝時所定禮
法就有著不得在生物繁殖期間從事漁獵的規定。而中國傳統的政治理想甚而要「贊
天地化育」,統治者不僅只是統治人類,還要惠施萬物週遍天下。雖然中國歷史上
也有許多人禍弊病,但這種面對人類社會與萬物生態追求「自律民禮」的倫理精神
,與智識道德統治的風尚,使中國文明成為一個延續數千年文明傳承而仍存在發展
的文明體系。

  印度文明自古以來的種姓制度,是將宗教祭祀的婆羅門列為最高階級。一個印
度貴族的理想人生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年輕成長時應貞守學習各種知識技
藝,第二階段是成長後應成家立業善盡社會職責,第三階段是老年退休應清隱山林
禪定瞑想以追求神性解脫凡塵痛苦。這種文化風氣造成在古印度喜馬拉雅山下恆河
流域有著許多修行者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修行,而且有許多人是年輕時期就棄絕俗世
生活,全心全意沉思瞑想在禪定中觀察心物宇宙現象。一般民眾也很尊崇這些修行
者,習慣會提供飲食衣物的供養,使這些修行者不用擔心生活所需,而可專注於修
行。修行禪定的經驗一代代的累積突破,逐漸形成了各種修行宗派,衍生了許多對
於宇宙的解釋觀點與達致解脫的方法。印度文明禪定觀察所生起的智慧,和歐西文
明在實驗觀察中所獲得的知識有著體性上的不同。禪定止觀是一種探究主體的觀察
,成就以後會使主體證悟明心見性的智慧。科學實驗觀察是一種探究客體的觀察,
成功會獲得有關客體的種種知識。禪定層次的增進會使人類自心擺脫欲望的壓迫牽
制,進而自心由喜樂遍滿而空明靈晰,自然成就具備種種德性。禪定深入也會引發
人類本有的超能神通,古代喜馬拉雅山麓便常有修行者快樂自在飛翔天際。這種禪
定文明的累積終於在釋迦牟尼王子的修行成就下,證悟解脫而達於巔峰,釋尊所創
的佛法原本並非宗教,而是一種修行解脫自在無憂之法。雖然現代印度社會有許多
嚴重弊病,然而印度古代恆河文明面對人類生命的禪定觀察,卻將人類心靈智慧提
昇高超,超越欲望束縛而「自在」,智慧修達明了而「民達」,形成了「自在民達
」的理想。

  一個文明若缺乏自由民主,就缺乏資訊傳佈與知識保存的力量,也缺乏社會組
織的健全發展。沒有自由,人們的身心活動皆受壓迫,不僅痛苦,而且喪失開創未
來的精神與熱情。沒有民主,民眾不能參與政治,社會問題就不能如實在政體內反
映,如此社會即不易進行繁複精確的組織。因為一旦組織複雜,法條必多,官僚玩
法弄權的空間就增多。官僚體系在沒有民主的制衡與監督下,官僚的貪污腐敗遂成
為不可逆的過程。中國皇權專制下,歷朝官僚每由立國時的廉能演變到亡國前的貪
腐,即使歷朝都有許多士人想要力挽狂瀾,但都無濟於事。缺乏自由民主會造成整
體社會缺乏自我演化適應的能力,陷入僵化境地,社會不易討論共識以切實面對問
題。不但文明發展停滯,更可能無法克服困境,終至滅亡。

  一個文明若缺乏自律民禮,就缺乏控制本能欲望獸性衝動的有效力量,也缺乏
社會秩序的和諧發展。沒有自律,個人憑其衝動行事,無法克己而致侵犯其他人類
與生靈幸福。沒有民禮,社會雖有法律強制,也缺乏內在自發的和諧,而個人的克
己也難以有標準規範可以遵循。社會缺乏和諧,民眾之間就欠缺互信,沒有互信的
社會,則民眾皆以自私自利為聰明處世之道,如此則社會人心離散,終至文明崩亡
。羅馬文明縱有精備法律維繫,民風縱欲狂奢,遂由共和墮成帝國,帝國終亡而文
明崩散。克己無禮,唯執自毀為尚,則易成苦行,苦行者自毀身心,背離社會人性
,若加以大批群眾無知追隨荒唐苦行,則文明倒退,人類自愚。缺乏自律民禮的文
明,縱使人類心物能力發達,卻會陷入相互鬥爭,侵犯環境終至文明毀滅。

  一個文明若缺乏自在民達,就缺乏提升人類心靈與道德境界的力量,也缺乏道
德修為的健全發展。人類文明若只是在物質運用上發展,雖然擁有強大的物質工具
可以控制與改變環境。然而缺乏對應的心靈發展,易落入人為物役的境地。缺乏自
在,不能解脫欲望束縛,原本要增進人類幸福的道德反而成為束縛教條,整個社會
不能認清道德本質,只知盲從壓制,道德遂成為所謂「吃人的禮教」。缺乏民達,
人民沒有修行提昇心靈的風氣,不能由心靈根本去開啟智慧,也就難以普遍提升民
眾素養。中國儒家自古高倡聖人之道,然而在身心修行上卻缺乏有效驗證修行的方
法,其末流遂墮成只知在人際關係?鑽研,高舉古代經典充當教條,身心沉淪自私
,卻以古聖教誨作為維護利益的權威,還自以為清高道德!缺乏自在民達,即使社
會富足,民眾卻會在欲望沉淪中,無盡追逐刺激的循環下,因心靈空虛而黯寂痛苦
。而且當人類缺乏內心智慧,一切文明承傳的知識,就只是既成的符號與工具,人
類無法與之感通共鳴承襲基礎,而開創未來解決新臨問題。

  以上所言的三種文明面向當然在各種文明中是彼此交雜存在著,只不過在這三
種人類文明?各自發展成代表性精神與理想。在人類所面對的困境與問題上,這三
種文明面向各有所擅。所觀察與解決問題的重點:禪定對應「心」的面向,思辨對
應「物」的面向,倫理對應「身」的面向。人類生於宇宙,心為主體,物為客體,
而身則是處於環境互動的「介體」。人之一生如露,覺觀心物,身寄社稷,這三大
面向其實也就是人類自然而有的三大境象。是故其對應的文明社會理想,也就是我
所謂的文明三維─「自由民主」、「自律民禮」、「自在民達」。而其對應支撐理
想的文化教育精神就是我所謂的文化三維─「思辨」、「倫理」、「禪定」。思辨
是自由民主健全發展的基礎,倫理是自律民禮健全發展的基礎,禪定是自在民達健
全發展的基礎。思辨析明而利行倫理,倫理崇守而利行禪定,禪定深靜而利行思辨
。思辨起用可破禪定頑空之病,禪定離欲可破倫理壓抑之病,倫理循度可破思辨狂
妄之病。三維生剋循環而運,文化文明乃得健全發展。文化文明的健全發展基礎都
立足於教育,文化三維需由教育自然形成民眾的舉止習慣,文明三維更不祇是政治
體制問題,而應是內化於社會的生活方式。人類教育面對著「心」「身」「物」的
三個面向,在這三大面向裡,現代社會較著重在思辨,嚴格說來現今許多教育甚至
只是在灌輸知識,還談不上思辨的啟發。為了成就一個完備的文明人格,必需實施
普遍的文化三維教育。實施的粗略規劃在後面談到五行政體的木行選育時再作說明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 簡介

◎原發於 Geocities 之個人網址 politicism
  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

Geocities 已關站,以下網址為 Internet web.archive 相關網頁於2005年之歷史記錄存檔: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211144337/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



 簡介

  此網站上的一系列文章,是對未來中國政治體制與哲學的見解與緒論。左上的旗幟與銘文,是本人在數年前,面對國大修憲毀國而又無力回天的孤憤心境下所構思。當年心中思構旗幟形象時,瞬間似乎見到這面旗幟未來將化身千萬,飛采飄揚在神洲大地上空,不由熱淚盈眶。此系列芻議所建構政體的理想,一言以蔽之,就是銘文的四段首字─「蔚聖眾仁」。以下是系列各篇的簡介:


【芻議之一】
 《自序》闡述創作芻議之動機與期望。
 《旗幟綱要》說明首頁旗幟的三維五行象徵意含。
 《定義》說明一些所用名詞的概意闡釋。
 《人文化明》論述人類文化文明的三維表徵。

【芻議之二】
 《易化氣行》闡述政體的哲學基礎,五行八卦的數理時空原理。

【芻議之三】
 《民眾生態》簡要析釋「士民、公民、人民」與「人類、生類、物類」的分野。

【芻議之四】
 《社易知資》以「知本」與「資本」的觀念辨析,簡略導證「社易八卦」原理。

【附文之一】
 《水行議訪》論述民主代議制度的流弊與救贖,以及與專制制度的比較。

【芻議之五】
 《五行和運》論述五行的物理、生理、與政體原理,文末談及寫作芻議的背景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