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2日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 之五

◎原發於 Geocities 之個人網址 politicism
  http://www.geocities.com/politicism/lecture05.html


            文明中國理想芻議─之五

●閱讀此篇,請先整篇讀完,因為此文內容前後皆有關聯。


 《前言》

  前一篇的「社易知資章」,以「社易八卦」的辨證為基礎,綱述了社會現象的
變化。這一篇的「五行和運章」,以「政體五行」的辨證為基礎,綱述了政治體制
的機能。以社易八卦為基礎探討社會現象,從而建立社會理論與「周易」義理的人
文聯繫。以政體五行為基礎探討政治體制,從而建立政治理論與「黃帝內經」中醫
理論的聯繫。是以社會與政治現象所顯現的複雜系統,皆可以簡御繁,用八卦與五
行原理解釋其中的變化。如此可以開展兩種發展:一是在學術思想上,研究政治社
會現象可以如中醫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一般,在易經與五行的原理基礎下,探討古今
各種人類社會與政治體制的變化,從而希望達到政治學可以如中醫學一般,可以之
診治政治社會之種種病象。二是在政治體制上,我們中國的政治體制變革可以建立
在五行八卦的原理基礎上,這也就是我所夢想文明中國的神聖政體基礎。以後的芻
議系列,就會談到文明中國的神聖政體建構。此篇主要是辨述五行政體的原理,至
於八卦之政體構造是由社易四象發展而來,以後會再說明。簡言之,神聖政體之架
構,其心立於八卦,其身立於五行,居天以八卦而承創文明,居地以五行而盛興政
治。

  關於周易的參考書目,我在此還要推薦朱高正的兩本易學著作─《周易六十四
卦通解》與《易經白話例解》,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關於五行的古籍論述,主
要可以閱讀《黃帝內經》。在讀古書時,必需要了解古人所說的理論並不完全正確
,讀者應自行體察。古代中國的研究方法和現代科學研究方法有所差異。現代科學
以儀器度量為宗,因為在應用上需要製作器械,從而在理論上就必需有嚴格的度量
基礎。科學實驗的主體是量度儀器,以測量所觀察的現象客體,而易學實驗的主體
是人體身心,以感應所觀察的現象客體。科學要能應用,首要是在能否造出器械。
易學要能應用,首要是在能否培訓出身心感應。例如中醫的診脈,醫書上所述的脈
象並沒有嚴格度量的標準,只是描述脈象的感應情境,學者必需善加調整自身以覺
受脈象的微細變化。所以中國古代的易學理論,重點是在使人感通易理,進而能以
身心感應萬象變化,因此以科學角度視之,易學的論理就顯得薄弱。而且古代中國
沒有現代科學對物質現象的了解深入,因此中國古籍在論述現象時,必然有許多地
方與現代科學不符,需要重新闡釋。而且許多古籍對五行的論述,太過穿鑿附會,
因而中國自古以來所瞭解的五行觀念有許多錯謬之處。「五行和運章」正是藉著現
代物理觀念,對五行原理的重新闡釋,進而以生命機能的五行原理,建構理想政體

  易理博大精深,其實正是時空複雜系統的一種訊象原理,古代中國只是發掘了
其中一小部份在人文現象上的應用。然而正因其微妙精深之處,常人難以感應理解
─如同尖端科學的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常人亦難以運算理解。所以就有許多騙
徒藉此詐騙,從而易術竟常落為江湖郎中的技倆。但中國五術─山、醫、命、相、
卜,流傳久遠,並非純屬無稽之談。易理在算命卜卦上的應用,其實只能算出一種
最可能的機率情況,可以確定群體的機率分佈,但並不確定被算個人必然如此。如
同量子力學的單狹縫實驗,光波通過狹縫產生繞射現象時,以量子力學計算可以得
到光子落在屏幕各處的機率。當然絕大多數的光子都會落在某個區域內,但還是會
有比率極低的一些光子會落在其外。算命亦復如是,多數人都會落入命運的局限,
然而總是會有少數人脫離命運的限制,所以算命其實不能絕對判定個人的未來,但
可以評估出群體未來的大略格局。個人命運其實繫於自我為善為惡之間,善者離苦
得樂,惡者失樂墮苦,大善大惡皆會打破原本命運局限。

  中醫常會談「氣」,以現代物理學的觀念來說,中醫之氣其實是指波動或共振
,可以是電磁波、分子波,或是其他各種形式的波動。中醫所言的「氣行血」,其
實就是指波動能量推送血液行進。然而心臟脈搏與肺臟呼息所產生在人體的共振波
動,並不止於推動血液而已,還有大部份能量其實是在全身的共振脈路中波動,這
些共振脈路就是中醫所言的「經脈」。所以人體全身會有其氣能波動的共振頻率,
而外界的現象亦有其波動頻率,當人體波動被外界波動所干擾而失去正常共振,人
體就會生病,這就是中醫所言「外邪干正」。各種病菌的群聚也會有其特定的波動
共振態。當人體染病時:由西醫角度視之,是病菌的物質侵入人體;由中醫的角度
視之,是病氣的波動訊息干擾人體。中西醫的觀點其實是互補的,顯示了易學與科
學對萬象觀察角度的差別。對治病來說,西醫認為是要破壞病菌的物質組成,中醫
認為是要破壞病氣的訊息結構。殊途同歸,皆可達到治病之效。中醫觀點常失在於
見林不見樹,西醫觀點常失在於見樹不見林。

  這篇內容討論了五行原理在物理、生理、與政治的三種不同面向的原理表現,
五行原理的數理原理已經在芻議系列之二的「易化氣行章」說明。此篇的物理原理
說明需要有一些物理觀念,所以我在篇末附上一些普及的參考書目,順便也將一些
數理觀念的書附上,這些書的內容都不涉及艱澀繁瑣的數學公式,主要都是在闡示
物理數理學說的觀念意含,而且皆是名家所著,值得玩味品閱。因為自己住在台灣
,所以書後所附的中文出版社名,都是在台灣的出版社。假如沒有時間或興趣,可
以只看「從有序到混沌」這本介紹現代熱力學觀念的書,此書的熱力學簡介可以使
讀者較易了解本篇所言。

  五行的物理原理是根據現代熱力學觀念以闡述,五行的生理原理是根據中醫的
五行原理以闡述。在「§五行的生機原理」此節,闡述了三維五行原理與生命基因
系統中DNA與胺基酸的關聯性。篇末也簡單討論了孫文五權憲政與五行政體的比
較與類同之處。我本人是研究資訊科學的學生,所以對文史哲法的涉獵並不深入,
只是憑熱情盡力將理想寫出,建構了心中理想政治哲學的一部份框架。此篇論述尚
有許多不完備或謬誤之處,尚待讀者批評指教。

  三維五行是宇宙生命現象的普遍原理,這種原理顯示了宇宙萬象中的神秘和諧
。文明中國以五行八卦原理所建構的神聖政體,也就是基於這種宇宙生命的內在和
諧原理─由自然至人文的一切生命複雜系統所普遍表現的三維五行原理。最後引用
一段愛因斯坦在《物理學的演化》一書中,關於科學理論與實際現象的討論以供讀
者細思品味。


                    東岐明 于 台灣台北

                     Armida@cindy.cis.nctu.edu.tw
                     gis84808@cis.nctu.edu.tw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十二日五稿 

                   
 
  『科學不是一本定律匯編,也非一本收集互不相關論據的總目錄。它是人
   類智慧自由發明觀念與概念的創造成果。物理學理論試圖作出一個實在
   的圖景,並建立其與廣闊感覺印象世界的聯繫。......現代物理學所創
   造的實在,確實與舊時代的實在大有差別。但任何物理學理論所想達到
   的目的依然相同。我們力圖藉著物理學理論,為自己尋求一條途徑,以
   通過繁多觀察現象所構織的迷宮,來定位理解我們的感覺印象。我們希
   望所觀察的現象,能夠符合我們對實在所定的概念。如果不相信我們的
   理論結構能夠領悟客觀實在,如果不相信我們世界的內在和諧性,那就
   不會有任何科學。這種信念是,並且永遠是,一切科學創造的根本動機。』


   §4.7 物理與實在 Physics and Reality《The Evolution of Physics》
     
                    by Albert Einstein & Leopold Infeld


 【五行和運章】(草稿)

  氣用生剋而全機,以成「五行」。

  古觀存化萬象之機,巧取物相以類分五行:

  「木」取森林之華茂蕃長,
  「火」取炎燄之爆衝蒸發,
  「土」取塵壤之化混容雜,
  「金」取銅鐵之晶格純正,
  「水」取江海之溶流潤漫。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木氣茂英以生長,
  火氣炎離以發逸,
  土氣渾厚以化容,
  金氣剛正以清肅,
  水氣流潤以通感。

  今察存化萬象之機,達究科學以類比五行:

  木行─耗散結構之自組織熵減變化,
  火行─靜位質能之轉換自由動能變化,
  土行─動能趨向平均分佈之熵增變化,
  金行─動能束斂之轉換靜位質能變化,
  水行─質粒趨向較低位能之流動變化。

  組織以元生,生而繁複,繁複而多樣。
  發動以外散,散而上逸,上逸而衝競。
  混沌以平渾,渾而化容,化容而存體。
  斂靜以固收,收而晶結,晶結而剛純。
  流通以內藏,藏而下漫,下漫而潤通。

  木氣建構,木象生長萌發,木用栽培養育。
  火氣離分,火象爆發衝動,火用驅動競逐。
  土氣容攝,土象混沌納化,土用含容承載。
  金氣斂結,金象堅晶剛正,金用清肅檢格。
  水氣溶藏,水象流動瀰漫,水用交感融通。

  木氣萌茂化長,火氣衝驅化發,土氣混沌化容,金氣晶結化清,水氣漫流化通。

  木氣生長茁發而助火氣,如生命存續而耗散能量,是謂「甲茂木生火」。
  木氣組織建構而抑土氣,如生命繁衍而展現訊序,是謂「乙構木剋土」。

  火氣爆散混亂而助土氣,如動能衝發而產生混沌,是謂「丙熵火生土」。
  火氣蒸揮散逸而抑金氣,如能量激發而解構晶體,是謂「丁蒸火剋金」。

  土氣渾溶結晶而助金氣如溶液混沌而產生結晶,是謂「戊溶土生金」。
  土氣渾澤納流而抑水氣,如混沌含容而擾亂流動,是謂「己納土剋水」。

  金氣結晶凝流而助水氣,如星雲凝球而流體下漫,是謂「庚結金生水」。
  金氣晶堅剛斂而抑木氣,如能斂寒靜而生機寂滅,是謂「辛斂金剋木」。

  水氣瀰展泓延而助木氣,如液體流通而細胞運作,是謂「壬衍水生木」。
  水氣凝流均平而抑火氣,如流體下漫而制壓上逸,是謂「癸凝水剋火」。

  五行應於人體五臟之機─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

  肝主構育生養,人體化長代謝合成,合成組構而行木氣以肝。
  心主驅能脈動,人體化發波振經脈,衝送輸動而行火氣以心。
  脾主營養消化,人體化容諸物養分,混溶津血而行土氣以脾。
  肺主衛正清肅,人體化清津血胞器,肅淨廢病而行金氣以肺。
  腎主潤液通泌,人體化通液流瀰遍,交感澤漫而行水氣以腎。
  
  五行應於政體五機─木行選育,火行政事,土行生物,金行史法,水行議訪。

  政機如肝木化長,教育生養人民群眾,選拔舉擢賢德智能,是謂「木行選育」。
  政機如心火化發,驅振人類社會活動,政經競爭立業成事,是謂「火行政事」。
  政機如脾土化容,人類含容生類物類,利用載物存護生態,是謂「土行生物」。
  政機如肺金化清,法制剛謹攝斂社稷,公正檢肅史稽功過,是謂「金行史法」。
  政機如腎水化通,訪察社稷代民而議,感達民情申揚民意,是謂「水行議訪」。

  五行應於政體五德─木範仁愛,火範忠勇,土範寬恕,金範禮信,水範和平。

  政德如木氣生長,政體立德以仁愛,仁愛而社易以長。
  政德如火氣衝發,政體成德以忠勇,忠勇而社易以發。
  政德如土氣渾厚,政體容德以寬恕,寬恕而社易以容。
  政德如金氣貞正,政體守德以禮信,禮信而社易以清。
  政德如水氣感通,政體居德以和平,和平而社易以通。

  政體五機生循之象:

  「木生火」─選育之生養培育,建構健全個人,以益政事之立業成事。
  「火生土」─政事之立業成事,完備技術器械,以益生物之研究技術。
  「土生金」─生物之格物護生,善存生態物資,以益史法之利生制令。
  「金生水」─史法之史稽法治,建立法律公正,以益議訪之民主通達。
  「水生木」─議訪之親民達情,申揚民意博愛,以益選育之福利平等。

  政體五機剋循之象:

  「木剋土」─選育之培育人民,立於人類基礎,以制生物之過護而傷人。
  「土剋水」─生物之存護生態,保持生態永續,以制議訪之過利而傷生。
  「水剋火」─議訪之體察民意,感同民眾福利,以制政事之過爭而酷烈。
  「火剋金」─政事之功利效益,反應現實變化,以制史法之過察而固肅。
  「金剋木」─史法之法制剛謹,規範民眾守禮,以制選育之過養而奢濫。


  五行平氣之政象:

  「木氣敷和」,象林茂長,社稷有所育養才選。
  「火氣升明」,象燄耀發,社稷有所用事進政。
  「土氣備化」,象壤混容,社稷有所開物利生。
  「金氣審平」,象鏡清正,社稷有所法治史信。
  「水氣靜順」,象流瀰通,社稷有所訪情代議。

  ,是謂「五行和運」。


 【五行和運談】

  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中國古代宇宙論?萬物生態的五種變化運
作機能,是以現實的物相作為機能的象徵,但並非是指字面上的實際物質,更不是
現在一般人套用西方原子觀念所誤解的錯誤說法─以為是古代中國宇宙論的五種基
本元素。五行的根本原理就是在「易化氣行章」中所述─五氣變化的生剋關係形成
循環平衡,由生剋關係所推出五行生剋循環的數理原理。五行數理原理與現代系統
理論學派中,德國學者艾根的「超循環」理論有點關聯。但超循環理論只是針對生
化反應的自催化反應現象,只有「生」而沒有「剋」,五行理論則是生剋兼具。而
且五行原理的根本基礎是在於數理關係,而非生化反應。五行原理對應於物理,就
是古人所論「木、火、土、金、水」的五行物相變化。五行原理對應於生理,就是
「肝、心、脾、肺、腎」的五藏機能變化。五行原理對應於政體,就是「選育、政
事、生物、史法、議訪」的五行政府機能。

  古代中國對五行的觀念有不少錯謬之處,而其對五行原理的解釋更是太過疏失
簡略。但古人畢竟對物質現象的觀察尚不夠深入,當然也就很難深入說明五行原理
,只能用素樸的自然物相去付會說明。例如在呂氏春秋中對五行的說明:『水曰潤
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而許多現代人物對五行的解說
也是含糊其詞,只是附和著古人簡略的自然觀去說明。談到「木生火」,就說木頭
可以燃燒。談到「火生土」,就說火燒灰燼而成土。談到「土生金」,就說金屬可
以由土中開採。諸如種種說詞,並非完全錯誤,但都是不夠嚴謹完備。以致這些不
夠嚴謹的原理說明,在一般缺乏哲學訓練的科學家視之,便以為是純屬穿鑿附會的
胡說八道。但五行原理卻已在中國運用數千年,是古代中國的自然哲學基本原理,
中醫體系便是以五行原理為基礎原理。現今五行原理所遭受的誤解,是由於中國易
學的典範體系是建立在身心感應上,在身心修行歷程中,有少數人證致了超越常人
的身心感應能力,從而以此超常能力觀察宇宙現象而發現五行原理的普遍現象,但
卻沒有相關深入的物理析辨體系知識。因為古代中國對物質變化的認識還很粗淺,
所以難以嚴謹說明五行原理。例如要說明什麼是鐵,古人只能模糊地由鐵與其他物
質的比較來說明。例如說:『鐵比銅硬,鐵會生鏽,鐵可熔鑄』。現代受過科學訓
練的人,可以由鐵原子的中子質子電子組成來說明什麼是鐵,但現代原子論的這種
說明是需要有一個完備的物理體系去支持,古代並沒有此種原子物理體系,當然也
就無法深入解釋,只能用日常生活的常見現象去附會說明,以致容易在基本原理上
引起誤解。


 §五行的物理與生理原理

  人類對於自然現象的理論,實際上也只不過是基於人類感官經驗的解釋,並不
是現象本身。例如原子論的說明,是以粒子模型去解釋物質組成,但現代量子力學
告訴我們,波動性與粒子性在微觀的原子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人類只是以自身感
官所覺的波動性與粒子性,去比擬實際的微觀世界現象,而建立了理論以說明現象
。所以古代對五行原理的說明,雖然只是建立在當時的素樸自然經驗,但是回首現
代科學又何嘗不是建立在人類經驗上呢?現代科學已經建立一套嚴密的物理理論體
系,具備了較古代完備的物理體系,五行原理若不用現代的物理體系說明,就不能
再深入理解,也不能與現代科學融合相關。以下我就盡己所學現代知識說明五行原
理的物理與生理闡釋:

  現今的物理化學理論將生命現象視為一種逆反熵增的「耗散結構」,耗散結構
的結構性質可能是空間性或時間性,空間性的表現在方位排列的有序,時間性的表
現在週期變化的有序。耗散結構藉由與外界交換質能而耗散能量,將熵增轉至外界
,從而導致自身的熵減,以維繫自身的生命結構,這種物質結構組織現象稱為「自
組織」。「耗散結構的自組織現象」正對應著「木行」。「木行」指涉了生命組織
的建構與生長,微觀上是細胞代謝以組成自身所需的種種生命質料,巨觀上便是生
物的生長繁殖。所以「木行」並不是指森林樹木,而是指一切生命的自組織機能,
所以動物生長也是屬於木行。人體的肝臟系統是人體生命質料的代謝中心,幾乎參
與了人體內的一切代謝過程,如同人體?的化工廠,組構了人體所需的許多基本質
料,因此肝屬木行。由腸吸收進入靜脈的外來質料,先匯流經由肝門靜脈進入肝臟
,經過肝臟的解毒與代謝處理,轉換建構為人體所需的生命質料,再進入靜脈,經
由血液循環輸送全身。

  耗散能量的過程,產生能量分佈的發散,其實際運作的根本現象便是「靜止質
能轉換釋放動能」,正對應著「火行」,所以說「木生火」。變化守恆的能量,束
縛於限定空間而成質量或位能,一旦打破空間束縛,靜止質能就轉換為動能向外界
釋放,引發外界的運動變化。「火行」指涉了動能發生而引起的運動變化,微觀上
是受影響的粒子或波動由能量釋放點向外運動,巨觀上便是能量爆發的現象。古人
用以代表火行的一般燃燒火燄便是一種化學能量爆發的現象。由力學角度視之,一
切的能量爆發都是束縛能量的釋放,這種釋放是背逆了原來的束縛力場,而向外四
散衝發。在具有引力的星球上,能量爆發所引起的運動力量可以對抗引力而向上衝
發,而在大氣層?的能量爆發也會引起熱氣上升,所以古人會說「火曰炎上」。人
體的心臟系統是人體經脈波振與血液循環的發動中心,如同人體?的發動機,其脈
搏共振是人體能量發動的基礎,因此心屬火行。心臟搏發的動能,一部份在經脈波
動,產生人體的共振氣場,一部份推動血液順著血管循環全身,輸送種種質料到各
器官組織。

  能量爆發的質能散逸現象,導致周遭空間的熱力學亂度(熵)增加,熵增現象
即是一種「非決定性混沌現象」,正對應著「土行」,所以說「火生土」。在限定
封閉空間,動能分佈會趨向均勻平衡,使此封閉空間熵增而至熱力學平衡狀態,這
正對應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土行」指涉了能量分佈散逸而導致的混沌現象,微觀
上是質能波粒趨向混亂無序的隨機運動狀態,巨觀上便是空間中動能分佈趨於平衡
。古人用以代表土行的土壤便是一種混容了各種物質的混沌現象。溶化了各種溶質
的溶液,其中的種種溶質逐漸趨向分佈平衡,這也是土行混沌的現象,土壤混容萬
物的現象勉強可以比擬為固態溶液。萬物無序混容,充滿種種質料而為生命營養所
用,植物種於土壤而得營養,所以古人會說「土爰稼穡」。中醫人體的脾臟系統(
中醫所謂的脾包含了脾臟胰臟與相關組織)是人體營養消化與血液混容的運作中心
,如同人體的分解化工廠,其運作是人體營養消化的基礎,因此脾屬土行。脾胰
的功能差異主要在所掌人體混沌的內外分別。脾臟主內混沌,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
官,主要掌控血液體液中各種生態質料的混沌平衡。胰臟主外混沌,是人體外分泌
腺器官,主要掌控分泌消化酵素,解構外來物質,促成營養的消化吸收,也管控血
醣濃度的平衡。

  混沌變化的趨向無序隨機,雖然動能分佈趨向平衡,但在局部開放區域卻會逐
漸產生物質凝結現象,正對應著「金行」,所以說「土生金」。例如宇宙誕生大爆
炸混沌後逐漸產生物質凝結,星雲混沌中逐漸產生星球凝結,溶液混沌中逐漸產生
結晶凝結。含容各種物質的土壤,在億萬年的變化?,一些礦物逐漸凝結而形成堅
固的結晶態,所以古人認知為「土生金」。在混沌現象的局部開放空間,動能平衡
的無序隨機狀態,使靜止質能逐漸凝結形成。「金行」指涉了「動能平衡轉換為靜
止質能的現象」,微觀上是自由運動的粒子被位能所束縛,巨觀上是物質凝結而趨
於穩定狀態。因為物質凝結的過程是由自由到束縛,所以說「金氣收斂」。因為物
質結晶轉為清純剛正,不同於混沌容雜的無序隨機,所以說「金氣肅清」。金屬結
晶可以熔鑄改變其固定形狀卻還保持其金屬性質,所以古人說「金曰從革」。中醫
人體的肺臟系統是人體組織吸納氣體的運作中心。自由運動的氧氣被吸入肺泡,與
紅血球的血紅素結合,位能束縛隨血液流動,而為體內細胞所用,其運作是人體吸
納氣態質料的基礎,因此肺屬金行。肺旁胸腺是人體免疫中心,胸腺負責訓練培養
適應自體的淋巴球,原本隨意攻擊的淋巴球,在胸腺中分化成熟,可以認知分辨自
體細胞與外來異物,而限定攻擊目標。胸腺中的此種免疫認知訓練過程,是有機反
應從自由隨機收斂到限定束縛的現象,也是屬金行。
  
  靜止質能的斂結,產生相關質粒向凝結中心運動的現象,正對應著「水行」,
所以說「金生水」。例如星雲形成星球時的質粒內向流動的現象,溶液形成結晶時
溶質收向結晶的現象。「水行」指涉了「質粒趨向較低位能的運動現象」,微觀上
是質粒內向斂結中心的運動,巨觀上便是流體向下流漫的運動。流體以原子論視之
,是大量質粒的無序聚集,一般所見的水便是大量水分子的無序聚集。一般人類所
見的水由高處往低處流動,其實是大量水分子由高位能的地球外層向低位能的地球
內層運動。所以水行並非是指水,而是指水的流動現象。因為內向運動,所以說「
水氣納藏」。因為向下流漫,所以說「水曰潤下」。流體的流動可以攜行其他質粒
一起運動,因而可以運輸種種質料。中醫人體的腎臟系統管控人體內的流體狀態─
溶解各類電離質料的水液。腎臟管控流動體液的平衡,主要是水與溶解無機質料的
平衡,例如體液中的酸鹼度與鈉鉀鈣離子濃度等,因此腎屬水行。腎臟與脾臟對血
液的平衡功能有所分工。腎臟掌水,主要管控血液中溶解著種種無機質料的水液平
衡。脾胰掌土,主要管控血液中混容的種種有機分子與各類細胞的生態平衡。流體
的流動是種有向運動,可以用以運輸與交換質料。耗散結構是一種開放結構,需要
流動變化以與外界交換質能,而且藉著質能流動以輸出熵流,以降低自身熵度而維
持結構,所以說「水生木」。例如細胞活動需要水液流動以交換質料與產生化學反
應,而生命也是起源於溶解種種質料的海洋流動?。

  耗散結構的自組織過程,維持自身結構持續的熵減現象,抑制熵增趨向混沌的
現象,所以說「木剋土」。熱力學亂度熵增趨向混沌的隨機無序現象,干擾抑制質
能變化的有向流動,所以說「土剋水」。質粒趨向低位能的流動,抑制質粒被動能
激發,所以說「水剋火」。靜止質能轉換為動能而激發外衝,破壞凝結質粒的靜止
束斂狀態,所以說「火剋金」。質能的靜止束斂,抑制反應活化,也抑制了耗散系
統的自組織現象,所以說「金剋木」。

  木行與金行都會形成結構,但其本質有所不同。木行結構是動態結構,需要質
能流動以維持結構存在,一旦與外界的質能交換停止,木行結構就會崩潰。例如生
命體一旦沒有飲食,便會崩潰滅亡。金行結構是靜態結構,是運動變化斂結成為靜
位質能的穩定狀態,除非動能激發破壞其穩定結構,否則會持續存在。例如結晶晶
體需要外力才能破壞其結構。

  五行的物理原理可以列述如下:

  木行─耗散結構的自組織熵減變化
  火行─靜位質能轉為自由動能的變化
  土行─動能趨向平均分佈的熵增變化
  金行─動能束斂轉為靜位質能的變化
  水行─質粒趨向較低位能的流動變化

  物理現象上的討論,可用現代物理觀念說明五行運作,然而五行並不等同於這
些物理現象,而是這五種普遍物理現象的生剋變化正對應了五行數理的生剋關係。
這五種普遍現象大多與現今物理的熱力學有關。木行對應了非衡態熱力學的耗散結
構觀念。火行對應了能量守恆的熱力學第一定律,廣義上依照相對論觀點是質能守
恆律,動能、位能、熱能、質量可以轉換而守恆不滅。土行對應了自然熵增的熱力
學第二定律。金行對應了說明溫度比熱性質的熱力學第零定律,物質凝結而產生不
同比熱。水行對應了說明物質不能以有限步驟變化而達到絕對零度冷止狀態的熱力
學第三定律。


 §五行的生機原理 

  古代中國對五行原理的對應推廣,有些是在狹義應用範圍內的現象對應,有些
則是太過牽強附會。例如以五行配五方─木東、火南、土中、金西、水北,這種五
方說法只是立足在中國地理位置去牽附現象,其實五行和方位並無直接關聯。例如
南半球的地理環境是北熱南寒,南北方位應是水南火北。例如歐洲是西臨大洋,風
由海洋吹入大陸,東西方位應是金東木西。五行原理是確有其本,但中國數千年來
所認知的五行觀念有許多錯謬之處,以訛傳訛人云亦云,遂造成現今許多關於五行
理論的穿鑿附會之說,也使一般受過科學訓練的人覺得五行理論體系有點荒誕不經


  五行的最基礎原理就是五行的數理原理,其次就是上述已說明的物理原理。而
中醫黃帝內經對五行原理的申論很多都是地球生態系統的生命五行原理,尤其是有
關於人體機能的五行原理。例如以五行配五味而得─木酸、火苦、土甘、金辛、水
鹹。五味其實是以人體感覺生態環境?自然生命質料味道的近似原理。因為建構生
命結構的蛋白質是由胺基酸所組構,脂肪是由脂肪酸所組構,都帶有酸基,所以說
「酸味入肝」。因為筋腱的主要構成質料必需是由肝合成,所以「筋屬肝」。因為
苦澀有機質料會引發血脈擴張,利於心臟搏動,所以說「苦味入心」。因為血脈連
心,所以「脈屬心」。因為胰臟分泌激素控制血醣濃度,所以說「甘味入脾」。因
為肌肉虛實與營養情況相關,所以「肉屬脾」。因為辛辣有機質料會引發膜孔擴張
,利於氣體交換,所以說「辛味入肺」。因為肺膜與皮膚都對外交換氣體,所以「
皮屬肺」。腎所控制的水,並非純水,而是類似海水般帶有種種無機離子的水液,
其中的鹽份(氯化鈉)帶有鹹味,所以說「鹹味入腎」。因為海水所溶納的礦物質
是骨骼質料,所以說「骨屬腎」。這些味覺與體材的五類對應正是人體運作上的五
行近似對應,一般人類生態環境中自然產生的質料多半會符合五味現象,但是現代
科技所化合產生的種種質料就不一定了。中國古代對五行生理原理的觀察多半是一
些有著特異功能的高人,以透視人體的方法去觀察人體變化。三國時代華陀醫術精
湛可以透視人體,而唐朝神醫孫思邈更是一位修煉仙道的隱士。但是能夠透視觀察
,並非就能嚴密析辨,中醫的理論體系其實還需要再加以嚴格辨證。以上論述只是
根據物質現象說明,五行原理還有更深刻的意含,尚待未來學者努力。

  五行的生理原理可以條列如下:

  肝木─生理的組織建構機能,
  心火─生理的發動能量機能,
  脾土─生理的混容營養機能,
  肺金─生理的收納清斂機能,
  腎水─生理的流動輸通機能。

  雖然五行的生理原理會對應了人體生理組織,但人體是在演化過程中自然適應
環境而分化出五臟系統,所以五臟系統是近似五行,但並非全等於五行。就如同鳥
類演化至可以飛翔,其身體構造必然近似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以利適應飛翔,但並
不是鳥類全身都必然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鳥類可以飛翔,古人不知空氣動力學原
理,只會模仿鳥類搧動翅膀而企圖飛行,結果是失敗連連,許多人還賠上性命。現
代人要研究生命系統,如果只是栽入有機分子的排列組合與化學反應,固然在細部
分析會很清楚,但對整個生命運作的系統原理,卻會缺乏認識,失於見樹而不見林
。如同想要學鳥飛翔,而對鳥類全身精密分析,連羽毛的微細構造都解析研究,但
卻不知物理的空氣動力學,就始終無法掌握飛行的原理。

  現今生命科學對於遺傳基因的研究,正有見樹不見林之弊。即使解譯出人類基
因的排列密碼,還是無法瞭解生命系統的運作原理。其實作為生命物質基礎的基因
系統,其運作原理應與三維五行的數理原理有關係,DNA的組成規則與其所產生
的胺基酸應會符合三維五行原理。DNA是由四種鹼基(ACGT)作為遺傳字碼
所組成的雙螺旋體分子。DNA的四種鹼基中,A與T對應,C與G對應。DNA
可以轉錄為RNA,RNA可以轉譯出由胺基酸所組成的蛋白質。DNA以三個鹼
基一組錄譯產生胺基酸,三個鹼基一組稱為「密碼子」(codon)。4種鹼基遺傳字
碼以3個一組會產生4的3次方─64種排列組合。但實際上DNA所錄譯的胺基
酸只有20種,並非64種,往往多種密碼子對應到一種胺基酸。現今科學的解釋
是認為,上述密碼子重覆對應胺基酸的現象,使每一種胺基酸有一到六個密碼子對
應,可以減少突變的發生。這種看法並不正確,其實人間地球生命所一致運作的基
因系統,應符合三維五行原理。依照三維五行原理,可以對生命基因系統加以分析
。三維和立原理在基因系統的表現即為─DNA是以三個鹼基一組錄產生胺基酸
。五行和運在基因系統的表現即是4種鹼基字碼與20種胺基酸的性質。4種鹼基
AT、CG兩兩成對,對應著五行生剋的兩對關係─生本、本生;剋本、本剋。因
此20種胺基酸應可根據其分子動力性質分為五組,每組各有四種胺基酸。每組四
種中的每一種胺基酸的分子動力性質,又各自對應影響到其餘四組中的一組,正是
五行生剋的原理。如此五行生剋的十種關係,每一種各有兩種胺基酸分別代表了其
正逆對應,正好形成地球生命現象的20種基本胺基酸。以五行生剋原理區分這2
0種基本胺基酸,可以得到下表:

  木組胺基酸:木火、木土、木金、木水
  火組胺基酸:火土、火金、火水、火木
  土組胺基酸:土金、土水、土木、土火
  金組胺基酸:金水、金木、金火、金土
  水組胺基酸:水木,水火,水土,水金

  上表這二十種正逆生剋關係,正對應了五行和運的生剋循環。而以二十種胺基
酸為基本單元所組成的蛋白質分子,其組成與性質或與五行生剋原理有關。地球生
命現象的基本原理,可能是在二十種基本胺基酸的生剋組合關係變化。


 §五行的政體原理

  社稷與生命生態一樣,都是一種有機系統,所以用以管理運作社稷的政治體制
也可以五行原理架構,以取法自然的生機運作,而應對到人類政體的機能運作。五
種政體機能分別有其代表基礎,木行選育代表「社會平等」的政體基礎,火行政事
代表「社會功效」的政體基礎,土行生物代表「社稷生態」的政體基礎,金行史法
代表「社會公正」的政體基礎,水行議訪代表「社會民意」的政體基礎。

  「木行選育」執掌人才資格選拔、考試、選舉與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社
會組成的主體是人民,所以其建構組織的基礎便是人民的教育與福利,以培育健全
人民,成為社會運作的基本組成份子。社會的組織結構必需選拔人才以組成,所以
其構成的基礎便是各種資格的考試、評選與選舉,以建立社會的公平選拔人才。「
育」的機能正對應了社會主義的平等理想,而「選」的機能更是社會公平的基礎。
選育的平等是在社會自由發展中的動態平等,而非一致相同分配的靜態平等。選育
機能使人民有教育與健康的基礎平等,而且在社會上有著競爭的公平。人民因為所
處家庭環境的差異,會有家庭環境貧富貴賤所造成的先天地位不平等,這是社會自
由發展下的必然現象。良好的政治體制必需盡力克服這種現象,以使人民立足於社
會的機會平等。所以「育」的教育與醫療福利可保障養成人民的身心能力,使人民
有先天立足點的平等。個人雖然育成身心能力,但在社會晉用人才過程中,如果沒
有一套社會認可的評選標準,則選拔過程必將容易淪為人脈利益的運作交換,從而
與權貴財富有所關係者易於進用,社會風氣將落入攀財附勢阿附權貴以爭取晉用機
會,個人公平因此喪失,社會國家因此敗壞。所以「選」的考試與評選,在社會的
各種技能上建立具有公信的證照制度,各種職業人員在其專業技能上可以區分技術
水準等級,從而激勵個人精益求精,也使個人的各類專業才能具有公信的評判標準
,是保障社會競爭的公平基礎。而在選舉制度上的管理以確保選舉過程的公平公正
公開,是保障社會公義的基礎。

  「火行政事」執掌社會衝競與國家爭競,如經濟、國防、外交、內政等。社會
運作的發動基礎,在於人民的自由發展與競爭,國家對外為求生存必然會有競爭,
內部社會自由發展也必然會有競爭。火行政事的機能在經濟上對應了資本主義的效
率現實,也是一般行政事務的執行機構。「政」的機能在制定政策,「事」的機能
在執行政策,火行政事所推行的政策會決定國家力量的發展方向,其機構組織連繫
了中央與地方的行政體系。政事體系在全國中央地方所組成的官僚體系,可以有效
因應局勢動員國家力量。政事體系類似三權分立中行政權的弱化,原來行政事務中
的社會福利與教育事務歸入選育體系,原來行政事務中的環境保護與衛生防疫歸入
生物體系。

  「土行生物」執掌科技利用與存護生態,人類社會存於生態環境,需利用物資
以生活,但也需要保護生態環境以永續生存。人類科技發達以各種方法重組製造種
種人工物資以便利生活,但也同時製造了許多毒害生態的物質,終究會危害人類生
存。科技產生的人工廢物毒害,還是要依靠科技方法解決。「生」的機能是存護生
態環境與保護生類存續。「物」的機能是管制物資與研發處理科技(主要是處理物
資的技術方面)。在政事體系所建立的中央地方體制是依據人類政治區域去劃分轄
區,例如省、縣、鄉、村等。而在生物體系則是根據生態區域去作劃分,以利生態
存護管理。例如長江流域,大屯山域。區域劃分以流域水域為優先,因此土行生物
會掌管全國各水系水利的統合運用。政事的水利運用是根據當地人民的需求,生物
水利的管控是根據水系生態的統合管理,兩者必需協調求取平衡,以避免各地地方
政府竭澤而漁的濫用資源,終至引起生態危機。生物體系的區域可能有些會重疊,
而生物與政事體系的執掌區域一定會重疊。在一般人類居住的地方區域,政事為主
,生物為輔。在國家公園或生態保護區,生物為主,政事為輔。如上所述,土行生
物的實際事務包括物資管制、生態研究與保護、衛生防疫、垃圾處理,水系水利統
合管理、森林資源管理等。土行生物尚要制定關於生類倫理與物類管制的法律,以
送水行議訪審核通過。

  「金行史法」執掌史稽功過與法律訟判。「史」之機能,在於名實相符。「法
」之機能,在於公正審判。法官體系的機能,就如同現今的法院一般,在此就不贅
述。史官體系的機能,是承襲古代中國史官的職責,而再加強其權力。國家的情報
調查機構,國外部份是屬政事體系,國內部份是屬史法體系,因此史官掌握了國內
的調查機構。中央史官負責了國內調查機構與編修國家史錄,而配屬到地方或其他
機構的史官,則從事監察稽錄的工作。配屬在政府與議會的史官,負責監察稽錄首
長與議員的事蹟,在改選前,史官會向民眾發佈首長議員的功過事蹟評鑑,以為民
眾選舉依據。當然史官的評鑑也可能會偏私不公,但史官評鑑的重點在於引起民眾
對於選舉作有意義的討論以投票。現今民主國家的不肖議員官員,常以其權力財力
私下運作,而向新聞媒體施壓,而蒙蔽民眾,阻止公佈政壇事蹟。史官評鑑所公佈
的事蹟與功過會引起大眾討論,自覺不公的議員官員也可以在新聞媒體上反駁,從
而使官員議員無所蒙蔽。史官若有偏私不公,可以用士民投票而罷免之,但史官並
不是選舉產生的。配屬在軍隊的軍史,負責監察與協助軍官,從事心理輔導、記錄
戰史、詢問情報、民政管理等工作,類似現今台灣軍隊的輔導長或大陸軍隊的政委
。軍史當然也會武裝作戰,但主要是擅長心理輔導與民政管理,以激勵士氣與爭取
民心。史官體系還應負責監修「碑錄」,所謂碑錄是將從事工程建設的組織與人員
名錄,以字雕記於工程當地,以使民眾皆能以此碑錄而知建設者。碑錄的重要功能
是以名實相符而激發人們的自勵自尊心,從而能使一般從事基層技術工作的技工,
也能留名於自己所建設的工程上。例如鋪設人行道磚,雖然只是一件小工程,但技
工的用心與否卻會影響所鋪行道的平整與否,當鋪設技工的名字被記錄在人行道上
,鋪設用心的技工將來可以帶領朋友或家人來觀賞自己的建設成果,鋪設糟糕的技
工也會讓路人在碑錄上查閱而指責。在一個小而封閉的社群?,人人都相互熟悉,
每人所作事蹟會被社群中的人們記下,因此人人會負責自重。在一個大而開放流動
的社會,人人很少認識,一般所作事蹟易為忽略,因而人們容易喪失自尊自重。「
碑錄」是一種記錄工程事蹟,使名實相符,以激勵工作人心。

  「水行議訪」執掌訪察民情與代民議政,「議」的機能在於代表選區選民議決
政策,「訪」的機能在於訪察選區選民問題以瞭解民情民意。代議制度除了議會運
作的議事機能以外,還需要訪察機能以配合,使議員對選區的服務能有制度基礎,
以避免議員必需財力支援方能有效議政服務的弊端,從而遏制現今代議政治金權腐
敗的傾向。議訪體系是代議體系加強功能的一種改良,議訪體系與政事體系有對應
關系,中央與地方首長必需受到對應議會的監督制衡。中央議訪體系就是代表全國
民意的國會。

  火行政事與木行選育的對應關係,類似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應關係。在
五行政體中,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表現差異,自然表現在兩種機能的差異之中。
火行政事表現效率,木行選育表現平等,效率強國,平等聚民,這兩者都是構成政
體所不可或缺的。這兩者差異只是表現類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追求表現,在實
踐運作上並不太相同。如果以現今觀點,將資本主義視為私有制,社會主義視為公
有制,而五行政體中公有制與私有制都是歸火行政事執掌,因為公有私有皆是屬於
經濟事務。而木行選育則是以國家力量保障人民的發展機會平等,並不直接涉入經
濟事務。所以對於火行政事與木行選育的差異,更正確的觀點應該是在芻議之四「
社易知資章」所述觀念,火行政事是「資本主義」的政體基礎,木行選育是「知本
主義」的政體基礎,以知本培育人民,以資本成就事業。在政治運作上,將追求國
家效率與追求社會平等的功能區分,火行政事與木行選育可各就其不同機能以運作
,在效率與平等上的國家目標可以有清楚的財政預算編列比較。

  火行政事管控軍隊、警察、與對外情報調查機構,金行史法管控軍史、對內情
報調查機構,以此功能區分以避免政事體系掌握軍警而易於專權。對內對外情報調
查機構的差別,如同美國現今聯邦調查局與中央情報局的差別。

  水行議訪與土行生物的對應關係,是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共生關係。火行政
事與土行生物的對應關係,是人類開發與生態保育的對應關係。土行生物作為一獨
立的生態管理機構,可從長遠角度研究生態環境的永續生存發展,以制衡人類社會
無盡濫墾開發的為。土行生物以生態系統劃分管理區域,可以依自然環境作統合
管理,例如以流域、海域、山脈而劃分區域。

  火行政事與水行議訪的對應關系,就是類似現今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對應關係。


 §五行政體與五權憲政
  
  孫文的五權憲法觀念將歐西的三權分立觀念加上古代中國的考試權與監察權,
形成五權─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孫文在三民主義中提出「考試權」獨
立行使,原是希望考試的選拔任用是公正無私,不受到行政權或代議權的干涉。在
孫文原本三民主義的構想中,這是承襲中國古代的考試權獨立的精神,也就是在實
際中國歷史上科舉考試獨立行使公平舉才的制度。孫文在民權主義第六講中說:『
像英國近年來舉行文官考試,便是說從中國倣效過去的。不過英國的考試制度,只
考試普通文官,還沒有達到中國考試權之獨立的真精神。』其原意乃指考試權應包
含社會上所有考試舉才的權限,當然也要包括教育升學上的考試事務。然而現行中
華民國五權憲法的考試院卻是只負責文官與技師考試評鑑的事務,不負責升學考試
的事務,升學考試是歸行政權下的教育部負責,而武官的考試是歸行政權下的國防
部負責。如此是與孫文的原意相違,然而卻也是因為孫文的想法在政體實際運作上
有問題。如果教育事務是歸在行政權,那麼與教育息息相關的升學考試要劃入考試
權,當然只會造成運作上的困難。結果是孫文所主張的考試權實際建構在政體中,
也只是類似原來英國文官考試制度的加大範疇,納入了技師的考試。要有完整的考
試權,就必須結合教育制度。木行選育的機能才能真正實踐考試權獨立的精神,但
木行選育的機能並不等同考試權。

  孫文所主張的監察權是承襲古代中國御史台諫議皇帝的精神,然而在實際運作
上,現今中華民國五權憲法體系下的監察院並沒有調查機構,監察委員只能調閱卷
宗資料,如果被監察的相關機構蓄意蒙蔽,監察院沒有相關證據,也莫可奈何。這
是為何監察院只能查辦小官,而真正大官卻查辦不得的根本原因。更可笑是在李登
輝的自私修憲下,現今中華民國的監察權竟然成了總統的看門犬,總統不爽想辦某
些官員,監察委員就配合查辦。本來孫文是期許監察院是國家御史台,結果監察院
竟然成為現今國家高官的打手府,用來打擊其他異己派系官員。監察權對官員行為
作出評判,這與司法上依法律作出判決的運作是類似的,所以現今中華民國的監察
院被稱為是「準司法」機關。金行史法含括了古代中國的監察權,也是司法與調查
機構。

  孫文五權憲法思想的本身問題。孫文將西方的三權分立政體─行政權、立法權
、司法權,混合了他所認為的古代中國的獨立兩權─監察權(御史、諫議大夫)、
考試權(科舉考試),而成為治權的五權。然而孫文的這種混合政體想法,不夠深
入探討政體運作。猶如有人生病,西醫開出西藥治療,中醫開出中藥治療,如果直
接將中西藥混同服用,未去深入探究兩藥之間藥性相互作用的問題,缺乏統合中西
醫的原理基礎以善用兩方之藥,是難以結合兩方之長而發揮功效。五行政體是以五
行原理為基礎而導出的政治體制,卻與五權憲法有些對應關係,木行選育加強了考
試權,金行史法統合加強了監察權與司法權。


 §五行政體的思想起源

  這篇的結尾是我個人說明,自己為何會有五行政體的思想。我本人是研究人工
智能的博士生,研究的項目是偏向所謂的soft-computing,含括了模糊推理,演化
式計算,類神經網絡等。我一直希望能研究出智能系統的原理,所以在開始讀資訊
科學博士班時就一頭栽入基本原理的研究,開始研究複雜科學方面的問題。因此涉
入了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時空關係的問題,還有訊息原理與數學基礎的研究,我的研
究方式可以說是不顧一切瘋狂蠻幹,橫心就是要參透基本原理,所以讀了五年的博
士班也還沒畢業。因為我挑了最為基礎困難的問題來研究,但若不能從事這種研究
,我根本就不想念博士班了!研究過程可說是前途茫茫,只憑著熱情與希望不斷前
進,幸好現在的網際網路讓我可以查閱許多國外資料。本人是學佛者,對於楞嚴經
與圓覺經的法界宇宙體系常覺興趣,空閒時常思考佛學體系的一些問題。而念高中
時,醉心於史記與諸子百家的思想與記述,所以對文化中國懷有一些情感。加上身
處台灣社會,受到中西文化交融的衝擊,本來內心就對環境現象多有困惑,再加上
內心本有的佛道與科哲思想交激。在博士班生涯時因為眼見政局混亂自私修憲,政
客小丑跳梁作秀,自己雖然參與幾次抗議遊行,卻又無力改變現行政治。情緒激動
時,真想拿把六五式開到全自動,上中山樓國民大會議場去殺幾隻最爛的狗官狗議
員,好歹自己也混過少尉預官,也是摸過刀槍。古謂:「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足以
消之!」,誠有以也。但氣憤總是於事無補,冷靜下來遂開始思考古今政治體制的
弊病與問題,五行政體的觀念就在當時開始萌芽,後來在自己內心不斷與其他種種
人文與自然的問題與思想激蕩後才逐漸成熟。今年總統選舉,竟然讓台獨立場的人
物以相對多數當選總統,因此自己感到不管思想體系成熟與否,都要儘快公諸大眾
,否則一旦局勢有變,自己的苦思成果可能與身俱亡。所以暫且先放下博士班的論
文寫作,先以芻議系列將不完備的思想體系公諸於世,但願自己所思的文明中國政
治哲學與歷史哲學理想,能激發其他人的進一步完備思想,終使未來中國民眾能長
享福樂太平,中國幸甚!人類幸甚!眾生幸甚!  


《中英名詞對照》

  力學 dynamics

  熱力學 thermodynamics

  能、能量 energy

  動能 kinetic energy 

  位能 potential energy

  質、質量 mass

  熵、熵度、亂度 entropy
 
  熵流 entropy flow

  耗散系統 dissipative system

  耗散結構 dissipative structure

  自組織 self-organization

  混沌 chaos

  非決定性混沌 nondeterministic chaos

  有機 organic

  超循環 hypercycle

  比熱 specific heat


《參考書目》


  「物理學的進化」 ─愛因斯坦,英費爾德。(水牛出版社)
  "The Evolution of Physics" -Albert Einstein, Leopold Infeld
   ?物理學理論觀念的演進發展史

  「物理之美」 ─費曼。(天下文化)
  "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 -Ricard P. Feynman
   ?物理基礎觀念的精闢解說

  「物理學與哲學」 ─海森堡。(凡異出版社)
  "Physics and Philosophy" -W. Heisenberg
   ?量子物理觀念的哲學討論

  「從有序到混沌」 ─愛特金。(凡異出版社)
  "Form Order to Chaos" -P. W. Atkins
   ?現代熱力學觀念的解析

  「混沌中的秩序」 ─普里戈金。(結構群文化事業)
  "Order Out of Chaos" -Ilya Prigogine
   ?耗散結構理論創建者的自然哲學觀

  「數學與哲學」 ─張景中。(九章出版社)
   ?數學的基礎觀念辨析

  「現代系統理論」 ─顏澤賢。(遠流出版社)
   ?系統科學與哲學的介紹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