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問卦] 中國為何這麼有自信覺得韓戰贏美國

◎發表於 PTT BBS 八卦版 Gossiping


如果我們去看歷史上曾作傀儡政權對於統治民眾的洗腦,往往都是吹噓自身英勇抗敵,而有意故意地隱藏忽略真實歷史上的背後主子影響。

中國歷史教育忽視了推翻清朝的同盟會是日本勢力籌劃建立的,北伐是蘇聯支援促成的。北韓對本國民眾抹殺了中共出兵幫忙的史實,中共也抹殺了蘇聯支援才是真正決定力量。其實整個韓戰的真正贏家是蘇聯,而史達林推動韓戰的目的其實是在拴牢中共這隻走狗。

1948年中共面對國共內戰的勝利優勢,顧慮美國可能會在國府危局時出力出兵介入,所以希望蘇聯能在歐洲挑起事端,使美國無法分身介入中國戰局。當時蘇聯發動的歐洲事端,就是「柏林危機」。

1949年中共軍力勢如破竹,幾乎統一了絕大部份當時大陸的國府原有統治區域,正準備海空軍力量要渡海攻下台灣,清除掉國府最後主要殘存勢力。然而蘇聯老謀深算的史達林,並不信任中共及毛澤東,畢竟毛是推翻蘇聯任命而自立的。史達林盤算如果中共老毛把國府老蔣幹掉後,中國境內沒有敵手對抗,有可能要造反!但史達林又不能明著阻止中共統一台灣,這樣只會搞壞蘇聯與中共的關係。

所以史達林利用北韓金日成想要統一韓國的野心,推動韓戰,明著是要擴張共黨勢力,暗著其實是在挖坑讓中共跳去陷入其中,設想這樣蘇聯才好綁住中共跟從蘇聯。韓戰為什麼能促使聯合國出兵,蘇聯在安理會不是有否決權嗎?蘇聯藉口是說因為聯合國不承認中共代表中國,因為抗議所以拒絕出席安理會會議,所以在蘇聯缺席放棄投票下,安理會通過了聯合國出兵韓國的議案。但這種說法其實是個謊言,真實目的其實就是蘇聯最終要讓中共對抗聯合國,從而促使中共與歐美西方國家敵對,確保實力坐大的中共會站隊在蘇聯這邊。

蘇聯史達林推動韓戰的可能目的如下:

 ○促使中共與歐美敵對,不得不站隊於蘇聯集團。
 ○阻止中共統一台灣,確保中國還有制衡中共的敵對勢力。
 ○消耗中共國力,以減損中共未來的可能威脅蘇聯。

當然中共最終坐大穩定後,在老毛帶領下還是反了,甚至直接與蘇聯對幹衝突。幹到讓蘇聯想動用核武修理中共,是在美國阻止下才悻悻放棄。

所以直到現在繼承蘇聯的俄國,還是有種利用台灣制衡中共的戰略。其戰略主軸就是要讓中共將霸權重心轉往東南,減少西北與俄國及中亞交界的霸權力量。這種戰略構想可不是我說的,而是白紙黑字印在俄國戰略學者的著作裏。

要實現這個戰略,對抗中共的中華民國台灣存在,其實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中共粉紅現今高喊的統一台灣,其實是要面對兩大強敵的國際勢力存在:一個是明著反對而會當面對抗的美國,另一個則是暗著反對而會背後插刀的俄國。


2020年8月26日

[論稿] 明鏡蘊論‧五蘊章第一

◎首發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明鏡蘊論─中道明覺之佛學正法理論

  《莊春江工作站》 https://agama.buddhason.org
  此論得以出現,首要感謝莊春江先生在其佛學工作站上翻譯南傳巴利四部佛典
  之功。對本人研究而言,可以說沒有莊先生的四部佛典翻譯可供閱覽,也就不
  會有這部佛學論著。本人在此向莊春江先生致上崇高敬意,深深感謝莊先生在
  弘揚佛法上的無私貢獻。
                            東岐明


  當前寫作《明鏡蘊論》可能尚有許多不全之處,在此懇請讀者能對文稿問題提
  出意見討論,以使本人於定稿前還有修正機會,謝謝大家!


 〈五蘊章第一〉

  五蘊─「色、受、想、行、識」─是佛陀時代古印度早已存在流行的修行相關觀念
。因而佛陀在初轉法輪度化時,便以《無我相經》[01]之講述五蘊無我,而引導最初的
五比丘證得阿羅漢果之究竟涅槃,徹底解脫輪迴生死而不受後有。五蘊觀念是古印度文
明之禪修傳統,在修行定境中累積實證經驗,而體認形成對於一切現象的五種存在層次
架構。禪修定境中所觀察到的宇宙現象,並非是客觀唯物之存在,而是覺照其心物存在
顯現為五種相蘊層次,故謂「五蘊」。

五蘊層次顯現心物的相互依存關係,正是世間哲學上認識論的自然現象基礎。一般解說
五蘊,若以現代科學觀念對應,就是在覺知認識歷程下涵攝著物理、生理、心理現象的
五層存有體性;就佛學而言,乃是一切物理、生理、心理的現象存有,是依五蘊顯現。
「色、受、想、行、識」之一般籠統科學解釋,似乎也就是由物理而生理而心理的存有
相關顯現層序。依照現今一般流行的籠統解釋,「色」是相關於物理對象,「受」是相
關於生理感受,「想」是相關於心理認知,「行」是相關於心念意志,「識」是相關於
心識覺知。然而實際的五蘊意義,其實是完整認識論之自然體系基礎的互動層次關係,
並非純粹當今科學觀念足以圓滿分析對應。

「色、受、想、行、識」這些五蘊字彙乃是古印度詞彙的對照漢譯,若要真正理解其原
始文化意涵,還需依照佛經原典的巴利文字意義。佛陀《被食經》[02]就曾以古印度文
化的字詞意涵來解釋五蘊,「色」對應“變壞”,「受」對應“感受”,「想」對應“
認知”,「行」對應“造作”,「識」對應“識知”。佛陀《滿月經》[03]則闡明五蘊
認識現象的因緣過程而說:

 『四大為因、四大為緣而有色蘊之說;觸為因、觸為緣而有受蘊之說;
  觸為因、觸為緣而有想蘊之說;觸為因、觸為緣而有行蘊之說;
  名色為因、名色為緣而有識蘊之說。』

   【色】 →觸→ 【受】【想】【行】  【識】
   ─色法─|─────名法─────|─────│ 

「觸」在此可指物相與心境的感應作用,即是身心觸及物相而引發感應。色蘊藉由觸的
作用而引發受想行蘊的生起,即是「色法」由觸而引發其餘「名法」(「法」字在此用
以指稱「現象」,「觸」也屬名法)。「名色」是指名法與色法。在佛經記載佛陀言說
相關五蘊的名法範疇只包含受想行蘊,但在佛教論典卻常也包括識蘊。「名法」之「名
」,古印度字義為“名字”,又有“傾向於”之意(傾向感應物境),用以指稱心境現
象。然而「觸」的作用在心理活動上也可不藉色法而生起;譬如內心想像事物,就是沒
有色法,由觸及內心想像對象而生起名法及意識。所以佛陀不以色法為名法之因緣,而
以觸為名法之因緣。

「四大」─地、水、火、風─乃是古印度基於直觀體驗的物理觀念,以此作為萬物現象
的合成基礎。四大並不對應歐西科學觀念的物質實體,而是以物象的四種變化模式作為
萬物基礎,正對應於古中國易理陰陽表述動靜衍化的四象─太陰、少陰、少陽、太陽。
「地」是物象變化的相關持變性,有關物象支持,即應「太陰」內外皆靜之象。「水」
是物象變化的相關流變性,有關物象流凝,即應「少陰」內動外靜之象。「火」是物象
變化的相關發變性,有關物象爆發,即應「少陽」內靜外動之象。「風」是物象變化的
相關動變性,有關物象移動,即應「太陽」內外皆動之象。古印度四大物象的分類方式
,就是以物象動靜衍化區分的四種變化模式,以此推廣相關物理性質而解釋一切直觀萬
物現象。萬物顯現皆屬色蘊範疇,佛陀基於古印度物象觀念,故以四大作為色蘊因緣解
釋。

   ▅▅▅:陽爻象動  ▅ ▅:陰爻象靜  

 四大   【地】  【水】  【火】  【風】
      ▅ ▅  ▅ ▅  ▅▅▅  ▅▅▅  外爻
      ▅ ▅  ▅▅▅  ▅ ▅  ▅▅▅  內爻
 四象    太陰   少陰   少陽   太陽

「色」之範疇在於“心外境界對象”,也就可指“物象”,一切可感知的物理現象皆可
歸屬色蘊。古印度所謂的「色」是指關聯認識過程的直覺感知對象,所以科學理論上不
可直覺感知的物理體性,是被視為思維概念而存在,並非是真實的感知對象存在。譬如
你現在眼前所見的一切,就是你眼見的色;但你根據科學觀念而認為這些所見是由原子
構成,這些原子並不是色蘊,而是你基於科學所想像的思維概念。因而嚴格來說,四大
觀念只是色蘊分類,基於四大觀念而區分的感知物理現象才是真正色蘊。

古印度文化的「色」字,原意來自“眼見的視覺形象”,而引用在五蘊字彙以指涉一切
外境感知對象。所以其巴利文相關意義對應“變壞”之義,是因古印度文化認為眼見外
境對象有形象,即可有見形變壞失。在佛學上,一切感知對象與身心感官可以分為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對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之「色」是
指「眼」所見的視覺對象,六塵之「觸」是指「身」所感的觸覺對象)。其中色聲香味
觸塵是屬色蘊;而法塵則是意識所覺的內心境界對象,不屬色蘊。

「受」是指“感受”,是指身心接觸對象之後,直接生起的感受,也就是觸發名法而生
起的感受,佛陀將其分類為「樂受」「苦受」「捨受」(不苦不樂受)。《阿毗達摩》論
典更將其細分為觸塵引發的「樂受」「苦受」、法塵引發的「悅受」「憂受」、及色聲
香味法塵引發的「捨受」;也就是只有觸塵能直接引發苦樂感受,其他色聲香味塵都還
要引發對應的眼耳鼻舌識後,再藉由心意感受憂悅才會顯現相應苦樂心境。

「想」可指“想像”,是指身心接觸對象在感受之後,隨之生起的印象,也就是觸發名
法而生起的想像。其古印度字義乃是複合「共同」與「知」而意喻“共同之知”,也就
是因緣會聚共同一起而得的認知印象,因為認知想像是與過去積累的經驗印象有關。認
知建立想像印象,然後才會發生意志抉擇的思量造作。

「行」可指“造作”,是指身心接觸對象在想像之後,隨之生起的思量,也就是觸發名
法而生起的造作。其古印度字義乃是複合「共同」與「作」而意喻“共同之作”,也就
是因緣會聚共同一起而得的思量造作,因為思量造作是與過去積累的經歷習慣有關。五
蘊之「行」所指的造作,並非是行為的行動造作,而是心思的意志造作,所以在名法上
對應著意志作用的「思」心所。一切造業基於我執意志,是有心思造作而有業因造就,
所以佛陀《洞察經》[04]說『我說思是業,思而造業─以身、以語、以意』。

色而受想行,在身心上是相關由外而內的認識階段;然其認識場能卻是由行想受而色的
範疇涵攝。行之造作涵攝想之想像,想之想像涵攝受之感受,受之感受涵攝色之物象,
從而構成名色涵攝的場能範疇關係。以此範疇涵攝關係,行蘊統攝一切名色,所謂『諸
行無常,是生滅法』也就適以行法生滅而統攝一切名色法之生滅。

「識」可指“心識”,是指隨著「色受想行」發生的對照識知,也就是照見名色的心識
作用。其古印度字義乃是複合「雙元對立」與「知」而意喻“對照之知”,也就是對照
「色受想行」名色法而生起的心識覺知。識蘊與色受想行蘊的對照關係,就似鏡照影像
與被照事物的相對關係─鏡照影像是因事物出現而照顯存在。

「色受想行識」五蘊層次關係,存在於一切直覺認識的法相,也就存在於一切心念;認
識外境物象是以「色受想行識」,認識內心形象是以「受想行識」。而依五蘊層次各自
與彼此的關係模式,可以化顯種種心物體性的實在存有,從而無明眾生妄執以為種種心
物體性實有;譬如色蘊層次的色法關係,可以化現物理質能及種種體性的守恆存有,從
而即有世間學者妄執而以認證唯物論。以往古印度文明的禪修傳統在定境修證下,正是
體驗到自我實體的存有,乃是存在於五蘊層次。一切眾生之自我身見,正是依存於五蘊
境界,而妄執以為其中有著自我實體的存在。

「五蘊」之「蘊」,古印度語意涵乃是用以指涉“聚集之體”[05],即是意謂“積聚集
合而成的體性”,佛學意義也就對應著“積聚集合而成的自我體性”。五蘊層次正是對
應於一切自我存有的認知層次,所以佛陀《認為經》[06]有謂『凡任何沙門或婆羅門認
為種種自我認為時,一切都在五取蘊上認為』。「五取蘊」之「取」,即是意謂“執取
”,也就相關於貪愛煩惱引發的自我執取,佛陀《蘊經》[07]闡說諸蘊(□:色、受、
想、行、識)是謂:

 『凡任何□,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或勝妙
  ,或遠、或近,這被稱為□蘊。』

 『凡任何□,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或勝妙
  ,或遠、或近,有煩惱的、會被執取的,這被稱為□取蘊。』

諸蘊若有煩惱、被執取,也就是諸取蘊。一切自我體性─無論是自我、肉身我、感受我
、思想我、意志我、意識我、真我、自性、靈性、神性…等─皆是相關種種五蘊集聚而
成立的執取幻相。五蘊涵攝一切存在現象,執取五蘊而成五取蘊,從而妄執自我存有,
根源在於貪愛求取,佛陀《滿月大經》[08]回應比丘相關問題如是:

 『但,大德!這些五取蘊的根源是什麼呢?』
 『這些五取蘊,比丘!求取為其根源。』
 『大德!那執取就是這那些五取蘊呢?或者,除了五取蘊外有執取呢?』
 『比丘!那執取既非就是那些五取蘊,也非除了五取蘊外有執取,
  而是凡哪裡有貪求者,那裡就有執取。』

五蘊現象可以形成的自我執取,正相關於世間哲學上的本體論妄執。唯心論妄執以為真
實存有的心自性,唯物論妄執以為真實存有的物自體,都是以為有種常存不變的本體存
有;然而所有一切的本體存有,只是建立在五取蘊上的假相,只不過是在五蘊現象上貪
愛求取的虛幻妄執而已。

佛陀《如泡沫樣經》[09]即以「泡沫」「水泡」「陽燄」「蕉莖」「幻術」譬喻形容「
色受想行識」的虛妄無實。色蘊現象化顯波粒體性,故喻一切色蘊的物象體性,乃如泡
沫團聚般空虛不實。受蘊現象化顯感受刺激,故喻一切受蘊的感受體性,乃如落雨水泡
般空虛不實。想蘊現象化顯認知印象,故喻一切想蘊的想像體性,乃如陽燄蜃景般空虛
不實。行蘊現象化顯思作諸行,諸行變化有如蕉莖般剝離分解,故喻一切行蘊的思作體
性,乃如芭蕉莖材般空虛不實。識蘊現象化顯心識覺知,故喻一切識蘊的心識體性,乃
如幻術顯現般空虛不實。諸蘊現象如理慧觀檢視審察,皆是生滅無常,一切了無實體,
故而佛陀喻示謂其空虛不實。所以佛陀《無我相經》[01]闡說慧觀厭患諸蘊(□:色、
受、想、行、識)而離染解脫,是謂:

 『凡任何□,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
  或劣、或妙,或遠、或近,所有□應以正慧這樣如實悟見:
  「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在,這沒有我的真我(自性)。」』

 『這麼悟見時,承教聖徒厭於色、厭於受、厭於想、厭於行、厭於識;
  厭者離染,由離貪而解脫,當解脫時,有「解脫」之智,他了知:
  「出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成,不再有此生[輪迴]狀態了。」』



[01] 《相應部‧22‧59》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577.htm

[02] 《相應部‧22‧79》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597.htm

[03] 《相應部‧22‧82》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600.htm

[04] 《增支部‧6‧63》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194.htm

[05] 《巴漢詞典》明法尊者增訂: Khandha,(Sk.skandha)【陽】1.體積。2.
樹幹、(人或動物的)軀幹。3.塊(mass),堆(heap)。4.區、段、章。5.蘊,
形成任何生命的身心狀態的知覺集合體。

[06] 《相應部‧22‧47》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565.htm

[07] 《相應部‧22‧48》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566.htm

[08] 《中部‧109》 http://agama.buddhason.org/MN/MN109.htm

[09] 《相應部‧22‧95》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613.htm

[論稿] 明鏡蘊論‧稿序

◎首發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98421527.A.057.html



    明鏡蘊論─中道明覺之佛學正法理論

  《莊春江工作站》 https://agama.buddhason.org
  此論得以出現,首要感謝莊春江先生在其佛學工作站上翻譯南傳巴利四部佛典
  之功。對本人研究而言,可以說沒有莊先生的四部佛典翻譯可供閱覽,也就不
  會有這部佛學論著。本人在此向莊春江先生致上崇高敬意,深深感謝莊先生在
  弘揚佛法上的無私貢獻。
                            東岐明



 〈稿序〉

  《明鏡蘊論》是承續《法鏡蘊論》之作。本人於2017年寫作《法鏡蘊論》,已經確
立佛學諸乘之會通架構,尚餘一些判教對應問題需要解決。2017年中重啟易學儒學寫作
,因為佛學修行架構一旦確立,儒學修行問題也就容易順勢解決;所以也就在參透「格
物致知」真諦後,至於2018年中順利寫成《大中至正》的〈中道〉〈大中神明〉,前者
解決國學之中道意義問題,後者解決《大學》《中庸》《易傳》與儒道佛家思想在儒家
視野下的會通問題。兩者皆是國學關鍵問題的重大解決,內容超越宋明儒學而溯源先秦
諸學。2018年末在研究自性問題時,一併解決佛學八解脫與十二緣起的意義問題。2019
年解決儒學〈舜禹心傳〉的意義問題,寫作《太學明紀》以貫通儒家而會通佛道兩家,
又確立易學「易簡得理」於禪修與科學的心物架構對應,後更研究佛教「無餘涅槃」的
境界問題。然而儒學的性命問題,並非在儒學框架下就可以解決,這是因為儒學內涵缺
乏足夠參照體系來提供性命意義的理論定位。本人研究一直採取多工進行,同時從事數
項研究方向,研究成熟部份就會進行寫作。所以《法鏡蘊論》的遺留問題,數年以來也
是一直在試圖解決,至今2020年終於可以再度動筆。

當前寫作《明鏡蘊論》可能尚有許多不全之處,在此懇請讀者能對文稿問題提出意見討
論,以使本人於定稿前還有修正機會,謝謝大家!



《法鏡蘊論》〈自序〉

 『科學不是一本定律匯編,也不是一本把各種互不相關的論據集合在一起的總目錄。
  它是用來自由地發明觀念和概念的人類智力的創造物。物理學理論試圖作出一個實
  在的圖景,並建立起它和廣闊的感覺印象世界的聯繫。』

                  愛因斯坦 與 英費爾德《物理學的進化》

  法鏡蘊論之於佛學,就如統一場論之於物理學。現今佛學在北傳與南傳上的觀念分
歧,就如現今物理學在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觀點分歧,有著根本觀念問題尚未解決。佛
教自上座部與大眾部的根本分裂後,部派繁生而教論不一。南傳上座部之上乘教法保留
了原始佛教的巴利文經論,而北傳在歷史演變中將其誤會曲解的原始阿含經教視為小乘
教法。北傳發展其後演變形成菩薩道的大乘教法傳統,終而再演化出即身成佛的密乘教
法傳統。上乘、大乘、密乘是現今三大佛學傳統,而南傳上乘與北傳大乘密乘在修證上
的分歧觀點,也就是當前佛學的重大課題。

  漢傳佛教以往面對傳自印度不同宗派的分歧觀點,是以判教形式,認為佛陀有著不
同階段的經說法教,來會通解決其中歧見,歷史上的天台宗與華嚴宗都是如此。然而在
現代社會的發達交流下,隨著考據經典原文與考證研究進展,歷史上的佛教思想演變進
程逐漸公諸於世;許多現存佛教經典乃是出自後人偽造,並非釋尊佛陀親說的事實,漸
為世人知悉。法鏡蘊論之判教觀點,乃是藉由推廣五蘊觀念至鏡蘊性相,而統合南北傳
的佛學觀點分歧,並建構其修證次第的真實對應,以供修行道途之正確指引。

  此論源自本人對於《正觀中道》之寫作,其作在於統合儒道佛的修行理論,為要建
立文明中國的普世人類修行理論。其相關研究在去年底解決易學問題,寫出《繫說神易
》書稿後,即著手進行解決當今佛學根本歧見問題─這是《正觀中道》研究的根本難題
,涉及上乘羅漢果位與大乘菩薩階位的對應關係,已經困擾本人多年未決。終於在今年
底解決理論問題,建立了統合一貫的觀念框架,可以完備解釋一切修行理論。法鏡蘊論
的建構目的,正如下列對照文句所示:

 『佛學不是一本修證匯編,也不是一本把各種互不相關的悟境集合在一起的總目錄。
  它是用來如實地發明觀念和概念的人類智慧的創造物。法鏡蘊論是試圖作出一個法
  界的圖景,並建立起它和無上的覺修定慧境界的聯繫。』

2020年8月15日

[心得] 關於人身的意根所在

◎發表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97488818.A.19E.html


查資料看到台大獅子吼2008年這串討論〈意根與法塵的現代解釋〉
https://reurl.cc/d5rk9M

不知道當年這些人有沒有現在在這裏活動的,在此簡單說一下我從修行人聽聞到的人身與意根的關係,再加上我的推斷,不敢保證完全正確,但或許可以解答一些當年討論問題。

除非是無色界沒有身體的眾生,否則意根是需要在身體有所依處。就像眼根是與眼睛有關,人的意根是會與人身某處有關,那就在心臟與心輪。

心臟作為推動人身的能量中心,南傳佛教所謂的有分心就是由心臟發出。所以南傳上座的銅鍱部,會說意根位於心臟。而大乘密宗行者元音老人會說阿賴耶識是在心臟。

但其實意識發生的整個過程是這樣:

心臟(肉團心)的能量中心發出有分心流,就是維繫生命存在的潛意識流。這潛意識能量流是快速剎那生滅的有分心不斷出現而成。這個能量流在中脈心輪(兩乳之間的人身胸部正中能量點),當人生起非潛意識的意識心時,會產生心念能量由中脈心輪經由中脈噴射到腦部,在腦部造成意識心流的顯現。

          腦

          ↑

          ↑意識流

          ↑

   心臟→→→→→心輪

     潛意識流

所以人的腦部只是意識顯現的終點,而意識開端是在心輪,潛意識開端是在心臟。而這整個心念流的脈動傳導,不是在物質肉身的層次,而是在意生身的層次。

所以人身意根所在:

若只是指有關不含潛意識的意識(南傳阿毗達摩的心路過程),是在中脈心輪。若是指包含潛意識的所有心識(心路過程 與 有分心流的離路過程),是在心臟能量中心。


2020年3月8日

[問卦] 為什麼和製漢詞會在中國流行起來?

 ◎發表於 PTT BBS 八卦版 Gossiping


清末甲午戰爭以前,在研習西學上,日本比起中國,在社會上是較廣泛受到認可。早先中國知識群體主流絕大多數是看不起西學,嚴復等輩在當時中國知勢界是邊緣人物。也就是說出國留洋在當時中國知識群體眼中,只是工匠軍兵之流,不登大雅之堂。中國主流知識群體當時絕大多數,還是認為科舉出仕才是社會最上主流。這樣一來,中國知識群體關注西學者就少,更不用說到良好翻譯。

反之,當時日本知識群體普遍都要接受漢字古文教育,通曉漢字古文典籍者很多。雖然他們不會中文,但在閱讀書寫漢字古文上是不輸當時中國知識群體。所以當時日本知識界在古典漢學與現代西學的會通交流下,領先開創種種和製漢詞。透過這些大量和製漢詞,也將西學思想會通漢學而大量引進日本社會。

原本中國社會渾然不覺日本在漢字文化會通西學上的領先。直到甲午戰敗而後戊戌變法之敗,先是梁啟超逃到日本以後,發現可以藉由日文書籍研習西學的捷徑,大力鼓吹,而又引和製漢詞宣傳改革思想。

甲午戰後,逐漸有中國知識人群到日本留學。過幾年後,清廷廢除科舉,失去官場出路的士人,紛紛將留學日本當成最近的出仕捷徑。因為留學歐美的費用昂貴又路途遙遠,日本費用低廉又近(日本當時比中國窮)。所以大量中國士人留學日本,他們赴日學習就將大量和製漢詞帶回中國,蔚為文化風潮。而二十世紀初的中國,也就在日本和製漢詞的字彙基礎下,開始發展現代中文。

二十世紀初的清末名臣張之洞,有次曾憂心告訴下屬楊度,大意是說:『我國當前使用名詞,大多來自日本,這樣怎麼了得!』結果楊度回答說:『您句中所用「名詞」一語,也是來自日本。』由此,日本和製漢詞在二十世紀初猛然蔚為現代中文漢詞主流。

其實這段文化衝擊的歷史,被兩岸政府有意忽略隱去,以致現代中國人大多不知。現代中文的許多詞彙文化基礎,許多是由日本漢學傳統所開創。


2020年1月17日

[問卦] 中華民國已是獨立國家但世界不承認

 ◎發表於 PTT BBS 八卦版 Gossiping


: 中華民國已是獨立國家 這是沒錯

在歷史事實上,中華民國自從推翻清國以後,就是一個獨立國家。在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後,革命黨人宣布建立中華民國,就已經確定獨立地位。至於現在在大陸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推翻中華民國而獨立的國家。所以在真正嚴格歷史意義上,只有共獨國家真正存在,台獨國家並未存在。

: 但世界以ㄧ中原則 不承認中華民國

世界不是因為一中原則不承認中華民國,而是因中共霸權力量而不承認中華民國。今天我們換個阿狗阿貓的國號,只要中共繼續行使霸權封鎖,還是不會被各國承認。所謂一中原則,只是中共針對當下情勢使用的藉口而已。

: 世界還是認為我們是台灣
: 這題該如何解

我們習慣稱呼的「英國」,其實真正全名是「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 所以領土範圍是哪裡?

中華民國現在法理上的領土範圍就是包括外蒙與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的秋海棠形狀國土。國際上的變更國土並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要與外國正式簽約。老蔣當年在聯合國已經成功宣佈中蘇友好條約無效,而現今我們又不得到相關外國承認。所以我們的法理領土就還是由清朝繼承的領土。

: 錯了,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原則,這是列強訂的

對!我前文意思是,全世界的確只有一個中國原則,但就算我們改了國號無關中國,我們也不會就因此獲得中共或世界的承認。我們要獲得承認的唯一辦法,就是我們必須具備霸權實力可以抗衡中共。而光是以台灣幅員實力,是不可能達成上述戰略目標。所以我們只有高舉中國名號,才能號召大陸民眾與全球華人的人心支持以達成目標。

以台獨之名,就大多只能號召台灣人來為台灣出力。
以中國之名,才有可能號召到大陸人也為台灣出力。

萬一戰爭爆發,高舉中國名號進行內戰,才有可能鼓動大陸軍民倒戈而獲得勝利,才能將交戰戰場推進到大陸內地,而避免讓台灣本島成為戰場。如果不以中國而以台獨名號作戰,我們就會面臨缺乏戰略縱深的本島防衛作戰,勢必會限台灣本島為戰場,而讓中共掌握大陸幅員的廣大縱深資源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