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6日

[論稿] 明鏡蘊論‧稿序

◎首發於 PTT BBS 佛法版 Buddha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98421527.A.057.html



    明鏡蘊論─中道明覺之佛學正法理論

  《莊春江工作站》 https://agama.buddhason.org
  此論得以出現,首要感謝莊春江先生在其佛學工作站上翻譯南傳巴利四部佛典
  之功。對本人研究而言,可以說沒有莊先生的四部佛典翻譯可供閱覽,也就不
  會有這部佛學論著。本人在此向莊春江先生致上崇高敬意,深深感謝莊先生在
  弘揚佛法上的無私貢獻。
                            東岐明



 〈稿序〉

  《明鏡蘊論》是承續《法鏡蘊論》之作。本人於2017年寫作《法鏡蘊論》,已經確
立佛學諸乘之會通架構,尚餘一些判教對應問題需要解決。2017年中重啟易學儒學寫作
,因為佛學修行架構一旦確立,儒學修行問題也就容易順勢解決;所以也就在參透「格
物致知」真諦後,至於2018年中順利寫成《大中至正》的〈中道〉〈大中神明〉,前者
解決國學之中道意義問題,後者解決《大學》《中庸》《易傳》與儒道佛家思想在儒家
視野下的會通問題。兩者皆是國學關鍵問題的重大解決,內容超越宋明儒學而溯源先秦
諸學。2018年末在研究自性問題時,一併解決佛學八解脫與十二緣起的意義問題。2019
年解決儒學〈舜禹心傳〉的意義問題,寫作《太學明紀》以貫通儒家而會通佛道兩家,
又確立易學「易簡得理」於禪修與科學的心物架構對應,後更研究佛教「無餘涅槃」的
境界問題。然而儒學的性命問題,並非在儒學框架下就可以解決,這是因為儒學內涵缺
乏足夠參照體系來提供性命意義的理論定位。本人研究一直採取多工進行,同時從事數
項研究方向,研究成熟部份就會進行寫作。所以《法鏡蘊論》的遺留問題,數年以來也
是一直在試圖解決,至今2020年終於可以再度動筆。

當前寫作《明鏡蘊論》可能尚有許多不全之處,在此懇請讀者能對文稿問題提出意見討
論,以使本人於定稿前還有修正機會,謝謝大家!



《法鏡蘊論》〈自序〉

 『科學不是一本定律匯編,也不是一本把各種互不相關的論據集合在一起的總目錄。
  它是用來自由地發明觀念和概念的人類智力的創造物。物理學理論試圖作出一個實
  在的圖景,並建立起它和廣闊的感覺印象世界的聯繫。』

                  愛因斯坦 與 英費爾德《物理學的進化》

  法鏡蘊論之於佛學,就如統一場論之於物理學。現今佛學在北傳與南傳上的觀念分
歧,就如現今物理學在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觀點分歧,有著根本觀念問題尚未解決。佛
教自上座部與大眾部的根本分裂後,部派繁生而教論不一。南傳上座部之上乘教法保留
了原始佛教的巴利文經論,而北傳在歷史演變中將其誤會曲解的原始阿含經教視為小乘
教法。北傳發展其後演變形成菩薩道的大乘教法傳統,終而再演化出即身成佛的密乘教
法傳統。上乘、大乘、密乘是現今三大佛學傳統,而南傳上乘與北傳大乘密乘在修證上
的分歧觀點,也就是當前佛學的重大課題。

  漢傳佛教以往面對傳自印度不同宗派的分歧觀點,是以判教形式,認為佛陀有著不
同階段的經說法教,來會通解決其中歧見,歷史上的天台宗與華嚴宗都是如此。然而在
現代社會的發達交流下,隨著考據經典原文與考證研究進展,歷史上的佛教思想演變進
程逐漸公諸於世;許多現存佛教經典乃是出自後人偽造,並非釋尊佛陀親說的事實,漸
為世人知悉。法鏡蘊論之判教觀點,乃是藉由推廣五蘊觀念至鏡蘊性相,而統合南北傳
的佛學觀點分歧,並建構其修證次第的真實對應,以供修行道途之正確指引。

  此論源自本人對於《正觀中道》之寫作,其作在於統合儒道佛的修行理論,為要建
立文明中國的普世人類修行理論。其相關研究在去年底解決易學問題,寫出《繫說神易
》書稿後,即著手進行解決當今佛學根本歧見問題─這是《正觀中道》研究的根本難題
,涉及上乘羅漢果位與大乘菩薩階位的對應關係,已經困擾本人多年未決。終於在今年
底解決理論問題,建立了統合一貫的觀念框架,可以完備解釋一切修行理論。法鏡蘊論
的建構目的,正如下列對照文句所示:

 『佛學不是一本修證匯編,也不是一本把各種互不相關的悟境集合在一起的總目錄。
  它是用來如實地發明觀念和概念的人類智慧的創造物。法鏡蘊論是試圖作出一個法
  界的圖景,並建立起它和無上的覺修定慧境界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