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4日

統合研究儒道佛之基本架構簡析

◎首發於 PTT BBS 儒家版 Confucianism



    統合研究儒道佛之基本架構簡析
                   東岐明



  在下分析各教之理論架構,其實在於以前發表網上諸文已有相關論述。在下提出
「中道」一說,即要以中道作為「超越宗教信仰而引領文明進化之人文精神修行典範
」〔〈佛陀正法之人間守護展望〉6.會通 〕∵,期望超越宗教信仰,而以修行共通
方法而為全人類所接受,如此即可超脫諸教合一的信仰無解問題。譬如美國現今流行
所謂正念(mindfullness)減壓,其實就是來自南傳佛教的觀慧修行方法,但也為許多
非佛教徒所接受修習。關於「中道」意涵,可見在下參與編寫之 wiki 「中道」∵一
詞。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9%81%93_(%E5%84%92%E5%AE%B6)

  在下於此簡要解說判教分析,大致區分為生命層次與修行層次,而基本是以佛家
語詞說明,因為佛家探究最為徹底。生命世界可以大致區分為三類─由低而高是欲界
、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有飲食男女欲望的生命世界,色界是無飲食男女欲望但還有
身形的生命世界,無色界是沒有身形而只有心靈的生命世界(宇宙萬物是顯現於心靈)
。茲就在下目前看法,謹以說明如下:

 ○儒家生命層次,是在人間,所以沒有出世而純粹入世。而且儒家傳承古代中國的
  巫筮傳統,涉及祭祀也是多在鄰近人間的鬼神系統。

 ○道家生命層次,是達無色界的純粹心靈生命。道家所謂的「道」,就是相關修行
  體驗到的宇宙萬物本原的無色界虛空境界以上。

 ○佛家生命層次,有上乘(南傳上座部)正法與大乘密乘似法的分別,上乘可以真正
  導向究竟解脫,大乘密乘最高只能導向無色界生命境界。

  ⊙上乘究竟解脫的無餘涅槃,不落生命輪迴,在下〈明覺易化與無餘涅槃〉∵一
   文嘗試探討並連結提昇國學「易」的根本觀念。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html

  ⊙大乘密乘諸佛菩薩的果位,還在高層大力天神的生命輪迴世界。其所謂成佛三
   身的法身在無色界,報身在欲界頂主宰天(他化自在天),化身可在欲界諸處。
   大乘密乘諸佛的美妙淨土世界,就在欲界頂主宰天界(此天天神之於欲界生命,
   就如人間人類之於地球生態,都是有著強大優勢的主宰掌控)。關於大乘密乘的
   生命層次可見〈法鏡蘊論與八釋脫〉∵、 〈解析「自性」相關之修行境界與層
   次架構〉∵。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18/11/blog-post_3.html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18/11/blog-post.html

而在修行層次上,可從定慧兩方說明,儒道佛的比較與相關易學觀念,可見於〈聖賢
明德之中道明學〉∵、〈「易簡得理」的普世哲學意涵〉∵。其比較簡略說明如下: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html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19/07/blog-post.html

 ○儒家修行層次,是在人間生命道德成位,所以重視倫理秩序及社會貢獻。儒家推
  崇先秦上古的中道心性修為是重在慧,而後世宋明心學的心性修為則是重在定。
  《大學》《中庸》所講述的儒家心性修為至於家國天下,可見〈太學明紀〉∵;
  至於在下以「東岐明」之名,詮釋義理的學術範式,可見在下參與編寫wiki條目
  關於《大學》∵、《中庸》∵的相關內容。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19/05/confucianism-httpswww.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AD%B8_(%E7%B6%93%E5%82%B3)
★維基《大學》條目可能更改,原版條目內容請閱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7%E5%AD%B8_(%E7%B6%93%E5%82%B3)&oldid=5683637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BA%B8
★維基《中庸》條目可能更改,原版條目內容請閱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oldid=56522526&title=%E4%B8%AD%E5%BA%B8


 ○道家修行層次,先秦尚有老莊分別。老子重在定境之道體本原,對應於無色界虛
  空以上境界,但也有其慧境。莊子重在慧境之變化無常,對應於佛家上乘之生滅
  觀智以上,但也有其定境。至於後世道教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
  、煉虛合道」的修煉進階,其實就是對應由欲界修到無色界的過程。

 ○佛家修行層次,詳細層次關係可見〈法鏡蘊論(初稿)‧稿序〉∵、〈法鏡蘊論(初
  稿).法蘊第一〉∵、〈 法鏡蘊論.法鏡第二〉∵。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16/12/blog-post_13.html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16/12/blog-post_14.html
https://amidha.blogspot.com/2017/01/0.html

  ⊙上乘修行可逐次經由慧境果位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而最終滅度於無餘涅
   槃,不再陷於生命輪迴之苦。

  ⊙大乘密乘修行,可由菩薩位階修至等覺妙覺佛位,然而實際尚還陷於生命輪迴
   ;其所謂二乘(聲聞、緣覺)與登地菩薩,其實只是證至無色界空無邊處境界;
   其所謂成佛,其實只是證至無色界識無邊處境界。大乘所謂成佛的解脫境界,
   其實就是在於識無邊處的定境與生滅觀智的慧境。

在下還有相關網上文章涉及各教之理論架構分析,無法於此一一列舉,只能就此簡略
說明如上,謝謝大家耐心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