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到底有沒有追求民主,可以看看他的一生事蹟。
老蔣年輕時開始接觸西學,也體會到甲午戰後清廷統治下的中國局勢已然危急。
當年就和現今一樣,面對危亡局勢,也是有許多夸夸而談的嘴炮覺青正在覺醒大吹。
但老蔣年輕時,是個不喜吹談的青年,而是個奮發力行的鋼彈勇士。
他很快就決定自己要投筆從戎來救國,雖然清朝腐敗但也不能阻止他的從軍宏願。
他先到日本想念軍校,卻發現需要清政府保薦才准就讀,所以又回國暫念保定軍校,
洗了清廷資歷然後就再赴日先念振武預備學校,念完才可以上日本士官(軍官)學校。
在念書時,經由陳其美介紹而拜見孫文,從此一生尊奉孫文,並視陳其美為大哥。
有句電影名言『大哥永遠是對的』,大概可能也就是老蔣對陳其美的心態。
在振武軍校就快畢業時,辛亥革命爆發,他毅然放棄等待畢業學歷,返國參與革命。
在光復杭州一役,他擔任敢死隊隊長,身先士卒衝向清軍,成功奪取杭州。
辛亥革命成功,但他的日本軍校學業也因放假長期未歸被退學而終結畢業可能。
此後,他先是追隨陳其美,應該是在陳其美授意下去暗殺同盟會大頭陶成章,
接著為了躲避同鄉憤慨(陶與蔣都是浙江人),又逃亡日本去躲風頭。
二次革命返國活動,在陳其美被袁世凱方面暗殺舖屍大街,無人敢於過問,
只有老蔣講兄弟義氣,敢公然出面為大哥收屍安葬。
此後就一直追隨孫文,當時有許多軍人都會投靠北洋軍閥去謀個一官半職。
但老蔣無論孫文多麼窮途末路都是矢志跟隨到底,還混跡在上海炒股籌賺革命資金。
老蔣當時在上海還曾落魄到成為人家打牌時奉茶水的小弟,但從未放棄追隨孫文革命。
後來在孫文提拔下,擔任軍校校長,而在孫文死後的黨內鬥爭中崛起掌權。
沒有老蔣,國民黨早就會被共黨同化吃掉,中國在民國十幾年就可能赤化成蘇聯附庸。
老蔣當年清共,對於知識青年比較網開一面,會在知青表示悔改知錯下就將其釋放,
而這些左派青年許多後來成為中共人物而赤化大陸,後來老蔣在台清共就再不輕易放人。
孫文構思的革命階段是軍政、訓政、憲政,在北伐成功統一全國就結束軍政而訓政,
但當時老蔣想要盡快停止訓政而進入憲政民主,而胡漢民是堅持還需繼續訓政。
訓政是國民黨的黨治,而憲政就是要進行全國民主的國會選舉,所以老蔣有想快點民主,
而胡漢民反對,認為一切還不成熟。雙方為此爭吵到,老蔣竟將胡漢民關起來軟禁。
這次事件鬧到支持胡的派系,又想發動倒蔣政變,但因九一八事變爆發而停息。
九一八丟掉東北以後,全國民情激憤,而老蔣面對即將開戰的危急局勢,不再考慮憲政。
為了要迅速團結救國,老蔣開始仿效當時正在復興德義國力的法西斯經驗,創建藍衣社,
試圖學習國家社會主義的方法來急速救國強兵,然後在全國團結的救國風潮下走向戰爭。
所以為了救國圖存,國民黨在孫文時學習左派極權,在蔣介石時學習右派極權,
但這些都只是手段,國民黨的終極政治目標一直都是學習西方的民主憲政,老蔣也是。
抗戰勝利,老蔣認為中共本質是反中國反自由反民主的反動害民組織,所以必須剿滅。
但老蔣卻忽略了國民黨自身的弊病問題,自信滿滿的剿匪並進行實施民主憲政。
結果老蔣國府在組織渙散下被中共的嚴密極權組織勢力所擊垮,在國共內戰慘敗收場,
最終只能逃到台灣重起局面,雖然部份維持民主憲政又必須嚴防中共勢力滲透。
在台灣的民主,開放地方自治的各層選舉,但中央維持主要是大陸帶來的全國國會,
準備一旦國際局勢,伺機可以反攻復國、解救同胞。
韓戰以後,美國協防,局勢稍為穩定的民國四十幾年時,出現雷震組黨的事件。
在理想上,雷震等人的想法是對的,放言所謂反攻無望論也是可能的;
但現實上,自由討論當時局勢而競選的結果,就是本省外省的衝突又要再被挑起,
而且對於國府當時的軍隊主力大多都是期望返鄉的外省軍人,告訴他們反攻無望,
等於就是在刺激軍隊不滿而會導致叛變。
就算老蔣知道反攻無望,他也是必須要喊反攻復國,不然手下外省軍隊就可能譁變叛亂。
理想再好,盲目推動的結果,可能會導致比原狀還慘的亂局。
老蔣活在台灣時,台灣並非極權國家,地方各層級大都已經民選自治而非官派任命。
所以可說老蔣不夠民主,但不能說老蔣反民主或不民主,而且老蔣要面對他的歷史困境。
今天覺青們活在當下可以用今天標準去批判歷史,但覺青如果承擔老蔣面對的歷史情勢,
所有的先進理想能否真正實施,還是反而造成一場歷史悲劇?
與當年台灣同時代的南越政府,就在不斷民主失能的無能政權下民心渙散到被北越滅亡!
南越滅亡前夕,也就正是老蔣逝世那時,北越極權政府毀約突然全面發動進攻民主南越,
南越軍民面對北越大軍攻勢,只是群起不斷潰逃,道路沿線擠滿軍隊與難民的逃亡潮,
人人爭先恐後的逃跑,很少有人願意犧牲抵抗共軍,南越就這樣敗退到首都西貢而滅亡。
南越亡國前夕,南越前總統阮文紹弄到一架飛機逃來台灣,當時老蔣已死,
阮向蔣跪拜痛哭,可能是後悔當年未聽蔣的諄諄忠告。
希望台灣覺青將來不要像阮文紹一樣,在台灣滅亡後,才想到對蔣跪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