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民主政治,是民眾藉著參與政治活動,從而促使政府能夠維護
其權益並增進其幸福。良好的民主政治並非只是制度框架的運作而
已,還要有其精神內涵。民主制度使民眾具有監督政府的權力,民主
精神使民眾善於謀求政府的造福。欲求民主政治的完善,必須兩者兼
具。
民主政治要求民眾必須自己負起政治責任;政府的良劣是取決於民眾
全體的抉擇。專制政治要求民眾必須效忠統治集團;政府的良劣是取
決於統治集團的道德與能力。支持民主與反對民主的有力政治思想根
源,主要正是對於民眾全體的政治抉擇能力方面的爭議。支持民主者
認為,必須將政治交予民眾全體抉擇,才能確保民眾幸福;脫離民眾
監督的掌權者,終必迫害民眾。反對民主者,認為民眾全體的抉擇能
力不足信賴,政治交予民眾抉擇,必會導致混亂無能,終至戕害民
眾。上述兩種觀點,在歷史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反例,專制國家亦有良
善獨斷的民本元首,民主國家亦有剛正有為的政治人物。但充斥在歷
史上更多的例證,的確是腐敗集權的專制暴君與濫權自用的民粹政
客!
因為人性本有貪欲,一般人們的貪欲可以受到社會力量制約,而掌權
者卻握有宰制社會的政治力量,從而難以社會力量制約其貪欲。克己
修身,說易行難,是以掌權則易腐化,因為權力會放大人性本具的貪
欲,從而使人沈溺於縱欲、腐化墮落。因此,無論是專制或是民主,
只要權力不能受到有效的節制與監督,政權就要腐化墮落。這是歷史
上之所以會充斥著暴君、政客的原因。在權力運作上,民主政權必須
接受民眾全體參與的監督,而專制政權唯有仰賴統治集團的自制自
律。顯然,民主較專制具有更廣泛完備的權力制衡基礎。那又為何還
有反對民主的有力主張呢?
因為,徒有民主制度並不足以有效監督政府,還要有具備政治智識與
抉擇能力的民眾作為基礎。如果政治事務僅是分配經費的算術問題,
或是只涉及鋪路、修橋的地方事務,則一般具有社會生活經驗的民眾
皆有能力作出判斷。然而,現代國家的複雜運作與大型國家所涉及的
事務,都遠遠超過了一般生活經驗所能概攝。這些事務需要有著超越
生活經驗的知識背景者才能作出判斷,往往不是溺於謀生、享樂的普
羅大眾所能勝任。所以,許多政治學者高倡提升公民素質的重要性。
但在事實上,莫說落後國家充斥著文盲選民,即使是先進國家如美國
者,雖然已實施了12年國民教育,公民的政治素質仍然不足,以致道
爾還將「公民教育」列為對民主未來的四大挑戰之一。
民主體制下的多數民眾若缺乏足夠能力以監督政府,其結果將是﹕哄
騙浮誇的民粹政客大行其道。他們善於表演粉飾,以民眾福利之名,
行聚斂私利之實。其虛偽奸巧的危害,在專制帝國就是取悅皇帝的佞
臣弄權,在民主政體則是巴結民眾的政客濫權。其狀雖異,其禍則
一,終會造成政治腐敗、政府無能、與國家衰敗動蕩。而面臨國家危
機的徬徨無知民眾,往往對於當時民主政府的無能民粹運作感到灰
心,從而期望能有政治上的強勢領導。然而,強人掌權卻是通往專制
的門徑。歷史經驗無情展示了民主的覆滅史實,羅馬共和的頹亡、德
國納粹的興起,在在展現了社會危機下民主體制的脆弱易毀。
既然民主體制亦有政客濫權所造成的腐化動蕩危機,何以不寄希望於
聖君儒臣來實施開明專制呢?古代中國儒家,希冀以君子治國的民本
理想,不也有其「以德治國」的可行性嗎?此一理想雖然動聽,卻是
虛妄幻夢!即使能有聖人治國,專制政體也將在未來貽禍子孫,因為
民主與專制的政體本質,必會造成兩點重大社會殊異:
◆一是民主的擴大政治參與有利社會對政府的監督,而專制卻易包庇
特權;
◆二是民主的政治風氣有利於培育健全的自信人格,而專制卻易養成
奴性。
特權會分裂社會。奴性會弱化社會。兩者終會導至民族生命的衰頹。
回顧中國歷史,自秦朝以來的皇權專制統治,造成漢族後代日趨怯懦
衰弱,往往要其它外來新興民族注入新血,才能重振力量、再臻強
盛。可見,專制危害之深,殃及後世子孫。原始儒家的孔孟政治理
想,本是實施在周朝的封建貴族社會體制下的。層層封建貴族都有其
獨立自主的政治系統、財政收支、與軍事力量。在周朝的王權封建體
制下,周王、諸侯、與士大夫構成了上下相互的權力制約體系。這與
秦朝以後的皇帝專制權力,臣下只能俯首聽命,大為不同。儒家理想
與皇朝專制的兩千多年結合,造成了中國長久的奴性傳統。要拔除
之,則非仰賴民主不可。而真正要實踐儒家理想,亦非民主支持不
可。
智識民主正是要將儒家的民本理想與西方的民主體制作一結合。獨立
自主的士民社群,猶如政治運作上的智識貴族,以民本理想建構政
府,以民主理念引領政治,而全面參政的公民社會則在士民引領的智
識政治風尚下,監督政府,制衡權力。士民社群的智識批判,消弭民
粹政客的濫權。以公民社會的全面參與,杜絕特權與奴性的滋生。智
識民主企圖創造出永續穩定的民主政體,得以有力抵擋民主政體因腐
化墮落而異化成專制政體。
智識民主將會是人類社會對抗專制誘惑與獨裁迷戀的最有力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