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識民主」的英文是Intellectual Democracy,其英文原義是指
「知識交流的平等普及與民主作風」。在傳播上,意謂眾人可以平等
地分享與獲取知識。在教育上,意謂知識的學習不是以強迫灌輸的方
式傳授,而是以循循善誘的平等相互研討,引發自覺的思考與判斷,
以尋求問題的答案。上述的英文原義,我將之譯為「知識民主」,以
別於我在政治理論上所指涉的「智識民主」──雖然中文名詞不同,
但兩者的英文都是Intellectual Democracy,前者是指「知識交流的
民主化」,後者是指「民主政治的智識化」。
智識民主的簡略定義如下:
「智識民主是一種多元式民主,以普及、平等的公民教育造成公
民社會的基礎,而以在公民教育中所公平選拔的智能精英,接受
文武合一的士民教育,培養身心強健、意志堅定、思想獨立、崇
尚自由、認同民主的士民,以造成士民社群的基礎。其政治運作
是在公開、民主的討論中,以士民民意引領公民民意,以作政治
決策。實際的政體結構,是以士民民意所代表的行政權與公民民
意所代表的立法權相互制衡。」
古希臘哲人柏拉圖在他的著作《共和國》中,設計了一套理想國度的
政治體制,將公民分為三等──監護者、軍人、一般民眾。其中的監
護者是一小群以血緣繼承的精英份子,獨握政權。他們共產共妻,被
集體撫養長大,之中的優秀者接受哲學教育,最優秀者即適為統治
者。柏拉圖的這種思想,主張將政權徹底交付給受過特殊訓練的精英
份子──監護者──,常被作為民主政治的有力相反主張,被稱為
「監護統治」(Guardianship),其理念魅影可以在歷史上的許多極
權政體中找到。
智識民主反對監護統治的理念。其政治理念稱為「民權智能」
(Intellectship),是要以從公民教育中公平選拔而出的智能精
英,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以擔任引領政治(Political Guidance)的
群體,但最終的政策決定權則操之於全體公民。在精神上,士民們擔
負著傳統知識份子的責任,以其獨立思考的精神,參與政治。在參政
上,雖然士民有著高於普通公民的選舉權,但在被選舉權上是平等
的,只要能取得士民支持,公民一樣可以擔任士議員等職務。在區隔
上,士民並非與公民截然不同,士民同時也是一名公民。在傳承上,
監護統治與貴族統治主要是以血緣傳承,而士民則是以智識教育的文
明道統傳承,士民身分並非生而有之,而是要歷經近20年的成長、學
習、與選拔,再經近10年的社會歷練與公民生涯,待滿30歲才能具
有。在權力上,士議會所代表的行政權與公議會所代表的立法權相互
制衡。其體制運作的設想結果如下:
◆士議員的選風可以影響公議員的選風,從而改善現今民主國家選舉
中、嘩眾媚俗的低劣化。
◆士議會並不代表全體民意,只代表士民意志,可以穩定執政為考量
組成議會。
◆公議會代表全體民意,不涉組閣,可以廣泛包容民意為考量組成議
會。
◆政黨若欲執政,需取得士議會多數,從而使吹噓浮誇的民粹政客難
以執政。
◆執政黨若欲政務通順,需取得公議會多數,從而使執政黨必需尊重
與理解全民民意。
◆若士民民意與公民民意有所差異時,代表士民民意的執政黨就不得
不擔任溝通與團結社會民意的橋梁,以公開的說明與討論,引領與
說服公民民意,謀求士民與公民的共識,才能順利推行政務。
智識民主的執政黨,在民主體制下,必須順從全體公民民意,親民以
獲民意支持;在民權智能的理念精神與體制格局下,必須代表士民社
群引領公民社會,而此政治引領必須在知識公開交流、平等討論的環
境下實現,正是「知識民主」的政治體現。智識民主所蘊育的執政精
神,正是藉由政治體制實現了中國古代對政治家的期勉理想──
「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