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511929990.A.D1B.html
◎多年以前曾經在連線BBS上討論過「大中至正」的意義,謹以摘錄修改如下:
「大中至正」一詞起源於漢唐以來經學家對於《尚書·洪範》的注解,起初乃是意指
“無偏無黨”。《全唐文》所記碑銘就有「大中至正」一詞以形容儒者的此一修養。
周敦頤《太極圖說》有謂:『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而北宋儒
者多以「大中至正」為王道綱領,所以後世遂演變成為專以指稱「儒家之道」,然而
卻也衍生了多種意涵。王安石以之形容先王堯舜之道,程朱則以之揚儒貶釋,然而南
宋居士也以之頌揚儒佛會通的入世之道。明朝王陽明則在《傳習錄》中,以之形容孔
子「吾道一以貫之」而貫通了入世與出世之道。唐宋儒者之用例如下:
○《全唐文》〈故…貞憲趙公神道碑銘〉
『及夫被儒服,踐法言,敬直而文,肅莊而溫。
端誠博物,錯綜古今,非大中至正,不接於心術。』
○北宋王安石《淮南雜說》
『聞古有堯舜也者,其道大中至正,常行之道也。』
○北宋程子《二程粹言》
『知聖人為大中至正,則釋氏不能以說惑之矣。』
○南宋朱熹《朱子語類‧卷126》
『儒者之道大中至正,四面均平。』
○南宋圭堂居士《大明錄‧淨行上》
『人倫不廢於外,而佛法高目於內,孰若維摩之道為大中至正者。』
○明朝王陽明《傳習錄‧上卷‧49》
『若論聖人大中至正之道,徹上徹下,只是一貫。』
台北紀念蔣介石的中正紀念堂,在入口牌樓上就題著「大中至正」四字。蔣介石自號
「中正」,不僅為了對應孫文所號「中山」,以表示繼承孫文之志;更是取自朱熹《
易本義》〈豫〉卦之六二爻釋:「卦獨此爻中而得正,是上下皆溺於豫,而獨能以中
正自守,其介如石也。」,又涉及了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的「故仁人之所
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淨,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是其且多
且治。」「君子慎小物而無大敗也,行中正,聲嚮榮,氣意和平,居處虞樂,可謂養
生矣。」;也對應了王陽明所創造的「大中至正」一詞。王陽明是蔣介石一生都崇拜
尊奉的明朝哲人,台北的陽明山也就是蔣介石為了紀念王陽明所命名。「大中至正」
起初乃是王陽明用以形容孔子的聖人之道,源自《傳習錄‧上卷‧四十九》所述:「
若論聖人大中至正之道,徹上徹下,只是一貫」。
王陽明所謂「只是一貫」,正承接了孔子《論語‧里仁》所述:「吾道一以貫之」;
而其所謂「徹上徹下」,則是指“上徹無為出世之道,下徹有為入世之道”。《中庸
》有謂『從容中道,聖人也』,當代承接中道傳統,避免宋明儒學的偏狹排他心態,
會通儒道佛三家之學,貫通入世與出世之道,乃有傳承中國道統之謂:
『大中至正之道,徹上徹下,只是一貫。
上徹無為出世之道,下徹有為入世之道,中道一以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