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

[問卦] 中國這30年來怎麼會成長這麼快?

◎發表於 PTT BBS 八卦版 Gossiping


列項說故事來講些重點,最後再講個關於台灣應對當前世局的判斷結語:


(一)中國人的勤奮與智商,構成了有效的勞動生產基礎。

在智商上,國外學者作過全球性的人種研究,發現各人種族群的平均智商水準是

東亞人、猶太人 > 白人(歐美、中東) > 拉丁裔(中南美)、南亞人 > 黑人

中國人與日本人、韓國人,都屬於東亞人。

當年歐美帝國殖民東亞時,招攬了許多華人奴工到東南亞。
這些奴工往往要在白人殖民主的大莊園中,進行無償勞動多年來還清賣身債務。
然後當他們離開莊園而得到當地居留權後,就會開始拼命勞動賺錢累積資本。
而當他們賺到第一桶金以後,就會開始在當地經營事業,然後資本愈滾愈大。
東南亞華人的許多祖先就是這樣,從孤身窮困流落異鄉,而發展到成為當地富豪家族。
這些家族通常也就是幾十年時間就發展起來,從苦力窮人到成為當地富人。

所以當年鄧小平剛剛推動改革開放,見到新加坡李光耀,
就直接問李光耀的看法─『中國將來可不可能像新加坡這樣發展起來?』
李光耀告訴鄧小平:『當年新加坡華人的祖先,大都是在中國大陸混不下去的勞苦大眾,
才會遠赴海外到新加坡來打拼,而當年混得好的優秀中國人才都還留在大陸。
所以新加坡做得到的,中國當然也做得到!』


(二)東亞發展的產業地緣之助

東亞最早建立工業基礎的國家是日本,而二戰後日本迅速學習美國而崛起。
東亞四小龍的逐步崛起,也是多與日本產業技術影響有關,所以有所謂「雁行理論」。

中共改革開放,這些東亞國家的資本與技術開始大量流入中國,影響了中國產業生態。
雖然中國市場量體巨大,而且中國基礎科技深厚,但東亞產業地緣仍是大助中國發展。
至今,中國雖然對美有著巨大順差,但是對於台日韓等國還是有著大量逆差。


(三)中共統治力量貫徹社會基層,並預先建構了產業發展的基礎骨架。

中共自1949後,雖然發動多起狂熱政治運動,但從未放鬆對於社會的嚴密控制。
這種嚴密控制,一方面造成了恐怖統治的大量迫害,一方面則是建立了有效的統治基礎。
這種統治基礎使中共在改革開放的過程,可以有效推動進行種種政策。

當年鄧小平發現人口暴漲的危機後,即在全國殘酷推動一胎化的相關政策。
這不是一般國家可能實施,例如印度甘地夫人當年強力推動節育,不久即遭下台命運。

在1975前不斷的政治運動下,雖然落後外界,中共還是逐步建立了許多基礎工業骨幹。
譬如核彈、導彈以及重工業與相關軍工產業的基本產業佈局,培養一批骨幹人才。
還有一些超前外界的發展,譬如文革時期就有科研單位領先國外,研發出先進激光技術。
所以在鄧小平宣稱要四個現代化的改革開放前,在許多基礎產業領域已有相關研發底子。
而當改革開放時,就有足夠人才團隊可以在產業發展上進行整體規劃。


(四)中共領導班子充滿憂患意識,並以強烈國族主義團結人心。

中共是在嚴酷武裝鬥爭下奪得政權,老革命團隊本來就是在血肉性命犧牲下的倖存者。
這些老革命者,沒有太多幻想,而且敵我意識分明;其後經歷文革的紅衛兵一代也是。

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知道國外先進而大陸落後,推動四個現代化就已憂心忡忡。
所以當他訪問美國,特地要許多老幹部聚會,觀賞他訪問美國許多先進設施的情形。
六四事件以後,在全國起事而差點亡黨的政治風暴後,中共領導班子更是深覺危機。
接下來是東歐變色,蘇聯解體,將軍叛諜,中共面對危局更是小心謹慎。
直到現今,中共還在國家戰略上小心翼翼地全球佈局,準備面對種種可能危機。

而在六四以後,雖然血腥鎮壓的中共政權,並非中國人心真誠所向。
但在期盼中國崛起的偉大目標下,中國人心仍是堅挺著中共的國族主義立場。


(五)中國善於吸收先發經驗,用以轉化形成後發優勢。

中國改革開放後,不但大量人才遠赴歐美各國留學,許多還是留在國外就業。
這些人才逐漸學到國外最新的科學、思想、技術、產業、社會、政治的一手實際經驗。
然後隨著經濟發展,人才逐漸回流,使得中國產業可以迅速追及歐美先進產業。

而港台早期的產業投資,也幫助了中國社會認識資本市場實際運作經驗。

鄧小平在南巡發表講話時,當年就曾期許深圳要追上亞洲四小龍的發展。
同為華人社會,台灣先後兩期的不同經驗,給了中國很好的教訓指導。

兩蔣時代台灣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發展崛起,給了中國很好借鑑。
先期台灣經驗讓中國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並迅速仿效成功方法。
譬如大陸的農產拍賣制度是仿自台灣,而大陸民法也是仿自台灣再加修改。

李登輝以後的台灣經驗,在民主化下逐漸淪為黑金民粹政局,成為四小龍之末。
後期台灣經驗讓中國社會認清民主發展的相關問題,避免踩踏有關政經地雷。
蘇聯解體以後的俄羅斯逐步陷入經濟發展困境,也給了大陸社會人心警惕。

事實上,中國善於參考許多國家先發經驗,從而避免犯錯危機而加速順利前進。


(六)資訊時代使得追趕舊技術的時程縮短。

科學是理論基礎,但在實際工業技術上,往往需要不斷測試,才能找出最佳解決方法。
而電腦運算與機器人工,使得易於測試模擬與大量測試,而使趕超舊技術變得較容易。


(七)中國地廣人眾,利用國家資本優勢,藉由市場規模協助產業發展。

中國可以藉由市場規模協助產業發展,也與中共威權統治的有效治理相關。

就舉中國高鐵發展從無至有,一躍而成世界領先為例。
就在十幾年前,中國根本沒有高鐵技術,當時擁有高鐵技術的是日、德、法。
中國在其鐵道部主導下,針對全國所有可能相關產業,下達統一隊伍的命令。
所有關於高鐵事項,全由鐵道部主導,所有廠商一概不得對外談判接洽。
然後以中國未來興建五千公里以上高鐵路線的市場規模,逼得國外廠商對鐵道部談判。
結果在鐵道部統一所有中國廠商談判窗口的佈局壓力下,日德法廠商被中國各個擊破,
在相互競爭下,各自簽訂了對中國轉讓高鐵技術的相關合約。
中國在原有產業基礎下,短短幾年就完整吸收各國高鐵技術,並逐步開發更新技術。
結果十幾年後的今天,中國高鐵已經領先世界,並開始研發上千公里時速的真空管道。
而德法廠商在不堪競爭下,已經宣佈要彼此合併來增強其產業力量,才能對抗中國。

中國在這種菁英人才團隊主導國家資本,來進行國際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下。
逐步建立許多產業的領先優勢,以併購吸取技術,以間諜竊取技術,以研發創新技術。
而在現今資訊時代的電腦協助下,有時中國往往幾年就可以趕超而成世界領先。

譬如造船業上超大型的船塢設備與龍門吊機,現今只有中國能夠製造。
導致美國與英國要製造本國的大型航母,竟然必須向中國採購這些設備。

現今許多大型重工機具,中國已經列為管制出口項目,必須審核通過才能出口。
例如有種大型搖震測試設備,全世界只有中國科技能夠造出巨量級的設備。
美國為了測試機具,不得不向中國採購,而且還必須接受並遵守以下條件:
就是美方使用,必須是由中國人員在旁監視,以防美方用於軍事用途。

現今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前兩名都是中國製,而且第一名連處理器都是中國製。
我們台積電的光刻機是由荷蘭ASML生產,而大陸已經自行研發製造出光刻機。
美國五代戰機F-22座艙塗層隱形技術,中國殲20也已實現,而中美都正在研發六代戰機。
中國在量子通信、激光雷射、生產石墨烯的科技水準,現今也是領先全球。

中國現今在工業技術發展上,對比歐美日,就似十九世紀德國要趕超英國的前夕。
而且中國以其龐大市場規模,已然撐起一個全面完整的工業體系。
依照聯合國的工業分類標準,現今全世界具備所有各項分類類別的國家,唯有中國。


(結語)

中國正在迅速崛起,根據歐美機構預測,明年2018年就會在GDP上超越美國。
不過如果依照實際上的購買力看,中國國內生產總量應該已經超過美國了!
而中國為了避免重蹈歐美產業空洞化的覆轍,正在大力發展智能生產以保留產業。
如果中國可以繼續和平發展下去,十年之後在更多產業科技將會取得領先,軍武也是。

中國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強權國家,但卻缺乏可以贏得世界人心的意識型態。
所以就像法國報紙闡述「中國強國崛起」的驚世標題,竟用熊貓來彰顯中國的軟實力。
其實法國人可能就在嘲笑反諷當前中國的軟實力,只是適用畜牲的實力!
而今中國社會人心在趕超發展與國族主義的驅動下,漸似當年戰前德國社會的狂妄自大。

就像當年德國挑戰英國霸權而導致大戰,中國挑戰美國霸權也是可能引發大戰。
我們台灣千萬不要為了統獨問題而成為引發大戰的棋子,不知死活的惹禍上身。
台灣最好中美兩方都不得罪,萬一中美開戰就要謹守維持中立,靜看大國對打就好!

要知道歐美白人至上主義者,對於東亞黃人崛起,一些人是有危機感的!
所以,爆發戰爭可能不只是要修理中國,而是要全面摧毀東亞諸國的產業實力。
藉由中國與美國盟邦的相互傳統武器反擊,來相互摧殘中日韓台的工業力量。
終而導致東亞諸國戰後慘況的落後歐美,而使歐美諸國繼續保持霸權優勢。

最近美國有智庫出書說,中國可能在2020年前武力犯台,這並非事實!
因為當今中國只要繼續和平發展,就可以累積更多崛起實力,終可趕超美國。
所以時間因素對於中國有利,而對美國不利;對現今中國而言,拖得愈久就愈有實力。
反而是可能美國有股勢力想要找尋藉口以及早挑釁開戰,而來打壓中國崛起的可能。

若是爆發戰爭危局,台灣就要善自珍重,不要捲入大國霸權爭奪,善自保持中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