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07293972.A.7C0.html
就是帝國主義之間的霸權之爭,尤其是德國想要奪得歐洲霸權。
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在法國大革命後的拿破崙戰爭,是歐洲世界的大戰。
戰後歐洲各國在自由主義的勃興下,紛紛崛起資本主義的殖民帝國。
到二十世紀初,歐洲各國幾乎宰制了全球,大概只剩中國、日本、與土耳其還能自存。
歐洲即使是比利時這種不入流小國,也能佔領非洲剛果而大肆奴役壓榨,殺人無數。
如果按照當時歐洲與其他地域的社會差距情勢發展,歐洲帝國遲早將會瓜分全球。
所以當時孫文與日本志士,才會為了救亡圖存,意圖同盟聯合對抗歐美勢力壓迫。
在這種危急氛圍下,老蔣當時要在日留學軍校,才會寫下此詩:
騰騰殺氣滿全球 力不如人萬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責 東來志豈在封侯
德國在由普魯士統一後,在經濟、教育、學術、文化、科技、工業上都有飛躍進展。
到一戰前,德國在許多方面已經超過英國,而德國民氣也是非常驕傲自大。
一戰就在德國社會普遍的狂妄與自大下,德皇盲目挑釁國際局勢而爆發。
一戰雖因帝國爭霸而起,卻以帝國衰頹而終。
漫長戰爭的人力物資消耗,讓歐洲各帝國大傷元氣,又催生了反資本反殖民的共產蘇聯。
以往歐美帝國雖然彼此爭霸,但在壓制殖民地上卻是有志一同。
譬如英德一戰時雖在非洲開戰,但進行戰事都會考慮不讓對方殖民地有造反可能。
蘇聯是以反殖民反帝國的共產主義理想而起,共產國際奪得原來俄羅斯帝國資源之後,
就開始憑藉俄羅斯來輸出世界革命,企圖全面顛覆歐洲帝國霸權。
蘇聯推動世界共產革命是殺人無數非常血腥,但歐洲帝國霸權更是早已血腥殺人多年。
在蘇聯輸出革命的一戰後動蕩情勢下,德國納粹在對抗共產革命的支持下興起。
在一戰戰敗後受盡壓迫屈辱的德國,納粹以表面合法的血腥手段奪得政權,
而其目標正是蘇聯的反面,要建立一個統治所有歐洲殖民帝國的最高帝國。
蘇聯共產帝國是要打倒所有殖民帝國,而納粹亞利安帝國是要統治所有殖民帝國。
但對歐洲而言,兩者都視其為敵人─蘇聯要鬥爭改造歐洲,納粹要統治奴役歐洲。
二十世紀中,歐洲就這樣陷入左右極權主義在窩裏反的夾攻困境,逐步走向全面動亂。
二戰就在納粹德國的侵略野望下爆發,連帶日本的侵攻亞洲,終在德日毀滅下告終。
本土未受戰禍的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權,而蘇聯則繼續共產革命對抗歐美。
一二戰是因殖民帝國爭霸而起,最終結果卻是殖民帝國崩潰,而歐洲霸權瓦解。
世界爭霸轉而成為美蘇集團冷戰,外加後來毛共意圖想搞第三勢力競爭;
而慘遭共產鐵幕分裂的歐洲諸國,卻逐漸只能靠邊站跟著美蘇幹些打雜的事。
在二戰後歐洲霸權崩頹的共同現實利益下,西歐諸國開始盡棄前嫌而組織歐盟。
而在美蘇冷戰對峙的和平競爭下,蘇聯極權共產社會輸給了歐美自由資本社會。
二十世紀末,中共六四動蕩,東歐反共,蘇聯瓦解,共產極權勢力終於崩亡。
原有共產國家紛紛轉型為民主政體或威權政體,以圖存續國運。
二十世紀的百年動蕩,以兩次大戰為轉折,而主軸乃是共產主義世界革命下的蘇聯興亡。
這場馬克斯的革命理想雖然失敗,其影響卻摧毀了歐洲帝國主義的世界霸權優勢。
最大地緣政治變化,乃在東亞諸國崛起,成為歐洲與北美之外的第三個工業霸權勢力。
二十一世紀初的世界,只有歐洲、北美、東亞三地可以具備自足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而在未來即將到來的智能機器時代,落後國家已經難以再藉低價勞力吸引科技轉移。
也就是未來世界,即將是此三大區域強權共治全球的智能工業時代。
主宰北美的美國,本來在冷戰結束後,極有機會可以領導全人類走向新時代。
但是美國精英缺乏前瞻遠見,政府又多陷於財團操控,徒求自利,以致斷喪良機。
歐盟在蘇聯瓦解後,持續擴張,而今德國以其經濟力量終於不用戰爭就可以主導歐洲。
然而歐洲諸國已無全球霸權,還要面臨伊斯蘭勢力正在和平演變歐洲社會的未來危機。
俄羅斯在蘇聯瓦解後的秩序崩壞下,雖然在KGB黑道治國的強力統治下貌似穩定。
但KGB統治在經濟困頓與科技社會上的發展失能,正使俄國逐步走向衰頹命運。
東亞地域的最大地緣政治問題,就是中國與日本的分合問題。
中國與日本可以聯合同盟,則東亞可以與歐美霸權三足鼎立於全球。
中國與日本若是相互敵對,兩者就都將會困於東亞地緣之爭。
兩者聯合同盟的最大根本問題,
一是中國沒有先進服人的政治意識型態理想
二是臺灣位居中日皆需的地緣關鍵戰略位置
只有台灣,能夠解開中日此結而同盟東亞;而實際上也只有如此,才能挽救台灣危局。
已故歷史學者唐德剛,當年批判臺灣政局所說:
其實蕞爾小島,海外孤懸,要衝出困境,需有不世出之大思想家與大政治家,
去領袖群倫,導夫先路;不幸寶島今日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政客,共同目標亦只
限於分家獨立。
而他批判大陸政局也說:
其實共產政客之困死於一黨,亦正如台灣政客之困死於一島,雙方皆無魄力能
破繭而出也,只是雙方政治資本則有天淵之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