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

[影片] 繫說神易 第三講 繫辭上下

◎首發於 PTT BBS 儒家版 Confucianism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399475197.A.F47.html


繫說神易─易經哲學在當代視野下的返本開新
 
 第三講 繫辭上下:統貫上下之易經哲學
  闡述「繫」「辭」「傳」「上下」的哲理意涵


    何謂「傳」、「辭」、「繫」
  「繫」的易學、科學、佛學意涵
  《序卦傳》與《繫辭傳》闡示的「上下」意涵
  神易的知行譜系
  佛學、易學、科學的知識體系特徵
  科學觀念的演進
  二十一世紀的科學革命
  佛學觀念的對應
  易學觀念的推廣
  大中至正之道,徹上徹下,只是一貫。



【神易隨筆】科學基礎的終極觀念

  前《科學美國人》雜誌的記者霍根,曾寫了一本嘲諷科學界進展的書《科學之
終結》。書中大意乃在藉由訪談各門學術領域的諸位大師,而鋪陳出當前科學範式
的觀念發展已到盡頭,再無可能發生顛覆根本觀念體系的科學革命。前《自然》期
刊主編馬杜克斯反駁此種觀點,因而出書名為《科學尚未終結》,廣涉當今科學領
域的重大問題,而強調當前科學發展未至終結。回顧過往科學演進,重大變革乃是
發生於根本範式觀念的改變,而非僅是新現象或新理論的提出。就如在二十世紀初
;對於光速恆定的實驗結果,勞倫茲早已提出符合實驗數據的相關變換公式;對於
黑體輻射的實驗現象,普朗克也已提出符合實驗數據的相關計算公式;但直至愛因
斯坦以相對時空與量子觀念去加以解釋,才引發了現代物理革命。因而所謂科學革
命的根本基礎,並不僅是在於符合實驗現象的數學公式,更是在於既有觀念體系的
變革更新─在於以更基本的終極觀念去會通種種問題而統一解釋已知現象。

  當前科學在根本觀念體系上的重大問題,大致有兩大主軸。其一是量子力學的
詮釋問題,涉及物理現象在觀察與存在上的交互糾纏,挑戰現今關於客觀實在的既
有觀念。其二是訊息作用的定義問題,涉及了既非能量亦非物質的另類物理現象,
挑戰現今關於物理實體的既有概念。現今一般科學主流關於物理上實在與實體的概
念,涉及了能量不滅的觀念,可見於量子物理學家海森堡《物理學與哲學》中的一
段評論:

 『因為世界是由物質所組成的,所以萬物應當有一個質料因的觀點是理
  所當然的出發點。但當人們把基本統一性的觀念推到極端,人們就到
  達無限永恆的不可分割的存在,它不管是不是質料的,都不能以它本
  身解釋萬物的無限多樣性。這就導致存在與生成的對立,並最終導致
  赫拉克利特的解答:「變化本身是基本的本原;正如詩人們頌贊它的
  :“不朽的變化啊,你革新了世界”」。但是變化本身並不是一個質
  料因,因而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學中用火來代表它,把它當作一個基本
  元素。它既是物質,又是一種動力。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物理
  學在某些方面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學說。如果我們用「能量」一詞
  來替換「火」一詞,我們差不多就能用我們現在的觀點一字不差地來
  重述他的命題。能量事實上是構成所有基本粒子、所有原子,從而也
  是萬物的實體,而能量就是運動之物。能量是一種實體,因為它的總
  量是不變的,並且在許多產生基本粒子的實驗中可以看到,基本粒子
  能夠實際上用這種實體製成。能量能夠轉變為運動、熱、光和張量。
  能量可以稱為世界上一切變化的基本原因。』

  上述評論,海森堡預設了唯物論的立場,認定萬物應有一個質料因的終極基礎
;而以「能量」為此實體基礎,來對應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之以「火」為不斷變
化的基本元素。然而為什麼需要預設一個唯物論的質料因作為萬物現象的基礎呢?
對於前述當今科學在根本觀念體系上的兩個重大問題,這種以能量為萬物終極實體
基礎的唯物論觀點,既不能完整說明量子力學在觀察與存在上的糾纏現象,更不能
定義包納對於非屬能量的訊息本質。回顧二十世紀初對於電磁波傳播的舊有觀念,
乃是認為需要有一種「以太」的傳導介質;而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即拋棄此種介
質假設,將電磁波視為僅是在時空中的電磁場變化,並無任何「以太」存在。

  前述海森堡的主流觀點,認為能量可為世上一切變化的基本原因。對照愛因斯
坦推翻以太介質的假設,我們也可以反思,變化需要能量作為基本原因嗎?赫拉克
利特既然認定「變化」本身是基本的本原,為何還要畫蛇添足,另立「火」的質料
為萬物本原呢?為什麼要預設一個唯物論的客觀實體作為解釋世界的觀念本原?傳
統觀念認定是能量產生變化,以能量為本原,而變化為其現象。如果變化不需能量
作為質料因,以變化為本原,而能量為其現象。我們解釋世界的觀念體系,就可以
由唯物論的桎梏中解放,而取得較能量概念更深的觀念基礎。在量子力學方面,可
依主客交感的感應互動,去解釋觀察與存在的糾纏現象。在訊息哲學方面,可用變
化產生的相關現象,去解釋在時空中的訊息與實體。量子力學互補原理的創始者玻
爾,極其推崇易學太極圖的陰陽互補意涵。然而「易」之意涵的相對感應變化,才
是更深的終極觀念基礎。

  以數學觀念比擬,例如“0”在數學中的觀念發展,影響了數學知識的躍昇。
對於古希臘人而言,數是指涉到實際存在之物,而非指涉及“不存在”,因而在古
代西方曾不接受0是數的存在。然而數學引入0的觀念,使得計算變得方便簡單,
也因此推廣了數的概念,而能發展出更深廣的數系觀念。同然,當代科學引入“變
化”概念,作為一切實體的基礎觀念,可以推廣其指涉“實在”的概念,而能發展
出更深廣的科學理論。舉例而言,傳統物理觀念,因為觀察到能量守恆,所以認定
其為實體,而認為物理現象是能量實體發生變化。然而根據微觀量子現象,能量守
恆在微小尺度時空並不全然成立。事實上,能量守恆乃是變動不止的守恆現象,而
非靜止不變的守恆現象。若是我們另換觀點,認為是變化顯現出實體現象;因為觀
察物理變化中的守恆性,所以顯現出能量實體的現象;因而量子尺度的能量守恆變
動,便是理應如此─本來就無客觀獨存的真正能量實體,一切都只是在觀察變化中
隨觀察方式而顯現實體現象。

  就哲學而言,一切以終極實體為本原基礎的世界觀,無論唯心或唯物,都可歸
為本體論。而以感應變化為本原基礎的世界觀,是可稱為「唯易論」的變化論,乃
是否定本體實存的無本體論,而認為一切實體乃在變化中顯現存在。在易學上,唯
易論直接以相對感應變化之「易」作為本原基礎,不同於傳統易學另立名目以「理
」或「道」或「氣」作為本原基礎,而訂正了易學傳統的本體論誤解。在佛學上,
唯易論的變化無本體,即對應著三法印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世界觀;而以
「易」之因緣感應變化為本原體性的唯易論,即相關於《中論》所云:「因緣所生
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在科學上,唯易論認為一切實體
只是變化的種種現象,因而能量也只是變化的某種守恆現象,訊息則涉及變化的種
種失恆現象,時間涉及變化的不可逆性,空間涉及變化的可逆性,心靈涉及變化的
主觀性,物質涉及變化的客觀性。

  《繫說神易》所謂「神易」的哲學觀點,也就是建立在以「變化」為萬象本原
的觀念基礎,不僅回應當前科學在量子力學與訊息哲學上的觀念挑戰問題,也建構
了統合佛學、易學、科學的觀念基礎。在觀念基礎上,唯易論乃是世間現象的終極
概念,認為變化才是存在本原,而一切實體並非真實存在,只是在變化中幻顯如實
,正如《金剛經》偈語有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東岐明のYoutube講座   http://www.youtube.com/user/AmidhaOrie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