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全台連線BBS政治版
僅以此文,提供一種統獨之外,對台灣前途的另類觀點。因為只是試探性的觀點,所以可能有很多不周之處,在遣詞用字上也不夠嚴密。但或許可以提供爭吵的統獨雙方,一個狂想反思的契機。我本人稱呼這種另類觀點為「盟派」,雖然盟派的觀點太過瘋狂,但未嘗不是個可供討論的另類方向吧!當作幽默一笑也可以喔。哈!哈!哈!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現在一般說到中國,總是容易捲入統獨的爭議觀點。在統派看來,中國是一個偉大而有輝煌傳統文化的國度,夢想著統一後恢復中國的強盛榮光。在獨派看來,中國是一個恐怖而有殘酷專制歷史的黑洞,夢想著獨立後擺脫中國的巨大陰影。這種兩極的態度也就構成了現今台灣社會上統獨爭議的根本對立。然而在數千年文明發展歷史下,所謂的「中國」究竟是什麼?似乎已被現今在政治立場上激烈爭吵的人們所遺忘了。不管是統派所吹噓的中國,或是獨派所辱罵的中國,其實都不是歷史脈絡裏的完整中國。五千年歷史以來的中國,並不是一個民族國家,而是一個文明秩序政體。而現在中國的外文國名「China」,更是與「中國」的原義完全不同。
現今英文詞彙所稱的中國─ 「China」,此字的語源是來自希臘文。它的起源和「India」一樣,都是起源自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後,所產生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希臘化世界所使用的地名詞彙。當希臘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而滅亡波斯帝國後,曾派遣一些隊伍探索打聽尚未征服的遠方疆域,而對這些當時希臘人未知的新疆域,定下地名並準備征服。後來亞歷山大大帝繼續率軍東征到印度北部,因將士厭戰而退兵,卻在回軍途中染病身亡。然而他身後所產生的希臘化世界,遂統一稱呼在他們遙遠東方的國度為「China」。 「China」此字其實是由「Chin」(秦)的發音變化而來。因為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年代,正是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代,大約由秦孝公到秦惠文王的時期。當時周王室的政治力量早已式微,而秦國正好剛完成商鞅變法,國力強盛,向西併滅了一些民族。可能是由於當時秦國的地理位置剛好獨佔了與西域諸國的交通,而又國力強大,因此秦國的稱呼遂流傳於西域諸國。而這名稱又被亞歷山大大帝所派遣的學者所擷取,以指稱位居他們遙遠東方的中國。後來興起的羅馬共和與帝國,承襲了許多希臘的文化。而近代興起的歐西諸國在語言上又承襲了許多由羅馬文明而來的拉丁詞彙。因此流傳下來英文中所使用的「China」一詞。而現在這一名詞也就是中國在歐西文明國際社會中的名稱。所以很諷刺地,我們現代中國的外文稱呼,其本意就是「秦國」─而且還是源自商鞅變法後,以殺害獲取敵軍頭顱來計功論爵(首功制),並產生了秦始皇來焚書坑儒摧毀文化的那個暴秦。而秦朝的暴力統一,根本完全背離了古中國朝代政體的政治理想。
古中國的朝代政體並非只以一種國家政權而存在,而是以一種超國家的文明秩序體制而存在。所謂「中國」的原義,是與四方「蠻夷」相對,用以指陳「文明中心的國度」。例如─
詩經小雅:「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
禮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
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
禽獸偪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史記秦本紀:「繆公怪之,問曰: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
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
漢書陸賈傳﹕「繼五帝三王之業,統天下,理中國。」[1]
而所謂的「天下」也就是,圍繞著文明中心國度相互交流的整個文化世界。古中國的智識份子並非只關心中國的問題,他們所關心的其實是普天下的問題─主要也就是整個文明體系與文化世界的和諧發展問題。在兩位中國聖哲的言論─孔子的論語與老子的道德經中,更是根本沒有提到「中國」,而是不斷地述說「天下」的理想。秦漢以前的「中國」觀念裏所指的文明中心國度,雖然有一個文明國際的王道盟主,卻不是只有一個國家政權─例如姬氏周國所建立的周朝天下,當時的中國與其說是一個國家,倒不如說是一個以周國為核心宗主的聯合國。而周國正是以其制定的禮法來維持整個周朝天下的國際和諧秩序。所以「中國」的真正原意並不在於「位居中央的國家政權」‧而在於「領先進步的文明中心」。在神洲大陸上,堯舜之後依次建立的夏、商、周三代政權都只是代表當時文明中心的盟主,而在這神洲文明體中還有眾多不同的國家、民族、與文化共存共榮地發展著。然而在經歷春秋戰國時國際秩序崩毀的殘酷戰亂破壞;與秦始皇統一天下焚書坑儒的徹底文化摧毀政策後。在隨後建立的劉氏漢朝大一統帝國國家體制下,文明中心和國家政權的觀念遂逐漸混同一體。而在歷經漢朝長達數百年統一盛世的文化民族融合下,才形成了自居文明中心的漢民族。而因為地理環境的阻隔,在清末以前的中國四周,一直沒有出現過足以威脅其文明體制的壓力,所以雖然在歷史上政權分合與民族興衰有所不斷變化,中國自居的文明中心地位也就一直延續到清末。
歐西各國自從文藝復興以來,一連串在思想、學術、文化上的快速變革日新又新。到明末清初時,在許多方面已經領先中國。等到工業革命再造成科技上的重大優勢,歐西列強挾著文明與武力的優勢而來中國時,中國的文明中心地位也就徹底喪失了。清朝滅亡以後的兩個仿西方民族國家體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事實上代表了自居文明中心的古中國朝代政體的崩毀。因為這兩個國家體制雖然自稱中國,其實是同流於歐西文明所主導的國際秩序,而承認自身所代表的「中華」觀念,就是指涉了歐西社會所謂的「China」。而又以「中華民族」的觀念對應於歐西所謂的 「Chinese」。如此將古中國朝代政體所延續的文明歷史傳承,強行拼裝上歐西國際秩序下的民族國家觀念,遂造成許多詭異的民族神話與混亂的歷史觀點。例如清末前的中國歷史未從未有「中華民族」的觀念,為了對抗歐西勢力,凝聚對國家的認同,現代中國遂創造出混合 漢、滿、蒙、回、藏、苗、傜 成為「中華民族」,而自稱為「炎黃子孫」。卻完全不顧這些民族其中血統、語言、文化的差異─即使是漢族中也有語言的差異存在,而形成一種配合政治需求的一元民族觀念。但在回溯中華傳承的史觀時,卻不自覺地常以漢族觀點來評判歷史,所以滿清入主中國是異族入關,清末的革命黨人遂要「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驅逐蒙古韃子的明太祖、明成祖也是中華民族英雄。但在另一種政治需要下,卻又採取另一種矛盾對立的觀點。例如建立起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創始人成吉思汗也可以是中華民族英雄。而清末革命黨人在驅逐滿清成功,建立民國後,卻也將滿人歸入中華民族。這種歷史認知上的詭異與混亂,也就提供了現代中國統治政權用以自愚愚人的思想背景。而這種思想背景不僅愚弄了現今政治上的統派,也一併愚弄了獨派。而在這種思辨不清,認知混亂下所吹噓辱罵的統獨雙方─盲求統一強大的統派可能最後反而害了中國,盲求獨立偏安的獨派可能最後反而害了台灣。
統派希望見到中國強大重新興起,然而若以目前在大陸的中共政權統治性格,對內專制對外霸道。中共霸權的興起會對整個東亞文明秩序的和諧有益嗎?中共建國以來的所作所為,活脫就是暴虐秦朝的翻版再現。現在改革開放,雖然日趨富強,但是假如在以前鬥爭下所造成的文化人心沒有改變,即使已經放棄無產革命解放世界的想法,卻又重新祭起民族主義的大旗,準備未來要與美日一爭霸權,光宗耀祖,揚眉吐氣。這種想法難道就符合古中國朝代政體維持文明和諧的理想嗎?而如果引起中國與日本或美國的長久對峙為敵,對中國一般民眾的幸福又有何益呢?像是在古西洋歷史上,羅馬與迦太基兩強爭奪西地中海的霸權,在百餘年中連打了三次布匿克戰爭,最後迦太基雖被滅亡,但是羅馬共和也被戰爭摧殘,社會基礎崩壞,陷入政爭內戰之中,羅馬人民也身受其害。未來就算中國成為自由民主的國家,假如沒有理性,又大肆吹噓民族主義的神話。狂熱民眾也可能以民主方式危害自由,造成漢族納粹主義,以霸權壓迫四鄰,形成霸道中心,這樣就更加背離中國古哲們的王道理想了。
獨派希望台灣能夠獨立,而建立一個安居樂業的島國,如同東方的瑞士。然而將來就算台灣真的能夠脫離中國而獨立成功,以台灣在東亞的地緣形勢,與其比擬作歐洲的瑞士,不如該說是類似歐洲的比利時。比利時位居歐洲三大國英法德的交通要衝,各國間的戰爭常常就要殃及比利時。例如一、二次世界大戰德軍都途經比利時來侵攻法國,順道也就佔領了比利時。又如同在東亞的韓國,位居中國日本間的陸橋要衝,結果分別在唐朝、明朝、清朝發生的三次中日戰爭,全在朝鮮半島上開打。尤其是在明朝的那場歷經八年的拉鋸戰爭,造成韓國損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口。今天台灣位居東亞海空交通的要衝,在地緣上是受到日本、中國、與印尼馬來亞的包圍。這三個勢力可都是人口以億計的集團,現在是因為美國的勢力在控制平衡。將來假如美國無力再將勢力投射到西太平洋來,現在就已經相互疑忌擴充軍備的這三個勢力的鬥爭,位處三者中央的台灣能置身事外嗎?現在台灣夾在中國美國之間已經很為難,假如將來會處於中日印的衝突中心,台灣子孫將來的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大國間一起衝突,台灣恐怕就會被捲入其中,根本沒有中立的可能。台灣人還是會繼續悲哀下去,永遠要看鄰近大國的臉色過日子吧!
處在東亞陸海要衝的台灣,既要長治久安不再悲哀,又要恢復古中國追求文明秩序和諧的理想。或許應該朝野合心協力,努力更新文化與體制,使自己領先東亞各國,重建古中國文明中心的理想。以台灣位居東亞海陸核心的地緣,來努力結合東亞各國,統合成「神洲邦盟」[2] ,以真正恢復古中國的文明秩序政體理想,保障東亞各國的和平與各民族的發展。這樣才是真的符合古中國聖哲理想中的朝代政體。將來或許可以如歐盟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設下總部一般,在台灣設下神盟盟京吧。
台灣遭受過近代以來中國和日本的文化洗禮與統治,而國民黨政權中央敗退來台灣,所帶來的大量人才,使台灣傳承了大量的中國文化。近幾十年來又有大量的留學生到歐西各國吸取了各類的學術與科技返回。而佛教在台灣的復興又帶來印度文化的精髓。但願台灣能夠融合來自中國、希臘、印度三大古文明的精粹為一體,日新又新,重建文明中心與文明和諧秩序的理想,這才是真的理想中國。而不是在仿歐西民族國家體制下劃地自限的虛偽民族主義中國。
台灣應該融合 中國文明的倫理教育,印度文明的禪定教育,希臘文明的思辨教育 來培養台灣的下一代青年,提倡 自由、民主、智慧、道德、美藝 的價值。台灣應該建立以教導文明發展為主體的歷史教育。台灣應該爭取中國的認同以
「同中國,和日本,聯南洋,建神盟」
如果拘泥於歐西的國際體制與國家觀念,或許很多人要說如此一來,台灣豈不是脫離中國了嗎?其實並沒有,因為台灣只是擺開拖著沉重包袱的中共黨國,而追求重建融合三大文明的文明中心,與創建融合自由民主的文明秩序政體,來建立符合古中國朝代政體理想的「神洲邦盟」。如果台灣未來再創造文明奇蹟,成功地結合中國、日本、與印尼馬來亞這三大勢力成一體。那麼「神洲邦盟」其實也就是古中國夏商周三代時文明秩序政體的重現。
過去台灣遭受統治的悲哀,何嘗不能化成用以統合的資產呢?
何必再一直悲哀下去呢?
謹賦一首四言詩歌以結束此篇狂想:
蔚藍海洋 金黃陸土 神洲文明 自由永昌
聖賢政道 智識民主 普治邦盟 遍照寰宇
眾心輝耀 德美人間 五行和運 澤惠群生
仁育愛物 政忠法信 天下為公 萬世太平
※附註:
[1].這些古文出處參考到
台灣文化資訊站BBS twserv.csie.nctu.edu.tw 新黨版精華區
台灣文化資訊站 http://twserv.csie.nctu.edu.tw gopher新黨版
「中國」議題目錄
作者 fjs, 唐朝, chiag, 的文章
[2].「神洲」一詞是用以指稱東亞。
中國與日本都有傳統自稱「神洲」或「神州」。
不過神洲的古代原意是指稱中國與其近鄰的地域。
●後記;
寫完這篇另類觀點極度狂想的文章後,我也應該封筆離開 BBS,
專心寫我的科學論文,作些文化上的實事了。
東岐明